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8讲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含解析)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8讲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含解析)第1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8讲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含解析)第2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8讲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含解析)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8讲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8讲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含解析),共2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8讲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新课标·内容要求
    新课程·素养要求
    新教材·对应节次
    2020年新高考·命题统计
    1.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选择性必修1]2.1
    天津卷第4、5题;上海卷第20题
    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选择性必修1]2.1
    北京卷第3题;海南卷第4、5题;山东二模卷第12、13题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
    2.表现形式



    含义
    影响
    地壳运动
    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如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岩浆活动
    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面
    变质作用
    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表现形式

    含义
    影响
    风化作用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过程,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不同地区外力及其作用的差异,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地表形态;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侵蚀作用
    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的破坏过程
    搬运作用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
    堆积作用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被搬运途中,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的作用
    [易误辨析] 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有何区别?
    提示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作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



    含义
    常见岩石
    岩浆岩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
    花岗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
    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成岩作用而成
    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变质岩
    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成
    板岩、大理岩等
    2.物质循环过程

    (1)基础物质:A岩浆,B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
    (2)循环环节:a冷却凝固,b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c压实、固结(固结成岩),d变质作用(高温、高压),e熔化(重熔再生),f抬升、风化、搬运和沉积。
    [易误辨析] 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都能直接相互转化吗?说明理由。
    提示 不能。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岩浆岩可以转化为沉积岩和变质岩,但沉积岩和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

    能力一 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例1] (2020·天津卷)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形成上图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
    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
    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
    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
    (2)导致上图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
    A.垂直抬升 B.水平拉张
    C.水平挤压 D.岩浆喷发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解题步骤]
    第(1)题:


    第(2)题:

    答案 (1)D (2)A

    1.五种外力作用方式及其之间的关系

    外力作用只塑造地貌而不能形成地质构造。外力作用的五种表现形式是一连续的过程,其作用规律如下:

    2.影响外力作用的因素
    (1)气候因素:①昼夜温差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②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作用。③气温在0 ℃上下,水的冻融作用破坏岩石。
    (2)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①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②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3.不同区域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区域
    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区
    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
    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高山地区
    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
    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


    地貌形态
    外力作用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
    风化作用
    山谷中的碎石
    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
    坡面的沟壑纵横
    流水的侵蚀作用
    峰林和溶洞
    流水的溶蚀作用
    沙丘
    风力的搬运、堆积作用
    海边的嶙峋沿岸
    主要为海浪的侵蚀作用


    1.(2019·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贺兰山东麓部分沟谷两侧的岩壁上有历代先民凿刻的岩画(下图所示)。长期以来,沟谷两侧岩石的破损对岩画构成了威胁。
    当地哪些自然条件导致了岩石破损严重?
    答案 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气;降水集中;岩壁陡峭;多地震。(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题干中的关键词为“岩石破损”,解题方向为“自然条件”,一般从气候(温度、降水、光照)、天气、地形地势、植被、自然灾害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
    能力二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24类基础图像专项突破6)

    [例2] (经典真题·江苏卷)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
    A.② B.③
    C.④ D.⑤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Ⅰ—① B.Ⅱ—③
    C.Ⅲ—⑤ D.Ⅰ—⑥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解题步骤]
    第(1)题:

    第(2)题:

    答案 (1)D (2)A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判断箭头含义
    (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2.(经典真题·上海卷)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图,回答(1)~(2)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答案 (1)C (2)C
    能力三 地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例3] (2020·全国卷Ⅲ)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1)~(2)题。

    (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解题步骤]
    第(1)题:

    第(2)题:

    答案 (1)D (2)C

    1.根据三大层序规律判断

    (1)地层层序律:一般情况下,原始地层接近水平,下面的地层年龄较老,上面的地层年龄较新。如图,A、B、C、D 表示岩层, 岩层年龄D<C<B<A。
    (2)切割层序律:断层割断老的地层,如图E<C<B<A;新的侵入岩切割老的地层,如图F<D<E<C<B<A。
    (3)生物层序律:即地层越老所含的生物化石越简单。
    2.根据地壳运动性质判断
    (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堆积作用形成岩层),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岩层被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注意:岩层上升会被侵蚀,岩层下沉会被堆积。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3.(2020·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断层(  )
    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 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
    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 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①河谷下半部有石灰岩分布,溶蚀作用下易形成溶洞等喀斯特地貌,A对。②③④河谷没有可溶性岩石分布,难以形成溶洞地貌,B、C、D错。第(2)题,图示断层被花岗岩切断,说明断层在花岗岩之前形成,而且花岗岩连续完整,没有出现断裂,说明花岗岩形成后断层没有活动,A、B错;断层上面还覆盖有砂砾岩和砂岩,且断层带上没有发育成明显的河谷,说明断层对现代河谷下切影响较小,C错;砂砾岩、砂岩和断层之间发育了侵蚀面,说明断层形成时间比侵蚀面早,D对。


    [情境设置] 在距今十几亿年的地质时期,新疆南部还是一片海洋,白云岩广泛沉积。在区域变质作用中,白云岩变质形成白云质大理岩。3亿~4亿年前,岩浆侵入白云质大理岩,经过一系列变质作用,白云质大理岩最终形成玉石。喜马拉雅运动开始后,山脉隆起,经过长期的剥蚀破坏,渐渐使埋藏在山体中的玉石裸露在地表,这就是和田玉山料。小块的和田玉山料被冰川、流水等挟带至河流中,在流水搬运过程中被不断打磨,玉石变得浑圆,并最终沉积在河床或河漫滩上,成为和田玉籽料。

    和田玉籽料形成示意
    [设问角度]
    (1)根据材料内容,将①和田玉山料;②白云岩;③和田玉籽料;④白云质大理岩;⑤和田玉石按形成时间进行排序。
    (2)按成因分类,和田玉石属于哪类岩石?和田玉石与白云质大理岩的矿物成分相同吗?为什么?
    (3)设计一个示意图,说明和田玉籽料的形成过程。
    [素养体现]
    综合思维
    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和田玉石的形成过程
    地理实践力
    通过观察景观图,设计过程示意图,体现地理户外观察与绘图能力的培养
    [我的答案] (1)                                    
                                        
    (2)                                    
                                        
    (3)在下面框内绘图。
    [我的设问]                                     
    [参考答案] (1)②④⑤①③。
    (2)变质岩。早期,白云岩变质形成白云质大理岩,后来,岩浆侵入白云质大理岩后变质形成和田玉石。由于和田玉石与白云质大理岩的原有岩石矿物成分及变质环境不同,所以二者的矿物成分不同。
    (3)见下图。


    视角一 从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考查地质作用
    1.(2020·海南卷)下图示意某种沉积物的分布。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等山地的西侧宽度较大,而东侧少见。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分布状况的主要作用是(  )
    A.冬季风堆积 B.泥石流堆积
    C.冰水堆积 D.间歇性流水堆积
    (2)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该沉积物结构紧实、钙含量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生物作用 B.冰川作用
    C.酸雨作用 D.流水作用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该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以黄土高原地区分布范围最大,根据黄土高原“风吹来的高原”可知,该沉积物为冬季风风力堆积形成。小兴安岭的西坡为冬季风迎风坡,受地形阻挡,风力减小,沙尘堆积,东坡为背风坡,沙尘较少,堆积较少,故选A。第(2)题,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较多,流水冲刷、下渗导致沙尘沉积物空隙小,结构紧实,降水下渗溶解矿物钙,产生淋溶作用,使堆积物上层含量普遍偏低,D正确。生物根系生长或微生物活动会使土壤疏松,A错误。东北地区地势较低,冰川作用不明显,B错误。东北地区不是我国主要酸雨区, 酸雨作用不明显,C错误。
    视角二 从综合思维的角度考查岩层的新老关系
    2.(2018·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答案 C
    解析 甲表示花岗岩,是来自上地幔上部软流层的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读图可知,断层顶部存在一个侵蚀面,由此可判断断层上覆岩层的形成时间要晚于断层,断层顶部的砂岩层中存在岩浆侵入,由此可判断花岗岩的形成时间要晚于断层顶部砂岩的形成时间,即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乙处岩层为石灰岩,远离地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岩浆入侵导致乙处温度骤然升高,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乙处岩石可能发生变质作用;丙处的溶洞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综上可知,选项C正确。
    3.(2017·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示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图中乙断层只切断了最下边一个侵蚀面的连续性,而岩浆活动穿过了下边两个侵蚀面,说明乙形成早于丙,而甲形成于图中三个侵蚀面后,甲形成晚于丙,故B项正确。

    视角三 从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考查岩石类型及成因
    4.(2018·4月浙江卷)某中学背山面河。该校组织学生开展野外采集岩石标本的实践活动。一组学生上山在基岩上打了2块岩石标本,另一组学生去河床捡了2块岩石标本。下图为学生们采集的岩石标本,经地理老师鉴定有砂砾岩、页岩、石灰岩和花岗岩。完成(1)~(2)题。

    (1)4块岩石标本,属于岩浆岩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成因是(  )
    A.岩浆侵入
    B.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
    C.岩浆喷出
    D.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①岩石具有层理构造,而且颗粒较细,属于页岩,③岩石的组成颗粒较大,属于砂砾岩,①岩石为致密的块状构造,应该为石灰岩,④岩石没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而且存在气孔构造,应该为玄武岩,属于岩浆岩,故选D项。第(2)题,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棱角较为明显,应该对应①和③,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和③属于页岩和砂砾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是由于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故选D项。
    视角四 从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5.(2016·江苏卷·改编)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②指搬运作用 ③指成岩作用 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
    A.岩浆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
    B.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
    C.沉积岩中一定含有化石
    D.变质岩中蕴藏有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①所示箭头表示一些离子在水的作用下形成岩石,属于化学沉积作用;②所示箭头表示沉积物变成沉积岩,应为固结成岩作用;③所示箭头为变质岩变成沉积物,应为外力作用;④所示箭头为岩浆的一些物质进入大气,是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第(2)题,岩浆岩包括两种,其中侵入岩(如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而喷出岩多气孔或流纹,不宜作为建筑材料;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沉积岩中常含有化石,而不是一定含有化石;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为煤和石油,它们蕴藏在沉积岩中。
    6.(2015·天津卷)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该矿物形成于上地幔,然后经过地质作用而到达河滩泥沙中。那么,应该是先岩层断裂,岩浆喷发而出露地表,然后经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再经过搬运在河滩泥沙中沉积,故C项正确。
    视角五 从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考查物理风化作用
    7.(2016·海南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1)~(2)题。
    (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
    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
    (2)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南坡昼夜温差大,西坡下午受到太阳辐射强,西坡的白天气温高一些,所以西南坡气温日较差大。第(2)题,从材料提取信息“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说明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最小;温带荒漠带和草原带,气温日较差最大;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日较差较大。故选C。
    综合测试 
    选择题
    (2020·北京模拟)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其主要成分是砾岩、砂岩等。图1为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艾尔斯岩石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图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艾尔斯岩石顶部圆滑光亮,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宽窄不一的沟槽、浅坑,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艾尔斯岩石其主要成分是砾岩、砂岩,因此它是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形成的,因此丁代表沉积岩,甲是喷出岩,乙是侵入岩,丙代表变质岩。第2题,艾尔斯岩石顶部圆滑光亮,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宽窄不一的沟槽、浅坑是由于长期的风化侵蚀也就是外力作用引起的。①代表外力作用,②代表变质作用,③代表重熔再生作用,④代表冷凝作用。
    在地核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加热下,最靠近地核的那部分地幔会形成一个就像“烟囱中的滚滚浓烟一样”垂直上升的热柱,这种地幔中的呈柱状分布的热异常领域,称为地幔柱。读世界地幔柱局部分布剖面图,完成3~4题。

    3.当地幔柱上升到岩石圈底部,对接触岩石的影响主要是(  )
    A.侵蚀作用 B.变质作用
    C.重熔再生 D.冷却凝固
    4.下列地区,最有可能出现地幔热柱的是(  )
    A.欧洲中东部 B.北美中部
    C.东非大裂谷 D.青藏高原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地幔柱对接触到的岩石提供高温高压的环境,使岩石发生变质作用,不一定使岩石重熔再生,B正确。第4题,读图可发现在非洲出现超级柱,C正确。
    (2021·湖南五市十校10月大联考)卡帕多奇亚位于土耳其安那托利亚的腹地,有独特的“烟囱”地貌。地貌的形成起源于岩浆以及火山灰冷却凝固后形成一层厚厚的凝灰岩。凝灰岩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其特性类似于石灰岩,由于长期受到山洪和风的作用,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石柱,一些圆锥形岩石的顶端还戴了一顶玄武岩“帽子”。下图示意卡帕多奇亚的“烟囱”地貌。据此完成5~6题。

    5.“戴帽子的精灵烟囱”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岩浆喷发―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堆积固结成岩
    B.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C.岩浆喷发―冷却凝固―外力作用
    D.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冷却凝固―外力作用
    6.“精灵烟囱”的顶部岩石对应下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5.C 6.B
    解析 第5题,从文字材料中可知,岩浆以及火山灰冷却凝固后形成一层厚厚的凝灰岩,可知岩浆喷发——冷却凝固,然后受到山洪和风的作用,即受外力作用形成。第6题,顶部岩石为玄武岩,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属于岩浆岩。由沉积物可以判断甲为沉积岩,根据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所有岩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重熔再生变为新的岩浆,因此丁为岩浆,岩浆能直接形成岩浆岩,乙为岩浆岩,剩下的丙为变质岩。
    (2021·浙江十校10月联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丁与庚均为侵入岩层,其中丁岩层还包裹着一些来自丙层岩石的碎块。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的岩层由老至新的顺序是(  )
    A.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B.辛→庚→己→戊→丁→丙→乙→甲
    C.辛→庚→己→戊→丙→丁→乙→甲
    D.辛→己→戊→丙→丁→庚→乙→甲
    8.图中的地质剖面图中,能反映的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有(  )
    ①侵蚀作用 ②断层 ③变质作用 ④岩浆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7.D 8.B
    解析 第7题,根据图中的岩层的位置,辛、己、戊、丙为沉积岩,下部老上部新,最早形成。丁与庚均为侵入岩层,丁岩层还包裹着一些来自丙层岩石的碎块,所以丁为侵入丙岩层的侵入岩;后岩浆侵入以上岩层,形成庚侵入岩。以上岩层被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后随地壳下沉,上部依次形成沉积岩乙和甲。所以岩层由老至新的顺序是辛→己→戊→丙→丁→庚→乙→甲,D正确。第8题,图中的地质剖面图中,有外力侵蚀形成的侵蚀面,能反映①侵蚀作用;图中无断层分布,不能反映②断层;图中无变质岩分布,不能反映③变质作用;图中有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能反映④岩浆活动。B正确。
    (2020·北京适应测试)下图为某地野外地质剖面照片。读图,完成下题。

    9.据图推断(  )
    A.甲以岩浆岩为主,有生物化石存在
    B.乙在莫霍面之上,形成年代早于甲
    C.丙为变质岩,由乙冷凝固结成岩
    D.丁出现强烈断裂,褶皱构造明显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乙岩层位于地表,且有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在莫霍面之上,乙岩层位于甲岩层之下,形成年代应早于甲,B对。甲岩层没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不是沉积岩,故没有生物化石存在,A错。丙岩层是出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压实固结形成的沉积岩,C错。丁出现强烈断裂,不是褶皱构造,D错。
    2015年,我国重庆某地区发现了埋在地表以下,发育有峡谷、溶沟、槽谷等地质景观的红石林,岩石成分为含有泥砂的碳酸盐物质。下图为开挖好的部分景观图。完成10~11题。

    10.从岩石的成因看,该景观岩石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11.造成该地质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 B.侵蚀
    C.搬运 D.堆积
    答案 10.C 11.B
    解析 第10题,结合材料可知,岩石成分为含有泥砂的碳酸盐物质,且可通过图片看出该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说明其岩石为沉积岩。故选C。第1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峡谷、溶沟、槽谷等地质景观的形成主要受到侵蚀作用的影响。故选B。
    (2020·海南省5月调研)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中岩层①②③④的形成年代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③① D.②①④③
    13.岩层⑤是(  )
    A.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
    B.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
    C.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
    D.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
    答案 12.D 13.A
    解析 第12题,读图可知,呈水平状态分布的沉积岩中,往往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因此,由早到晚的顺序是②④③,又因为,①是地下岩浆侵入地壳,破坏了②岩层,但没破坏④③岩层。因此,②岩层比①岩层形成时间早,图中岩层①②③④的形成年代由早到晚的顺序②①④③。故选D。第13题,岩层⑤为沉积岩受到岩浆侵入,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故A对。
    (2019·广东二模)甘肃省西部红柳峡位于酒西盆地西段,地表为砂岩夹泥岩层,岩层中间有粗玄岩(即颗粒较粗的玄武岩)、角岩、玄武岩等。地貌上凸显出一个椭圆形筒状高地M周边发育有环状和放射状节理,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4~16题。

    14.M椭圆形筒状高地属于(  )
    A.风力堆积地貌 B.流水侵蚀地貌
    C.流水堆积地貌 D.火山地貌
    15.该筒状高地放射状节理发育最明显的方向是(  )
    A.西南 B.东南
    C.东北 D.西北
    16.下列属于地质学家研究该区域地质地貌科学价值的是(  )
    A.探明该地区丰富的地下淡水资源
    B.探明该地区丰富的煤炭、油气资源
    C.推断该地区地质时期的地质构造演化
    D.通过粗玄岩中的生物化石证明海陆变迁
    答案 14.D 15.A 16.C
    解析 第14题,结合材料,M地岩层中含有玄武岩,且地貌上凸显出一个椭圆形筒状高地,所以M地地貌应为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地貌,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第15题,读图可知,该筒状高地放射状节理发育最明显的方向是西南方向,该方向放射状节理数量多且长,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第16题,无法通过图中信息判断该地为向斜还是背斜,所以不能探明地下淡水资源,A项错误;该地为火山地貌,不会有煤炭、油气资源,B项错误;根据该地的岩层类型,可以推断其地质时期的地质构造演化,故C项正确;粗玄岩为玄武岩,没有化石,D项错误。
    (2020·浙江温州一测)某地居民发现任何物品受当地井水浸泡几个月后就会变成“岩石”,下图为该地地质剖面图。完成17~18题。

    17.从成因上看,物品受井水浸泡变成的“岩石”类似于(  )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残积物上发育的土壤一般含石块少
    B.坡积物上发育的土壤质地分层明显
    C.洪积物主要来自风化基岩②的风化
    D.坡积物主要来自风化基岩①的风化
    答案 17.C 18.D
    解析 第17题,物品受井水浸泡形成的岩石为沉积岩,石灰岩是沉积岩,C正确;玄武岩、花岗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大理岩是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形成的变质岩。第18题,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而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发育的土壤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从图中看出,坡积物和洪积物主要来自风化基岩①的风化,D正确。
    (2020·大同一调)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和南天山山脉之间的赤沙山中,分布有我国最大的盐丘。下图为盐丘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下列岩石与含盐层岩石成因相同的是(  )
    A.板岩 砂岩 B.花岗岩 砾岩
    C.石灰岩 页岩 D.玄武岩 石英岩
    20.盐丘形成的地质过程可能为(  )
    A.沉积作用—水平挤压—盐层流动—外力侵蚀
    B.沉积作用—外力侵蚀—水平挤压—盐层流动
    C.沉积作用—水平挤压—外力侵蚀—盐层流动
    D.水平挤压—沉积作用—外力侵蚀—盐层流动
    答案 19.C 20.C
    解析 第19题,由图可知,含盐层岩石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都是沉积岩,C正确;板岩、石英岩是变质岩,花岗岩、玄武岩是岩浆岩。第20题,由图可知,该地区最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含盐的沉积岩,后受到水平挤压变形形成褶皱,背斜顶部砂岩层受到外力侵蚀,含盐层出露而形成盐丘。

    相关学案

    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解题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2外力作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2外力作用,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解题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1内力作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1内力作用,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解题思路,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