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含解析)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考点3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考点3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山地自然带中,M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全国文综Ⅲ)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
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
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2.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3.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
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
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设问分析]
答案 1.A 2.A 3.B
解析 第1题,据材料该地“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说明阴阳坡自然带主要因热量条件而产生差异,阳坡气温高,因此阳坡林线高、雪线高,A正确。第2题,林线升高是由于气温升高,雪线降低是由于降水增多,A正确。第3题,火山喷发会彻底破坏原有植被、冰川等景观,若干年后逐渐恢复,森林自下而上演化,冰雪逐渐积累,雪线自上而下演化,故选B。
1.常规垂直带谱的分布规律
(1)分布规律
(2)判读方法
2.雪线:终年积雪的下限,年平均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受热融化、蒸发),其高度一般与温度、降水、坡度等有关。具体情况如下:
3.林线:森林分布的上限,是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带,由于气温、水分、风力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生长乔木的界限。就热量条件而言,林线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 ℃的等温线较为吻合,在水平方向上一般是高寒地带针叶林的北限,在北纬60°~北纬70°。具体情况如下:
考向1 通过“垂直带谱分布”考查“区域认知”
下图为“中国某山脉(部分)植被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山脉是( )
A.天山 B.阴山 C.秦岭 D.南岭
2.图中山脉植被带谱( )
A.山地疏林、灌丛带均分布于阳坡
B.向西数量渐少
C.东、中、西各段阳坡比阴坡都丰富
D.西段阴坡最少
3.图中山脉东段阴坡和阳坡植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阳坡是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
B.阳坡气温高,水分多
C.阴坡是冬季风背风坡,降水少
D.阴坡气温低,蒸发少
答案 1.B 2.B 3.D
解析 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经度可知,该山脉大致位于106°E~113°E 左右,且山脉阳坡基带自东段向西段自然带为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草原化荒漠带,由此判定该山脉为阴山,故B正确。天山经度值应该更小,秦岭和南岭阳坡基带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A、C、D错。 第2题,西段的山地疏林、灌丛带位于阴坡,A错;其山地垂直带谱向西数量逐渐减少,B正确;图中垂直带谱阴坡比阳坡丰富,C错;植被带谱西段阳坡最少,D错。第3题,山脉东段阴坡出现了温性针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寒温性针叶林带等森林植被,说明山脉东段阴坡的水分条件更好,A、B、C错;该区域降水少,阴坡气温低,蒸发较少,土壤水分含量较多,能够满足森林植被的生长,而阳坡蒸发旺盛,水分不足,D正确。
考向2 通过“地域垂直差异”考查“人地协调观”
(2022·广东省四校联考)岷江上游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在多民族交融的历史长河发展进程中,山区居民长期适应山地环境,形成了独特的聚落分布和民族聚居特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一条重要的民族廊道。读图,完成4~6题。
4.山地自然带中,M可能是( )
A.常绿硬叶林带 B.针阔叶混交林带
C.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荒漠带
5.调查中发现,山区聚落分布最集中的高度是2 200~2 800 m,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形相对平坦,建设成本低
B.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
C.水热均衡,且适宜农作物生长
D.交通便利,农工商业发达
6.在流域尺度上,聚落民族类型垂直分异显著,民族生计方式与山地自然垂直带谱和谐统一。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汉族—河谷—农耕为主
B.羌族—干旱河谷、低半山缓坡地带—农牧业
C.藏族—高半山—牧业为主
D.回族—高山—牧业为主
答案 4.B 5.C 6.D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海拔800~1 300 m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的增加,水热组合状况不同,M位于2 200~2 800 m,而2 800~3 600 m的植被类型为云杉—冷杉林(属于针叶林),可以推断M为针阔叶混交林,对应的自然带为针阔叶混交林带,B对。第5题,山麓(800~1 300 m)地形相对平坦,建设成本低,而山区聚落分布最集中的高度是
2 200~2 800 m,A错;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的区域受人类活动干扰小,山区聚落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B错;1 300~2 200 m为干旱河谷,气温高,降水少,而2 800 m以上气温低,降水较少,2 200~2 800 m水热均衡,且适宜农作物生长,因而是山区聚落分布最集中的高度,C对;与2 200~2 800 m相比,800~1 300 m地形平坦,交通便利,D错。第6题,读图可知,2 800~3 200 m的高山地区藏族占84%,而回族仅占7%,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练
(2022·河南郑州期末)在一些较封闭的河谷中,从山坡到谷底依次呈现由乔木到灌木再到草甸的递变规律,这种现象被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示意金沙江(28°15′N)河谷两岸的自然带垂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③区域的自然带是( )
A.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
B.高山荒漠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山地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金沙江河谷西坡雪线较高的原因是( )
A.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B.位于阳坡,光热充足
C.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
D.位于阴坡,热量较低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③分布海拔相对较高,其上部为高山灌丛草甸带,下部为山地暖温带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根据材料“在一些较封闭的河谷中,从山坡到谷底依次呈现由乔木到灌木再到草甸的递变规律”可知,③下部的④为山地暖温带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③海拔更高,应为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A正确;由于③上部是高山灌丛草甸,下部出现半干旱灌丛和半湿润的针叶林,所以③的水分条件较其上部的高山灌丛草甸更好,不可能是高山荒漠草原带,B错;③分布海拔较④高,不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落叶阔叶林带(阔叶林出现的海拔应较针叶林低),C、D错。第2题,根据图中“东坡、西坡”等信息可知,该河段金沙江河谷大致呈南北走向,所以没有明显的阳坡和阴坡(阳坡和阴坡在东西走向的河谷表现得更为明显),排除B、D;金沙江河谷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夏季盛行西南风,西坡处于西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雪线较高,而东坡处于西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较低,A正确,C错。
(2022·河南省百所名校联考)五台山地处太行山脉北端,是华北地区最高峰,植被分布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在海拔2 200~3 000米的山地南坡分布着典型的高山灌丛草甸带。下图示意五台山南坡高山灌木层和草本层盖度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在五台山南坡高山灌丛草甸带中,随着海拔的升高( )
A.灌木层盖度呈逐渐下降趋势
B.草本层盖度呈逐渐上升趋势
C.灌木层和草本层盖度变化趋势相同
D.灌木层和草本层盖度变化趋势相反
4.图示草本层盖度在海拔2 200~2 500米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气温下降 B.光照减弱
C.水分减少 D.温差增大
5.与内蒙古温带草原带相比较,五台山南坡高山灌丛草甸带土壤的突出特点是( )
A.含水量较高 B.盐碱化程度较高
C.风积物较多 D.有机质含量较低
答案 3.D 4.B 5.A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随着海拔的升高,灌木层盖度整体先升后降,草本层盖度整体先降后升,变化趋势相反,故选D。第4题,草本层盖度在海拔2 200~2 500米不断降低,而灌木层盖度在此海拔范围内不断升高,随着灌木层盖度的增加,灌木层下的光照条件逐渐减弱,导致草本层盖度降低,故选B。第5题,五台山南坡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海拔高,气温低,降水较多,蒸发较弱,气候冷湿,土壤含水量较高,有机质分解作用弱(有机质含量较高),淋溶作用强(含盐量较低);地处山地海拔较高处且坡度大,坡积物较多。故选A。
6.(2022·江苏泰州市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岳麓山(28°20′N,112°44′E)大致呈南北走向,主峰海拔300.8 m。藤本植物具有湿热特性,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调查岳麓山东西坡藤本植物的分异特征,并绘制沿某样线的剖面植被群落图(图1)。
材料二 植被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是每个植物个体通过互惠、竞争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组合。研究小组发现,岳麓山植被群落的高度存在垂直上的差异。同时,藤本植物数量在不同坡向、坡位上还存在分布上的差异。图2为岳麓山东西坡面藤本植物的数量分布。图3为岳麓山东西坡面不同坡位藤本植物的数量分布。
(1)比较东、西坡面藤本植物数量差异,并说明理由。(6分)
(2)简述西坡面不同坡位藤本植物差异的主要表现,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8分)
(3)推测自坡脚到山顶岳麓山植被群落的变化特征,并解释原因。(4分)
答案 (1)东多西少。理由:藤本植物喜热喜湿;东坡面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风温暖湿润,水热条件组合好;西坡面为冬季风的迎风坡,寒冷干燥,不利于藤本植物生长。
(2)植株数量: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主要原因:夏季风的暖湿气流最先影响西坡面上坡位;冬季风的冷干气流最先影响西坡面下坡位;西坡面的上坡位水分条件更好,更适合藤本植物的生长,中坡位、下坡位次之。
(3)植被群落高度自坡脚到山顶递减。原因:低山丘陵流水侵蚀明显,土壤及养分易累积在坡脚;风力随着坡脚向山顶逐渐增大,导致上坡地区难以形成高大的植被群落。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文字信息
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
说明该地区的热量条件相当差,气温的少许变化都会对雪线、林线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形成垂直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热及其组合状况
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
暗示影响雪线、林线变化的因素主要是气温
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
后续的雪线和林线要从零开始逐渐恢复,恢复的方向是雪线自上而下、林线自下而上
第1题
“与……相比”这类的设问,一定要明确最后落脚到哪个主体上,本题是“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可知落脚到了“阳坡”上,实质上是问阳坡的雪线、林线分布规律
第2题
影响林线、雪线海拔变化的因素主要是气温和降水。一般来说,气温升高可以使雪线升高、林线升高;降水增加可以使雪线降低、林线升高
第3题
“若干年内”的“内”字,暗示时间段不会过长。本题限定在比较短暂的几年,就很容易思考火山喷发对雪线、林线的具体影响:林线和雪线景观被火山喷发全面摧毁后的重建过程,林线从山麓向上逐渐推进,雪线则是积雪从山顶向下逐步推进,即可得出答案
判断角度
判断方法
判断热量带
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所处的热量带
判断南北半球
“哪低哪半球”,同一自然带哪坡低,就是哪半球。如甲图一般表示北半球,乙图一般表示南半球
判断纬度高低
通常情况下,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判断阴阳坡
同一自然带(雪线除外)在阳坡分布的海拔更高
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迎风坡雪线低(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因此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故雪线高)
因素
影响
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
降水
雪线高度与降水呈负相关。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坡度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反之偏低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荒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考点4 地方性分异规律,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5考点4地方性分异规律教师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5考点4地方性分异规律学生版docx、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5考点练4地方性分异规律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考点3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5考点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师版docx、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5考点练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考点2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5考点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教师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5考点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学生版docx、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5考点练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5考点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学生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