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28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28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含解析)第1页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28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含解析)第2页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28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含解析)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28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28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含解析),共7页。
    课时28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1山地对交通建设的影响(1)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成本,难度比较(2)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坡地稳定性差。2山地对交通布局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优先建造公路,其次是铁路(2)交通运输线路通常在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选线。需要翻越山岭时,一般采用盘山曲折的线路设计。越来越多地采用()()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提醒 山区交通线选址的技巧(1)尽量沿等高线修建。(2)尽量穿过等高线稀疏地区。(3)选择地势较低处修建,如鞍部和河谷。思考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案 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影响一般原则原因实例方式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山地修建铁路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公路运输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线路走向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线路一般呈字形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降低技术难度;工程施工要安全;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成昆铁路沿地形走势曲折伸展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新疆段)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 (海南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关键信息点拨]注意图中交通线和河流、山地的关系,可得出交通线主要沿山麓分布,远离河流和山地,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注意图中交通线和等高线的关系,可得出交通线基本上沿500 m等高线分布,地势相对平坦,工程量较,且坡度较小,交通线运营较安全。 答案 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考向1 通过山地对交通建设的影响考查综合思维珠峰大本营是指观看珠峰核心区环境而设立的生活地带。下图是通往珠峰大本营的一段公路,该公路由多段大致平行的弯道连接,形成连续的字形路段,弯道弯曲度较大。完成12题。1.该公路修建成字形的目的是(  )A.降低爬坡难度   B.缩短道路长度C.减少工程投资   D.避开落石地段2.甲路段,与上行线相比,下行线(  )A.路面坡度更大   B.观光视野更好C.道路维护较易   D.阳光照射较弱答案 1.A 2.B解析 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示公路位于通往珠峰大本营的山地,公路在陡坡上呈字形弯曲,虽增加了线路的长度,但降低了线路坡度,保证了通行车辆和人员的安全性,A符合题意。第2题,读图可知,图示弯道的上行线位于弧线内侧,与下行线相比,上行线线路相对较短,两线路相对高度相同,因此路面坡度更大,A错误。图示弯道的下行线位于山坡外侧,与上行线相比,下行线俯视下方弯道,视野更好,B正确。内外侧道路施工方面无区别,维护成本相当,C错误。由于下行线位于外侧,光照较强,D错误。考向2 通过山地对交通布局的影响考查区域认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的栈道是指褒斜古道。此道始建于殷周时期,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之一。东汉永平年间,工匠采用火焚水激(先用火烧石,待石温很高时突然用凉水淋浇)在山上破石开路。下图为褒斜古道部分线路图据此完成34题。3.甲地古道最可能经过的是(  )A.山顶   B.鞍部C.山脊   D.陡崖4.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  )A.溶蚀作用   B.侵蚀作用C.风力作用   D.风化作用答案 3.B 4.D解析 3题,根据图示,甲地两侧河流属不同水系,则甲地附近为分水岭;甲地古道直接通过,无栈道,则甲地不是陡崖,D错。古道线路穿越分水岭要选择相对平坦的地方,故最可能是鞍部,排除山顶、山脊,AC错,选B。第4题,火焚水激法是先用火烧石,待石头温度很高时突然用凉水淋浇,岩石经过热胀冷缩的变化,导致开裂。这种因温度变化导致的岩石遭受破坏而产生裂隙、形成松散物质的作用为风化作用,D对。课时精练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交通干线的分布。据此完成12题。1.该区域交通干线主要沿(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2.关于该区域交通运输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修建交通运输线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B.布局交通运输线选线时仅需考虑泥石流灾害C.交通运输线的密度比华北平原大D.修建交通运输线的难度很低答案 1.B 2.A解析 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交通干线主要沿河谷分布,故选B。第2题,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山区,山区交通建设一般原则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A正确;交通线路选址要考虑地形条件、地质灾害、河流、距离、居民点、耕地等要素,泥石流灾害只是考虑因素之一,B错误;山区的交通线密度比平原小,C错误;山区交通线建设成本高,难度大,D错误。(2023·江苏苏州市模拟)太原天龙山旅游公路于2018年年底通车,因其一段高架桥热爆网络。三层设计的回旋式高架桥耸立云端,行走在上,仿佛在玩过山车据此完成34题。3.影响图示公路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水文C.生态   D.气候4.该段公路蜿蜒曲折,回旋多层设计是因为(  )A.减少占用耕地   B.避免破坏生态C.避免自然灾害   D.减缓道路坡度答案 3.A 4.D解析 3题,由图可知,该地区主要以山地为主,故交通线路在布局时主要考虑地形因素,A正确。第4题,读图结合材料可知,该路段地势陡、坡度大,公路蜿蜒曲折,回旋多层设计能够降低道路坡度,增强运输的安全性,D正确。我国某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57题。5.图中铁路的主要分布特点是(  )A.沿山脊分布   B.沿河谷分布C.沿等高线分布   D.沿纬线分布6.图中东段铁路由原来的南线改为现在的北线,其主要目的最可能是(  )A.裁弯取直,提高车速B.经过河流少,减少投资C.靠近河流,可水陆联运D.减小对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7.从图中居民点分布特点推测,该地易发生(  )A.洪水   B.地震C.干旱   D.风暴答案 5.B 6.D 7.A解析 5题,读图可知,铁路和河流基本重合,河流只可能发育在谷地而不可能发育在山脊,A错、B正确;铁路穿越了等高线,因此也不会是沿等高线分布,C错;纬度一般不影响铁路线的走向,D错。第6题,读图可知,东段铁路的南线经过的居民点多,过境铁路会对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由原来的南线改为现在的北线。选D。第7题,据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据图中居民点的分布可知,其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且地势较高的地方,说明该地易发生洪水灾害。选A(2023·河北石家庄期末)挂壁公路(下图)是在峭壁上开凿而出的奇险公路,为了方便施工和开通后取自然光照明,挂壁公路多贴壁而凿,相隔十余米旁开一侧窗。挂壁公路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山区交通难题,还产生了特殊效应,使挂壁公路成了真正的致富路。据此完成89题。8.挂壁公路旁开侧窗,但在侧窗之间保留侧壁的主要原因是(  )A.减少施工量   B.防止山体崩塌C.降低施工难度   D.保障出行安全9.挂壁公路产生的特殊效应最可能是(  )A.改变当地生态环境B.加强与外界的联系C.创造新的旅游景观D.促进当地资源开发答案 8.B 9.C解析 8题,没有打穿所有侧壁是为了减轻工程建设对山体的破坏,保证山体的稳定性,防止山体崩塌,B正确;在侧窗之间保留侧壁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施工量,但不是保留侧壁的主要原因,A错;保留侧壁并没有有效降低施工难度,C错;侧窗之间保留侧壁对保障出行安全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考虑出行安全,可在挂壁公路外侧建设护栏等,D错。第9题,挂壁公路选址独特,建设后形成惊险、刺激、独特的旅游资源,创造了新的旅游景观,C正确;公路的建设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也有利于促进当地资源的开发,但这些均是公路建设后形成的一般效应,不是其特殊效应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材料一 冰岛(下图)位于北大西洋中部的大西洋中央山脉上,面积10.3km2,地壳活动频繁,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泥石流、洪灾、雪崩等比较常见。冰岛拥有大小火山130多座,地形呈碗状,四周为海岸山脉,中间为高原,平原面积占全岛的7%左右。冰岛约有11%的陆地被冰川覆盖,其中瓦特纳冰川是欧洲体积最大的冰川,格里姆火山是瓦特纳冰川上一个巨大的火山,火山口内的热湖水深488 m,湖泊表面上方有200 m厚的冰盖。冰岛因多冰川和火山而被称为冰与火之岛材料二 冰岛人口约37.2(2021年末),其中首都地区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3。冰岛无铁路,国内运输主要依靠公路,其中1号环岛公路是最主要的公路,对外运输主要依靠海运和航空。(1)地热被誉为地球的热泪,列举三种冰岛利用地热资源的方式。(3)(2)说明冰岛无铁路,国内运输主要依靠公路的原因。(8)(3)试分析冰岛火山爆发时易形成洪涝灾害的原因。(6)答案 (1)取暖、发电、为温室大棚供暖、地热水养殖、海产品加工、海盐生产、旅游疗养等。(2)冰岛国土面积小,且人口主要集中在首都地区,短距离公路运输需求量大,长距离铁路运输需求量小;四面环海,国内长距离货运可由海运代替;铁路比公路建设难度大、成本高;中间为高原,四周为海岸山脉,地势起伏大;冰川、火山广泛分布;地处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3)冰岛纬度高,气温低,冰川广泛分布;来自火山内部的热量使冰川持续融化为水,水流突破冰壁,高温岩浆喷出地表,促使周围冰川快速融化;火山体为圆锥形,中间高、四周低,洪水流速快。 

    相关学案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5部分 第1章 第2讲 课时81 日本 印度(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5部分 第1章 第2讲 课时81 日本 印度(含解析),共15页。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2部分 第4章 课时55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2部分 第4章 课时55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共9页。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2部分 第4章 课时54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2部分 第4章 课时54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含解析),共11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