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上海市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上海市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01
    上海市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02
    上海市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上海市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应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格致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卷
    一、积累应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沙》)
    (2)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3)《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②. 沁园春
    ③.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④. 吾师道也 ⑤.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峥嵘、稠、沁、博、庸。
    按要求选择。
    2. 老师想在教室里挂一幅对联来鼓励同学们抓紧时间刻苦学习,你认为合适一联是( )
    A.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D.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3.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恳请您不吝赐教。
    C. 这种壁纸是最近研制出来,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许多同学围着我问解题思路,我说:“你们先等等,等我喝杯水再赐教。”
    【答案】2. A3. B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对联内容、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意思是精力充沛的年岁不会再重新来过,就像一天之中只能有一个早晨。适合鼓励同学们抓紧时间刻苦学习。
    B.表示一个人因为做到了成功的阅读,而在写作上达到了一种非同寻常的高明的境界。不适合鼓励同学们抓紧时间刻苦学习。
    C.男子汉雄心勃勃,志在四方,驰骋于万里疆场,建功立业。不适合鼓励同学们抓紧时间刻苦学习。
    D.意思是富贵本来不是固定不变的,全靠勤劳获得。不适合鼓励同学们抓紧时间刻苦学习。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失陪”,客套话,表示不能陪伴对方。这里说别人,用错了对象。
    C.“寒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这里指对方,是谦敬误用。
    D.“赐教”,敬词,表示请求对方给予指教。此处用于自己,谦敬误用。
    故选B。
    二、阅读(5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
    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②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宜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③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
    ④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如果说从前的新闻受众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新闻受众更多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关注娱乐新闻,而最危险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诱导中养成的对事实真相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要么是“根本就没有真相,一切都是阴谋”。前者导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戏,后者导致愤世嫉俗、拒绝相信一切。
    ⑤还有一些人尽管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却习惯于把常识当成真相,或者以常识为标准来判断事件是否真实。¨
    ⑥我们生活的时代,受众越来越多地拥有制作和发布新闻的机会,所以,仅仅强调受众解读新闻的能力和追求真相的意愿其实是不够的,还应该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提高他们所生产的新闻的质量。从新闻业的发展来看,无论对新闻受众还是对新闻工作者,这可能都有更大的价值。
    4. 第①段加点词“困境”在文中指的是的状况。
    5. 第④段从_____ 和_____两方面对新闻受众缺乏寻求真相的意愿进行了分析。
    6. 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⑤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把常识推上神坛,会走向主观先行和反智主义的极端。
    ②其实常识并不意味着就是对事实真相的认识,
    ③常识往往受到特定观点和具体经验的限制,因人而异、缺乏普遍性和稳定性,有时会
    遮蔽事实真相,
    ④因此,有必要对常识保持警惕。
    ⑤常识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帮助我们迅速作出认知,提高判断效率,在生活中必不可少,
    A. ⑤②③①④ B. ②④①⑤③ C. ②①③⑤④ D. ⑤③①②④
    7. 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⑥段的作用。
    【答案】4. 本应消除不确定性的信息却增加了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5 ①. 原因 ②. 表现6. A
    7. 内容上,第⑥段指出要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结构上,与前文受众解读新闻的能力、寻求真相的意愿的相关论述构成了层进关系,使阐述更深入。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困境”本义是指困难的处境,放在句中考虑,“这种”,提示考生要到上文寻找答案。上文说“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可以总结出答案应是,信息本应消除不确定性但也会增加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概括要点的能力。
    本题从文段内容看,第④段第一句话是总述,第二句以下的内容是对第一句话的具体分析,也就是说对应题目要求的区间是第二句话及以下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先从历史和现状阐明“新闻受众缺乏寻求真相的意愿”的原因,然后列举了现实中存在的“新闻受众缺乏寻求真相的意愿”的两种具体表现。
    从题干提示看,考生的答案应从两个方面总结,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本题的答案就很明确了:原因和表现。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
    本题结合上文来看,第五段方框处的内容应该是阐明常识不等同于真相,更不能以常识为标准来判断真相。
    ④句中的“因此”,标志此句是总结,应排在最后,由此排除B;
    ②句说明常识不等同于真相,③句说明常识有时会遮蔽真相,①句说明把常识作为判断真相的标准的弊端,②③①按逻辑顺序排列,由轻到重,衔接紧密,由此排除CD。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
    内容上,第⑥段“所以”后面是结论,“仅仅强调受众解读新闻的能力和追求真相的意愿其实是不够的,还应该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提高他们所生产的新闻的质量”指出要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
    结构上,与前文“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受众解读新闻的能力、寻求真相的意愿的相关论述构成了层进关系,突出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的重要性,使阐述更深入。
    (二)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信使
    毕淑敏
    ①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像三柄巨大的棱锥,将我所在的部队,托举到了离海平面五千多米的高度。10月,这正是平原上麦秸垛金黄而干燥的时光,昆仑山却已万里雪飘。就要封山了,封山是冰雪发出的禁令,我们将与世隔绝到春天。
    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医生对我说:“也许军邮车今天会来的。”军邮车大约每月从新疆喀什开上昆仑山一次,日子并不准,仿佛一只来去无踪的青鸟。老医生戍边多年,他的话有时像符咒一样灵验。“每年封山前上山的最后一辆车,总是军邮车。山下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心。”他晃着的满头白发,像一丛银针。
    ③果然,那天夜里,军邮车像破冰船一样,跋涉五天,英勇地到了。整个军营为之沸腾。单位取信的人站在房外,一取到信就像古代的驿马接到加急文书,拔腿就跑,送给望眼欲穿的人们。
    ④在高原上奔跑,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活儿一般都分给腰细腿长的年轻人,但白发苍苍的老医生执拗地要做这件事。知情的人私下里说他家中有很老的双亲、很弱的妻子、很小的孩儿,想信比别人更甚。老医生抱着一大摞信,我们扑上去抢。霎时老医生手中就空了,接下来是刷刷撕信,信皮的断屑萧萧而下。
    ⑤我最先看的是父母的信。仿佛有一只温暖而柔软的手,从洁白的信纸中探出来,抚摸着我额前飘动的乌发,心便不再凄然。再看同学和朋友的信。我的同桌此刻在遥远的西双版纳,信中夹了一朵花的标本。她说这是景洪最美丽的花,有沁人肺腑的香气。夹花的那页信纸留有大片紫色的液痕,想像得出花盛开时的娇嫩。我低头嗅那被花汁浸泡过的地方,哪有什么香气,有的只是纯正而凛冽的冰雪气息缭绕其中。
    ⑥同屋的女兵嘤嘤地哭了起来。她的小侄子病了。我们都去劝她,老医生悠长地叹了一口气:“告诉离家这么远的一个小姑娘,孩子的病就能好了吗?我家里人是从不这样的。”不一会儿,女兵停止了哭泣,因为从老医生送来的第二批信中她得知小侄子的病已经好了。“要有经验,”老医生说,“把信全拆开,码饼干似地排好,从最后面的看起,前面的只能作参考。”
    ⑦那一次军邮车上山,老医生没有收到一封信。按照他家的习惯,没有信来也许就是出事了。他的忧郁持续了整个冬天。
    ⑧4月,春天里,这是开山后的第一次通邮。我收到了西双版纳同学的回信:“那朵花怎么是紫色的呢?它是雪白的呀!而且,绝不可能没有香气!”
    ⑨信是老医生送来的。他快乐极了,他的家里寄来了平安信。有时候他又突然疑惑,说他家会不会有什么事瞒了不肯告诉他。我们都说不会不会,你是家里的顶梁柱,离了你,根本就办不了事,怎么会瞒你!他也觉得很有道理,心宽了许多。
    ⑩终于,轮到他探家了。他很早就告诉了我们,还专门预备了一个提包,为大家装信。我便对着昆仑山皑皑的冰雪,从从容容地写了三十封信。我双手捧着这摞信,郑重地交给老医生。他的白发在雪峰的映衬下,晃动得像一盆水中的粉丝:“你放心好了!我到了山下第一件事就是为大家发信。假如回信快的话,下次军邮车上来,你们也许就能收到回信了。”
    ⑪他走了。军邮车像候鸟,飞来一次又一次,但那三十封信却一封不见回音。原来他下山乘坐的车翻了,这在高原是很平常的事,熊熊烈火吞噬了他银发苍苍的头颅,那个装满信件的旅行包,顷刻之间化为青烟。那三十封信,只有给父母的那封,我重写了托人发出。给其他人的,便再也提不起兴致。只要抓起笔,老医生的白发就在眼前灼目地闪动,眼珠便发酸。大团大团的冰雪,在我胸中凝结。
    ⑫后来,在老医生的追悼会上,我才知道他的生辰,远没有我想像的那样老。满头灿然的白发,是昆仑山馈赠他的不能拒绝的礼物。
    ⑬他死了以后,军邮车还带来过他的家信。我第一次注意了一下地址:是广西一个很偏远的小城。又在地图上仔细寻找,那地方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该是非常炎热的。老医生的家乡,距离昆仑山,大约有一万五千里。
    ⑭那封迟到的信,边缘已经磨损,好像烙熟又蒸了几遭的馅饼。几处裂口的地方被薄而坚韧的透明纸粘贴过,上面打着蓝色的印章:“邮件已破,军邮代封。”
    ⑮不知这是否是封报平安的家信?
    (有删改)
    【注】作者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
    8. 赏析第②段“青鸟”的表达效果。
    9. 简析第④段画线句细节描写的作用。
    10. 分析第⑤、⑧段两次写到同桌信中的花的作用。
    11. 从情感表达角度简析最后三段作者写“那封迟到的信”的用意。
    【答案】8. “青鸟”比喻军邮车来无定时,与军邮车在封山前的必定到达形成对比,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军邮战士克服险阻的敬意。
    9. “霎时”“空了”说明抢信迅捷,“刷刷”“萧萧”说明信封口撕得多而快,突出了战士读信的急迫心情。
    10. (1)表现同窗情深 (2)突出两地遥远、自然环境差异大,并与老医生的家信相照应。
    11. 寻找发信地址在地图上的位置,呈现信封的残破,猜测信的内容,描写依次深入,表达了“我”对老医生的思念和对其家人的关切,而末句引发的悬念,暗示了戍边战士的情感世界,强化了作品的感染力。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这一比喻源于神话传说:青鸟是王母娘娘信使。“军邮车大约每月从新疆喀什开上昆仑山一次,日子并不准,仿佛一只来去无踪的青鸟”,这里用“青岛”比喻邮车,说它“来去无踪”,形象地写出了军邮车来无定时的特点,与下句老医生的话“每年封山前上山的最后一辆车,总是军邮车”写军邮车在封山前的必定到达形成对比,作者借此表达了戍边战士对军邮车的渴盼之情,同时表达了对军邮战士克服险阻的敬意。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这是老医生抱着一大摞信,我们扑上去抢的场景描写,霎时“空了“说明战士们抢信迅捷;“刷刷”萧萧”运用叠词,描绘大家撕开信件时的声音,说明信封口被战士们撕得多而快,突出了战士读信的急迫心情,表现了战士们念家、念亲人的心情,与下文“老医生没有收到一封信”老医生没有收到信相呼应。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1)第⑤段“我的同桌此刻在遥远的西双版纳,信中夹了一朵花的标本。她说这是景洪最美丽的花,有沁人肺腑的香气”同桌在遥远的西双版纳给“我”邮寄信件,表现同窗情深。
    (2)第⑤段“哪有什么香气,有的只是纯正而凛冽的冰雪气息缭绕其中”是“我”在遥远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的感受,第⑧段“那朵花怎么是紫色的呢?它是雪白的呀!而且,绝不可能没有香气!”是在西双版纳同学的感受,突出两地遥远、自然环境差异大,并与老医生的家信相照应。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我第一次注意了一下地址:是广西一个很偏远的小城。又在地图上仔细寻找”“边缘已经磨损,好像烙熟又蒸了几遭的馅饼。几处裂口的地方被薄而坚韧的透明纸粘贴过,上面打着蓝色的印章:‘邮件已破,军邮代封。’”,“寻找”及端详(体现在对信件的细致描写上)残破的信、猜测信件的内容,可见“我”对老医生的思念和对其家人的关心。
    而以“不知这是否是封报平安的家信?”作为结尾且单独成段,让人联想到前面“等信、写信”等内容,突出了戍边战士的赤子情怀;同时,与老医生的翻车相对比,强化了作品的悲剧色彩,即感染力。
    (三)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歙浦①
    [宋]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注】诗人家在祁门,陆行到款州城,改由浙江水道东下。本诗作于歙州府城江畔舟中。
    12. 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因岸景“似去年”而今昔勾连,“此路”虽是暂时停泊,却也不忍分别。
    B. 颔联进一步渲染,把具体形象与抽象的感情结合起来,收到生动的艺术效果。
    C. 颈联将“江声”人格化,与寒江有机融合,展现出广阔凄清的背景。
    D. 尾联出现了一个“独立”的人影,与“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中的诗人形象一致。
    13.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2. D13. 诗人运用了“丹枫””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营造了凄清孤寂的氛围,表达了作者身为游子,在深秋漫漫客路里泛起的淡淡乡愁。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D.“诗人形象一致”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中的诗人是一个胸怀壮志的青年革命者形象。而本诗“独立渺风烟”是孤独思乡的游子形象。二者形象不同。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意象、氛围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颔联“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萧瑟的秋天本来就容易引起悲凉的感情,再加上一个人孤零零地出门在外,举目无亲,只有南归的大雁好似同情旅人的孤寂,暂时停下来相陪伴。
    颈联“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霜露满江,月亮似乎也感到寒意,忽听吹角之声越江而来,格外凄厉,船上难眠的旅人不由得吃了一惊,更感到了旅况的凄凉。
    尾联“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孤城在岸上耸立,小船独泊在江边,而船上正站着孤独的游子,面对万里寒江,倾听城中传来的号角声,不禁分外感到天地的寥廓,人生的渺小,前途的渺茫了。
    由此可知,这是一首羁旅思乡诗,写的是游子的羁旅、漂泊之感。我们可以由“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氛围和情感。
    (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4. 解释文中加点字:
    (1)须臾( ) (2)彰( ) (3)生( )
    15.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吾尝终日而思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 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于”字不同
    B. 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于”字相同
    C. 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于”字也相同
    D. 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于”字也不同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7. 从整句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答案】14. ①. 一会儿,片刻 ②. 清楚 ③. 同“性”,天性15. D
    16.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17. ①采用对仗句式,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说服力;②采用“非……,而……”正反对照的表达形式,有力地证明了善于借助外物的作用。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须臾:一会儿,片刻。句意: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
    (2)彰:清楚。句意: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
    (3)生:同“性”,天性。句意:君子的天性跟一般人没有差别。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第一个“而”是连词,表修饰,地;第二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却。句意:我曾经整天地思索。/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
    第一个“于”是介词,引出对象;第二个“于”是介词,比。句意:善于借助外物罢了。/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假”,借,借助;“水”,游水,游泳;“绝”,横渡;“江河”,长江黄河。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此句采用对仗句式,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两个现象,“登高而招”“顺风而呼”,说明善于利用外物的作用,读起来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增强了说服力。
    每个句子都采用了“非……,而……”的句式,“臂非加长也”“声非加疾也”是从反面说理;“而见者远”“而闻者彰”则从正面说明善于借助外物的作用。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参考译文:
    我曾经整天地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后跟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更长,可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更劲疾,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天性跟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五)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桑虞,字子深。父冲,有深识远量,河间王颙执权,引为司马。冲知颙必败就职一旬便称疾求退。虞仁孝自天至,年十四丧父,毁瘠过礼,日以米百粒用糁藜藿,其姊谕之曰:“汝毁瘠如此,必至灭性,天性不孝,宜自抑割。”虞曰:“藜藿杂米,足以胜哀。”
    ②虞有园在宅北数里,瓜果初熟,有人逾垣盗之。虞以园援多棘刺,恐偷见人惊走而致伤损,乃使奴为之开道。及偷负瓜将出,见道通利,乃送所盗瓜,叩头请罪。虞乃欢然,尽以瓜与之。
    ③尝行,寄宿逆旅,同宿客失脯,疑虞为盗。虞默然无言,便解衣偿之。主人曰:“此舍数失鱼肉鸡鸭,多是狐狸偷去,君何以疑人?”乃将脯主至山冢间寻求,果得之。客求还衣,虞投之不顾。
    ④虞诸兄仕于石勒之世,咸登显位,惟虞耻臣非类,阴欲避地海东,会丁母忧,遂止。哀毁骨立,庐于墓侧。朝廷以虞名父之子,必能立功海岱,潜遣东莞人华挺授虞宁朔将军、青州刺史。虞曰:“功名非吾志也。”虽历伪朝,而不豫乱,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八)
    【注】①桑虞,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国人。②藜藿,野菜。③石勒,羯族,十六国时期后赵开国盘帝。
    1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毁瘠过礼 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
    B. 乃将脯主至山冢间寻求 扶助
    C. 阴欲避地海东 暗暗地
    D. 而不豫乱 参与
    19.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 世以此高之 B. ?以为轮 C. 而耻学于师 D. 上食埃土
    20. 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冲知颙必败/就职一旬/便称疾求退。
    B. 冲知/颙必败就职/一旬便称疾求退。
    C. 冲知颙/必败就职/一旬便称疾求退
    D. 冲知/颙必败就职一旬/便称疾求退。
    21. 对姐姐劝说桑虞要节制哀痛的理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桑虞天性仁孝,悲哀过度,超过礼节。
    B. 桑虞过度悲哀,毁灭生命,也是不孝。
    C. 桑虞天性仁孝,过度孝顺,损害天性。
    D. 桑虞过度悲哀,身体瘠瘦,不宜遵礼。
    22. 概括第②③段所体现的桑虞的性格特点,完成下面的表格。
    相关段 桑虞的性格特点
    第②段 (1) ____________
    第③段 (2) __________
    【答案】18. B19. AC20. A21. B
    22. ①. 宽厚慷慨 ②. 自尊清高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将:带领。句意:就带领着他去山间坟地去找。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高:意动用法,认为……高,推崇,赞赏。句意:世人因此赞赏他。
    B.?:使动用法,用火烤使弯曲。句意:用火烤使弯曲把它做成车轮。
    C.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D.上:名词作状语,向上。句意:向上吃黄土。
    故选A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桑冲知道河间王必定失势,就职十天,就称病离任。
    “颙必败”是“知”的宾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BCD;
    故选A。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由原文“汝毁瘠如此,必至灭性,天性不孝”可知,姐姐认为过于哀痛也是不孝。
    故选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第②段是叙述桑虞对待偷瓜贼的方式,不仅不去阻止喝骂,反而担心对方被园中的荆棘所伤,让仆人打通道路。特别是偷瓜贼出来后心有所动,叩头请罪之后,桑虞还是把瓜全部送给了偷瓜贼。所以,体现出桑虞为人宽厚慷慨。
    第③段是叙述桑虞被同宿的旅客怀疑偷肉,不做任何解释,就把衣服解开赔给他。当发现真相后,客人把衣服还给他,桑虞却扔掉不回头。所以,反映出桑虞自尊清高的性格。
    参考译文:
    ①桑虞,字子深。父亲桑冲,有学识有远见。河间王司马颙执政时,引荐为司马。桑冲知道河间王必定失势,就职十天,就称病离任。桑虞天性仁孝,十四岁时父亲去世,他哀伤过度极度消瘦,每天用百粒米掺野菜树叶充饥。他姐姐劝说道:“你如此哀伤消瘦,必定身心受损。身心受损也是不孝,你要有所克制。”桑虞说:“野菜掺米,也足以维持生命。”
    ②桑虞家北几里处有一个园子。瓜果刚刚成熟,就有人翻墙去偷。桑虞因为园中多刺,恐怕窃贼见人受惊逃走时受伤,就让仆人去替他指路。窃贼背着瓜要出园时,见道路通畅,就送回偷走的瓜,磕头请罪。桑虞就高兴地把瓜全送给他。
    ③桑虞曾经出行,住在旅舍。同屋的旅客丢了肉干,怀疑是桑虞偷走了。桑虞沉默不语,把外套脱下来补偿他。店主人说:“这间屋子多次丢失鸡鸭鱼肉,大多是狐狸偷去,你怎么随意怀疑别人?”说完就带领着他去山间坟地去找,果然找到了。那个旅客要归还衣服给桑虞,桑虞扔下衣服头也不回地走了。
    ④桑虞的几位兄长在石勒称帝时,都位至高官。只有桑虞以向异族称臣为耻,暗中想躲到海东边。后逢母亲去世,就作罢了。桑虞哀伤得皮包骨头,住在墓地旁边。朝廷因为桑虞是名人之子,必定在武城成就功业,暗中派东莞人华挺去任命桑虞为宁朔将军、青州刺史。桑虞说:“功名利禄不是我的追求。”他虽然在伪朝任职,却不参与叛乱,世人因此赞赏他。
    三、写作(40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球王贝利在20多年的足球生涯里,参加过1364场比赛,共踢进1282个球。并创造了一个队员在一场比赛中射进8个球的纪录。当他个人进球记录满1000个时,有人问他:“您哪个球踢得最好?”贝利笑了,意味深长地说:“下一个。”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呈现世界球王贝利对踢足球的看法,他已经是顶级球星,但并不满足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而是把希望寄予在“下一个上”。“下一个”道出了“世界球王”贝利成功的秘诀,揭示了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真理: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绝不应自满于已获取的成绩和荣誉,更不应止步于近期目标的实现,而应该坚信最好的在“下一个”;应把原来的成功“归零”,作为全新的起点,不断地攀越新的高峰,唯此才能博得无尽的收获。一个人偶而取得一些成绩,或许不难。但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已取得的成绩,持续保有成功时的最佳状态,能永不停息地向“下一个”目标迈进,这样的精神并非人所皆有。我们要把“下一个”当作自己不变的追求目标,永远保持一颗执着求索的心。社会上,对待事业浅尝辄止、不思进取者不乏其人。在他们的心里,都很容易自满于“这一个”,根本没有“下一个”的概念。事实证明,这种人至多能凭侥幸红极一时或昙花一现,不可能常开不败,更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
    写作时,当围绕永不满足,空杯心态等内容而展开论述,表达自己的看法。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主动清零,不断进步。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个人若保持主动清零,放下以往的荣耀,学会接受新的东西,重新探寻自己新的发展轨迹,那么他永远都在进步。再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发掘潜能,不畏年龄。年龄从来不是束缚我们的理由、人生正当时,一切才刚刚开始。二、接纳建议,虚心求教。不断扩大自己的认知边界,承认自身的不足,最大限度地获得长期进步。
    立意:
    1.追求进步,永不止步。
    2.人生路上,不断成长。
    3. 抛开过去,清空自己。


    相关试卷

    上海市松江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上海市松江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 对材料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上海市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应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上海市格致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上海市格致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