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含解析)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0 考点2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0 考点2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影响是,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全国文综Ⅰ)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设问分析]
答案 1.C 2.B 3.C
解析 第1题,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是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其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A、B、D是淤地坝也具有的功能,排除,选C。第2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和提高耕地肥力不属于生产条件。由于治沟造地是“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不是单纯淤地坝的功能,还增加了“水、路、林、村”多项功能,尤其是铺设了道路、平整了土地,为农机具进地提供了便利条件,方便田间耕作,选B。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地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精耕细作不是在该地区实施的农业生产模式;治沟造地属于生态修复,对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的区域效果明显,②③正确,选C。
1.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3.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分析方法
(1)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来控制、固定水土流失状况,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2)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
(3)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4.遵循人地协调观提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
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影响的角度分析对策。例如,水土流失的产生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2)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对策
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例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退耕还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多种经营。
(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例如,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要治理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我国牧区的荒漠化治理,除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
考向1 通过“水土流失的成因”考查“综合思维”
(2022·湖南省株洲市质检)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有冲-切沟系统(下左图),也有勺状沟壑(呈勺状,头大、身宽、尾细,与其他沟谷没有明显的汇流关系),沟尾逐渐变细并消失于坡面(下右图)。完成1~2题。
1.相比勺状沟壑,切沟( )
A.形态上大下小 B.深度上深下浅
C.下蚀作用较弱 D.泥沙搬运能力较强
2.勺状沟壑未能发育成冲-切沟,可能是( )
A.降雨强度小,持续时间短,黄土下渗弱
B.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黄土下渗强
C.降雨强度小,持续时间短,黄土下渗强
D.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黄土下渗强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以推断勺状沟壑具有形态上大下小、深度上深下浅、下蚀作用较弱的特点,对比勺状沟壑与切沟发现,两种形态是相反的,切沟形成需要较强的坡面径流和强烈的下蚀作用,自上而下,形态上小下大,上浅下深,泥沙搬运能力强。故选D。第2题,根据勺状沟壑的特点,推断其发育的大致过程是降水在黄土地表形成一定径流后,带走部分可溶地表物质,形成陷穴;下渗形成的地下径流对陷穴周围的黄土有下蚀和侧蚀作用,从而导致陷穴扩大,陷穴承受不住上覆黄土重力而发生坍塌,导致径流落差变大;溯源侵蚀增强,陷穴不断后退成勺状。勺状沟壑形成的关键是下渗形成的地下径流量要大和溯源侵蚀要强,这就需要高强度且长时间的降水。故选D。
考向2 通过“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考查“人地协调观”
我国黄河流域某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大,下图示意该区域1998~2010年间各类土地利用结构及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5题。
3.推测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黄河的( )
A.河源河段 B.上游河段
C.中游河段 D.下游河段
4.造成该区域1998~2010年间各类土地面积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气候变化 B.调整种植结构
C.退耕还林(草) D.退耕还湿
5.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植被覆盖增加,地面辐射量减弱
B.建筑用地明显增多,城镇建设推进快
C.林地面积上升,木材产量潜力大
D.草地破坏严重,畜牧业发展受困
答案 3.C 4.C 5.A
解析 第3题,从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看,该地区耕地、草地和林地面积都比较大,这与位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区情况比较吻合,选C。第4题,从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来看,主要是耕地明显减少、林地明显增加,这与20世纪末期我国在黄河上中游开展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有关,十几年来,其实施效果已初步显现。选C。第5题,该区域最为明显的变化是林地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该地区最高气温会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植被的遮阴效果好,可以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地面辐射量减弱,A对。建筑用地增长比重较小,B错。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缓解水土流失,林地面积上升,但此林地的主要作用为生态保护而非作为经济用材林,因而木材产量潜力大说法不恰当,C错。草地面积变化较小,对畜牧业发展影响不大,D错。故选A。
考点练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历史上种满柳树,称为“柳村”。柳村曾一度形成“柳村无柳、河比田高”的局面,故改名“河田”,下图为“河田镇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柳村一度形成“柳村无柳、河比田高”的原因是( )
A.山体滑坡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土地盐碱化
2.为缓解河田镇的生态问题,当地可采取的对策是( )
A.将人口搬迁到河流沿岸
B.禁止在坡地地区进行耕作
C.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D.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柳村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土地压力过大,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出现“柳村无柳”的现象。由于该地位于季风区,夏季多暴雨,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势起伏较大,因此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出现“河比田高”,B正确。第2题,当地以低山丘陵为主,河流沿岸是仅有的高质量耕地集中区,盲目将人口搬迁到河流沿岸会占用大量耕地,使得当地人均耕地减少,为了增加耕地会促使人们开垦坡度较大的土地,水土流失会加剧,A错。在坡度较缓的坡地可以发展农业,B错。若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则粮食产量将会大幅下降,不利于社会稳定,C错。该地以低山丘陵为主,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水土保持,提高经济效益,选D。
中国是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严重影响区域生态平衡。我国某红壤山地丘陵区,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后,受流水强烈侵蚀后呈现“千沟万壑”的景象。下表为该地区某小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在不同海拔的分布情况。据此完成3~5题。
不同海拔下土壤侵蚀面积/km2
3.该山地丘陵区最有可能位于( )
A.山东丘陵 B.黄土高原
C.河西走廊 D.浙闽丘陵
4.根据材料信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随着海拔的增加,微度侵蚀面积不断减小
B.海拔小于300 m时土壤侵蚀面积最大,450~500 m的土壤侵蚀面积最小
C.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随海拔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D.300~400 m的区域为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区域,应作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
5.下列关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分配均匀
B.土质疏松,直立性强,易被侵蚀
C.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地表侵蚀强烈
D.过度放牧,植被破坏严重
答案 3.D 4.B 5.C
解析 第3题,读题干可知,该地区是我国某红壤山地丘陵区;浙闽丘陵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土壤为红壤,且该地区降水量大,侵蚀作用强,D项正确。山东丘陵地带性土壤从东向西有规律地分布着棕壤(棕黄土)和褐土(黄土)两个类型,A项不符合题意;黄土高原的土壤类型是黄土,B项不符合题意;绿洲土是干旱地区主要耕作土壤,主要分布于新疆及河西走廊的绿洲地带,C项不符合题意。第4题,据表格可知,随着海拔的增加,微度侵蚀面积不断减小,A项不符合题意;在300~350 m处的土壤侵蚀面积最大,在>500 m处的土壤侵蚀面积最小,B项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轻度以上土壤的侵蚀,随着海拔的增加,土壤侵蚀面积先增大,后减小,C项不符合题意;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300~400 m区域,当地降水较多,地势起伏大,人类活动多,对植被的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D项不符合题意。第5题,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大,A项错误;该地的土壤为红壤,土壤黏重,B项错误;东南丘陵地势起伏大,河流众多,水系发达,植被破坏后,容易导致地表侵蚀强烈,C项正确;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人口密集,人均耕地面积小,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严重,但放牧较少,D项错误。
(2022·湖南益阳市开学考试)某研究小组对黄土高原的黄土峁坡地进行大台田、隔坡梯田、大鱼鳞坑三种模式的改造试验。下图示意同一黄土峁坡地治理工程完成后第10天,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所示大台田治理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层厚度小,储水空间有限
B.植被覆盖面积广,水分吸收多
C.土层开挖面积大,水分蒸发快
D.地形垂直坡面大,水分流失快
7.一次降雨过后,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最高的可能是( )
A.原始黄土坡 B.大台田
C.大鱼鳞坑 D.隔坡梯田
答案 6.C 7.B
解析 第6题,从图中可看出,大台田模式土层开挖面积大,水分蒸发快,是其表层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C正确;大台田土层厚度较大,A错误;植被覆盖面积不如鱼鳞坑模式大,B错误;没有改变地形的垂直坡面,D错误。第7题,从图中可看出,大台田模式土层开挖面积大,地面平整,降水后不易形成径流,利于水分下渗,故表层土壤含水率最高,故选B。
8.(2022·山东省淄博市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甘肃省陇南市甘家沟小流域(下图)位于白龙江左岸,地处秦岭构造带,褶皱、断层发育,抬升强烈,山高谷深,沟谷坡度大,坡面碎屑物质多;流域内降水垂直差异显著,雨季降雨集中且多暴雨,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1997 年,甘家沟小流域被列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通过兴修梯田、植树造林(工程主要设置在海拔1 900 m 以上的源头区),在沟道内修建拦沙坝等综合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1)分析甘家沟小流域坡面碎屑物质多且沟谷坡度大的地质原因。(6分)
(2)说明将植树造林工程重点设置在甘家沟源头区的原因。(4分)
(3)说明建设拦沙坝在治理甘家沟水土流失中的主要作用。(6分)
答案 (1)褶皱、断层活动强烈,岩石破碎(山体破碎);风化作用强;山体隆升强烈,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
(2)源头区海拔高,降水量大,是甘家沟的主要(产流)汇流区;在该区域植树造林可大幅减小地表径流量(截留雨水效果显著/大幅减轻流水侵蚀作用/大幅减少产流量)。
(3)拦蓄泥沙(或泥沙在坝内淤积);可减缓比降,降低流速(或展宽沟床,降低水深),减弱水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坡脚淤积,增加对滑坡体(或坡面)的支撑,稳定滑坡(或坡面)。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文字信息
治沟造地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治沟造地模式既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也注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像信息
治沟造地综合整治模式的具体措施
治沟造地综合整治模式以土地整治为核心,主要目的是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适度、生态山清水秀;支渠排水灌溉、沟道覆土造地、防洪坝系建设使沟道土地更加平整,水利设施更加完善,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方便田间耕作;坡面退耕还林、沟道覆土造地、调整农业结构、防洪坝系建设,说明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易地移民搬迁、复垦空废宅基地,说明居住用地充裕
第1题
“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可知做题时要注意两种模式的比较,“治沟造地更加关注”,需要说明与传统模式相比,这种综合整治模式独有的特点
第2题
注意关键的限定词,“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区分“生产条件”与“生活条件”的区别
第3题
“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材料信息表明治沟造地分布在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
土壤侵蚀类型
高程/m
500
微度
1 118.45
1 060.87
612.66
378.83
220.55
210.44
轻度
52.35
109.64
19.18
7.15
2.77
2.11
中度
46.67
156.58
46.22
24.50
11.05
8.75
强烈
12.14
93.50
46.98
26.94
13.32
8.07
极强烈
1.20
27.73
47.02
42.77
23.46
13.65
剧烈
0.04
2.63
11.77
17.19
10.33
8.1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0 考点2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10考点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教师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10考点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学生版docx、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10考点练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3 考点2 河流(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为,5月份以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2 考点5 天气系统(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常见天气系统的判断,推测P点即将发生的天气变化,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