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单元训练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10201/0-169760958083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单元训练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10201/0-169760958087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单元训练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10201/0-169760958090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单元训练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单元训练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13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单元训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0分)2021年10月25日新华社报:目前太阳活动正在逐渐活跃,随着太阳活动从极小期逐渐进入极大期,太阳的“脸蛋”上渐渐长出了“小黑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小黑痣”指的是( )A.日珥 B.耀斑 C.黑子 D.日冕物质抛射2.当太阳脸上“小黑痣”数量增多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B.太阳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色球层上C.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长波通信D.赤道地区的人看到极光 来自欧洲的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太阳系外距离地球20.5光年以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行星,并认为这颗行星可能适合孕育生命。据此回答问题。3.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自身内部条件应该主要包括( )①温度适宜②有液态水③合适的大气层④宇宙环境安全、稳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4.地球上温度适宜主要取决于( )①日照条件稳定②日地距离适中③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④地球自转周期适中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某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在研究地震波时发现,某地发生地震后,地球上总有监测不到地震波的区域,称阴影带。下图为“地震波横波和纵波的阴影带”,图中角度以震中为圆心角0°。据此完成下列小题。5.关于地震波的阴影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1因不能通过X界面以下物质而形成了阴影带B.W2因不能通过X界面以下物质而形成了阴影带C.W1和W2因传播速度增加而形成了阴影带D.W1因传播速度更快导致出现的阴影带范围更广6.根据图中地震波阴影带可推测( )A.W1为纵波,W2为横波 B.W1为横波,其传播速度较W2更快C.W1可通过固、液、气态物质传播 D.W2是纵波,可通过固态物质传播7.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测( )A.X界面上下地球物质是均质的 B.X界面以上为岩石圈C.X界面以下地球物质可能为液态 D.X界面以下为地幔 下图为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图中B为莫霍界面,E为地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关于图中的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A.A—地幔 B.C—岩石圈 C.D—古登堡界面 D.C—地壳9.岩石圈的范围指( )A.地壳 B.地壳与地幔C.古登堡界面与莫霍界面之间的区域 D.地壳与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下图为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圈是连续且不规则的圈层 B.生物圈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C.大气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D.岩石圈由地幔和地壳构成11.关于圈层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①喀斯特地貌是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②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③圈层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④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史册《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汉元帝永光元年四月,……日黑居仄,大如弹丸。”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2.观测到的“日黑居仄,大如弹丸”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内部核反应区13.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B.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C.扰乱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促进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1999年8月18日天空出现了罕见的天象:太阳、月球及太阳系的各大行星排在相互垂直的直线上,构成“十字连星”。下图为“十字连星”略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最高级天体系统中心位于( )A.太阳附近 B.地球附近 C.月球附近 D.D点附近15.地球与木星相比( )A.两者绕日公转的轨道都是圆形 B.两者都自西向东绕日公转C.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木星大 D.地球表面的温度比木星低 16.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交通信号灯。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A.拉萨 B.成都 C.大庆 D.海口目前,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界面 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D.地心附近18.在地球的内部圈层中,其物质状态接近于液态的是( )A.软流层 B.下地幔 C.外核 D.内核19.莫霍界面是( )A.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B.地壳与地幔的界线C.岩石圈与地幔的界线 D.地幔与地核的界线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20.若S表示太阳,则该图所示的天体系统有( )A.四级 B.三级 C.二级 D.—级21.若E表示地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表示月球 B.图中最高级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C.M为一颗恒星 D.S为图中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动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下列动物化石,存在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A. B.C. D.23.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排列,不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 D.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 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看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金星,它不是光源,人们称它为“启明星”。下图是太阳系部分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图中被称为“启明星”的是( )A.M B.J C.V D.W25.“狮子座流星雨”来源于( )A.M轨道与V轨道之间 B.V轨道与地球轨道之间C.地球轨道与W轨道之间 D.W轨道与J轨道之间26.图中所示信息反映了行星的运动特征是( )A.自转方向都一致 B.公转方向都一致C.公转轨道都为正圆形 D.公转轨道面完全重合 据报道,科学家预计2023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有①黑子②耀斑③太阳风,它们所对应的太阳外部大气层,从外到里排列分别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28.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A.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B.地球上各地地震频繁C.无线电长波辐射受中断或衰减 D.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大气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很少,但却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关于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水汽主要集中在平流层;②水的相变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③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④在同一季节,各地水汽含量是一样的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②④30.大气中固体杂质含量最多的地区是( )A.海洋上空 B.公园绿地 C.水田耕地 D.建筑工地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0分)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几内亚岛是太平洋最大的岛,多火山地震。下左图是新几内亚岛简图,下右图示意该岛屿某次地震地震波传播路径,O代表震源。该岛屿周围海域有油气资源分布,人们通常利用地震波变化原理来勘探海底油气资源。(1)指出该岛屿山脉所属的地球内部圈层,判断该圈层在图中沿140°E的厚度分布特点并说出理由。(2)指出右图中地震波横波、纵波均能到达的地点并说明原因。(3)说明人们利用地震波变化勘探海底油气资源的原理。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甲是太阳系示意图。材料二2021年5月15日,携带着“祝融号”火星车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表面。“祝融号”火星车上共携带了气象探测仪、导航与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表面成分探测仪、磁场探测仪、次表层雷达等,其将在火星表面开展多项科学探测任务,进行火星勘测甚至取样分析,并传回了在火星上拍摄的第一批照片。图乙是“祝融号”火星车。(1)八颗行星中,表示“祝融号”登陆的星球是____(填字母),并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下列ABCD四个选项中,属于天体的是____,理由是____。A.成功发射入轨的“天问一号”探测器B.登陆火星表面的“祝融号”火星车C.位于发射场地的探测器组合体D.搭载在着陆平台的“祝融号”火星车(2)小行星带位于____星和____星轨道之间(填名称)。八大行星公转轨道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和____。(3)根据材料分析推测“祝融号”的主要探测对象。(至少写出3个)(4)简述图甲中展示的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33.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读上图,地球圈层①为____,该圈层上层是____,下层是____,②为____,③为____圈。(2)古登堡面以下为____,物质状态呈____态。(3)下图中地球外部圈层A为____圈,B为____圈,C圈层的特点是____。3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地理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学习、研讨,对地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有了初步了解,以下为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成果1: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具有圈层结构,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平行分布;但在地表附近,各个圈层却相互渗透,存在物质交换。左图为同学们用橡皮泥加手绘制作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右图为表示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1)左图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2)图中,左图中表示地壳的是____(填序号),表示地幔的是____(填序号)。③为____,其范围包括____和____。(3)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火山活动中____的发源地。(4)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这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物质状态可能为____态。成果2: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O2含量变化示意图。(5)图中的地质年代甲为____。科学家划分地质年代的依据是____。(6)读图可知,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化的特点是____,生物的出现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是____。
参考答案:1.C 2.A 3.A 4.D 5.A 6.D 7.C 8.C 9.D 10.A 11.C 12.A 13.C 14.A 15.B 16.A17.C 18.C 19.B 20.C 21.D 22.B 23.C 24.C 25.D 26.B 27.C 28.D 29.C 30.D 31.(1)圈层:地壳。分布特点:由薄变厚,再变薄。理由:大洋地壳薄,陆地地壳厚;山地地壳厚且位于中部地区。 (2)地点:甲和丁。原因:横波无法通过地核,所以丙与乙检测不到从O处向下传播过来的横波。 (3)利用了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下传播速度不同的原理;地震波通过岩石层与通过石油层的速度变化不同。 32.(1) D A 发射入轨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是天体,其处于大气层之外的宇宙空间(2) 火 木 同向性 近圆性 共面性(3)土壤、天气、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磁场。(4)与太阳距离适中;太阳光照稳定;大小行星均在独立轨道运行,互不干扰。 33.(1) 地壳 硅铝层 硅镁层 地幔 岩石(2) 外核 液态(3) 大气圈 生物圈 连续但不规则 34.(1)图中“岩石圈”错误,应改为“地壳”。(2) ① ② 岩石圈 上地幔顶部 整个地壳(3)岩浆(4) 突然消失 液态(5) 古生代 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6) 生物逐渐由简单到复杂,从海洋到陆地,由低级向高级演化 使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增加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