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第1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第2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第3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第4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第5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第6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第7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第8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认识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限时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认识的含义及其反应形式是什么*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3.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P48
    性质:积极的(非被动的)
    思考:认识与意识有什么区别?
    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意识属于唯物论,意识与物质对应;认识属于认识论,认识与实践对应。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P49
    直接现实性活动: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①老鼠打洞②新一轮教育制度改革③伟大的新冠疫苗的生产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辛苦研究④学生观看新青年如何学习如何面对考试的视频⑤人们参与节能环保行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1.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注意:意识的能动作用中,关于改造世界就必须通过实践才可以实现
    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3.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4.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借助一定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客观事物的认识
    思考:认识事物的途径有哪些,怎么得来?
    注意:1.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而认识的途径是多样的2.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2.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3.吃一堑,长一智。4.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6.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者。 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名言警句、诗句或俗语谚语有:
    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这些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人们还制造了专门用于认识世界的工具,如望远镜、显微镜、雷达、人造卫星、电脑等.现代实践提供着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密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日益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帮助人们深入探索和研究客观世界的奥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主观认识和认识的对象都不能充当标准。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情境:把某些经验/理论/科研数据应用于生产、生活
    1.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和归宿。2.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
    1、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2、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3、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4、学然后知不足 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6、学以致用 7、真金不怕火炼 8、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9、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10、书到用时方恨少
    总结: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1.实践决定认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1.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2.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含义形式:感性与理性认识(区别、联系)
    含义形式 :改造自然、变革社会、探索世界特点:客观物质性、直接现实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 . 2021年12月26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正式建成。“冰丝带”的设计理念来自于冰和速度结合的创意,22条丝带就象运动员滑过的痕迹,象征速度与激情。先进的硬件设施与“最强大脑”——智慧集成和数字李生平台紧密配合,打造了一座有感觉、会呼吸、有记忆、会思考、能自我调节的智慧场馆。材料反映了(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相关课件

    高中人教统编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认识与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践与认识,认识与实践,实践的含义及形式,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探索认识的奥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认识是什么,实践的含义,主体人是客观的,1社会性,2历史性,实践的特点,你赞同谁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