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自测)-【大单元教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课件 0 次下载
- 2.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维导图)-【大单元教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课件 0 次下载
- 2.7《父亲的病》(同步自测)-【大单元教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课件 0 次下载
- 2.7《父亲的病》(思维导图)-【大单元教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课件 0 次下载
- 2.7《父亲的病》(自读任务单)-【大单元教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完美版备课教学ppt课件
展开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
2.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自读任务单
学习目标
1. 理解本章节主要内容。
2. 自主完成各章节测评。
学习资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读微课、思维导图、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
任务一:阅读下面的资料,初步了解本章节概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任务二:阅读原文,结合下列问题,做好圈点批注。
【思考题】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的主题有什么异同?
2.鲁迅笔下的寿镜吾是怎样一位老师?
3.现实生活中的寿镜吾是怎样一个人?
任务三:观看导读微课《塾师寿镜吾》,理解探究阅读中的疑难。
【疑难解析】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的主题有什么异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1926年8月到达厦门以后不久写出的第一篇散文。全文如题目所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记述了童年时代的鲁迅在百草园中无拘无束、生趣盎然的生活,第二部分则描述了三味书屋的单调沉闷和枯燥无味。通过这两个不同的生活环境的鲜明对照,作品揭示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束缚和阻碍。本文可以说是《五猖会》的姊妹篇。《五猖会》批判的是封建家庭教育,本篇则着重抨击了封建的社会教育,二者从不同侧面批判了旧社会的教育制度。
2.鲁迅笔下的寿镜吾是怎样一位老师?
这篇散文除表现了上述基本内容之外,最值得重视的是在第二部分生动地描写了塾师寿镜吾的形象。他是鲁迅第一个真正的启蒙老师。鲁迅自1892年2月进三味书屋,到1898年往南京求学前半年左右离开,师从寿镜吾学习有近6年之久。寿镜吾的学问与人品,对鲁迅的成长以及后来思想的发展,无疑都具有不应忽视的影响。鲁迅在作品第二部分的开头写道:“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显然,他是极不愿意离开百草园的,对于进三味书屋是怀有抵触情绪的。但是,等踏进三味书屋拜见先生时,却写下了这种深情赞美的话语:“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这里鲁迅首先强调了他的“和蔼”,尽管是一位须发皆白、高而瘦且戴着大眼镜的师长,但并不令人生畏而是感到可亲。紧接着又用方正、质朴、博学六个字高度概括了他的人品与学问,特别是前面冠以副词“极”,更加显示出这一评语的份量。而且它显然不单是转述本城人的看法,同时也包含有鲁迅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对他很恭敬”。也正因为如此,鲁迅才敢于在“上了生书”而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先生一种名叫“怪哉”的虫“是怎么一回事?”这是鲁迅不知从那里听来的,说这种虫乃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失了,他很想知道详细的情况却苦于无人可问。这种儿童常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来是应当得到满足的。但是,没想到先生的回应竟是一个“不知道!”,而且脸有怒色,很不高兴。这种反应不能不使鲁迅感到扫兴并有所不满。紧接着的那段带议论性的文字便反映了这种心态。于此也可见鲁迅并没有为尊者和贤者讳,在赞誉先生时也同时表现了他的某些局限。根据不成文的封建学规,学生只能死读那些限定的诗书,除此以外的东西是不应涉猎的,根本不重视从多方面去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正如鲁迅所指出的:寿镜吾决不至于不知道,只是不愿意说而已。因为他认为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他毕竟未能超越封建主义的教育规范。这样,鲁迅也就只好日复一日地按照“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的刻板内容度过他的书塾生活了。
然而儿童好动的天性是束缚不住的。在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中,鲁迅和小伙伴一有机会就偷偷溜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里去折蜡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先生发觉以后,只是大叫一声:“人都到那里去了?!”或者瞪几眼,大声道:“读书!”此外并不严加责罚,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这里,寿镜吾亲切、和蔼的特点又得到了重现。也正由于这样,他的话学生是听的,叫回来就回来,让读书就读书,对他并不隔膜也无反感。从他也和大家一同大声念书的情景,可以看出他并不在学生面前摆什么师道尊严的架子。他读书读到入神的时候,“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一神态虽不免带点学究味,却反映出他痴迷于书本的书生本色,使人感到既好笑又很亲近,难以忘怀。正因为如此,在事隔几十年之后,鲁迅写起来仍然是那么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同时,从上述情况我们也可以看到,作品第二部分关于三味书屋的描写尽管揭示了作为封建时代的一所私塾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必然会有的封建色彩,而对于一位方正、质朴、博学的老知识分子的成功描绘同样构成了它的重要内容,这是我们在分析和理解这篇作品时所不应忽视的。
3.现实生活中的寿镜吾是怎样一个人?
生活中的寿镜吾生于1849年,卒于1930年。自20岁考取秀才后,就没有再去参加乡试,在三味书屋坐馆教书达60年之久。他也反对儿子寿洙邻参加乡试,曾一度把他关起来,而且做了一张状子拿到庙里去烧。他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深为不满,一见到熟人就痛骂卖国贼李鸿章。对中法战争和八国联军攻打北京都很愤怒,一生坚持不买洋货,不穿洋东西。他生活简朴,有时一个夏天父子三人共用一件长衫,自已不吸烟也不准儿孙吸烟。他一生嫌官员,少应酬,一有空闲就看书,或者枯坐几小时以“净心”。他教学严谨,一般只收8个学生,不许无故旷课,有谁三天不上学,他就会跑到学生家里去追问原因。他乐于助人,曾将鲁迅的父亲为治病而需要的药引陈仓米千方百计弄到手,并亲自背送到鲁迅家里。对于这样的一位好塾师,鲁迅自然铭感在心,不仅当时对他“很恭敬”,就是在离开三味书屋以后师生间还保持着长期的交往。鲁迅在南京求学期间每次放假回绍兴都要抽暇去探望寿师。东渡日本留学后也常有书信往返。以后鲁迅回国在绍兴任教和在北京工作期间,联系仍然不断。因此,他在这篇散文中能怀着那么尊敬和怀念的感情描画出寿镜吾的生动形象,就决不是偶然的了。
任务四:结合提示,绘制本章节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提示】
任务五:完成本讲阅读自测。
《同步自测题》(另设一册)。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公开课备课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公开课备课教学ppt课件,共4页。
语文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优质备课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优质备课教学课件ppt,共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评优课备课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评优课备课教学课件ppt,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