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 (含解析)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20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20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含解析),共10页。
第20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基础知识梳理】一·五种常见的交通运输方式1.交通运输的概念交通运输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线路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是现在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2、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优缺点运输方式优点缺点适合运输的运输货物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大量、笨重、长途运输。如矿石、牲畜、金属等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短程、量小的货物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大量、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物等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贵重、急需、时间不大的物品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流体状货物 3、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交通运输对商品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突出,而对自给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小。
(1)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现代农业生产的产品最终运往市场,实现其商品化和社会化,靠的就是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山区经济的发展,交通不便是其重要的限制因素。而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因易腐烂变质,更需要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2)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及农业区位的影响巨大。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的冷藏、保鲜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二)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运费高低直接影响工业的生产成本。所以工厂除尽可能地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外,还要考虑交通是否便利和选择运费较低的运输方式。
(1)交通运输是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沿江、沿海港口和铁路、公路沿线、枢纽地区对工业布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2)不同社会阶段,交通运输方式不同,对工业布局的影响也不同。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为工业走向分散提供了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工厂对原料、燃料地的依赖性减弱,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可以布局工业及加工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扩大了工业生产的原料、燃料的来源范围和产品销售市场,使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工业生产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区位,实现工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三)对城市的影响 (1)在不同的交通运输时代,城市形成的区位有所不同。在帆船、马车时代,城市多建在河流、大道的交汇处。随着铁路、公路的发展,在铁路、公路的沿线或枢纽地区出现了一批城市。特别是铁路运输,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城市分布沿铁路线集聚的特点十分明显。当世界进入高速公路、航空运输时代后,城市的总体分布模式将发生新的变化。(2)主要交通线的变化对沿线城市的影响。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对该地区的城市分布及发展带来很大影响。自古至今都对城市区位产生着巨大影响,世界上的城市,一般都建在重要的交通线上 二、中国交通运输问题1、中国桥梁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种基本类型。
①梁桥。又称平桥、跨空梁桥,是以桥墩做水平距离承托,然后架梁并平铺桥面的桥。这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桥,在历史上也较其它桥形出现为早。它有木、石或木石混合等形式。由于石墩上的木梁不耐风雨侵蚀,于是便在桥上建起了桥屋,保护桥身,此桥型(廊桥)后多见于南方,但最早都见于黄河流域。中小型的石梁或石板桥,构造方便,材料耐久,维修省力,是民间最为喜用的一种桥形,尤其是南宋后,在福建泉州地区十分盛行,创造了许多长大的石梁桥。梁桥若中间无桥墩者,称单跨梁桥;若水中有一桥墩,使桥身形成两孔者,便称双跨梁桥;若两墩以上者,便称多跨梁桥。
②浮桥。又称舟桥、浮航、因其架设便易,常用于军事目的,故也称“战桥”--一种用于数十百艘木船(也有用木筏或竹筏连横于水上的)连锁起来并列于水面,船上铺木板供人马往来通行的桥。浮桥的优点:一是施工快速,二是造价低廉,三是开合随意,拆除和架设都很方便。缺点是载重量小,随波上下动荡不定,且抵御洪水能力弱,常需及时拆撤,并要人照看,管理繁琐,舟船、桥板与系船的缆绳要经常修葺和更换,维护费用昂贵。因此,很多浮桥的最后归宿,都向木梁桥、石梁桥或石拱桥发展。
③索桥。也称吊桥、绳桥、悬索桥等,是用竹索或藤索、铁索等为骨干相拼悬吊起的大桥。多建于水流急不易做桥墩的陡岸险谷,主要见于西南地区。其做法是在两岸建屋,屋内各设系绳的立柱和绞绳的转柱,然后以粗绳索若干根平铺系紧,再在绳索上横铺木板,有的在两侧还加一至两根绳索作为扶栏。④拱桥。在我国桥梁史上出现较晚,但拱桥结构一经采用,便迅猛发展,成为古桥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桥型,即使在今天,它也仍有继续发展的广阔前景。思考:青藏高原以桥代路原因? 答:为了解决高原冻土区施工难题和保护好自然保护区 。 京沪高铁----“以桥代路”的原因? 答: 减少占用城市土地和耕地,减少对铁路周边居民的通行和安全影响。2中国隧道①公路隧道,中国最长最长隧道——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位于陕西省秦岭终南山,隧道全长18.02千米,因为是双洞,所以双洞共长36.04千米。原本耗费三个小时才能翻山越岭的路,因为该隧道的建成,路程耗时已经缩短到了40分钟,而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条隧道直接穿过终南山,从西安长安,一直到商州市营盘镇,相当于3.6个长安街。②海底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全长5.6公里,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约5664米,由33节巨型沉管和1个合龙段最终接头组成,最大安装水深超过40米。要保证港珠澳大桥120年使用寿命的高标准高要求,海底沉管隧道必须要保证沉管不渗漏、要经受住时间和海水的考验。③城市地铁隧道地铁优点:节省土地;减少噪声: 减少对其他交通工具运行的干扰;准时准点,可节省大量通勤时间;节约能源:在全球暖化问题下,地铁是最佳的大众交通运输的工具。地铁缺点:建造成本高; 建设周期长:3中国港口位列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十大港口排行榜的依次为:1.上海港;2.舟山港;3.深圳港;4.广州港5.香港港;6.青岛港; 7.天津港;8.厦门港;8.日照港;9. 大连港;10苏州港。①港口建设区位条件海域条件:港阔水深,不冻不淤;海岸线曲折,容易避风浪。陆域条件:沿岸地形平坦开阔,地质稳定。社会经济条件:有主要城市作为依托,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经济腹地广;国家政策支持。②内陆港口西安国际港务区目标为建设中国第一个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国际陆港。西安国际港务区以现有铁路、公路等运输手段为依托,以与沿海国际港口合作为基础,在内陆形成海陆联运的聚集地和结合点。它是沿海国际港口多种港务功能在西安的延伸,是沿海国际港口在西安的集中服务区,也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结合部。4、中国机场截止到2020年6月底,中国在册通航机场已达296个。我国大陆地区民用机场数量最多的,是拥有22座机场的新疆;排名第二的是拥有19座机场的内蒙古。机场建设的区位因素:①地形有适当的坡度,以保证排水。②地面平坦开阔,以利于跑道建设及飞机起降。③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④与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相连接。⑤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以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⑥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的地区等。⑦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量大。【本节高考核心考点】交通建设的意义(1)缩短了两地的通行时间(2)完善了当地的交通运输网络(3)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4)加强了区域经济、文化合作交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5)促进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6)促进了当地某资源的开发(如山西有煤,则促进煤炭资源开发;有的交通线是促进当地旅游资源开发)(7)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针对一些输油、输气管道)(8)推动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9)在一定基础上拉动就业(10)巩固国防,促进民族团结(如青藏铁路)【同步经典练习题】“哪里有花哪里走,哪里温暖哪里赶”说的就是常年天南地北迁移“追花夺蜜”的养蜂人。某兄弟俩在养蜂路上,合肥东是他们的第一站,第二站他们继续追随花的周期,北上菏泽曹县,那里洋槐花茂密,随后第三站陕西延安(洋槐)花,第四站山西吉县洋槐花,第五站河北保定阜平枣花和荆条花,第六站辽宁朝阳凌源荆条花,第七站吉林通化椴树花,由南向北,穿越大半个中国。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决定兄弟俩“追花夺蜜”路线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光照 D.市场
2、“追花夺蜜”之人最佳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水路运输【答案】1.A 2.C【解析】1.养蜂人会根据不同地区开花期的不同进行移动,而每个地区开花期早晚是由该地区的热量决定,因此选择A。2.养蜂人需要在花开最多的地方投放蜂箱,因此只有选择公路运输才可以机动灵活停靠。选择C。经黑龙江同江市至俄罗斯的中俄同江铁路大桥,是“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的重要对接项目。大桥设计年过货能力2100万吨,于2019年3月全部完工。据此回答3-5题。
3、与公路相比,修建铁路的优势在于( )
A.造价低 B.运量量大 C.效率高 D.机动灵活
4、中俄两国间修建同江铁路大桥,彼此首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文化 B.技术 C.经济 D.自然
5、中俄同江铁路大桥修建中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主要有( )
①严寒的气候②季节性冻土③河流的流冰④茂密的森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3.B 4.C 5.A【解析】3.铁路运输比公路运输运量大,造价高,灵活性差,因此选择B。4.两国修建大桥首先需要考虑经济的发展问题,只有把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才是合作的目的,因此选择C。5.中俄两国修建铁路,纬度高气温低,多冻土,河流较多,修建难度大。因此选择A。济州岛是韩国的一座火山岛,该岛气候温和,成为韩国人心目中理想的度蜜月之地,岛内公路四通八达。读图,回答6-7题。6、影响岛内公路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景点 B.地形 C.人口 D.河流
7、岛内运输方式以公路为主,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起伏大 B.居住人口少
C.面积小,公路运输灵活方便 D.自然灾害较少【答案】6.A 7.C【解析】6.该地属于旅游景区,公路的布局主要是依景点建设而成的,因此选择A。7.岛屿面积小,因此适合建设较为灵活的公路,投资少,建设难度低。选择C。 我国传统拱桥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图1为陡拱桥,桥洞高、桥面坡度大;图2为直拱桥,敞肩大拱、桥面平坦。据此完成下列小题。8、影响传统陡拱桥与直拱桥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河谷宽度 B.河流水量 C.人口密度 D.交通方式
9我国传统陡拱桥分布密集区最可能位于(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10、图2中桥梁两侧桥孔的作用主要是( )A 装饰美观 B 减少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C 减轻桥身重量节省材料 D 利于通风【答案】8.D 9.C 10.B【解析】8.陡拱桥为南方桥梁,为了方便底部行船而修建。直拱桥为北方桥梁,桥面宽而且平,方便马车的通行,因此选择D.9.我国传统陡峭主要在江南地区较多,因此选择长江中下游地区,选择C10.桥孔的作用即方便在洪水时,当水位抬升可以排洪,减少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因此选择B。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材料一 青藏铁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途经格尔木市、昆仑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自治区到达拉萨。全长1956千米,是重要的进藏路线,被誉为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生命禁区”,青藏铁路建设克服了世界铁路建设难题,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材料二 青藏铁路锡北段位于柴达木盆地,从青藏铁路的锡铁山站接轨引出,向南行至北霍鲁逊盐湖矿区。沿线沙害严重,为了保障铁路安全运营,必须对该地区的风沙进行有效防治。通过对青藏铁路锡北段进行考察研究,专家认为防治该地沙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方式。(1)修建青藏铁路克服了哪些难题?(6分) (2)简述修建进藏铁路的意义?(8分) (3)简述青藏铁路锡北段风沙对铁路及运行列车的主要危害?(8分) (4)青藏高原近年来冰川萎缩、河流断流、土地沙化现象情况严重。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答案:(1)高原缺氧;生态脆弱;多年冻土(冻土);地形复杂(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2)促进铁路沿线经济发展;促进西藏农牧业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资源开发;促进西藏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加强西藏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完善全国铁路网。(每点2分,任答四点即可)(3)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等。(每点2分)(4)全球气候变暖,使三江源区降水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变干;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严重。(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35讲 环境保护(含解析),共11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34讲 旅游地理(含解析),共8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31讲 世界地理(亚洲)(含解析),共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