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讲 大气组成、分层以及受热过程(通关训练A卷)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展开
专题四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讲 大气组成、分层以及受热过程(通关训练A卷)
1.下图为地球大气的部分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高空飞行
③上部冷下部热,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
④有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2021年4月30日15时2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四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从发射到上升至120km高空,在此期间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 )
A.一直递减 B.一直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2)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地酒泉对流层的厚度最接近( )
A.8-9km B.12-13km C.17-18km D.4-5km
(3)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穿过的平流层( )
A.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气流垂直运动显著
C.含有臭氧层 D.含有电离层
3.《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③
(2)“天雨新晴,北风寒切”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
B.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
C.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
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3)“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 )
A.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 B.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温度
C.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D.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4.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天气最可能为( )
A.晴、无风 B.雨、大风 C.晴、大风 D.雨、无风
(2)下面四图中可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的是( )
A. B. C. D.
5.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按照计划部署,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六个月。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 )
A.依次经过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B.大气温度逐渐降低
C.大气密度逐渐减小 D.大气压强逐渐升高
(2)对流层( )
A.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B.纬度越低,其厚度越厚
C.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适合高空飞行
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纬度地区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层为______层。该层22~27km高度,____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______层。
(4)图中50~85km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所学的知识可以推测该高度范围内大气运动以________运动为主。
(5)C层中有______层,_____________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_________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
(6)人类生活在______层的底部,(填文字)该层大气温度每上升100米大约下降________度,A→B→C大气密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A; (2)D
解析:(1)根据图示的纵坐标、该大气层的高度位置可判断,该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结合温度范围判断甲曲线符合。
(2)由上题可知,该大气层为平流层,而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故①错误。由于平流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故不利于对流运动,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②正确。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③错误。平流层的气温升高,主要由于该层大气有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平流层温度升高,④正确。
2.答案:(1)D; (2)B; (3)C
解析:(1)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从发射到上升至l20km高空,经过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根据大气分层原理和各层大气的特点可知,对流层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平流层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升高;高层大气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先降低再升高。因此在此期间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根据所学可知,低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厚度约为17-18干米,高纬度地区约为8-9千米,中纬度地区厚度位于二者之间,根据选项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对流层的特点,A错误。平流层的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B错误。平流层中含有若干臭氧层,C正确。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D错误。故选C。
3.答案:(1)B; (2)C; (3)D
解析:(1)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然后到达地面,地面接收热量后,产生地面长波辐射,向外辐射过程中被大气吸收增温,故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
(2)晴朗且吹寒冷北风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容易形成霜。
(3)增加“烟气”使得空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增加,而水汽和二氧化碳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从而可使地面免受霜冻的影响。
4.答案:(1)A;(2)D
解析:(1)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大气运动与天气”。由图中的烟雾笼罩可知,此时图示地区无风,远山清晰可见,不可能为雨天。
(2)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逆温对大气运动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由图可知,烟柱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而是转为水平方向向四周扩散,这是典型的逆温现象。
5.答案:(1)C; (2)B
解析:(1)飞船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大气温度先降后增,再降再增;大气密度逐渐减小;大气压强逐渐降低。故选C。
(2)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纬度越低,对流层厚度越厚;高层大气存在有电离层;平流层适合高空飞行。故选B。
6.答案:(1)中; 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km,而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度地区为17~18km,在高纬度地区为8~9km;
(2)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3)平流层;O3(臭氧);臭氧。
(4)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
(5)电离; 太阳活动(耀斑); 无线电短波;
(6)对流; 0.6; 逐渐变小
解析:(1)根据图片,图中最底层的对流层A厚度为12千米,因此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因为中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厚度平均为10-12千米。
(2)A层为大气最底层的对流层,该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对流运动显著,因此容易出现天气变化。
(3)B层为大气层垂直分层中的中间一层,为平流层。其中,在22-27千米处有臭氧浓度较高的一层臭氧层。
(4)根据图片,图中50-85千米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形成上冷下热的温度状况,容易出现空气的对流运动。
(5)C层为大气层的最外一层,为高层大气。该层大气中有若干的电离层,太阳活动爆发时喷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能够扰乱电离层从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6)人类主要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对流层大气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大气层自下而上密度逐渐减小。
专题四地球上的大气 第2讲 大气的运动(通关训练B卷)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专题四地球上的大气 第2讲 大气的运动(通关训练B卷)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共6页。
专题四地球上的大气 第2讲 大气的运动(通关训练A卷)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专题四地球上的大气 第2讲 大气的运动(通关训练A卷)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共7页。
专题四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讲 大气组成、分层以及受热过程(通关训练B卷)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专题四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讲 大气组成、分层以及受热过程(通关训练B卷)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上的大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