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之科学探究题》PPT课件1-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07954/0-169753503758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之科学探究题》PPT课件1-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07954/0-169753503767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之科学探究题》PPT课件1-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07954/0-169753503770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之科学探究题》PPT课件1-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07954/0-16975350377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之科学探究题》PPT课件1-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07954/0-169753503776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之科学探究题》PPT课件1-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07954/0-1697535037789/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之科学探究题》PPT课件1-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07954/0-169753503782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之科学探究题》PPT课件1-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07954/0-169753503784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之科学探究题》PPT课件1-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本册综合评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要点一仔细读题,要点二认真审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6分)( 2016•安徽)2015年11月,我国首架大型客机C919(如图)正式下线,实现了我国航空领域的新突破。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材料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写出一种即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14.(8分)(2016•安徽)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示意图如图1)进行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该气球充气原理是: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1)为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可选用 (填试剂名称)。
此处可填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钙溶液。填写氢氧化钙不得分。
(2014年) 15.(7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滴人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甲同学:可能是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乙同学: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丙同学:可能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你认为可能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写一条即可)。【设计实验】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2)乙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于是认定自己的猜想正确。请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 。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 。
(3)丙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他在a、b、c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5%、10%、20%的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为100%]。请你观察右图回答问题。①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 ; 。②推测5%的NaOH溶液滴加2滴酚酞试液后褪为无色的时间约为( ) A.小于30s B.30~ 90s C.90~ 140s D.140~ 180s E.180~ 280s F.大于280s
要点三:当信息与常识相违背时,看清题目提示。
14.(7分)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Ⅰ)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l~2 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1)写出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 。 (Ⅱ)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右表。 (3)由右表得出结论: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4)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Ⅲ)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5)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 ① , ② 。
如类似二氧化碳能否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问题
总结:胆大、心细、脸皮厚!!!
1.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明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提出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热量放出。【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1)小利猜想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氧气。小利猜想的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 。
类型1 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
(1)小明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 碱 性。 (2)小军认为,纯碱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另一种物质有可能是Na2CO3,小宁认为不可能,小宁的依据是 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不可能有Na2CO3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小宁的猜想: 取少量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另一种物质不是Na2CO3 。 (3)小明在转移实验一所得溶液时,不小心手上沾有部分该溶液,小明应该如何处理: 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 【表达交流】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H2O 4NaOH+O2↑ 。
(2)小宁打开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氧气 。 (3)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U形管A端红墨水液面下降,其原因是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典例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盖瓶盖了。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猜想假设】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为Na2CO3溶液;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
类型2 有关物质变质的探究
【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两套装置进行实验:
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1)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 (2)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 。 【解析】【设计方案】第1组: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第2组: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第3组:第2组实验结束后,将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即可。【拓展延伸】(1)甲装置中气球变大,说明装置内的压强变小,应是气体被消耗,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的反应。(2)乙装置中气球变大,说明装置内的压强变大,可能是加入盐酸产生了气体的缘故,则乙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活泼金属或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等。
典例 (2016·合肥庐江四中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硫酸中混有硫酸铜溶液时,产生氢气的速率更快。【提出问题】是什么离子导致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猜想假设】甲同学:可能与铜离子有关;乙同学:可能与硫酸根离子有关;……丙同学认为乙的猜想不科学,理由是 。
类型3 有关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究
【实验验证】用A、B两组仪器进行实验:步骤一: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A、B,用拇指堵住导管口,从长颈漏斗加水至一定高度,静置,观察液面不下降,则气密性良好。步骤二:量取2份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各20 mL,第一份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铜溶液1 mL,第二份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锌溶液1 mL。称取2份形状相同的锌粒各1 g,分别与上述溶液反应。反应装置如图A所示。用此装置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 。 步骤三:用B收集气体,分别记录收集一瓶气体(集气瓶规格均为125 mL)所需的时间(如下表),什么时间开始收集气体? 。
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得出结论】硫酸中混有硫酸铜溶液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与 有关。实验②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锌溶液1 mL的作用是 。 [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反思质疑】丁同学认为:锌与混有硫酸铜的硫酸溶液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较快可能与铜单质有关,他质疑的理由是 。 【继续探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丁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2.化学教师李老师发明了如下图所示的增氧酒精灯,使用时将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产生的氧气通入灯芯座的增氧孔,这时能观察到焰心的酒精剧烈燃烧,火焰发白。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细铁丝放到普通酒精灯火焰处加热一会儿,铁丝只发红,但没有燃烧起来;再取一根相同的细铁丝放到酒精喷灯处加热,只是红热,也没有燃烧起来;另取一根相同的细铁丝放到增氧酒精灯白色火焰处,铁丝立刻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同铁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请写出上图中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 ;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Fe+2O2 Fe3O4 。 探究一:细铁丝为什么能直接在增氧酒精灯上燃烧呢?【猜想与假设】(1)猜想1:因为有氧气通入到灯芯中,因此增氧酒精灯火焰周围充满了纯氧;
类型4 有关“条件类”问题的探究
2)猜想2:因为增氧酒精灯火焰温度高;(3)猜想3: 因为氧气的浓度大且火焰温度高 。 【设计实验】(1)小飞同学认为猜想1不正确,原因是 酒精燃烧消耗了部分氧气,同时产生了二氧化碳,所以不可能是纯氧 。 (2)为了验证猜想2,小舜同学用热电偶温度计,测量普通酒精灯外焰的最高温度为560 ℃;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约为1000 ℃;增氧酒精灯的白色火焰处温度约为1000 ℃。因此,小飞认为猜想2也不正确。(3)综上,小君认为猜想3正确。【反思与评价】(1)为什么普通酒精灯的火焰是桔黄色的,而增氧酒精灯的火焰是白色的? 因为氧气充足,酒精充分燃烧,产生的温度高 。 (2)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增氧酒精灯的火焰温度是 焰心(或内焰) 最高。
典例 学习了金属活动性后,同学们想知道活泼金属还能和哪些物质发生反应。(1)小强将铝粉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即生成了一种气体。①小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听到了轻微的爆鸣声,该气体是 。通过查阅资料,小强得知铝和水、氢氧化钠反应除了生成该气体,还生成了偏铝酸钠(NaAlO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小强向反应后的溶液里加入酚酞试剂,溶液显红色,他认为一定有氢氧化钠剩余。小明提出了反对意见,说说小明反对的理由: 。 (2)小明将镁条放到盛有冷水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①小明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试管中有少量气泡产生,小明认为据此现象可断定加热时镁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小强认为小明的理由不充分,小强这样认为的理由是 。
类型5 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
②小明向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证明镁在加热时和水发生了反应。③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他俩对红色褪去的原因进行了猜想。【猜想】a.所用酚酞试液本身已变质;b.酚酞在较高温度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c.冷却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了。【讨论】通过讨论,他俩一致认为猜想 可以排除,理由是 。 [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实验】请你设计实验对其他猜想进行探究。
【解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铝和氢氧化钠、水反应可能生成氢气或氧气,根据该气体有可燃性,可确认是氢气;反应后溶液显碱性的原因也可能是偏铝酸钠溶于水所致。(2)加热时有气泡产生,有可能是因为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溶在水中的气体从水中逸出。若酚酞已变质,则刚滴入酚酞时溶液不会变红。可将溶液在隔绝空气的状态下放置一段时间,根据红色是否褪去,判断红色褪去的原因。【答案】(1)①氢气(或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②反应后得到的NaAlO2溶液可能也显碱性(2)加热时水中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也能产生气泡【讨论】a 若酚酞变质,则溶液不会变红【实验】
典例 (2016·山东菏泽)实验小组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操作时,忘记预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为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决定对反应后溶液的性质进行以下探究:【猜想假设】猜想①:盐酸不足量;猜想②:恰好完全中和;猜想③:盐酸过量。【方案设计】(填写表中的空格)
类型6 有关酸、碱、盐性质的探究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化学肥料教学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化肥的简介,辩论的题目,归纳总结,想一想,化肥的简易鉴别,NH4+的检验,根瘤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第05讲 中考化学流程图题的解法与技巧(课件)-精彩化学之2020年中考秘笈,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具体操作,题型3石灰石工业,题型4制碱工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第04讲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解法与技巧(课件)-精彩化学之2020年中考秘笈(,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命题形式,考查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