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含解析)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4 考点2 常见外力地貌的形成(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4 考点2 常见外力地貌的形成(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风沙地貌形成条件分析,与Ⅰ、Ⅱ期相比,Ⅲ期冲积扇,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广东地理)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1~2题。
1.第Ⅰ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
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
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
D.滑坡、泥石流作用
2.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
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
C.侵蚀-淤积平衡 D.持续不断侵蚀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设问分析]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由于该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势落差大,且受到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为丰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结合材料“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可推知应为滑坡、泥石流搬运的物质堵塞河道形成的多个堰塞湖,堰塞湖存在的河段河床泥沙淤积变多,河床抬升,使第Ⅰ段河床形成阶梯状的形态,D正确。该河段的地质构造情况应该相差不大,A错误;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加深河床,但不会使河床抬升,B错误;由图可知,推测的原始河床纵剖面变化较为均匀,地形差异不大,C错误。第2题,由图可知,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河床的海拔不断升高,河床不断变浅,说明从2007年起,第Ⅱ段河床泥沙淤积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蚀的速度,河床堆积物变多,河床变浅,A正确;侵蚀大于淤积,会导致河床加深,B错误;侵蚀-淤积平衡,河床的深度应该维持不变,C错误;持续不断侵蚀会导致河床加深,D错误。
1.河流主要的侵蚀地貌及形成过程
(1)流水侵蚀强弱的主要影响因素
①河流侵蚀力的强弱:径流量大小(降水强弱和持续时间)、地形坡度(落差)。
②地表的抗侵蚀能力:表土性质(疏松)、河床性质(泥质、石质)、植被覆盖率、人类活动(加固堤坝、硬化路面、植树造林)。
(2)河流主要的侵蚀地貌
①V形谷(峡谷):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侵蚀而成。
②曲流(河曲):一般见于地形平坦的草原地区。形成过程:地势平缓、河床由松散沉积物构成的平原上;河流流速缓慢,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草场茂盛,草根固土作用较强。
③曲峡:在早期的古平原上,地势平坦,河流流速缓慢,侧蚀作用强,形成曲流;后来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时保留了原来的曲流形态。
2.河流堆积地貌及形成过程
(1)河流堆积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
①堆积物:风化或流水侵蚀→搬运→堆积物(存在颗粒大小差异)。
②流速减缓:地势平缓、河道弯曲、海水/湖水/河水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下降。
③沉积环境:可供沉积的空间、地壳抬升(下降)、地形条件、水域环境(海浪、洋流)→沉积环境(沉积空间)。
(2)常见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3.河流冲淤原理
(1)冲淤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①淤积原理:当上游来沙量大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淤积,河床升高。
②冲刷原理:当上游来沙量小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冲刷,河床降低。
③交替原理: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和堆积往往“你强我弱”,交替进行。流量大时(汛期),以侵蚀为主;流量小时(枯水期),以堆积为主。
④河口区域:河流和潮汐(海浪)共同影响,两者的强弱“此消彼长”。流水沉积+海浪侵蚀,流水侵蚀+海浪堆积,同时会引起海岸线的进退变化。
(2)影响冲淤的因素
4.风沙地貌形成条件分析
(1)物质条件——沙源
①外地输沙: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至风沙活动地区堆积;河流将沙从中上游地区搬运到风沙活动地区堆积。
②当地沙源: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裸露;耕地面积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沿海地区的沙滩或沙丘。
(2)动力条件——大风
①当地所处区域的大气环流(风带或季风)或距离冬季风源地远近。
②地形特征:平坦的地形,如广阔的平原,没有阻挡,风力大;峡谷或河谷走向与风向一致,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大;面积广大的湖泊或海域,下垫面摩擦力小,风力大。
③特殊天气、气候背景: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
考向1 通过“风蚀地貌”考查“区域认知”
(2022·河南郑州模拟)柴达木盆地在大约2 300万年前为一个高原大湖,500多万年前开始的干旱气候使大湖逐渐消失,15 000年前大部分地区变成了干盐滩。下图为“柴达木盆地雅丹群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周围山脉干燥的下沉气流形成了焚风效应
B.全球气候持续变暖,蒸发旺盛
C.青藏高原的持续隆起
D.海拔高,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
2.下列关于柴达木盆地雅丹群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雅丹群形态近似舰队,与下垫面和常年多变的风向有关
B.在地质历史时期,雅丹群由流水作用形成
C.雅丹群由长期的风力堆积形成
D.雅丹群由长期的风力侵蚀形成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干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的持续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水汽,导致降水稀少,气候干旱。C正确。第2题,雅丹群形态近似舰队,与下垫面和常年稳定的风向有关,A错误。在地质历史时期,雅丹群由流水沉积和风力侵蚀作用形成,B错误。雅丹群由长时间风力侵蚀而形成,C错误,D正确。
考向2 通过“河流堆积地貌”考查“综合思维”
(2022·重庆模拟)发育于大青山的河流由北向南跨过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流入呼包盆地,之后形成冲(洪)积扇。全新世以来,大青山山前发育了三期冲(洪)积扇,分别对应全新世早期、全新世中期和全新世晚期。冲(洪)积扇的形成、演化受构造活动、气候作用等的影响,但构造活动对冲(洪)积扇形成、演化的影响更大。据此完成3~4题。
3.与Ⅰ、Ⅱ期相比,Ⅲ期冲(洪)积扇( )
A.面积仍将扩大 B.规模最大
C.沉积年代最早 D.连接成冲积扇群
4.全新世以来,大青山山前三期冲(洪)积扇规模依次减小,其主要原因是( )
A.山地降水减少
B.大青山抬升幅度减小
C.全球气候变暖
D.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读题可知,材料中Ⅲ期冲(洪)积扇对应的是全新世晚期,且其上的河流为现今存在的河流,因此河流的沉积作用仍在继续,冲(洪)积扇的面积仍将扩大,A正确;Ⅲ期冲(洪)积扇是沉积年代最晚的,规模较小,B、C错误;读图可知,Ⅲ期冲(洪)积扇是独立存在的,未在山前相互连接,D错误。第4题,由材料可知,构造活动对冲(洪)积扇的形成、演化影响更大,该地冲(洪)积扇的规模依次减小,意味着构造活动减弱,即山前断裂活动减弱,山体抬升速率减小,河床与平原区的相对高度减小,水动力条件减弱,造成大青山山前冲(洪)积扇规模较小,B正确。
考点练
(2022·广东省四校第二次联考)盐风化作用是指因岩石孔隙中的盐类结晶膨胀而导致的岩石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的物理风化作用。在地貌上表现为形成大小不等的蜂窝状盐风化穴,多发生于干旱区或海岸带。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盐风化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孔隙越大的岩石越有利于盐风化作用
B.青藏高原地区没有盐风化作用
C.流水冲刷作用强的地区盐风化作用弱
D.盐风化穴的形成与风力侵蚀作用有关
2.经观察发现,甘肃某山地南坡比北坡的盐风化作用强,推测是因为南坡( )
A.岩性较脆弱 B.光照较好
C.降水较多 D.植被较少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有一定孔隙的岩石有利于盐风化,但是孔隙太大时盐类结晶膨胀很难让岩石崩裂,A错;盐风化作用广泛存在于各类地区,B错;雨水冲刷的岩石表面没有多余的盐分结晶,因而盐风化作用相对弱,C正确;盐风化穴属于风化作用形成,不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D错。第2题,我国内陆地区,山地南坡和北坡的差别主要是光照,光照差异导致的温度差异使盐分结晶膨胀程度有较大差异,因而岩石的盐风化作用不同。
位于大兴安岭余脉的黄岗岭,平均海拔1 800米,年平均气温0~1 ℃,一年中有150~200天在0 ℃上下波动。由花岗岩组成的山岭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北部是阿斯塔图石林,其沿山脊线延伸,岩层像“千层饼”状错落有致,倒塌的石林都是向东倒塌;而南部有大大小小数百个石臼(坑穴)且在不断扩大。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阿斯塔图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
B.当地盛行偏东风
C.黄岗岭东侧植被比西侧茂盛
D.岩石气孔构造显著
4.石臼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倒塌的石林都是向东倒塌,说明当地常年盛行偏西风,B错误;石林由花岗岩组成,无气孔构造,也不属于喀斯特地貌,A、D错误;大兴安岭黄岗岭东侧为寒冷冬季风的背风坡,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温暖的生长环境,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植被比西侧茂盛,C正确。第4题,当地晴天较多,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岩石多裂隙;偏西风强劲,挟带湖泊水汽进入岩石缝隙中,在凹陷处汇集;气温多在0 ℃左右,缝隙中的水易产生冻融现象,结冰时撑开了石臼缝隙,融冰时水进一步渗入岩石缝隙中,如此循环往复,使石臼不断扩大,因此由风化作用带来的冻融现象是石臼不断扩大的原因,A正确;该地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纬度较低,无冰川作用,风力侵蚀不会使石臼扩大;选A。
5.(2022·安徽省芜湖市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曲流地貌是一种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造就的地貌景观,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坦、物质软硬适度的区域。一般草原上曲流地貌发达(图a),曲峡地貌是曲流在峡谷中发育演化的产物(图b)。曲峡自然裁弯取直后,原先凸岸的基岩残丘成为离堆山。调查发现,嘉陵江中游曲峡与离堆山地貌景观壮美(图c),而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却难觅曲流景观。
(1)说明草原上多曲流地貌发育的自然原因。(6分)
(2)从内外力作用角度阐述嘉陵江中游从曲流到离堆山的演化过程。(6分)
(3)推测长江下游冲积平原难觅曲流景观的人为原因。(6分)
答案 (1)地表平坦,河床较浅,河流侧向侵蚀充分,易形成曲流;地表受发达的植物根系固结,软硬适度;草原上水文、地质等条件较稳定,河曲形态完整且能保留长久。
(2)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地势平缓,河流侧蚀明显,曲流不断发育;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作用增强,演化成曲峡地貌;河流下切同时也侧向侵蚀,河曲不断弯曲并被裁弯取直;废弃的河曲凸岸保留着基岩残丘,形成离堆山。
(3)建防洪大堤,束缚水流,抑制了曲流进一步发育;人工裁弯取直、开挖入海新河等改造措施,破坏原有的河曲;中上游或支流建坝蓄水发电,削弱河流侧向发展动力;围湖造田导致废弃河道(牛轭湖)不断萎缩消失等。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文字信息
①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
②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
①河床纵剖面可以表示河流的纵坡及落差的沿程分布。
②藏东南地势落差大,且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地质灾害多发。
③该河段的河床纵剖面形态与湖泊发育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图像信息
①推测的原始河床纵剖面在第Ⅰ、Ⅱ段的变化都比较均匀。
②现状河床纵剖面在第Ⅰ段呈阶梯状形态;在第Ⅱ段,从①→②→③海拔升高
①该河段的地质构造情况应相差不大。
②第Ⅰ段形态说明最可能存在堰塞湖,泥沙淤积,河床抬升;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的变化说明泥沙淤积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蚀的速度
第1题
“第Ⅰ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是现状河床纵剖面体现出来的,注意与推测的原始河床纵剖面进行比较作答
第2题
结合选项,可知题设实质上是对河床冲淤变化进行判读
地貌
形成
洪积—冲积平原
①河流上游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挟带大量砾石和泥沙;②河水或季节性的洪水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降低;③河流挟带的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④洪(冲)积扇扩大并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河流泥沙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季节性出露水面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①形成:河流中上游泥沙来源丰富;河流入海口处地形坡度变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②变化
a.无三角洲形成:泥沙、沉积环境(沉积空间:河流入海处地势陡峻;海水运动:洋流等带走泥沙;地壳沉降)。
b.三角洲面积增大或减小:泥沙来源变化,海平面变化(海退时,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增大,导致三角洲面积增大;海进时,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小,三角洲面积减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4 考点2 常见外力地貌的形成,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4考点2常见外力地貌的形成教师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4考点2常见外力地貌的形成学生版docx、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4考点练2常见外力地貌的形成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4 考点1 内力作用(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图中甲处,判断岩层新老关系,根据岩层如何判断地壳运动状态,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3 考点2 河流(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为,5月份以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