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 (含解析)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7讲 大气的分层和大气运动(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7讲 大气的分层和大气运动(含解析),共9页。
第7讲 大气的分层和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是由干洁空气、固体杂质和水汽等组成的混合物。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包含二氧化碳0.033%)2、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氮气无色无味,是一种化学性质不活跃的惰性气体。因为其常作为保护气体,例如氮气填充粮仓使粮食不发霉。3、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另外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使得气温升高。4、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少,但非常重要。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制雨的条件。二、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互分为三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1、A对流层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②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③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④云雨雾雪天气变化都在对流层⑤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约17千米,高纬约为8千米。※补充知识:理解逆温逆温: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的现象叫做逆温。逆温不是大气污染,但逆温会加剧大气污染。2、B平流层①大气的热量来自于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②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加③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④水汽和杂质少,能见度高,适合飞机安全飞行3、C高层大气①平流层以上统称为高层大气②温度自下向上,先降低后升高③在80到500千米的高空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利于无线电通讯。三、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大气在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同时实现自身受热。1、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可见光很少被吸收。②反射作用:云层和大颗粒尘埃反射太阳辐射。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尘埃将太阳辐射散向四面八方。2、保温作用①地面辐射经过大气时,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吸收75%-95%),使得大气增温。所以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和最直接的热源,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也来源于此。②大气增温时,向外辐射长波辐射,大部分辐射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③大气逆辐射把热量给了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四、热力环流和风1、理解热力环流①同一水平面上,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②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2、风的形成① 气温差导致气压差,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产生风。(空气的水平运动)② 风分为近地面风和高空风。3、常见的几种热力环流①海陆风 ②山谷风③城市热岛效应 【本节高考核心考点】一、 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应用1、解释气候变暖 2、影响某地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解题秘籍:(1)天气状况:晴天温差大,阴雨天气温差小(2)地势高低:地势高,空气稀薄温差大;地势低,温差小(3)下垫面:沙地,裸地,硬化地面温差大,草坪,湿地温差小3、逆温的应用解题秘籍:逆温的有利影响:阻碍空气流动,抑制沙尘暴。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飞行。逆温的不利影响:大气稳定,污染物无法扩散,加重大气污染。4、常见的热力环流分析参考上述基础知识内容。【同步经典练习题】(2021全国乙卷)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 )A. 气温高 B. 蒸发(腾) C. 降水量大 D. 绿地面积大2. 该城市可能是( )A. 乌鲁木齐 B. 北京 C. 上海 D. 广州【答案】1. A 2. B【解析】1.由材料可知,该城区为大城市,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气温高于郊区,气温越高,越不易达到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越小,A正确;郊区绿地面积更大,蒸腾更强,BD错误;若降水量大,则导致相对湿度大,而城区相对湿度小于郊区,C错误。故选A。2.由图可知,该城区与郊区7-8月相对湿度大,可推测该地7-8月降水多,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7-8月降水多,B正确;乌鲁木齐地处西北内陆,全年降水稀少,A错误;上海、广州,地处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7-8月上海容易出现伏旱天气,CD错误。故选B。(2020全国2卷)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3.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4.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答案】3.C 4.A 5.C【解析】3.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越强。由图可知,15时左右沙漠和绿洲温度最高且温差最大,推测15时左右两者长波辐射差值最大,A错;傍晚18时左右绿洲温度变化比沙漠更缓,降温速率更小,B错;由图可知,0时到6时绿洲温度变化线与沙漠温度变化线几乎平行,两者降温速率接近,C正确;上午绿洲温度低于沙漠,推测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D错。4.绿洲与沙漠的比热容不同,绿洲白天温度比沙漠低;夜间绿洲蒸发(腾)作用强,带走大量的热量,所以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①②正确。空气湿度大,大气逆辐射强,夜晚保温作用强,绿洲地表温度会高,③④错误。故选A。5.图中沙漠与绿洲一天中的地表温度都较高,最低温度在12 ℃以上,最高温度沙漠在32 ℃以上,绿洲在22 ℃以上,结合该地位于甘肃,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可推断此时最可能为7~8月。故选C。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据此回答6~7题。6.“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辐合上升 B.辐合下沉 C.辐散上升 D.辐散下沉7.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 )A.温室大棚气温较高 B.水流运动C.气温的日变化 D.库区比周边降水少【答案】6.D 7.D【解析】6.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位于在热带沙漠气候区,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中央气温低,气压相对高,气体从中间向四周流,垂直方向下沉,D正确。6.库区比周边降水少是因为水库气温比周围地区低,库区为高压,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D正确。温室大棚气温较高是因为温室效应有关,锋面暖气团的上升运动是因为冷暖气团相遇被迫抬升,B错误。秘鲁沿岸的上升流是因为东南信风的影响,C错误。选择D。下图为“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状况图”。据此回答8~10题。8.若图中的气压分布状态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则图中四点气温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9.在同一水平面上,图上四点中为高气压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0.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①是下沉气流 B.②是阴雨天气C.气压值由大到小依次是②①③④ D.②昼夜温差比①小【答案】8.A 9.B 10.C【解析】8.近地面气温大于高空,因此选择1和2地,2地气压高气温低,因此选择A。9.近地面气压2大于1,高空气压3大于4,因此选择2和3,选择B。10.A中1气压低,为上升气流;B中2为下沉气流为高压,天气晴朗;D中2为晴天,1为阴雨天气,所以2的温差比1大,D错误;C正确。11.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2)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___________风,乙地的风向是________风。(3)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丁标注高压中心;丙标注低压中心。(2)西北风;东南风(3)大;甲地等压线密集,风力大。(4)丙;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28讲 中国地理概况(含解析),共12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16讲 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含解析),共11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11讲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含解析),共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