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共7页。
《植被与土壤》课后练习题一、单选题 下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地形剖面图及冬季某时刻等温面(等温面是指空间中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面)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据图分析,该时刻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的主要原因有①白天因地形阻挡,谷地内部获得太阳辐射少,谷地气温较低②黑夜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③白天因江水比热容大,升温慢,谷地气温较低④黑夜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此时,图中四地之间的气流应该是A.甲流向乙 B.乙流向丙 C.丙流向丁 D.丁流向甲 河口地区不同性质水体或水团之间会形成较明显的界面,在界面附近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征指标变化显著,这种现象称为河口锋。墨累一达令河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河流,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下图),其河口锋的形成、发展和消散与季节关系密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墨累一达令河河口锋位置距海岸最远的月份是( )A.1—2月 B.4—5月 C.6—7月 D.9—10月4.墨累一达令河河口锋附近水域( )A.水体质量较好 B.等盐度线向北弯曲C.海水温度相对稳定 D.渔业资源较丰富 “墒”指土壤的水分状况,受土壤水运动影响,“墒情好”有利于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土壤在过水后会形成更多通往地表的毛细管,下层土壤水分主要沿毛细管运动到表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齐民要术》中有“锄不厌数,勿以无草而中缀”,“锄”的核心作用是( )A.清除杂草 B.松动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减少蒸发C.增加土壤透气性 D.松动表土形成保温层,提高地温6.陇中地区农民在谷子春播浇水后采取压实表土层的方法提高出苗率,原因是( )A.增多土壤毛细管,促进下层水分向表层运动 B.加快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C.增加土壤水分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 D.减少大风对土壤的侵蚀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完成下列各题。7.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的主要因素是A.生物 B.气候 C.成土母质 D.人类活动8.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②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当土壤组成物质体积比为:矿物质40%、有机质10%、水分和空气各20%,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下图示意我国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土壤中矿物质的来源是( )A.气候 B.母质 C.地形 D.生物10.据图可知( )A.该土壤水分较多,空气偏少B.该地可能炎热干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少C.该土壤矿物质比重大,颗粒粗D.该土壤水分和矿物质偏少,有盐碱化现象 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图a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图b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1.图a中代表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的分别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C.乙、丙、甲 D.丙、乙、甲12.与其他生态区相比,图b中Ⅰ曲线代表的生态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有( )A.年太阳辐射量多 B.年降水量多C.年平均风力小 D.积温高13.与Ⅰ、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A.草场过度放牧 B.作物成熟收割C.副高逐渐北移 D.夏季降水增加 2021年东北某地9万多平方米黑土被盗挖。要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数百年时间。抚州的王先生热爱阳台种植花草,看到盗采黑土新闻后,不再网购黑土。他根据网上的配方(鸡粪:牛粪:草炭:蛭石:河沙=3:3:1:1:2)自行配置营养土。下图为黑土盗挖现场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黑土多被用于育秧苗、花草种植、城市绿化等,除了黑土富含有机质,还因为( )①获取容易②管理成本低③土质疏松④来自寒地害虫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配置营养土配方中有蛭石和河沙,其主要作用是( )A.提供矿物质 B.增大温差 C.固定并通气 D.提供无机盐 土壤有机碳是土地利用过程中地表动植物残体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与土壤颗粒结合的化合物,泥沙沉积和农业耕作是影响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下图示意豫东平原黄河泥沙影响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黄泛指黄河泛滥区,故道指黄河古河道,其他指除黄泛和故道以外的黄河泥沙影响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图中( )A.黄泛区土壤最肥沃 B.其他区土壤有机碳垂直变幅最大C.故道土壤颗粒最大 D.三个区土壤有机碳垂直变速相同17.黄泛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壤颗粒 B.土层深度 C.农业耕作 D.泥沙沉积18.提高黄泛区和故道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可行措施是( )A.合理使用化肥 B.实施免耕技术 C.推广秸秆还田 D.改变耕作制度 北京中山公因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是帝王祭土神、谷神的场所。坛上层按照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铺垫着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下图大致反映我国不同区域的五种土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主要原因是( )A.生物量多于南方 B.微生物分解缓慢 C.成土母质养分多D.受人类活动影响20.与青壤相比,白壤( )A.腐殖质层较厚 B.土壤肥力较高 C.淋溶层较厚 D.土壤厚度较薄21.红壤具有酸、黏、瘦的特征,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改良红壤的合理措施有( )①增施有机肥②补充熟石灰③平整土地④大量增施化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①全球降水量出现异常 ②动物的异常反应 ③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 ④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二、综合题23.莆田市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春季进行省内地理实践活动,下列为该组同学调查搜集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第一站来到大连大黑山,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左图)示意图。(1)图中序号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水循环的______、______、______环节。(6分)(2)为了观察土壤的垂直分层结构,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了土壤标本,并绘制了土壤的剖面结构图(右图),土壤剖面中甲为______层。大黑山山脚地带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于______林。大黑山分布大面积的野生杜鹃花,引起了研学小组的注意,推测______(南、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6分)(3)该组同学选取了土壤样本回实验室测量发现,对耕作而言,该地区土壤较南方地区的土壤肥沃,从自然原因角度分析该地土壤较南方肥沃的原因。(10分)
《植被与土壤》课后练习题答案1-5DACDB 6-10ACBBA 11-15CABDC 16-20BDCBD 21-22AD23.(1)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2)淋溶层;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南(3)该地区枯枝落叶多,生物量多;较南方地区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降水量小,淋溶作用弱;有利于养分在土壤中积累,因此该地区耕作业区土壤肥沃。(任答2点)(1)水循环示意图①是地表径流,②是下渗,③是地下径流(2)甲位于淀积层和腐殖质层中间,应是淋溶层;大黑山位于大连,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南坡是阳坡,光照、热量条件更好,杜鹃花率先绽放。(3)该地区植被多,枯枝落叶多,生物腐殖质多;纬度更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降水量少于南方,淋溶作用弱,对肥力消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