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评估测试卷 (无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902561/0-169737771401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评估测试卷 (无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902561/0-169737771409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评估测试卷 (无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902561/0-169737771412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评估测试卷 (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评估测试卷 (无答案),共7页。
第一单元评估测试卷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一、积累运用(31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3分)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春天来了,太阳的脸涨红了,万物躁动起来了,大地苏醒了。夏夜来临, 的蛙鸣,一声追着一声,彼此热烈应和着。秋天来了,那使人(jìng mì)、使人动情的秋雨哟,端庄又沉静……看似平和安详的大自然,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它的多姿多彩。走,让我们一起去小河边,去泥巴地里,感悟生命,拥抱自然!(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2分)①(jìng mì) ②涨红 (2)在上面文段横线空缺处,填入一个符合语境的词语。(1分)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5分)(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思乡之句“乡书何处达?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怀友之句“ , 都将情感巧妙地寄托在了形象而有情韵的意象之上。(2)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两句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 , 3.临近体育考试,甲同学猛增了训练强度,乙同学劝他:“小心意外!”甲同学不以为意,说:“哪来那么多意外?”下列用于乙同学应答的话语,最得体的一项是( )(4 分)A.意外是不多,遇上就麻烦,还是小心为好。B.身体很重要,还是要保护好。C.该说的我都说了,听不听由你。D.好心劝你,还不当回事,你会后悔的!4、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问题。(共9 分)(1).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共5分)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像。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选自《朝花夕拾》)①文段中的“她”是 除该篇作品外,“她”还在《朝花夕拾》中的《 》(篇名)里出现过。(2分)。②结合两篇作品中“她”的相关事迹,概括并分析其形象特征。(3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上面文字中的“大家”准备去干什么?而这时“父亲”要“我”去拿的是什么书? (3).请在横线处填写对应的书名。(2分)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 》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5.综合性读写.在本单元中,我们领略了四季美景。现在,班里拟开展以“走进四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共10分)(1)请为本次活动拟一句宣传语。(2分) (2)请你仿照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4分)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第二环节: 第三环节:唱四季歌谣第四环节: (3)历代文人墨客描绘四季的诗词名篇有很多,请打开你的知识库,选几句与大家分享。(4分)①春:②夏:③秋:④冬: 二、阅读理解(39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6~7题。(共8分)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6.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4分)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C.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江岸齐平,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人”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7.有人评论颔联中“正”字用得好,试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其妙处。(4分) (二)现代文阅读(3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8~11题。(共17分)济南之春简 墨 ①地气一动,人们就开始常说一句话了:济南春脖子短。 ②哦,惊蛰了,开始了——是谁,失手打翻了一杯隔夜的茶?某些不明所以的东西到来,白色的烟团包围了四野,各处弥漫着蠢动的腥涩。早晨一睁开眼睛,就见空地上无端多了些湿漉漉的印子,小小地凸起着,像鱼儿吐的小泡泡,这儿一团,那儿一簇——是蚯蚓活动筋骨的痕迹。然后,很多很多的爱和力量苏醒了,整个大地,寂静中充满响动。 ③城内城外的小山们就不用说了,积攒了一冬的绿啊,这时说什么也憋不住了,一股脑儿全都倾倒在山坡上,没有了疆域。浆果、灌木、蕨类你推我搡,绞出了汁子,连石头也被这绿泡软了,就要兴致勃勃地开出花来。而满城的柳,那是满城的绿啊,如烟似雾,没边没沿地蒸腾、洇染开来。到小阳春,柳絮都飞起来了,柳树的心都飞起来了,它们捉对儿,成球、成团,追逐嬉闹,如同一群白衫少年——它们飞奔在半空里,不肯再回到凡间。这时候,你被柳絮烦恼着,也欢喜着,走在柳絮里,像走在梦里,一切都不真实起来。 ④就这样,随着雨一次次的返回,大地寒气散尽,变得整个儿香喷喷的,遍地花开。在街上走着,会生出一种小醉的感觉,精力集中不起来,脑子也有点蒙。花都开得发酵了,像给大地吃上了一种什么药。这种日子,在屋子里根本待不住——你会一整天一整天,泡在户外,舍不得回家。 ⑤这叫你的眼睛和鼻子也闲不住。因为自从迎春和连翘开了门,花朵们的拜访就从来没断过——黄色还真是一种急性子的颜色啊,率领着颜色家族众姊妹,用百米赛的爆发力,一刻也不停地前进。它们的洁净叫人简直想一朵一朵、一瓣一瓣展开,在上面书写诗篇。它们又多有耐力啊,所谓开到荼蘼,也还是向前奔着—-春至而梅,而樱,而海棠;春深则桃,则李,则丁香;即便春去,还蜀葵,还茑萝,还蔷薇……花朵开了又开,开了又开,将身体里的呼号都给喊了出去。那些大都有着草字头、木字边姓氏的小号们,一百万一千万支地演奏香气。 ⑥与香气结伴而来的,是一群群的蜂子和鸟儿——鸟儿用不同的语言对歌,在枝头跳来跳去,从早到晚都能听见它们的歌唱。头角黑黑、遍身黄嫩的蜂子,腿子肥嘟嘟的,金粉闪耀,裙摆被阳光照透。 ⑦在这个季节的尾巴上,济南大大小小的池塘湖泊里,莲叶平水冒出,小小的叶子,羞涩地抿着嘴唇,打个哈欠就长成了半大小伙儿。它们舒展开来,平铺下身子,躺在水水的软床上,恨天恨地地等待起来。其实,不必着急,到不了夏天,白腰雨燕低低掠过水面的时候,它们这些“绿衣人”所盼望的伴侣——“粉衣人”,就来到身边了,垂着眼睛,红着面孔。在花下,人们的说话声也温柔起来;过了恋爱年龄的人,又想恋爱一次。 ⑧而对着莲微笑的人、出神的人,也一样,都是有福之人。(有删改)8.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 10.除了从视觉绘景外,作者还从哪些角度描绘了济南的春景?请各举一例。(5分) 11.结合文章,说说你对“而对着莲微笑的人、出神的人,也一样,都是有福之人”的理解。(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2~14题。(共14分)俯向大地的身影曹春雷 ①一场春雨后,我回到乡下帮母亲种花生。那块田地面积小,用不了机器,只能人工种。 ②田里,母亲光着脚劳动。我也脱了鞋袜,让脚亲近泥土。但脚下的土地显然已不认识我这双习惯穿皮鞋的脚,不时用小石子硌一下我,或者用蒺藜扎一下我。我皱眉抱怨,母亲却笑着说,是你的脚太娇气了,不能怨土地。 ③我知道,其实母亲的意思是,土地没错,是你离开这片土地太久了。是的,的确离开太久了,以至于都长了脚气。母亲说,你光脚在田里待几天,就能治好。我信,没听说哪个种田的人有脚气。 ④我负责点种,但花生总不肯听我的话,有时这一粒与那一粒像是有仇,离得很远,有时三四粒花生挤挤攘攘挨在一起。母亲说,你站得太直了,要弯一下腰。她在我身后撒肥,每一次俯身都大于九十度。 ⑤这种姿势,似乎是在向大地致敬。 ⑥对土地,母亲是虔诚的。记得小时候,我曾在一块田地前,学大人的样子估摸能产多少斤粮食,显然,我估摸的数字远远少于母亲的预想。母亲“嘘”了一下,示意我闭嘴。她说,这片田地若听到了会生气。我调皮地追问,田地生气了会咋样?母亲说,打的粮食就少了,你想想,谁不愿意听好话啊。 ⑦母亲还常说,你对地好,地就对你好:人勤地不懒。她总是把田地整理得像豆腐块,坚持用农家肥。到了丰收的季节,村人经过我家的田地时,总要夸赞几声。 ⑧每年种完花生后,母亲都会在田边地堰上种上几棵向日葵。向日葵成熟后,籽多且饱满,但多半会被鸟啄去,或者被路过的人摘食。母亲却不甚在意,她说,谁吃还不是一样,种这个,只是因为地堰上闲着。 ⑨秋日,若想在一大片花生地里找到我家的那块,很容易,边上长着几棵向日葵的就是。向日葵金灿灿的,那时我就认为,这是大地因为母亲的勤劳,而颁发给她的金色勋章。 ⑩如今,70岁的母亲依然坚持种田。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将田地撂了荒,母亲就觉着很可惜。好好的田地,瞎了啊——瞎了,就是浪费了。有人说种粮食不值钱,她就反驳,要是都不种粮食了,总有一天会拿钱也买不着。 ⑪我担心母亲种地太累,也曾劝她别再种了,说她该退休了。但母亲说,我离退休还早着呢。她依然固执地、一次次地将身影俯向大地,播种,收获,再播种,再收获。 ⑫如今,在城市里,我不会浪费每一粒粮食。爱惜粮食,就是向大地致敬,就是向每一个俯向大地的身影致敬。这些身影里,有我的母亲。12.阅读文章,想一想用“俯向大地的身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4分) 13,文章叙述了母亲与土地的事情,同时表达了母亲对土地的情感。请结合全文内容完成表格。(6分)1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⑨段加点词“勋章”的表达效果。(4分) 三、写作(50分)15.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文。还有一支春天的歌汪国真有片草地我们都走过/有朵小花我们都记着/有个愿望我们都曾有过/有段往事我们都珍藏着有过追求 有过失落/有过平坦 有过挫折/我们有过许多许多/还有一支春天的歌其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支春天的歌。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以《那一支春天的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