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6章 第2讲 课时39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含解析)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6章 第2讲 课时39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含解析)第1页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6章 第2讲 课时39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含解析)第2页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6章 第2讲 课时39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含解析)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6章 第2讲 课时39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6章 第2讲 课时39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含解析),共14页。
    课时39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因素:海拔的变化。2分异基础:水热状况不同。3分异规律:山麓与陆地自然地带一致,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4.垂直自然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为主导标志。5.同一山体的垂直自然带,又有阴坡和阳坡的明显差异。思考 草甸和草原有何区别?答案 (1)草甸一般属于非地带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草层高而茂密,种类繁多,植物在不同季节开花,典型的有高山草甸。(2)草原属于半湿润和半干旱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主要有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等类型。1垂直带分布特点地表景观随海拔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1)垂直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2)山麓的垂直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陆地自然地带相一致。(3)山地垂直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4)同一垂直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如下图所示:2雪线(1)概念:终年积雪的下限,年平均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受热融化、蒸发)(2)影响因素:雪线高度一般与温度、降水、坡度等有关。具体情况如下:因素影响温度(热量或纬度)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坡度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反之偏低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荒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3.林线(1)概念:森林分布的上限,是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带,由于气温、水分、风力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生长乔木的界限。就热量条件而言,林线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 的等温线较为吻合,在水平方向上一般是高寒地带针叶林的北限,在北纬60°~北纬70°(2)影响因素  (2021·河北地理)湿润地区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在植被带及其排列顺序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但受局地因子支配,山地植被带也会存在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情况。下图示意我国东部热带某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据此完成12题。1.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谱是( )A   BC   D2.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的形成主要由于( )风速大 坡度大 土层薄 蒸发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关键信息点拨]根据材料和纬度地带性规律,可推知湿润地区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冰原。受局地因子支配,山地植被带也会存在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情况。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山地缺失落叶阔叶林带,直接过渡到了寒温性常绿针叶林带,推测受局地因子影响,该地水分、热量条件较,风速较,不适宜落叶阔叶林生长,而常绿针叶林叶片呈状,可以适应当地环境。该山地位于我国东部热带某山地,山麓水热条件较好,从图中海拔可看出该山体海拔较高,高海拔处风速较大。 答案 1.D 2.B解析 1题,按照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和寒温性常绿针叶林带之间应有落叶阔叶林带和落叶阔叶与常绿针叶混交林带;在寒温性常绿针叶林带更高海拔处应为苔原带,而不是常绿革叶灌丛与草甸带,故山地垂直带谱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选D。第2题,该山地缺失落叶阔叶林带,直接过渡到了寒温性常绿针叶林带,说明受局地因子影响,环境不适宜落叶阔叶林生长,而常绿针叶林叶片呈针状,可以适应风速大、水分和热量条件差的环境,故①④正确;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同为森林,对坡度和土层的要求相差不大,②③错误。故选B考向1 通过垂直带谱的判读考查综合思维博格达峰是天山山脉东段的最高峰,最高月均温35 ,最低月均温-19~-21 ,无霜期仅有50天左右。山上生长着著名的雪莲花,雪莲主要生长在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野生雪莲生长在气候多变、冷热无常、雨雪交替的气候环境下,其生长环境一般的植物根本无法存活,野生雪莲本就稀少,加上人们采挖,如今更加少见。下图为博格达峰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完成12题。1.博格达峰北坡垂直自然带谱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   B.土壤肥沃C.坡度较陡   D.水分较多2.如今野生雪莲花主要生长在( )A  B  C  D答案 1.D 2.D解析 1题,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影响垂直带谱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而博格达峰北坡不仅是阴坡,土壤水分蒸发少,更是西风迎风坡,降水较多,故选D。第2题,根据材料雪莲主要生长在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生长环境恶劣,可推知雪莲分布在冰雪带以下,加上人类的采挖,如今野生雪莲主要生长在靠近雪线的处,故选D考向2 通过林线考查区域认知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秦岭南坡垂直带谱结构呈现东西差异(如下图),山体基面高度表示基带的起始高度。据此完成35题。3.秦岭南坡基面高度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A.热量差异较大   B.水分差异较大C.光照差异较大   D.地势起伏较大4.秦岭南坡基带没有呈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最可能是因为( )A.暖温带南移   B.东南季风影响减弱C.农耕破坏原生植被   D.冷空气入侵5.推测太白山北坡林线高度较南坡( )A.高   B.低C.一样高   D.不确定答案 3.D 4.C 5.B解析 3题,秦岭南坡基带的起始高度不同,主要是因为秦岭南坡地势起伏较大,故选D。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岭-淮河一线为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也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而秦岭南坡基带没有呈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原因可能是人为导致的植被破坏,如农耕破坏原生植被,C正确。第5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白山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且为阳坡,热量多,林线高;而北坡为阴坡,且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少,林线低,故选B图形判读8 垂直带谱图的判读1通过垂直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垂直带,因位于垂直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垂直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2通过垂直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情况下,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3通过同类垂直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同类垂直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4利用垂直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垂直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垂直带的数目多于北坡(不考虑水分条件),或基带垂直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因此雪线高。)6根据不同山坡垂直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垂直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垂直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垂直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垂直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垂直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所示:(2023·福建福州市期末)肯尼亚山位于肯尼亚中部,是非洲第二高峰。下图示意肯尼亚山地理位置及其垂直方向上的自然地带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肯尼亚山东南坡和西北坡自然地带数目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坡向   B.人类活动C.降水   D.相对高度2M处自然地带的形成原因是( )A.海拔高,降水较少   B.赤道低压带控制C.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D.东南信风气流湿润答案 1.D 2.A解析 1题,由图可知,肯尼亚山东南坡自然地带数量明显多于西北坡,主要原因是东南坡相对高度大,水热条件变化大,自然地带种类更丰富。故选D。第2题,结合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可知,M处自然地带是热带草原带,肯尼亚山靠近赤道,但因位于东非高原上,海拔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相对较弱,降水少,形成了热带草原带,故选A怒山位于横断山脉南段,是怒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山高谷深,同时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山地垂直带谱(如下图)。雪线高度约4 800米,雪线附近年均温约-5 。在年均温39 、最冷月均温约0 的地方分布着由云杉和冷杉组成的山地针叶林带,林内阴暗潮湿。据此完成34题。3.怒山山脉东坡山地垂直带谱中( )A为高山冰雪带B为针阔叶混交林带C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为山地针叶林带4.怒山山地针叶林带内( )A.云雾天气少见   B.群落结构简单C.化学风化作用强   D.土层深厚答案 3.C 4.B解析 3题,读图可知,海拔3 5004 000米,由材料雪线高度约4 800可知,不是高山冰雪带,A错。海拔约3 0003 500米,由材料雪线高度约4 800米,雪线附近年均温约-5 。在年均温39 的地方分布着由云杉和冷杉组成的山地针叶林带,结合气温垂直递减率计算可知,山地针叶林带约分布在2 5003 500米,读图可知最可能为山地针叶林带,BD错。按垂直分异规律可推测出针叶林带以下为针阔叶混交林带和常绿阔叶林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为针阔叶混交林带,C正确。第4题,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再加上林内湿度大,因此云雾天气较多,A错。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林内光照不足,不利于多种生物的生长,生物群落结构简单,B正确。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较高,昼夜温差较大,材料信息表明,当地最冷月均温在0 左右,会造成地下水反复冻融,使岩石物理风化作用强烈,C错。由材料可知,山地针叶林带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生物作用缓慢,坡度较大,地表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难以发育深厚的土壤,D错。山地垂直带谱(下图)研究是地域分异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垂直带谱受土壤、气候和生物条件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据此完成56题。5.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   B.阴山C.南岭   D.昆仑山6.该山地两侧自然带数目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降水  B.热量  C.海拔  D.坡度答案 5.A 6.B解析 5题,据图可知,该山体的基带南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是东西走向,是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可判断该山地可能是秦岭,选A。第6题,与北坡相比,南坡垂直带的数量多,带谱复杂,同一垂直带的海拔南坡高于北坡,是因为南坡纬度低,属于向阳坡,温度高,B正确。降水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南北坡的海拔相同,且坡度差异不大。选B课时精练秦岭-大巴山山区(1)具有东西承接,南北过渡的地理-生态属性,常被作为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秦巴山区形成了复杂多样且具有过渡性质的山地垂直带。某研究小组在对该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部分山地的垂直带谱(2)据此完成13题。1.从图中信息看,四山地中更适合作为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的是( )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2.神农架、米仓山、伏牛山、太白山分别对应图2(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3山南北坡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差异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基本相同   B.坡面环境差异小C.坡度差异不大   D.坡面相互影响小答案 1.A 2.B 3.B解析 1题,读图2可知,①③两山南北坡山麓自然地带差异明显,都是南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坡为暖温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因此更适合作为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A正确。第2题,读图,四山从纬度来看,太白山和伏牛山纬度相当且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所以山麓自然地带南北坡均以暖温带植被为主,因此②④两山可能是太白山和伏牛山;再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太白山位于河流发源地附近,地势更高,因此推断是太白山,是伏牛山。①③两山南北坡山麓自然地带差异明显,都是南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坡为暖温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但是山北坡暖温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分布上限更高,说明山可能热量条件较好,读图可以看出神农架纬度较低且地势较低,热量条件更好,由此判断是神农架,是米仓山。故选B。第3题,山南北坡高山灌丛草甸带均位于山顶,由于山顶面积较小,南北坡的水分、热量相互交换较强,水热条件差别小,使得两坡在山顶处坡面环境差异小,因此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差异小,B正确。(2023·福建龙岩一中模拟)极地或高山冰川退缩区形成的冰川裸地是研究植被原生演替的理想场所。海螺沟冰川退缩区(29°34N,102°59E)位于贡嘎山东坡,青藏高原东南缘,在长达2 km的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具有完整植被原生演替序列的区域。下图为2017年绘制的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不同原生演替阶段样地植被特征图据此完成46题。4.贡嘎山东坡山麓地区所处的水平自然地带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5.推测图中S0样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 )A.荒漠  B.草原  C.灌木  D.乔木6.相较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冰川退缩区的植被演替,海螺沟植被演替从初始到形成成熟顶级群落的速度要快很多的原因是( )A.人类干扰更少   B.海拔更低C.光照更充足   D.水热组合条件更好答案 4.C 5.A 6.D解析 4题,贡嘎山东坡山麓地区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东南缘,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贡嘎山东坡山麓地区所处的水平自然地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正确。第5题,结合图文信息可知,青藏高原东南缘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在长达2 km的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具有完整植被原生演替序列的区域。结合退缩时间和现今主要树种可推断,很有可能是气候变暖,冰川逐渐从S6S0地区退缩,S1S6的植被主要是各种乔木和灌木,而S0紧邻冰川,海拔最高,气温较低,自然条件最恶劣,刚从原来的冰川覆盖区变成裸地,最有可能是荒漠,A正确。第6题, 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冰川退缩区都是无人区,基本无人类干扰,A错误;我国海螺沟相比世界纬度更高的冰川地区的冰川退缩区海拔更高,B错误;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和更替主要受水热组合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与光照关系不大,C错误。海螺沟地处贡嘎山东坡,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高原山地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区,相比世界其他地区的冰川地区,该地区纬度更低,降水较为丰富,水热组合条件更好,自然环境条件更优越,当冰川退缩时,植被演替从初始到形成成熟顶级群落的速度更快,D正确。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山基带的气象要素及雪线高度资料表读表,回答78题。 甲山(海拔7 782 m)乙山(海拔7 435 m)南坡北坡南坡北坡基带气象要素海拔/m1 1002 9201 2291 848年均温/16.17.97.42.8年降水量/mm2 276.6512.196.1519.2雪线高度/m4 7505 0004 3503 980 7.据表中资料可以推断( )A.甲山北坡相对高度大于南坡B.甲山南坡的垂直带谱最丰富C.乙山南坡的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D.乙山的森林蓄积量大于甲山8.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纬度位置 山体海拔 水汽来源方向 人类活动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 7.B 8.C解析 7题,据表中资料推断,甲山北坡相对高度小于南坡;甲山南坡的垂直带谱最丰富;乙山年降水量较小,年均温较低,故南坡的河流补给应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与甲山相比,乙山水热条件较差,故乙山的森林蓄积量小于甲山。第8题,根据表中资料可知,甲山基带年均温比乙山基带高,说明纬度比乙山低,因而甲山雪线比乙山高;甲山南坡雪线较低,说明甲山南坡为迎风坡,乙山北坡雪线较低,说明乙山北坡为迎风坡,所以两山的水汽来源方向不同。9(2023·江苏泰州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材料一 植被覆盖度指某一地域植被(包括叶、茎、枝)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地形作为影响植被分布的最基本的生境因子,通过外部形态(如海拔、坡度等)影响气温、降水等气候条件的空间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类活动,从而影响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下图为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垂直分布图。材料二 秦岭为东西走向山脉,北坡陡南坡缓。因受山体的遮挡,南北坡接受的太阳辐射和水汽循环不同,因此形成了植被覆盖度明显的南北差异。南北坡内又有阴阳坡之分,南北坡的坡度分布亦有所不同,因此坡度、坡向会对太阳辐射和降水空间再分配,从而对植被分布及变化在地形上产生了分异效应。下图为不同坡度、坡向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图。(1)分别说明秦岭在海拔1 000 m以下和3 000 m以上植被覆盖度低的原因。(4)(2)指出坡度对秦岭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并说明南北坡存在差异的原因。(6)(3)在秦岭北坡,阴坡和阳坡的植被覆盖度均低于其半阴坡,试分析其成因。(4)答案 (1)1 000 m以下,水热条件充足,主要以农耕植被为主,但因为城市建设的影响,植被覆盖度低;3 000 m以上,气温低,受热量条件的限制,植被覆盖度低。(2)影响:从不同的坡度来看,随着坡度的增加,秦岭植被覆盖度逐渐增高;坡度对北坡植被覆盖度的分异作用大于南坡。差异原因:秦岭山地北陡南缓,北坡的土壤持水能力不及南坡,因而坡度对于北坡植被的影响更为明显。(3)北坡的阳坡是整个秦岭北坡太阳辐射最强的区域,蒸发迅速,水分条件差,植被覆盖度较低;由于山体对太阳辐射的遮挡作用,秦岭北坡的阴坡是太阳辐射最弱的区域,较为阴冷,热量条件差,植被覆盖度较低。

    相关学案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5部分 第1章 第2讲 课时83 美国 巴西(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5部分 第1章 第2讲 课时83 美国 巴西(含解析),共14页。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5部分 第1章 第2讲 课时81 日本 印度(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5部分 第1章 第2讲 课时81 日本 印度(含解析),共15页。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2部分 第2章 课时46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2部分 第2章 课时46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含解析),共10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