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图文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学习“重章叠唱”及“诚斋体”在两首诗中是如何体现的。3.领会劳动之乐,体会劳动之美,学习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
《诗经》六义1、《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是朝廷乐曲“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
2、《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赋”: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诗经》的结构与语言:①基本句式是四言,隔句用韵,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②常常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构成类同排比的方法,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③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如 “关关” (叠字)“窈窕”(叠韵),“参差”(双声)。
芣 苢 《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活动一:自由诵读,把握节奏,体味诗意
六个变化的动词,细致地展现了采集芣苢的过程:从“采”到“有”,体现了采集芣苢的从“无”到“有”的过程;从“掇”到“捋”,体现了采集芣苢的从“慢”到“快”的过程;从“袺”到“襭”,体现了采集芣苢从“少”到“多”的过程。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这首诗歌读起来就好像:“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怀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诗歌中有哪些关键词语,可以传达出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活动二 细研字词之美 掌握艺术手法
要求:1.先独立思考2分钟,再小组讨论5分钟2.做好记录,选好发言人(语言精炼、表达流畅、展出风采)
芣 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概述采芣苢的劳动。芣苢可以采摘了。
描绘满载而归的快乐场景。
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紧张 繁忙 艰辛 劳动 吃苦 耐劳
动作描写:通过“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极为传神地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形象比喻:诗人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人比作战士,田地比作战场,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突出了农人在农忙时的劳动辛苦。环境衬托:“雨从头上湿到胛”写出雨势之猛,颔联表现出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忙碌精神。
《插秧歌》“紧张”的劳动过程。这种紧张的心情,首先源自“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的动词连贯使用,即“抛秧”“接秧”“拔秧”“插秧”,整个劳动环节分工有序、环环相扣,自然就造成劳动的“紧张”气氛。另外,这种“紧张”的劳动心情也源自于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恰是矛盾冲突加剧了劳动者的“紧张”情绪的。庄稼的种植是有一定节气要求的,只有做到了“不违农时”,才能实现“谷物不可胜食也”的结果。原本“抛秧”“接秧”“拔秧”“插秧”这个过程就非常忙碌,而此时恰恰又出现“雨”的干扰,增加了插秧的难度。“笠是兜鍪蓑是甲”,为了及时完成插秧任务,农人戴上斗笠、披上蓑衣,并将斗笠和蓑衣分别比作战争的装备“兜鍪”和“铠甲”,把插秧看做是一场战斗,以凸显劳动者紧张的心情。“雨从头上湿到胛”,正面表现劳动者的辛苦。
重章叠句:只有六个动词的不断变化,其余的诗句重章复沓,在不断的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切合采摘芣苢劳动的轻快动作节拍,表现了他们歌声中的喜悦心情。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生动地表现了芣苢越采越多、越采越快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劳动的节奏,劳动的欢快,劳动的喜悦
重章叠句指诗歌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如:《蒹葭》、《采薇》、《桃夭》。表达效果:内容和主题上:能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诗歌表现力上:能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在《芣苢》中,明明6个动词就可以描述的场景,为什么要用48个字?
《芣苢》和《插秧歌》这两首诗都是有关劳动的颂歌,但是它们在描绘劳动场景、歌颂劳动热情方面又不尽相同,试分析其差异并填写下表。
活动三 对比阅读 探究异同
展现了劳动妇女快乐采摘芣苢的全过程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展现了农忙时全家插秧的劳动场景
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形象表达了劳动的紧张和艰苦,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
都选取日常劳作场景,展现了古代劳动者的精神风貌。诗歌语言活泼生动,浅白流畅。
(2021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鹊桥仙·赠鹭莺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15.这首词的语言特明,请简要分析。(6分)①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百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2019全国卷高考作文: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芣苢是一首劳动者的______歌。插秧歌是一首劳动者的______歌。 劳动,辛苦繁忙 劳动者们却甘之乐之 在辛苦中收获快乐,也就生出了美。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1 芣苢完美版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感受诗意,共同主题田间劳作,体悟诗境,体味诗情,深味诗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备课课件ppt,共57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教课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芣苢》《插秧歌》,学习目标,再次走进《诗经》,《诗经》“六义”,《诗经》写作特点,诵读诗歌,劳动开始的准备,劳动成果的想象,逐颗摘取歌咏唱答,成片捋取情感热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