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背景图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感受诗歌音韵美,放声吟诵读出节奏,感受诗歌画面美,品味诗歌语言美,赞美壮丽山河,领悟诗歌情感美,抒发思乡之情,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诵读诗歌,领略诗歌的音韵美。2.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3.把握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李白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25岁时,于开元十三年,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所作。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情感。
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自读诗歌,用自己话描述诗歌中呈现了哪些画面?提示: 用第一人称描绘画面,突出景物的特点,想象此时诗人的心情。
我从遥远的荆门之外乘舟沿江东下,来到楚国境内漫游。山野随着平原的出现渐渐消失,大江进入广阔无垠的原野尽情奔流。月亮映在江中仿佛是天上的一面镜子,云雾弥漫如同海市蜃楼。我还是爱恋故乡的江水,它流淌万里伴随着我的行舟。
细读诗歌,去品析本诗传情达意的巧妙之处。(小组合作:可从写法,炼字,画面,情感角度赏析诗歌)
赏析:“随”字,化静为动(写法),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的变换、推移的情形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生动形象,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气势磅礴,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心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赏析: 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颔联和颈联所写景物,或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或凤舞灵动、景色优美,也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道:“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你认可吗?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巧妙,本来是“我”依恋故乡水,却变化角度说是故乡水“送”我,表现诗人对故乡的无限依恋。(修辞角度)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同学们,学习古诗就是一段寻找和感受美的路程。跟随着李白的这次巴楚游,我们感受到了音韵美,画面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请同学们课后也尝试用本节课诗歌的创作方法,写一首小诗,我们在下一节可进行分享。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初读感受音韵美,再读理解内容美,思乡之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教学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诗句分析,天边云霞图,水中映月图,山水图,思乡之情,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渡荆门送别,荆门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