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衡水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一第一章 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75分)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在四川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这次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人们通常利用地震波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也可以用来寻找石油资源。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地震发生后首先到达地面和造成损失较大的地震波分别是( )A.横波横波 B.横波纵波 C.纵波横波 D.纵波纵波2.如果要利用地震波寻找石油资源,下图中哪幅图中可能找到( )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示意在某自然博物馆展出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和鱼类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化石( )A.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序是甲—丙—乙—丁B.年龄由新到老的排序是丙—甲—丁—乙C.乙为三叠纪化石D.丙为古生代化石4.甲化石中动物生存的年代( )A.被子植物迅速发展 B.出现了灵长类动物C.爬行动物盛行 D.出现了原始鱼类5.甲化石形成的最晚时间是( )A.元古宙 B.古生代晚期 C.中生代晚期 D.新生代第四纪下图为某地理爱好者拍摄的我国华北某地太阳能路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太阳能板朝向( )A.东方 B.西方 C.北方 D.南方7.北京积极推广太阳能路灯,主要是因为( )A.该地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B.资源丰富,受天气影响小C.太阳能资源可再生,清洁无污染 D.投入资金少,用电成本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于2018年10月30日宣布,在进行了九年的深空探测之后,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终于结束了它的任务,进入“退休”状态。2018年4月18日发射升空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简称TESS)将接过它的接力棒,继续对邻近地球的约20万颗最亮和最近的恒星进行扫描,研究围绕它们运行的行星。TESS不负众望,在传回的第一批测试影像中,就捕捉到了6月份新发现的彗星“C/2018N1”环绕太阳运行的轨迹。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各题。8.彗星C/2018N1不属于以下哪一级天体系统(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总星系 D.地月系9.若TESS发现的某行星可能存在外星生命,那么它可能适宜生命生存的主要依据是( )A.可能有液态水 B.质量与地球接近C.自转周期与地球接近 D.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层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正日益被广泛开发利用。如图为某自动追光式太阳能发电场(41°N,155°E)景观及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原理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景观图中太阳能电池板( )A.正午时板面朝南 B.冬春季节发电量最大C.阴天时不工作 D.发电量受太阳活动影响大11.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电池板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12.我国研发和推广太阳能电池板的自然原因是( )A.我国经济发达,能源不足 B.太阳能取之不尽,无污染C.我国技术先进,太阳能电池板造价低 D.太阳能稳定,不受天气影响辽宁朝阳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里有大量的恐龙化石,被誉为“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下图示意朝阳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一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恐龙生存的地质年代为( )A.太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14.恐龙繁盛时期( )A.裸子植物迅速发展 B.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C.被子植物迅速发展 D.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5.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A.地壳 B.岩石圈 C.地幔 D.外核16.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C.该界面以上为岩石圈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在轨期间,航天员进行了舱外设备安装、维修维护等操作。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返回舱在内蒙古成功着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天和”核心舱运行所需能源主要是( )A.天然气 B.核能 C.太阳能 D.风能18.航天员在舱外操作时,需要防范( )A.大气污染 B.宇宙射线 C.狂风暴雨 D.沙尘危害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日照时间、天气状况和海拔。下图为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表示上海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规律与全球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为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包含两级天体系统B.金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C.图示行星有类地行星和巨行星D.小行星带位于地球与火星的公转轨道之间22.由于天体的运动,在地球上会观测到不同的天文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当金星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地球上会观测到日食现象B.当火星距离地球最远时,在地球上观测火星能遮挡部分太阳C.图示日期,在地球上可以观测到太阳先于金星落下D.图示日期,在地球上可以观测到火星与太阳同升同落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通过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光伏面板,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为了提高光能利用率,光伏面板需要不定期淋洗。结合甘肃省某座荒漠光伏电站的资料,回答下面小题。23.技术人员设定的光伏面板倾角,主要考虑( )季节的发电需要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4.秋冬季节的荒漠植被平均光能利用率较低,主要原因是( )A.昼短夜长 B.草木凋零 C.沙尘遮蔽 D.积雪覆盖25.光伏电站建成后,面板下的荒漠植被更加旺盛,是由于( )A.站内气温显著升高 B.光照条件更加充足C.土壤水分条件改善 D.食草动物数量减少第Ⅱ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26.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外部圈层a是________________圈。(2)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内部圈层c、d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界面是________________,该界面的深度在陆地上比海洋上________________(深、浅),请简要说明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和d顶部的地球圈层名称是_____________,其位于__________________层之上,d以下的圈层界面名称是____________。(4)近年来,我国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渤海湾等海域陆续发现总储量逾数10亿吨的大油田。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地震波是________________,请简要说明你的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外地核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固”或“液”)态。27.读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A为________________层,其主要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周期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年。(2)图中的B为________________层,其主要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写下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发生现象气球电离层干扰________________通信地磁场产生“_________________”现象,使磁针颤动高能粒子撞击两极高层大气在极地夜空产生_______________现象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发生变化形成异常的天气现象地理参考答案1.C 2.A【分析】1.地震发生后首先到达地面的地震波是纵波,纵波是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传播速度较快;造成损失较大的地震波是横波,横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易造成房屋的倒塌和人员的伤亡,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纵波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②错误;纵波能穿过固态、液态、气态,横波不能在液态中传播,且通过古登堡界面横波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因此如果要利用地震波寻找石油资源(液态),应选择①图,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两种,纵波在固、液、气体中都能畅通无阻,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且密度大传播快,密度小传播慢。科学家们在地球内部33千米和2900千米两处,分别发现地震波传播速度急剧变化,说明在这两个地方,物质差异很大,存在两个不连续面。位于33千米处的称莫霍面,这个面以上是地壳,以下是地幔;位于2900千米处的称古登堡面,这里是地幔同地核的分界面。这两个面把地球内部分成层次分明的三个主要同心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3.B 4.C 5.C【解析】3.根据所学可知,动物演化史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甲图是恐龙化石,属于爬行动物时代;乙图是三叶虫化石,属于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丙图是哺乳动物化石,属于哺乳动物时代;丁图是鱼类化石,属于鱼类时代。因此四块化石年龄由新到老排序正确的是丙—甲—丁—乙,A错误,B正确。乙图是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在古生代末期灭绝,而三叠纪属于中生代,所以三叶虫化石是不可能为三叠纪化石的,C错误。丙图是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出现于新生代,所以不是古生代化石,D错误。故选B。4.甲图是恐龙化石,恐龙生存的年代为中生代。新生代被子植物迅速发展,出现灵长类动物,AB错误。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C正确。古生代出现了原始鱼类,D错误。故选C。5.甲图是恐龙化石。根据所学可知,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出现在中生代,而且中生代末期,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因此可知,甲化石形成的最晚时间是中生代晚期,C正确。元古宙和古生代晚期,还没有到爬行动物时代,还没有恐龙,而新生代恐龙已经灭绝,ABD错误。故选C。【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1、地质年代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演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6.D 7.C【解析】6.图示为我国华北某地太阳能路灯,正午太阳方位为正南。为使太阳能板的发电效率最高,其朝向应该为正南方向。故选D。7.太阳能资源可再生,清洁无污染,太阳能路灯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及大气污染,C正确。北京的能源蕴藏量并不大,A错误。太阳能发电受天气影响大,B错误。太阳能路灯投入资金较多,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能优缺点:优点:普遍性、无害性、丰富性、长久性。缺点:分散性、不稳定性、效率低、成本高。太阳能的开发途径: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光化学转换。8.D 9.A【分析】试题考查天体系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8.地月系是由地球和月球组成的,不包含彗星,但彗星C/2018N1属于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所以D正确。9.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是有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适合呼吸的大气,A正确;与地球质量、自转周期接近不是主要条件;厚厚的大气层不一定适合呼吸。所以选A。10.A 11.A 12.B【分析】10.结合材料读图分析,该太阳能发电场位于41°N,正午时太阳始终位于正南,因此正午时板面朝南,A正确;冬春季节该地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发电量小,B错误;阴天时仍然可以工作,只是发电效率低,C错误;发电量不会受太阳活动的影响,D错误。故选A。11.太阳能电池板依靠吸收太阳辐射发电,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因此太阳能电池板使用效率最高。故选A。12.我国研发和推广太阳能电池板的自然原因是太阳能清洁污染,而且属于可再生能源,分布广泛,取之不尽,B正确;经济和技术不属于自然原因,A、C错误;太阳能发电不稳定,受天气状况影响大,D错误。故选B。【点睛】13.C 14.A【解析】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生存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繁盛时期裸子植物迅速发展,A正确;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是古生代早期,B错误;被子植物迅速发展是在新生代,C错误;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是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A。【点睛】地质环境变迁:前寒武纪(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一片广阔海洋→现在陆地的位置仍大部被海洋所占据古生代:地壳发生剧烈变动,反复上升和下沉。中后期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中生代: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也带来丰富的金属矿产。新生代: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现在世界上的许多高山是在这次运动中造成的,由此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15.C 16.D【分析】15.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一般认为是火山喷发物岩浆的发源地,说明这些熔岩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置,其主要分布在上地幔中,C正确。ABD错误,故选C。16.熔岩位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题中“所在圈层”是指地幔,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霍界面,A错误;地震波向下传播到莫霍界面时,地震波中的纵波与横波的传播速度均明显增加,纵波与横波均能够穿过,B错误,D正确;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岩石圈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C错。故选D。【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17.C 18.B【解析】17.核心舱运行与太空之中,宇宙空间中为真空环境,没有了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所以核心舱运行期间太阳能可以为核心舱运行提供即清洁又持续的能源,所以核心舱运行期间所需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故C正确。天然气、核能不能为核心舱运行提供持续的能源,故AB错误。宇宙空间中无大气,故没有风,无风能可利用。故D错误。故答案选C。18.宇宙空间中无大气存在,所以没有大气污染,狂风暴雨等天气现象,故AC错误;太空中,各种天体也向外辐射电磁波,许多天体还向外辐射高能粒子,形成宇宙射线。故要注意防范宇宙射线,故B正确。宇宙空间中沙尘极少,故D错误。故答案选B。【点睛】在太空中,各种天体也向外辐射电磁波,许多天体还向外辐射高能粒子,形成宇宙射线。如太阳有太阳电磁辐射,太阳宇宙线辐射和太阳风,太阳宇宙线辐射是太阳在发生耀斑爆发时向外发射的高能粒子,而太阳风则是由日冕吹出的高能等离子体流。许多天体都有磁场,磁场俘获上述高能带电粒子,形成辐射很强的辐射带,如在地球的上空,就有内外两个辐射带。由此可见,太空还是一个强辐射环境。太空还是一个高真空,微重力环境。重力仅为百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g(g-重力加速度),而人在地面上感受到的重力是1g。19.B 20.D【分析】19.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强度低,图中①曲线表示成都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北京在四个城市中纬度最高,春季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7、8月为雨季,阴天多,太阳辐射强度小,故图中③线表示北京,上海6月份为梅雨期,阴雨连绵,太阳辐射强度小,7月份为伏旱天气,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度大,故图中②曲线为上海,昆明纬度低,全年太阳辐射强度都较大,夏季雨季长,太阳辐射强度较低,故图中④为昆明,本题选B。20.全球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规律是夏季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度大,从图中看城市④冬春季太阳辐射强度大于夏季,与全球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D正确。【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21.A 22.C【分析】本题组以太阳系示意图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天体系统层级、太阳系构成、天文观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地理图像的理解程度。21.图中包含以太阳为中心天体的太阳系、以行星为中心天体的行星系统(如地月系)两级天体系统,选项A正确。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选项B不正确。巨行星是指木星和土星,图中没有巨行星,选项C不正确。小行星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选项D不正确。故选A。22.金星距离地球远,体积小,金星的影子很难覆盖地球,不会导致地球上发生日食现象,选项A不正确。当火星距离地球最远时,太阳位于地球与火星之间,火星不能遮挡射向地球的太阳光,选项B不正确。根据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方向)判断,从地球上观测,此日太阳位于金星的西边,地球上观测日月星辰均东升西落,因此太阳此日先于金星落下,选项C正确,图示日期,火星、太阳与地球在同一直线上,且火星与太阳分别位于地球两侧,该日在地球上可以观测到火星与太阳此起彼落,D不正确。故选C。23.D 24.B 25.C【解析】23.根据光伏平均太阳能利用率的季节变化特点,可以看出冬季的太阳能利用率高,其原因在于冬季的太阳高度角和太阳辐射强度较小,为了实现光伏电站的稳定发电,光伏面板的倾角主要考虑冬季发电的需要,尽量与冬季的太阳高度角相垂直,故倾角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24.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依托于叶面,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植被在秋冬季节落叶,所以平均光能利用率较低。B正确,跟昼夜长短、沙尘遮蔽和积雪覆盖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25.荒漠地区,水分条件是影响植被覆盖率的主要因素。由于光伏面板的遮挡,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小,面板淋洗也为面板下的土壤补充水分,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有关知识。光伏面板的倾角主要考虑冬季发电的需要,尽量与冬季的太阳高度角相垂直,北半球,光伏板的倾角大小一般考虑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26.(1)大气(2)地壳 地幔 莫霍界面 深 陆壳比洋壳厚(3)岩石 软流 古登堡界面(4)横波(S波) 横波不能通过液体,所以在通过含油层时波速会发生明显变化(5)液【分析】本大题以地球圈层结构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圈层结构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最外部的圈层a是大气圈。(2)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内部圈层从外向里是地壳、地幔、地核,因此c是地壳,平均厚度为33km,d是地幔,它们之间的界面是莫霍面,该界面的深度在陆地上比海洋上深,地势高,莫霍界面深度大;地势低莫霍界面深度小。莫霍界面最深的地方在青藏高原地区,大约60-70千米深;莫霍界面最浅的地方位于大洋的海沟处,大约5-6千米深。(3)c和d顶部的地球圈层名称是地壳以及上地幔的顶部成为岩石圈,其位于软流层之上,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注意不是顶部,地幔以下的圈层界面是古登堡面。(4)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地震波是横波(S波),横波不能通过液体,而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所以横波在通过含油层时波速会发生明显变化。(5)根据所学知识,外地核主要是液态物质。27.(1)光球 太阳黑子 11(2)色球 耀斑(3)无线电短波 磁暴 极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大气分层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难度低,旨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详解】(1)根据太阳外部大气结构,图中的A为光球层,其主要活动有黑子,变化周期大约为11年。(2)图中的B为色球层,其主要活动有耀斑。(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对地球大气的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颤动。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粒子撞击两极高层大气,在极地夜空产生极光现象。可能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发生变化,形成异常的天气现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docx、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