![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植被练习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00834/0-169733202370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植被练习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00834/0-16973320237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植被练习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00834/0-169733202379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树种最可能出现在甲地的是,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评价作业(十四)植被(一)基础巩固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读亚洲内陆某典型植被示意图,完成1~2题。1.与该植被生长地区气候特征最相近的是 ( ) A B C D2.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当地年降水量出现了增多的趋势,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小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解析:第1题,由题干信息“亚洲内陆”及该植被根系发达、地面植株部分矮小可判断,该类植被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判读选项中的气候统计图可知,A为热带雨林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或亚热带湿润)气候,C为温带大陆性气候,D为热带季风气候。第2题,当地降水增多时,该类植被获取水分变得相对容易,地下部分根系可能出现退化,分支减少;地上部分因为水分条件的改善,叶片将变大,但因该类植被为灌木,植株不会变高大。答案:1.C 2.D凋落物是联系植被与土壤两个系统的纽带,主要包括植被凋落的叶和茎等物质。第一幅图为我国某地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第二幅图为甲树种春季凋落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 3.乙树种广泛分布地区所属的自然带,在我国对应的气候类型为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4.造成甲树种春季凋落物较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风力较大,吹落树叶B.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树叶缺水C.日照充足,晒干树叶D.降水稀少,树叶缺水解析:第3题,乙树种凋落物集中在夏半年,秋季最多,冬季为零,说明秋季树叶落光,为落叶阔叶林,对应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D 项正确。我国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A项错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常绿树种,在冬季也应该存在凋落物,B、C两项错误。第4题,甲树种四季均有凋落物,应为常绿林,春季气温回升,蒸发增强,树叶水分缺乏,出现落叶现象,B项正确,A项错误。如果考虑日照条件,夏季日照时间更长, C项错误。注意抓住春季这一时间特点,主要是气温回升导致树叶缺水,并非降水稀少导致树叶缺水,D项错误。答案:3.D 4.B读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图,完成5~7 题。5.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季雨林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6.导致图中甲、乙两地自然植被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地形7.下列树种最可能出现在甲地的是 ( ) A B C D解析:第5题,图中显示客家人主要从黄河流域迁往长江流域、雷州半岛。黄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雷州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热带季雨林。第6题,图中甲地位于河南省,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乙地为甘肃省,自然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二者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距海远近导致的水分差异。第7题,甲地为华北地区,自然植被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四幅图中A为椰树,属于亚热带、热带植物;B为云杉,属于针叶林;C为柳树,属于落叶阔叶林;D为仙人掌,为荒漠植被。答案:5.C 6.B 7.C(二)拓展提高8.高山流石滩是高山地区特有的生态系统,通常指高山冰川雪线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过渡地带,在4 000米海拔以上山坡较平坦处由砾石、沙石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多位于我国西藏、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的高山上。年均温在-4℃以下,最热月均温也在0℃以下,经常出现霜冻、雪雹和强风。植被稀少,多具有速生、叶片厚、根系发达等特点,多呈斑块状、簇状匍匐在地面零星分布,为了尽力传播花粉,植物花色艳丽,是许多珍稀独特的高山花卉和药用植物的优良生长地。(1)分析流石滩上植被的主要特征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2)目前流石滩部分植物种类数量急剧下降乃至濒危,有专家呼吁要严格保护流石滩上的植被,试说明理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与植被的相关知识。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综合思维。主要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应用环境与植被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第(1)题,首先,结合材料总结流石滩上植被的主要特征,如叶片厚、根系发达、植株低矮、花色艳丽等;其次,归纳流石滩的自然环境特征,如气温低、降水少、多大风、岩石裸露、土壤发育差等;最后,在植被特征与自然特征之间建立联系,如植被稀少,是适应气温低、土壤发育差的环境特征;根系发达,可以抵御干旱和大风;花色艳丽,可以吸引有限的昆虫为其传播花粉;植株低矮,可以防风保暖;叶片厚,可以保温抗旱;速生,可以适应暖季时间短的环境等。第(2)题,由题干可知,目前流石滩部分植物种类数量急剧下降乃至濒危,其主要原因是流石滩地区植被稀少、物种独特,受利益驱使,人类滥挖乱采,破坏严重,再加上流石滩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所以有专家呼吁要严格保护流石滩上的植被。答案:(1)植被稀少,适应气温低、土壤发育差的环境;植株低矮,可以防风保暖;根系发达,可以抵御干旱和大风;花色艳丽,可以吸引有限的昆虫为其传播花粉;叶片厚,可以保温抗旱;速生,适应暖季时间短的环境。 (2)受利益驱使,滥挖乱采,破坏严重;植被稀少、物种独特;生态系统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三)挑战创新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9~11题。9.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 )A.1 800—1 900米 B.1 900—2 000米C.2 000—2 100米 D.2 100—2 200米10.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 )A.喜光、喜湿 B.喜阴、喜湿C.好热、耐旱 D.耐寒、耐旱11.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增强 B.水土流失加重C.气候变暖 D.降水减少解析:第9题,根据图中曲线,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最高处的海拔是1 800—1 900米,所以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1 800—1 900米。第10题,图中该森林植被在阴坡、迎风坡占的百分比最高,说明该森林的生长习性是喜阴、喜湿。第11题,根据前面分析,该森林带喜阴、喜湿,且题干中说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由于山脉的阴坡、阳坡不会变化,说明湿度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多;光照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水土流失加重、降水减少会导致森林植被减少。答案:9.A 10.B 11.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甲所示植被类型为,图乙所示植被类型为,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的作用是,根据该植物的生长特征推测当地,图示板状根现象常出现在,乙所在自治区的植被分布特点是,多肉植物茎叶肉质化是为了,推测白刺的特点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一节 植被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1所示植被类型为,图2所示植被类型为,森林的“层”越多,说明,图中景观植被属于,该植被的特征表现为,读“植被景观图”,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同步达标检测题,共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