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五联盟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五联盟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五联盟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1.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A. 元谋人 B. 半坡人 C. 北京人 D. 河姆渡人2.小明买了一本《山海经》,书中描述史前古人类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最能支持书中描述内容的是( )A. 影视作品 B. 马克思关于史前社会的一般论述
C. 商代青铜铭文的记述 D. 遗存中大量灰烬堆积3.比较“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图片可知,北京人( )
A. 仍然保留猿类特征 B. 能够使用磨制石器
C. 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 D. 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 会不会使用工具 B. 会不会制造工具 C. 会不会使用火 D. 会不会说话5.历史学教授张锋在《石灰吟》中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这表明( )A. 张教授对化石情有独钟 B. 化石像人一样是有生命力的
C.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D. 古代神话传说多来源于化石6.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包括( )
①农作物的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的发展
④磨制工具的发展
⑤国家的出现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7.“曩(nǎng,以往,从前)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下列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与这段话的描述最契合的是( )A. 北京人、山顶洞人 B. 元谋人、大汶口人 C. 河姆渡人、半坡人 D. 蓝田人、良渚居民8.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大陆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 )A. 秦始皇陵 B. 中山陵 C. 大禹陵 D. 黄帝陵9.“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该材料的大意是( )A.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B. 交通便利是华夏民族形成的主因
C. 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 华夏民族是由各族杂居交融而成10.“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描述了(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郡县制11.《礼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反映了( )
①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②家天下变成公天下
③禅让制取代世袭制
④公天下变成家天下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12.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如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重大事件年代尺,其中②处建立的朝代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13.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且享有“镇国之宝”美誉的是( )A. 四羊方尊 B. 司母戊鼎 C. 利簋 D. 毛公鼎14.如图是汉字“马”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A. 象形是汉字的唯一特征 B. 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
C. 早期汉字缺乏实用价值 D. 汉字由具象转为抽象15.下列所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①②③16.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 )A. .春秋时期出现铁犁 B. .春秋时期出现牛耕
C. .春秋时出现铁犁牛耕 D. 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17.依据西周礼制,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这表明,当时( )A. 统治者奢侈无度 B. 周天子地位稳固 C. 青铜铸造业发达 D. 等级秩序遭破坏18.《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A. 晋文公称霸 B. 齐桓公称霸 C. 勾践称霸 D. 楚庄王称霸19.《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对“五霸”中“霸”的涵义解读最准确的是( )A. 控制最多的土地与人口 B. 能从政治上与周天子分庭抗礼
C. 不利于国家的统一进程 D. 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20.“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不能反映( )A. 王室衰微 B. 诸侯争霸 C. 改革变法 D. 分封制瓦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21.学习完“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后,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网络考古”活动,请你参加。
【构建时空观念】(1) 小组成员绘制了“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请写出下图中A、B处对应的古人类遗址。并说说我国古人类遗址的分布特点和这样分布的原因。
【研读历史史料】
(2) 你从图2、图3中分别得到了哪些信息?
【养成家国情怀】
2022年4月5日上午,壬寅(2022)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举行。 ——人民网
(3) 你知道黄帝在中国历史上做出的贡献吗?今天我们举行拜祖大典有什么重要意义?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五蠹》材料二: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材料三:《史记•夏本纪》中记载:“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劳身焦思,居外三十年,过家门而不敢入。”其精神世代传唱,于是有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1) 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当时过什么样的生活?他们如何驱逐“禽兽虫蛇”?(2) 结合材料二的图片,回答图一、图二分别是我国哪一古人类居住的哪一种房屋复原图?(3) 材料三典故传唱的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哪位历史人物?他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西周初年)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荀子•儒效》(1) 图一中封国的统治者叫什么?他们被分封的依据是什么?(2) 两则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侯应向天子履行哪些义务?(4) 西周的这种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解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2.【答案】D【解析】A.影视作品加入了人文主观因素,属于第二手资料,不是最有力的证据,排除。
B.马克思关于史前社会的一般论述加入了人文主观因素,属于第二手资料,不是最有力的证据,排除。
C.商代青铜铭文的记述加入了人文主观因素,属于第二手资料,不是最有力的证据,排除。
D.根据材料“书中描述史前古人类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并结合所学可知,要想支持书中的关于“火的描述”最有力的证据是遗存中有大量灰烬堆积,这是遗存,是实物,是第一物资料,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生产和生活,属理解层面的要求,记忆基础知识并分清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即可得出答案。
注意研究远古人类最重要的依据是化石和遗存。3.【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颚,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北京人结成原始人群,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故A符合题意;北京人能够使用打制石器,排除B;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排除C;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排除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北京人,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京人的特征。4.【答案】B【解析】会不会制造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类.
故选B.
本题考查人类的起源,知道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会不会制造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5.【答案】C【解析】据题干“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长眠地下刚舒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可知,作者重在强调,通过化石了解人类历史。故C正确;题干信息不能说明张教授对化石情有独钟,排除A;化石像人一样是有生命力的,表述错误,排除B;古代神话传说多来源于化石,表述错误,来源于化石的是真实的历史,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早期人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中国早期人类,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表明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6.【答案】C【解析】A.⑤随着生产的发展,私有财产的增多,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国家诞生,国家的产生不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排除A。
B.选项不全,排除B。
C.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的是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③聚落④磨制工具的发展。农业首先涉及农作物种植,所以农作物的出现是标志之一;从事农业生产还需要生产工具,所以磨制工具也是标志之一;从事农业生产使的远古居民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开始过上定居生活,于是聚落出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学会饲养家畜,比如猪狗等。故C符合题意。
D.⑤随着生产的发展,私有财产的增多,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国家诞生,国家的产生不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需要准确识记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7.【答案】C【解析】A.北京人、山顶洞人时还没有产生原始农业,排除A项。
B.元谋人时还没有产生原始农业,排除B项。
C.根据材料“曩(nǎng,以往,从前)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原始农业的生活状况。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C项正确。
D.蓝田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早期,还没有产生原始农业,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是“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熟记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相关知识。8.【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等,他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先河,在铸造中华文明的历史上起了奠基作用.后人尊他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9.【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是众多民族杂居交融而成的华夏族。故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交融性,没有涉及发祥地,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交融性,没有涉及交通便利,排除B;材料体现的交融性,没有涉及炎帝和黄帝,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是众多民族杂居交融而成的华夏族。1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尧因舜“孝”进行推荐,后来舜继尧位,反映了部落联盟时期的首领位子的传递方法禅让制,故A正确;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排除B;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国王或皇帝的位子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C,郡县制是在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禅让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禅让制,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禅让制。11.【答案】C【解析】《礼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反映了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故选:C。
本题考查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知道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本题考查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2.【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因此②处应该是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故选:B。
本题考查夏朝灭亡和商朝建立.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本题以夏朝灭亡和商朝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3.【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司母戊鼎。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青铜文明司母戊鼎的出土地点、造型和历史地位。14.【答案】D【解析】由汉字“马”字演变的简单历程可以看出,汉字的演变由繁到简,并且前后字形有密切联系,一脉相承,由具象转为抽象。AC描述错误,不符合史实,B不能从材料中得出。
故选:D。
本题由汉字“马”字演变的简单历程入手,考查有关文字演变的知识的理解。
本题旨在由汉字“马”字演变的简单历程考查学生对有关文字演变的知识的理解掌握。排除法也可解答本题。15.【答案】C【解析】①青铜铲出现于夏商周时期,②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③打制石器出现于旧石器时代,④骨耜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图片所示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为③④①②,故C符合题意;ABD排序错误,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生产工具的演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生产工具的演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各种生产工具出现的时间。16.【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的“耕”“牛”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可以佐证春秋时期出现了牛耕。而无法佐证当时的牛耕是否使用铁犁。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时出现的牛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17.【答案】D【解析】A.材料不能反映出统治者奢侈无度,排除A。
B.诸侯僭越行为说明周天子的权威受到冲击,排除B。
C.材料不能体现出青铜铸造业发达,排除C。
D.根据题干“依据西周礼制,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和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诸侯势力崛起,分封制逐渐瓦解,礼乐制不断遭到破坏,等级秩序遭破坏,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内容,准确阶段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8.【答案】B【解析】齐桓公统治时期,任命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实现了齐国的富国强兵,使得齐桓公能够首先称霸。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齐桓公称霸的相关知识。
本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19.【答案】D【解析】A.强盛不代表控制最多的土地与人口,排除A。
B.能从政治上与周天子分庭抗礼不是对“五霸”中“霸”的涵义解读最准确的,排除B。
C.材料无法说明不利于国家的统一进程,排除C。
D.根据材料“五霸强,七雄出”意思是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因此“霸”指的是称霸,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春秋五霸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春秋五霸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20.【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改革变法的内容,C项符合题意;从“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可知,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室衰弱了,诸侯开始了争霸,分封制开始瓦解,ABD均可从材料中看出,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知道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改革变法的内容。
本题考查春秋争霸,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1.【答案】【小题1】A:北京人遗址;B:元谋人遗址。分布特点:远古人类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原因:河流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适合人类生存。【小题2】图2:说明贾湖居民的农业和畜牧业已经得到初步发展,或贾湖居民已经懂得音律;图3:反映了龙山居民已经掌握了原始手工业或会制作陶器。【小题3】贡献: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意义:对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华夏文明,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团结所有炎黄子孙共同致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谋人、北京人、贾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黄帝的贡献、今天我们举行拜祖大典的重要意义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谋人、北京人、贾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黄帝的贡献、今天我们举行拜祖大典的重要意义的相关史实。22.【答案】【小题1】群居生活;70万至20万年前。用火。【小题2】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小题3】大禹;坚韧不拔、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史实,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3.【答案】【小题1】统治者:诸侯。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小题2】制度: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小题3】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小题4】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巩固了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五教育联盟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五教育联盟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五教育联盟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