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政治和军事 (5)课件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01879/0-169735839073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政治和军事 (5)课件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01879/0-16973583908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政治和军事 (5)课件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01879/0-169735839088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政治和军事 (5)课件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01879/0-169735839091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政治和军事 (5)课件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01879/0-1697358390938/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政治和军事 (5)课件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01879/0-16973583909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政治和军事 (5)课件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01879/0-16973583909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政治和军事 (5)课件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01879/0-169735839100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政治和军事 (5)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第9课 两宋政治和军事 (5)课件PPT,共20页。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史料,概况北宋初年面临的问题 宋太祖赵匡胤:“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宰相赵普: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节选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武将专权君弱臣强方镇太重“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节选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散机构的权力抑制武将势力的膨胀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收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2、分权——分散机构的权力中央:二府三司制地方:各级分权制衡分权制衡节制各州相互牵制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3、崇文抑武——抑制武将势力的膨胀历代科举取士数量统计表材料一: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宋太祖遗训材料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选自宋.汪洙《神童诗》崇文: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抑武:罢免宿将兵权,任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文官政治思考:宋代科举取士乃至整个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描施具有很大局限性,如实行兵将分离的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病,虽然北宋政府后来养了百余万军队,却阻挡不住辽、西夏的侵扰。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僚机构,官员众多,行政效率低。总之,北宋实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一定时期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后来便逐渐走向反面。——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积极: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干弱支 守内虚外分化权力 机构众多抑制武将 重文轻武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问题①:辽、夏、金的建立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耶律阿保机元昊完颜阿骨打916年1038年1115年1125年1227年1234年上京,后迁中京兴庆府会宁,后迁燕京问题②:北宋、南宋、辽、西夏、金的并立辽北宋南宋西夏金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材料: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 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钱穆《国史大纲》 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养兵养官岁币岁赐边防压力财政危机【思考点】 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不可取:北宋作为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签订和议,每年付出一大笔钱财,是一种屈辱的行为。(传统观点) 可取:北宋军事积弱,“以钱财换和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面临的困境。和议签订后,北宋在政治上并不屈辱,而经济损失有限。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续资治通鉴长编》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日以困穷,而风俗日益衰坏。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39《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边疆危机财政危机“庆历新政”的失败 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原则: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 目的:富国强兵思考: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以及所学完善表格王安石变法的相关措施以及内容。三.王安石变法2、措施 农田水利法实施后,各地兴修的水利工程达一万多处,大量农田得到灌溉,而青苗法不仅帮助了农户度过了青黄不接的困难时刻,并且也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继续蔓延,大大刺激了宋朝农业生产。 ——《中国通史・王安石变法》(1)积极影响:增加了财政收入,达到了富国目的;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积贫局面;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2)消极影响:强兵效果不明显;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引起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请谈谈王安石变法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三.王安石变法3、影响南宋对金称臣,向金缴纳“岁贡”1127年靖康之变南宋建立1141年绍兴和议岳飞抗金“世为侄国”南北对峙南宋的偏安并不仅仅指地域居南,更指的是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林升 《题西林壁》 四.南宋偏安 宋代大致前承唐制,然亦有区别,其关注点集中于维持皇权而分散地方的权力,然而正因为这一欲立朝纲、振国力的措施使得宋代陷入积弊而不可自拔。 死于高度集权 死于崇文抑武精忠岳飞1.(2023·海南高考·3)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书院制度日趋完备 B.雕版印刷相当普及C.崇文兴教渐成风尚 D.文化重心已经南移
C2.(2023·湖南高考·4)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了宋代( )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 B.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C.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 D.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
C课堂练习4.(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3.(2022·全国乙卷·26)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
AA课堂练习5.(2020·山东高考·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C6.(2016·北京文综·1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D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