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文课件ppt
展开1.(2023北京昌平高二期末)依据下表可以说明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方面我国致力于( )A.探索民主管理机制 B.完善相关法治建设C.发挥舆论监督作用D.加强与各国的合作
解析 据材料可知,1982—2022年我国先后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方面颁布了五部相关的法律,这体现了我国在文物方面法治建设的发展和完善,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立法,而非民主管理,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舆论监督,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国际合作,排除D项。
2.(2023辽宁高二联考)1985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2004年8月,中国又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中国审议通过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11年,中国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表明,中国( )A.传承文化走在世界前列B.完善了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C.通过立法保护世界遗产D.具有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加入保护遗产的公约并通过各种保护遗产的法律,体现了中国具有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D项正确。
3.下表所示为三星堆遗址的若干史事记录。由此可知,我国( )A.科学考古历史悠久B.文物保护法律完备C.文化产业高度繁荣D.重视文化遗迹管理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三星堆遗址列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通过立法进行保护,突出反映了国家对文物古迹的重视,D项正确;“历史悠久”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不能得出法律完备,排除B项;“高度繁荣”表述夸大,排除C项。
4.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古物保存法》,规定“埋藏地下及由地下暴露地面之古物,概归国有”,并规定古物发现者应立即向地方政府报告,及时报告者有奖,“其有不报而隐匿者,以窃盗论”。这些规定( )A.否定了私有文物的所有权B.遏制了破坏文物的行为C.加强了政府对文物的管理D.使文物管理更加系统化
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古物保存法》,将地下古物的所有权和发掘权收归政府,加强了政府对文物的管理,C项正确;该法案否定的并非私有文物的所有权,排除A项;遏制了破坏文物行为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的这些规定不足以使文物管理系统化,排除D项。
5.下面表格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们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A.技艺先进B.实用性强C.体系完整D.注重实验
解析 从表中的科技项目可知,都与现实社会实践密切相关,注重实用,故B项正确;从表中看不出技艺先进,排除A项;从表中无法得出“体系完整”,也不符合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排除C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不注重实验,排除D项。
6.2019年7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它代表了中国在5 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良渚古城遗址属于( )A.文化遗产B.自然遗产C.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D.非物质文化遗产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其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属于文化遗产,故选A项。
7.(2023广东河源高三联考)截至2022年6月11日,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数达到14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世界文化遗产38项。1985—2021年,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年均旅游收入超140亿。这反映了现代中国( )A.文物保护立法得到了落实B.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C.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突出D.文化事业服务于经济建设
解析 我国对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与经济开发利用有机结合在一起,B项正确;材料与文物保护立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经济效益,不能说明文化遗产的经济潜力,排除D项。
8.(2023江苏南京高三调研)2022年,四川省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发掘工作,集中了40家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数字化服务等单位联合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由此可知,文化遗产保护( )A.要具有整体性的思维B.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C.彰显出真实性的原则D.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
解析 根据材料“集中了40家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数字化服务等单位联合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局限于某一部门,而是要协调多个部门,所以要有整体思维,故选A项。
9.1874年,在普法战争结束后,俄、英、法、德等国家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批准了《关于战争法规和惯例的国际宣言》,宣称:文化属于人类的共同遗产,艺术财富一旦被毁就无法弥补,他们的文化价值对所有人都是有价值的,并不只属于他们所属的国家。这一宣言 ( )A.符合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化的要求B.提高了民众对文物保护的自觉性C.避免了文化遗产遭受战争的破坏D.确立了世界文物保护的基本规则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宣言指出文化价值的普世性,宣称文化保护不应仅限于国家,实际符合了这一时期文化保护展开国际化合作的要求,A项正确。
10.清政府于1906年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1909年拟定《保存古迹推广办法章程》,提出针对古迹的六条调查事项,以及五条保存事项。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古物保存法》。据此可知,近代中国( )A.已确立了文物保护体系 B.文物保护工作渐有制度可循C.遏制了破坏文物的势头 D.文化遗产保护已实现规范化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从清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都制定了有关保存古物、古迹调查的章程和办法,且成立专门保护管理文物的机构,使得文物保护工作逐渐有制度可循,故选B项。
11.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中创造的成果,蕴含着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是全国各族民众共同的文化财富。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程度,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材料旨在说明( )A.文化遗产提升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B.公众是我国遗产保护的主导力量C.文化遗产是世界文明重要组成部分D.公众参与是遗产保护的内在需求
解析 根据材料“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程度,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可知强调公众参与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并未涉及民族自豪感,排除A项;公众参与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但不是主导力量,排除B项;材料信息未涉及文化遗产与世界文明的关系,排除C项。
12.下表所示为《世界遗产公约》的部分规定。由此可见,《世界遗产公约》( )A.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真实价值”B.旨在集各国之力加强对世界遗产的保护C.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D.制定了以国际援助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
解析 根据表中信息“国际合作的援助系统”“世界遗产基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故选B项;世界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排除A项;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排除C项;世界遗产保护体系以本国保护为主、国际援助为辅,排除D项。
13.(2023河北邯郸一模)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从2008年起,通过互联网等媒体隔年发布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文化遗产。最早列入名单内的此类遗产包括南极洲的斯科特小屋、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期的近代上海建筑等。这说明,文化遗产保护( )A.颇受网民关注B.具有一定经济效益C.面临新的挑战D.存在厚古薄今倾向
解析 进入20世纪以后,气候变化对人类文化遗产的不利影响愈发受到关注,在相关组织重点关注的遗产名录中,甚至包括近代的遗迹,这说明气候变化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故选C项;专门机构在互联网上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警示宣传,并不能代表网民关注文化遗产保护,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经济效益,排除B项;厚古薄今与材料信息明显不符,排除D项。
14.2012年,民政部印发《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重点保护对象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该方案的实施( )A.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B.旨在彰显我国文化遗产资源的丰富C.增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统一性D.体现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
解析 根据《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可得出,通过发布方案,加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A项正确;B项不是主旨,排除;各地文化遗产不一样,并不统一,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紧迫,排除D项。
15.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根本的特性在于遗产的“无形性”和“活态性”,所有遗产均通过口、手、肢体、行为和技能来表达,因此不具备实物特性;由于它的完成过程和传承系统完全依赖于人,这就决定它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活态化”性质。这说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A.必须关注其传承方式的保护B.完全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C.长期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D.可以不具备真实性和完整性
解析 材料的主旨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作为传承者的人在文化传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要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针对其传承方式的特点对该文化遗产进行保护,A项正确。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宁德天后宫俗称妈祖庙,始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咸丰元年(1851年)重建。其主体建筑以中轴线排开、左右对称,自南而北依次为门楼、戏台、钟鼓楼、正殿、偏殿。正殿高大宏伟,殿内四根玄武岩镂空龙柱和两根花岗岩浮雕凤柱雕刻精美、极富特色。此外,重檐门楼、钟鼓楼、高峻风火山墙亦给人庄严之感,闽东灰塑、砖雕、木作、彩绘等特色工艺更添华丽之美。1937年,中共闽东特委与国民党当局在天后宫进行和平谈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后宫一度为粮仓,许多地方被改建。1980年,宁德县人民政府将其定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天后宫被辟为博物馆。2009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天后宫为省级文物保护
单位。每年妈祖诞辰日和升天日,天后宫都会举行大型祭拜活动,仪式后还有闽剧、萧仙戏等表演。作为台湾许多妈祖宫庙的分灵祖庙,每年台湾分庙都要来此举行“取香灰”仪式。——摘编自《宁德古建筑》
(1)根据材料,概括宁德天后宫的建筑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将宁德天后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意义。
参考答案 特点:历史悠久;作为妈祖信仰的载体,庄严华美;工艺精湛,富有闽东特色;布局对称、主从有序,蕴含传统建筑理念。
参考答案 意义: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和民众文化生活;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和建筑传统工艺;为革命历史研究提供实物证据;成为沟通海峡两岸的文化桥梁;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可以更好地保护这一文化遗产。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有56项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都江堰和大运河都名列其中。有学者阐述都江堰入选的理由: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 00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文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学习,关键能力·课堂探究,随堂检测·强化落实,读史思辨·视野拓展,严重威胁,金石学,历史的真实性,古物保存法,文化和自然遗产,集体性援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文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标展示•定方向,基础必备•探新知,南京国民政府,全国重点文物,《世界遗产公约》,突出的普遍价值,文化与自然双重,真实性,中国文化遗产,阿布辛拜勒神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文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真实性,古物保存法,文物普查,普遍价值,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自然遗产,非物质,古罗马城,金字塔,文艺复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