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17] 第6章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含解析)
展开课时练习[17]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单项选择题
(2021年1月浙江地理)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千万。下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完成1~2题
1.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 B )
A.15~19岁比例增加 B.平均年龄增大
C.25~29岁数量减少 D.男女比例失衡
2.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 A )
A.产业结构升级 B.人口迁出数量增加
C.环境承载力扩大 D.城乡发展差距扩大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15~19岁比例减少,劳动力平均年龄增大;2015年该省劳动力男女比例基本平衡; 2015年与2000年相比,该省劳动力25~29岁比例略有增加,但2015年劳动年龄总人口增加了2 000万,故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25-29岁数量增加。第2题,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劳动力老化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故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倒逼该省产业结构升级。
(2022·山东济南模拟)下图为我国1953~2010年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据专家预测,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时间将在2027年左右来临。完成3~4题。
3.图中代表死亡率变化的曲线是( D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为应对未来我国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影响,下列策略可行的是( B )
①提高人口素质 ②降低生育意愿 ③加快老龄产业发展 ④缩小社会保障范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第3题,丙曲线一直呈上升趋势,故丙曲线为人口总量曲线;丁曲线数值小于其他四条曲线,且数值呈下降趋势,因随着我国医疗科技水平的提高,死亡率越来越低,故丁曲线为我国的死亡率曲线;甲曲线在第二次人口普查时期达到了最高,是为了积极响应工业化而出现的现象,故甲曲线最有可能为我国的出生率曲线;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由图示可知,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期乙曲线数值为0.5,甲曲线为1.3左右,丁曲线为0.8左右,1.3-0.8=0.5,故乙曲线代表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第4题,我国人口负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劳动力不足和人口老龄化,故应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应对劳动力不足,加快老龄产业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人口负增长是因生育意愿较低造成的,如再降低生育意愿,将会加重未来我国人口负增长的情况;缩小社会保障的范围不利于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
(2022·河北衡水模拟)近年来,东北三省人口明显减少。表1和表2分别为6年间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变化(万人)和东北三省小学在校生人数变化(万人)。据此完成5~6题。
表1
省份 | 2019年 | 2013年 | 6年变化 |
黑龙江 | 3 751.30 | 3 835.00 | -83.70 |
吉林 | 2 690.73 | 2 751.28 | -60.55 |
辽宁 | 4 351.70 | 4 390.00 | -38.30 |
表2
省份 | 2019年 | 2013年 | 6年变化 |
黑龙江 | 127.90 | 154.00 | -26.10 |
吉林 | 118.57 | 136.20 | -17.63 |
辽宁 | 195.10 | 204.40 | -9.30 |
5.推测2013~2019年6年间东北三省小学在校生人数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C )
①出生率下降 ②教育质量下降 ③人口迁出率高 ④全面二孩政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为应对人口长期减少的状况,东北三省最应( B )
A.立即放开生育政策 B.大力振兴区域经济
C.加大家庭教育补贴 D.鼓励乡村人口进城
[解析] 第5题,东北三省出生率降低及人口迁出率高,会使东北三省小学在校生人数减少;全面二孩政策会导致人口出生率上升,小学在校生人数增多;教育质量下降致使东北三省小学在校生人数减少与当今实际情况不相符。第6题,东北三省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就业困难,故东北三省为应对人口长期减少的状况,应大力振兴区域经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2022·山西太原模拟)2021年全国两会很多代表、委员建议国家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人口问题再次引起热议。有学者对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2016~2030年)各省人口变化进行了预测,划分为人口快速变化区、中速变化区、低速变化区和人口平稳区。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 B )
A.人口平稳区都是少数民族自治区
B.人口低速变化区大多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C.人口中速变化区有皖、湘、鄂、赣等省
D.人口快速变化区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
8.据图文推测2016~2030年间我国( A )
A.劳动力人口负担加重
B.老龄化进程加速
C.东部地区环境承载力加大
D.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快速减少
[解析] 第7题,由图及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平稳区除了新疆、西藏、内蒙古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外,还有青海、甘肃等非少数民族自治省区;人口低速变化区主要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同时少部分位于地势第一、三级阶梯;人口中速变化区包括辽、吉、晋、湘、鄂、赣、浙、闽等省;人口快速变化区大部分位于东部沿海,同时也有位于中部内陆的省份。第8题,由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可知,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出生率上升,少年儿童人数增多,且图中多数省份人口出现变化,故2016~2030年间我国劳动力人口负担加重;由图可知,西部地区大多属于人口平稳区,人口数量变化不大;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呈现中、快速变化,其他地区人口呈现平稳、低速变化,故随着“二孩政策”实施,新出生人口增多,可缓解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数量变化对东部地区环境承载力变化的影响较小。
(2022·无锡模拟)人口抚养比是14岁以下人群加上65岁及以上人群,与15~64岁的劳动力人群之间的比例。下图为中国人口抚养比随时间的变化及预测曲线图,①~④四条曲线是按照高、不变、中等和低人口出生率所做的预测。据此完成第9~11题。
9.推测对应高出生率的预测曲线可能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我国的人口抚养比曲线若按④线发展,短期内会( B )
A.影响劳动力人口数量
B.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C.降低了人口的抚养比
D.加剧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11.关于图中曲线,正确的说法是( D )
A.20世纪60年代高抚养比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战争
B.20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新生儿出生数量持续减少
C.2013年前后我国被抚养人口比例达到最大
D.未来40年左右,老龄化可能使人口抚养比达到新高
[解析] 第9题,高出生率在开始时少儿抚养比增大,随着婴儿长大成人,人口抚养比降低,故图中最后人口抚养比最低的曲线④对应高出生率的预测曲线。第10题,我国人口抚养比若按曲线④发展,目前人口处于出生率高的状态,短期内婴儿人数会有明显增加,增加了人口抚养比,婴儿相关的用品需求增加,故我国人口抚养比曲线若按④线发展,短期会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第11题,20世纪60年代我国高抚养比的出现主要原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出生率高,新生婴儿多;20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新生儿出生数量先增加后减少;2013年前后我国被抚养人口比例达到最低;未来40年左右,我国人口老龄化可能使人口抚养比达到新高。
二、综合题
12.(2021·河北地理)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猎)为主要谋生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北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下图)。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遗址北面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北山)。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段正值冰期。
(1)指出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
(2)简析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的原因。
[解析] 第(1)题,冰期地球气候寒冷,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低,人类制作保暖衣服和房屋能力弱,人类生存面临低温的威胁;冰期气候寒冷,动植物种类少,人类食物来源缺乏。第(2)题,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表明该处热量条件相对较好,食物来源相对较好。该遗址位于北山南麓,海拔较低,且处于山地阳坡地带,北山岩石裸露,升温相对较快,加之北山对冷空气的阻挡,热量条件相对较好;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水源相对充足,土壤相对肥沃,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多,便于人类采集和狩猎活动的开展。
[答案] (1)冰期气候寒冷,人类生存面临低温的威胁;气候寒冷,动植物种类少,食物来源缺乏。(2)位于北山南麓,海拔较低,且处于山地阳坡地带,北山岩石裸露,升温相对较快,北山对冷空气的阻挡较强,热量条件较好;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水源相对充足,土壤相对肥沃,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多,便于人类采集和狩猎活动的开展。
13.(2022·济南模拟)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下图为放开二孩对我国人口增长的影响。
材料二:2014~2015年我国出生人口情况表。
年份/类别 | 出生人口/万人 |
2014 | 1 687 |
2015预期 | 1 887 |
2015实际 | 1 655 |
(1)指出我国实施人口新政主要应对的人口问题,并简述该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对比说出放开二孩和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我国人口高峰值的数量和时间差异。
(3)分析全面放开二孩对我国社会经济将产生的有利影响?
(4)对比2015年预期出生人口和实际出生人口的差异,并推测其可能的原因。
[解析] 第(1)题,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主要是针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原因主要从我国限制生育的政策导致出生率降低及老年人比重增加两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材料一中的曲线可以判断政策不变的情况下约2025年人口达到高峰值,数量约为14.2亿人,放开二孩后约2030年人口达到高峰值,数量约为15.1亿。第(3)题,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分析其带来的有利影响,结合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缓解老龄化和性别比压力。第(4)题,注意既要分析预期出生人口多的原因,又要分析实际出生少的原因,联系人口政策、育龄人口、生育意愿等进行分析。
[答案] (1)人口老龄化问题。原因: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及人口年龄结构的推移,老年人口数量增多,比重不断增大;限制生育政策,导致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使老年人口比重增大。(2)数量相差约0.9(0.8~1.0均可)亿。高峰值时间推迟约5年。(3)短期内可以带动母婴消费产品的需求增长;长期可以缓解老年抚养比,缓解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缓解人口性别比压力,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4)差异:实际出生人口远低于预期出生人口。预期较高的原因:受人口新政的刺激、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发展、育龄人口较多。实际偏低的原因:养儿防老等传统婚育观念的转变;养育孩子成本上升;为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工作压力大,没有精力考虑生育,生育意愿较低;部分70后父母生育年龄偏大,生育二孩健康风险较大。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40] 第17章第3讲 世界主要国家(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40] 第17章第3讲 世界主要国家(含解析),共8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8] 第17章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8] 第17章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含解析),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15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15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的合理容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