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练习专题13 地域文化(含解析)
展开专题13 地域文化
(2022·湖南·宁乡市教育研究中心模拟)广西桂林的阳朔西街(图左)是中国第一条洋人街,名副其实的地球村。西街存在大量流动商贩,主要从事饮食、服装、画像、唱歌等业务。街道宽约8米。长近800米。虽然多次修缮,西街仍保留了狭窄的街道、小青瓦、坡屋顶、马头墙(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主要用于防火、防风,图右)等桂北民居特色。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西街流动商贩多集中在( )
A.巷道隐蔽处 B.主街沿线 C.民居区内 D.漓江沿岸
2.阳朔西街保留马头墙这一民居特色,主要是基于当地( )
A.为旅游胜地,突出地方特色 B.街道狭窄,狭管效应强
C.为季风气候,大风天气多 D.人口密集,火灾隐患多
【答案】1.B 2.A
【解析】1.由材料可知,西街存在大量流动商贩,主要从事饮食、服装、画像、唱歌等业务。主要是日常所需,所以要靠近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地方,B正确,巷道隐蔽处、民居区内、漓江沿岸都不如主街沿线人流量大,ACD错误。故选B。
2.地方特色是专属本地所有的文化,可以吸引外来游客旅游观光,A正确。与狭管效应关系不大,B错误。马头墙虽然也可以挡风,但并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该街道不是普通民居,马头墙主要不是为了防火,D错误。故选A。
(2022·云南昆明·模拟)传统村落是指形成年代较早,传承民族历史、地域特色、生产生活智慧,应予以保护的村落。黄山市地处安徽省南端,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历史上徽州文化发达,传统村落数量多下表示意2019年黄山市部分县城传统村落数量、社会经济指标和人口密度数据统计。据此完成下面3-5小题。
地区 | 传统村落数(个) | CDP总量(亿元) | 人口密度(人/km²) |
屯溪区 | 0 | 8.20 | 874 |
黄山区 | 10 | 7.54 | 9 |
祁门县 | 25 | 4.66 | 70 |
歙县 | 146 | 4.62 | 183 |
休宁县 | 33 | 4.35 | 118 |
3.黄山市形成较多传统村落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广阔易于聚落形成 B.传统文化影响
C.河网密布利于人口集聚 D.政府政策保护
4.屯溪区目前无传统村落分布,主要是因为( )
A.土木结构建筑,难以长久保存 B.交通较为闭塞,对外联系不便
C.自然灾害多发,村落破坏殆尽 D.经济较为发达,城镇化进程快
5.微州文化在传统村落中的体现是( )
A.粉墙黛瓦小天井 B.墙厚窗小屋顶平
C.大型夯土聚族而居 D.村落中轴对称布局
【答案】3.B 4.D 5.A
【分析】3.黄山市以以中低山、丘陵为主,耕地面积小,河网密布不利于人口集聚,AC错误。传统村落传承民族历史、地域特色、生产生活智慧,黄山市历史上徽州文化发达,受传统文化影响大,形成较多传统村落,B正确。材料中未体现政府政策,D错误。故本题选B。
4.由材料可知屯溪村GDP最高,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为发达,城镇化最快,传统村落被拆除,D正确。由材料无法知道建筑结构和自然灾害情况,AC错误。交通闭塞有利于传统村落的保存,B错误。故本题选D。
5.粉墙黛瓦小天井是徽州文化的特色,A正确。墙厚窗小是北方寒冷地区建筑的特色,B错误。夯土聚落是北方平原地区的特色,C错误。中轴布局是平原地区的特色,黄山市多低山丘陵,D错误。故本题选A。
(2022·辽宁·沈阳二中模拟)木刻楞选材自然,以原木相互搭接,并排列在一起,垒原木时一般都垫上苔藓。木刻楞房门大部分朝北开,留出南墙多开窗户,以增加采光面积;连着房门均修建一间门斗。据专家研究,木刻楞有调节温度、水分和平衡情绪的作用,冬暖夏凉,被誉为“长寿木屋”。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
6.木刻楞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可能是下列哪个民族的传统住宅( )
A.鄂伦春族 B.彝族 C.维吾尔族 D.高山族
7.在木刻楞建设过程中,叠原木时原木间垫上苔藓的主要目的是( )
A.填充绿色植被,覆盖墙面,增加建筑美感
B.苔藓稍有湿气就生长,逐渐填满空隙,增强保暖效果
C.通过苔藓吸收湿气,提高室内湿度
D.利用苔藓特殊生物性状,起到防虫防蛀作用
【答案】6.A 7.B
【解析】6.结合所学知识: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地区,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地区。结合材料:“木刻楞选材自然,以原木相互搭接”,可知木刻楞所在区域森林资源丰富,新疆气候干旱,森林植被稀少,排除C;“留出南墙多开窗户,以增加采光面积”,“冬暖夏凉”,可知木刻楞所在区域纬度位置高,冬季气温低,南墙多开窗户,可以接受更多的太阳辐射,排除BD;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木刻楞冬暖夏凉,是东北地区的典型民居,A正确;故选A。
7.结合上题和所学知识:木刻楞位于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低,所以在木刻楞建设过程中,应更加注重防寒保暖,苔藓稍有湿气就生长,逐渐填满空隙,可以增强保暖效果,并不是为了防虫防蛀,B正确,D错;原木间垫上苔藓,并不能增加建筑美感,A错;苔藓吸收湿气生长,填满空隙,不能增加室内湿度,C错误;故选B。
(2022·福建·模拟)古劳水乡地处西江之畔,位于广东省鹤山市北部。宋元之前,古劳水乡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仅有零星的人类活动,而宋元以后,随着北方南迁士人的增加、对水患的治理能力和农业水平提升,开发活动范围逐步扩大。自明初,古劳在实现“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后逐渐兴盛,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古劳水乡大部分呈“梳式”布局(即聚落主干道与其他巷道呈相互垂直状布置,巷道空间宛如梳子)。下图示意古劳水乡聚落的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8-10小题。
8.古劳水乡传统村落的演变过程为( )
A.①③②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
9.构建“挖地成塘,堆泥成基”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内涝 B.扩展耕地 C.改善水质 D.适应气候
10.古劳水乡大部分呈“梳式”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A.增强对外交通联系 B.提高环境承载力
C.便于实现种养结合 D.推动聚落城镇化
【答案】8.B 9.A 10.A
【解析】8.由材料可知,古劳水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地处西江之畔,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多洪涝灾害,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仅有零星的人类活动,可知聚落分布很少,对应图④;宋元以后,随着北方南迁士人的增加、对水患的治理能力和农业水平提升,开发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图②中表明有大量人口迁入;自明初,古劳在实现“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后逐渐兴盛,围墩范围扩大,对应图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后来又发展了工业,对应图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由材料可知,古劳水乡位于广东省鹤山市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地处西江之畔,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多洪涝灾害,“挖地成塘,堆泥成基”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内涝,A正确。挖地成塘,增加坑塘面积,不能扩展耕地,B错误。“挖地成塘,堆泥成基”模式不能改善水质,C错误。该地发展水稻种植就能适应气候,不一定要采用“挖地成塘,堆泥成基”的模式,D错误。故选A。
10.“梳式”布局中聚落主干道与其他巷道呈相互垂直状布置,方便对外交通联系,A正确。“梳式”布局与提高环境承载力、便于实现种养结、推动聚落城镇化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2022·安徽·合肥市第六中学模拟)已有近八百年历史的广东省佛山市松塘村,倚岗列建,百巷朝塘,自然环境优美。数百年来该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改革开放后,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许多乡村纷纷向城镇转型,传统民居建筑受到冲击,但松塘村的宗祠家庙和传统民居建筑却得到了保留。2020年8月26日,松塘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下图示意松塘村内部的空间结构。据此完成下面11-13小题。
11.在松塘村的村落内部空间结构中,早期的水塘主要功能有( )
①养鱼②救火③供水④航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传统民居建筑产生冲击的原因是( )
A.人口大量外出务工 B.居住需求日益多样化
C.自然环境遭受破坏 D.乡村人口老龄化加剧
13.松塘村的宗祠家庙和传统民居建筑得以保留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道路交通不便 B.人口增长缓慢 C.经济发展落后 D.文化底蕴深厚
【答案】11.A 12.B 13.D
【解析】11.根据图示信息,该村水塘不连续,且无水系连接,因此推断该村水塘无法进行航运,④错误;松塘村百巷朝塘,水塘可为村民提供饮水,同时兼有养鱼和消防救火的功能,①②③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故选A。
12.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当地居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拆除旧宅,新建大量的现代化住房,住房增加了各类家电、卫浴等,房屋的结构和形式发生了变化,这对传统民居产生了冲击, B选项正确。该地经济发展较快,人口并没有大量外出务工, A选项错误。珠三角地区自然环境与人口老龄化对传统建筑发展影响相对较小,C、D选项错误。故选B。
13.从材料可知该村有近八百年的历史,且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该村的宗祠家庙和传统民居建筑对历史文化传承有着重要意义,且具有较大的旅游价值,因此宗祠家庙和传统民居建筑得以保留;传统民居保留与交通、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关联度较小, D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D。
(2022·江苏·南京师大附中模拟)“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该类民居具有“三间两廊”格局,平面呈对称的三合院布局,主座建筑三开间,前带两间廊屋和天井,如下图所示。“镬耳屋”以独特的采光、通风性能成为我国传统“绿色建筑”的代表。据此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夏季里无风的日子,人们在“镬耳屋”的厅堂里也能感受到凉爽的“穿堂风”。在白天,“穿堂风”近地面的运动方向是( )
A.由天井流向厅堂和廊屋 B.在主屋各房间内部流动
C.由厅堂和廊屋流向天井 D.由南向北在主屋间流动
15.“镬耳屋”的建筑构造顺应了当地自然特征中的( )
A.多风多雨,气候湿润 B.地势崎岖,光热不足
C.微风和煦,天气干燥 D.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答案】14.C 15.A
【解析】14.由材料可知,镬耳屋天井较小,多以青砖石铺地,夏季,天井受太阳辐射较强,升温快,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为低压,厅堂和廊屋受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近地面为高压,空气由厅堂和廊屋流向天井,C正确,A错,主屋内温度差异不大,“穿堂风”近地面的运动方向并不是在主屋内部或南北流动,BD错。故选C。
15.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风多雨,气候湿润 ,A正确,C错误;该类民居具有“三间两廊”格局,平面呈对称的三合院布局,建筑面积较大,地势平坦,光热充足 ,B错误;夏季炎热,冬季温暖,D错误。故选A。
(2022·江苏·模拟)南疆绿洲中的传统民居多就地取材,呈紧密型布局。部分居民在丘陵与平原交接地带巧妙地就坡砌墙、挖洞、筑台,并采用各种营建技术,塑造宜居空间。下图为南疆紧密型聚落俯瞰及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6-17小题。
16.该地传统民居的主材和紧密布局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木材-方便就近耕作 B.干草-扩大牧场面积
C.毛毡-便于出行交流 D.夯土-节约土地建材
17.为适应当地气候,该传统民居注重( )
A.防风、保温 B.通风、散热 C.采光、防潮 D.防晒、蓄水
【答案】16.D 17.A
【解析】16.南疆气候干旱,木材少,根据图文材料,当地的民居是在丘陵与平原交接地带建的,在丘陵与平原交接地带耕地少,所以不是就近耕作,A错误;干草冬季不保温,且绿洲地区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聚落紧密布局,不是为了扩大牧场面积,B错误;毛毡一般是游牧民搭建蒙古包用,且由于聚落紧密布局,不便于出行,C错误;根据材料,当地民居需要就坡砌墙、挖洞、筑台,并采用各种营建技术,塑造宜居空间。所以该地传统民居的主材最可能为夯土。根据图文信息,该地聚落紧密布局,就坡砌墙、挖洞、筑台,并采用各种营建技术,塑造宜居空间,因此紧密布局可以节约土地建材,D正确。故选D。
17.南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冬季风力大,气温低,因此当地传统民居要防风、保温,A正确;不需要防潮,C错误;根据上题分析,该地传统民居的主材是夯土,无法蓄水,D错误;南疆地区虽然夏季白天气温较高,但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不需要通风散热,B错误;故选A。
(2022·贵州毕节·三模)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的海边,生活着一个特殊的族群惠安女。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闻名海内外。人们把她们的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戏称为“封建头,节约衫,民主肚,浪费裤”。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除老年人外,穿戴传统服饰的惠安女越来越少,导致今后惠安女传统服饰可能消失。据此完成18-20题
18.关于惠安女传统服饰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花头巾:当地气候干旱,常有风沙 B.短上衣:当地气温较高;方便劳作
C.银腰带:当地经济发达,消费力强 D.大筒裤:沿海地区开放,时尚美观
19.穿戴传统服饰的惠安女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 )
A.传统服饰土气 B.文化传承断代
C.审美观念转变 D.就业方式变化
20.下列关于惠安女传统服饰传承策略不合理的是( )
A.加强宣传,建设惠安女传统服饰馆
B.创新设计,适当融入现代流行元素
C.保留本色,避免外来文化的冲击
D.成立机构,研究惠安女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答案】18.B 19.D 20.C
【解析】1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惠安县位于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故A错误;由于夏季高温多雨,气温较高,所以劳作时穿短上衣,较为凉快,故B正确;图示惠安县惠安女参与劳作,位于农村,以此消费能力并不强,故C错误;大裤筒的穿着,也是由于气温较高,且劳作更加方便,且大裤筒穿着较为保守,故D错误。答案选择B。
19.阅读材料,根据题意可知,惠安县位于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农业比重逐渐下降,大多数居民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上班,工作环境的改变,导致他们的穿着也发生改变,故D正确;该穿着属于族群服饰,且文明海内外,并不土气,故A错误;该文化是不断减少不是断代,故B错误;该服饰具备特色的族群服饰,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闻名海内外,因此不是审美观念的转变,故C错误。答案选择D。
20.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惠安女传统服饰的传承,需要加强宣传,建立该族群的自豪感,且建设处惠安女传统服饰馆,共游客等参观;也可以进行创新设计,融入新的现代化元素,增加其拥有的特色;成立该族群服饰的文化研究机构,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剖析,增强其代表性,故AB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而保留本色,避免外来文化冲击,将导致惠安女服饰传承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故C错误,符合题意。答案选择C。
(2022·北京·模拟)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精神体现,既是现代城市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活力的源泉。下表是北京、纽约、巴黎、东京四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文化活力指标(部分)。据此完成下面21-22小题。
表:(单位:个)
指标 | 北京 | 纽约 | 巴黎 | 东京 |
世界文化遗产数 | 7 | 1 | 4 | 2 |
博物馆书 | 179 | 140 | 297 | 173 |
每年戏剧表演场次 | 12217 | 43004 | 51070 | 28970 |
艺术馆数 | 59 | 1475 | 1142 | 618 |
电影节 | 2 | 57 | 190 | 60 |
电影院数 | 174 | 98 | 312 | 67 |
21.城市文化活力综合表现最突出的是( )
A.北京 B.纽约 C.巴黎 D.东京
22.为进一步加强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北京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创新形式增多文化遗产数 B.增办戏剧节宣传民族文化
C.教育培训机构转为艺术馆 D.多引进大片增加电影节数
【答案】21.C 22.B
【解析】21.由表格信息可知,巴黎的博物馆数量、每年戏剧表演场次、艺术馆数量、电影节次数、电影院数量都比较多,城市文化活力综合表现最突出,故选C。
22.文化遗产不能被创新增多,A错误;北京每年戏剧表演场次12217,是最少的,增办戏剧节宣传民族文化是可行的,B正确;教育培训机构功能以培训为主,艺术馆功能多,教育培训机构较难转为艺术馆,C错误;增加电影节数不是简单的多引进大片就行的,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D错误。故选B。
(2022·陕西省丹凤中学二模)折扇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竹木、象牙为骨,以韧纸、绫绢为面,用时聚头散尾,原为纳凉遮阴之物,相传杭州的折扇制作历史最为久远。随着时代的变迁,折扇早已脱离其本来的用途,现主要为装饰品。近年来,折扇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下面23-24小题。
23.近年来,折扇走俏国际市场的主要优势是( )
A.携带方便 B.使用地广 C.文化蕴含丰富 D.工艺先进
24.宜作为折扇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
A.马来西亚 B.英国 C.俄罗斯 D.日本
【答案】23.C 24.D
【解析】23.据材料可知,折扇原为纳凉遮阴之物,但目前已脱离其本来的用途,折扇走俏国际市场与其使用价值无关,即使携带再方便、使用地再广,也并非其走俏国际市场的主要优势,故AB错,依据“主要优势可知”,折扇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文化蕴含丰富的优势,故C正确,折扇的制作工艺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经过了改良,但仍离不开传统工艺,故D错。
24.据材料可知,折扇承载的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具有融合性,日本与我国是近邻,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同时该国人口多,宜作为折扇重点推销市场,故D正确,马来西亚虽然人口多,但是具有多元文化特色,与我国文化差异较大,故A错,英国、俄罗斯与我国文化差异更多,同时这两个国家纬度较高,夏季较凉爽,对折扇需求量小,故BC错。
(2022·湖南·模拟)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其中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举措之一。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和新乡村建设一角冬季拍摄的图片。据此完成下面25-26小题。
25.图中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乡村人口密度 B.提高乡村人口素质
C.邻里和睦,城乡一体 D.合理布局,方便出行
26.根据图片信息,图中的新乡村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岭南地区 B.皖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北地区
【答案】25.D 26.B
【分析】25.由图可知,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化表现为合村并点,扩建村落、保留村落和新建村落主要沿道路分布,附近有公交站点,出行方便,D正确;扩建村落可能会降低人口密度,但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这种变化与乡村人口素质无关,B错误;图中为乡村聚落,与城乡一体无关,C错误。故选D。
26.图中冬季植被未落叶,应为常绿林,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C、D错误;岭南降水量大,屋顶坡度应较大以排水,而图中房屋屋顶倾斜度小,呈阶梯状,且为徽派建筑,最可能在皖南,A错误,B正确。故选B。
(2022·北京·模拟)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距今已有5000~3000年历史。三星堆青铜纵目像、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像等最为著名。青铜大立人人像高180厘米、通高260.8厘米,他右手被证明握有玉琮。玉琮外方内圆,反映了古人对“天圆地方”的认知,在距今5250~4150年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中就能见到。青铜神树有三层树枝,每层为三枝丫,枝丫有果实,果上站立一鸟,象征神树“扶桑”,这被《山海经》所记录。下图为三星堆著名文物和良渚玉琮图,据此完成下面27-28小题。
27.三星堆文物特点鲜明的主要原因是其所在地区( )
A.气候特征较独特 B.受古埃及文化的影响较大
C.地理环境较闭塞 D.古人对外来文化排斥性强
28.三星堆文物昭示了我国文化( )
A.多源一体的特点 B.多源独立性地发展
C.主体是长江文化 D.地域性强于主体性
【答案】27.C 28.A
【解析】27.根据材料“玉琮外方内圆,反映了古人对“天圆地方”的认知,”再结合四川省盆地地形特征可知,三星堆文物特点鲜明的主要原因是其所在地区地理环境较闭塞,C正确;这些文物特征与当地气候无关,A错误;当地并未受到古埃及文化影响,B错误;也并不能体现古人对外来文化排斥性强,D错误;故选C。
28.根据材料可知,三星堆文物与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有相似之处,说明其多源一体的特点,A正确;三星堆文物与其他地区文物具有相似性,并没有独立发展,B错误;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主体不属于长江文化,C错误;三星堆文物特征并没有反应当地明显的地域特征,说明地域性强于主体性的说法错误,D错误;故选A。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练习专题17 原因类综合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练习专题17 原因类综合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依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练习专题14 图表判读(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练习专题14 图表判读(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图推测,岛上的间歇河多分布在,图中,图中桥梁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学生通过研学得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练习专题11 生态环境综合(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练习专题11 生态环境综合(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地区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时段是,推测此时沙尘天气的分布区域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