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_2024学年同步备课精选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27份)
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备课课件ppt,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概念图,课堂练习巩固,典型习题,规律总结,内环境,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水环境中,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Teaching Prcess
2.课堂教 学内容
2.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1.这两幅图片所示的各式什么细胞?他们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尝试说明他们生活环境的异同
在初中的生物学课上,你曾观察过多种动物细胞的装片。左侧的两幅图片你一定还有印象。
直接从水中获得所需要的养料和氧气,并把代谢的废物直接排到水中
图1所示的是人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 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草履虫生活在外界环境中,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若将两幅图的细胞生存环境互换,会发生什么变化?
若将血细胞置于草履虫生活的水环境中,血细胞会出现吸水膨胀直至破裂的现象。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并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循环系统的重要辅助部分,可以把它看作(血液)循环系统的补充
图2.血液循环和淋巴液回流
淋巴流入血液循环系统具有很重要的生理意义。①回收蛋白质。组织间液中的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但比较容易透过毛细淋巴管壁而形成淋巴的组成部分②运输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由肠道吸收的脂肪80%~90%是由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③调节血浆和组织间液的液体平衡。④淋巴流动还可以清除因受伤出血而进入组织的红细胞和侵入机体的细菌,对动物机体起着防御作用。
淋巴液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细节2:淋巴液汇入血浆
(1)经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
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
细节3:淋巴液只能汇入血浆,血浆不能倒流入淋巴中
分析3:绝大多数组织细胞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脑部神经元的直接生活的环境包括组织液、脑脊液及包裹于神经元外的神经胶质细胞
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脑脊液由脑室中的脉络丛产生,与血浆和淋巴液的性质相似,略带粘性。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常常要作腰椎穿刺吸取脑脊液检查,以协助诊断。
总量为130~150ml
高中阶段记忆为:脑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组织液
缺乏会出现关节疼痛、变形肿胀,晨起关节僵硬,下床活动后症状缓解,关节活动时有咔咔声。关节之间有关节滑膜,血浆的某些成分渗入关节腔内形成关节滑液,起着润滑关节和营养关节软骨的作用。人的关节一生中要经过亿万次摩擦,关节滑液可避免两块骨头末端的软骨直接摩擦。关节缺乏滑液会加速关节磨损,造成关节老化和骨质增生。
是内环境成分,属于组织液的一种,由由滑膜层血管中的血浆渗透而来,以及滑膜细胞和软骨细胞产生,具有营养软骨的作用,是软骨细胞生长的环境之一。
分析6:角膜和晶体之间的房水
房水由睫状突上皮细胞产生,总量约为0.25~0.3ml。主要成分为水,含有少量氯化物、蛋白质、维生素c 、尿素及无机盐类等,房水呈弱碱性,比重较水略高。房水的主要功能是:(1)供给眼内组织,尤其是角膜、晶状体的营养和氧气,并排出其新陈代谢产物。(2)维持眼内压。房水的产生和排出与眼内压关系密切,正常时两者处于平衡状态。当某种因素使平衡失调,可导致眼压的增高或降低,对眼组织和视功能造成障碍。(3)是屈光间质之一,具有屈光作用,屈光指数为1.3336。
因此: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体内含有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细胞外液(内环境)
(1)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 (3)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4)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 。 (5)毛细胞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 。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①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面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 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 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所以说,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②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有什么联系?
根据淋巴管的结构特点:淋巴液 血浆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
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
③为什么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等构成,它们虽然分布在人体不同部位(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液分布于淋巴管),但基本化学成分相同,并且彼此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说明:部分体表细胞(与体内细胞相对)缺乏保护,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泪液、唾液、精液等虽然并不在真正意义的“体内”(有些模拟题喜欢考查),但它们属于细胞分泌物,都曾经属于体液。
讨论1:血浆中这么多物质,你能将它们归类吗?
水无机盐(如钠、钾、钙、磷、镁、血清铁、氯、碳酸氢盐等)
讨论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有哪些物质?
血浆中还有各种激素、维生素、氧气等
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三酰甘油是储备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无机盐能够调节人体生命活动。
讨论3:回忆所学知识,你能说出其中哪些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
讨论4:从葡萄糖、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尿素、钠中,任选一种你熟悉的成分,分析它的来源和去路,并说明这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
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 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线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生成的CO2和水,先排入内环境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相应部位排出,CO2由呼吸系统排出,多余水分主要由泌尿系统排出。
(2)组织液和淋巴的化学成分
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_,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酶等)、消化酶、载体蛋白等不属于细胞外液
例1.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人体内的液体都属于内环境吗?
①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外液②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体腔液、关节液虽在体内,但它们不在细胞间,不为组织细胞提供物质交换,故不属于内环境。
特别注意:①专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核酸、呼吸酶等②专存在于细胞膜的物质:载体、受体蛋白等③专存在于与外界相通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中的物质:消化液、唾液等④人体不吸收的物质:纤维素
血液、血浆、血浆蛋白、血红蛋白的区别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数越多其吸水力就越强。
单位体积内溶质微粒的数目。
只比较单位体积内微粒的数目,与微粒的大小与种类无关。
③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当于7个大气压。
①血浆中小分子物质(主要是Na+和CI-)形成晶体物质,从而产生晶体渗透压。 血浆的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决定。
②血浆蛋白产生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虽然很小,但因为胶体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能直接影响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分交换。
拓展:血浆渗透压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和细胞正常形态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血浆容量
例2.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_。(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②酸碱平衡维持:缓冲对:NaHCO3/H2CO3 ; Na2HPO4/NaH2PO4
血浆缓冲对作用需要在呼吸和排泄系统配合下进行
例3.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血液中的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①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②体温的维持依靠神经-体液调节。
5.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维持渗透压的Na+和CI-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是经过哪些途径进入人体的?
通过消化系统的吸收和循环系统的运输
(2)参与维持PH的HCO3-是怎样形成的?这与体内哪些生理活动有关?
细胞呼吸产生CO2,溶于水中形成的
讨论:内环境如何完成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怎样从内环境排到体外的?
首先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其中CO2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尿素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
(4)细胞外液的温度能够维持稳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推测哪些器官和系统参与了体温的维持。
细胞呼吸释放能量,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以维持体温;主要有骨骼肌,肝脏等内脏器官参与。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5)请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
(6)以上讨论是否增进了你对本章首页题诗的理解?
①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②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系统的参与③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④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这就是题诗中所要表达的直接含义。
3.下图为人体内部某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如果图示为脑组织,则Ⅱ端比Ⅰ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低,O2较少B.如果图示为胰岛组织,则饱食后Ⅱ端比Ⅰ端血浆中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低
C.如果图示为肝组织,则饥饿时Ⅱ端比Ⅰ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低、CO2较多D.如果图示为肺部组织,则Ⅱ端比Ⅰ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低、O2较多
②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渗透压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等细胞外液的等渗溶液如果低于或高于0.9%,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造成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①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
(2)某些物质穿过膜的层数问题。
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穿过的生物膜层数?
淀粉的消化产物葡萄糖被人体所吸收并被组织细胞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中,共穿过磷脂分子层数是?
用同位素标记血液的葡萄糖分子,若该分子流经肾脏后又经过肾静脉流出,该分子穿过几层膜( )A.4层 B.8层C.0层或8层 D.16层
图解示法:血糖流经肾脏后又经肾静脉流出的过程中,经过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如图所示)。整个过程中葡萄糖分子依次穿过了肾小球毛细血管、肾小囊壁、肾小管壁和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壁而重新回到血液,最后经静脉流出。而这些“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每穿过一层细胞即经过2层细胞膜,故共穿过8层膜。但并非每个葡萄糖分子都会从肾小球滤过,若没有滤过葡萄糖分子,则从入球小动脉流入而又直接从出球小动脉流出,再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最后经肾静脉流出,这个过程中葡萄糖分子始终在血管中流动,没有穿过任何膜结构。
(3)组织水肿的实质及原因分析
•实质:在不同条件下,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引起组织间隙中积累的 组织液 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引发原因如下:
(4)扩展:下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内填字母,横线上填相应内容):
(1)血液在流经__________ 时,除血细胞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外,血液中的其它成份,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原尿流经__________ 时,全部 _________、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吸收回血液。(3)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 __________ 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 __________ 的平衡也具有重要作用。
大分子蛋白质(蛋白质)
(4)一个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了数倍,那么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的是( )(填字母)
(5)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激素,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假若图中组织是注射部位的肌肉组织,胰岛素要经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在此之前需依次经过的具体内环境(用图中符号表示)是______________。
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请判断以下有关说法是否确。(1) 水疱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 )(2) 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3)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4)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
血泡指的是人体表皮和真皮层分离,血性液体渗出聚积形成。一般是由于局部皮肤损伤引起的,如烫伤或局部组织长时间压迫等原因导致的。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出生率降低,迁入率和迁出率,衰退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其他植物激素备课课件ppt,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概念图,课堂练习巩固,典型习题,规律总结,其他植物激素,2其他植物激素,植物激素间相互作用,问题探讨,促进果实成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版 (2019)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备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概念图,课堂练习巩固,典型习题,规律总结,免疫学的应用,4免疫学的应用,3免疫失调,问题探讨,天启四骑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