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含解析)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0 微专题18 湿地(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0 微专题18 湿地(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由图推测,该地,潘塔纳尔湿地形成的原因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6月浙江选考)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源的流程图”。完成1~2题。1.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 )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B.减少土地占用面积C.不受季节变化影响 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2.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D.河道整治清淤,清除全部河滩答案 1.A 2.B解析 第1题,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和处理,相比污水处理厂,不需要建设厂房设施和化学原料,污水处理成本较低,A正确;图中人工湿地系统至少需要四处场地,比工业化的污水处理厂占用的土地更多,B错误;相对于一年四季都可以不间断作业的污水处理厂,湿地系统的微生物、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其净化能力也有季节差异,污水处理速度也较慢,C、D错误。第2题,引进外来物种容易造成生物入侵,导致生态失衡或其他物种灭绝,A不合理;芦苇是湿生物种,在河道中可以快速生长并蔓延开来,达到修复水生植物的目的,B合理;扩大养殖规模可能会挤占其他生物生存空间,造成环境污染等,C不合理;清除全部河滩,会让生物失去栖息地,裸露的河床也会因失去生物保护而侵蚀加剧,进而破坏生态环境,D不合理。 沼泽湿地积水深度的变化反映着湿地蓄水量的变化,而湿地蓄水量的变化则是湿地水分收支变化的结果。下图为“实测的1997~1999年植物生长季三江平原某沼泽试验场湿地积水深度变化折线图”。据此完成3~4题。3.1997年5月~1999年9月,该沼泽试验场( )A.水分收支大致平衡 B.水深逐渐下降C.蓄水量一直减少 D.5月初水位稳定4.由图推测,该地(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气候变率减小 ③水质趋于恶化 ④湿地面积减少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3.D 4.D解析 第3题,该地区沼泽积水深度波动变化,但1997年5月~1999年9月之间的每年5月初的水位基本相同,表明每年5月初的水位很稳定,D正确;该地区自1997年5月水位较高,1999年9月时积水深度很小,整体呈下降趋势,水分收支不平衡,A错误;沼泽积水深度波动变化,1998年的5~8月深度呈波动下降,8~9月呈波动上升,B错误;在1998年8月水量有明显上涨,C错误。第4题,沼泽水位下降,生物调节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①正确;沼泽水位下降,水域面积减小,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气候变率增大,②错误;沼泽水位下降,水体更新慢,水域自净能力减弱,水质趋于恶化,③正确;沼泽水位下降,周围流域干涸,被开垦的可能性加大,湿地面积减少,④正确。选D。潘塔纳尔湿地占地约1 400万公顷,是世界第一大湿地。近年来,潘塔纳尔湿地接连发生火灾,其中7、8月份为火灾集中多发季节。2020年8月该湿地共发生3 100多起火灾,过火面积占到湿地面积的十分之一。下图为“潘塔纳尔湿地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5.潘塔纳尔湿地形成的原因是( )①河流众多 ②地势低洼 ③降雨量大 ④植被丰富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6.潘塔纳尔湿地火灾集中在7、8月份的自然原因为( )A.开辟大型农牧场B.干季气温高、降水少C.人为的纵火开荒D.枯枝落叶堆积深厚7.为防治潘塔纳尔湿地大火,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禁止当地农民发展自给自足的农业B.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火灾防控C.加大对纵火破坏湿地行为的惩处D.加强教育并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答案 5.A 6.B 7.A解析 第5题,结合图示可看出潘塔纳尔湿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当地是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量大且季节变化显著,河水易泛滥;支流众多,河流流量大。①②③正确。植被丰富不是湿地形成的原因,④错误。选A。第6题,该地位于南半球,为热带草原气候,7、8月份是当地的干季,降水稀少,且气温高,易发生火灾,B对。A、C选项是人为原因。当地的植被是热带草原,枯枝落叶不丰富,D错。选B。第7题,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火灾防控、加大对纵火破坏湿地行为的惩处、加强教育并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都是很好的防治措施。禁止当地农民发展自给自足的农业太过于绝对,也不切实际,且发展自给自足的农业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纵火毁林开荒,A错。故选A。8.(2022·陕西省商洛市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白鹤,又名西伯利亚鹤,属鹤形目鹤科鹤属,是对栖息地要求较高的鹤类。它十分依赖浅水湿地,对气候环境变化极其敏感。全球白鹤种群现存仅有3 500~4 000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下图为白鹤东部种群迁徙路线图。(1)简述白鹤选择在鄱阳湖越冬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2)分析西伯利亚地区无白鹤中途停歇点分布的原因。(4分)(3)说明白鹤在迁徙途中停歇的好处。(4分)(4)作为白鹤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点,为保障白鹤的正常迁徙,简述我国东北地区应采取的合理措施。(6分)答案 (1)纬度低,气候温暖;冬季鄱阳湖水位下降,浅水湿地面积较广阔;鄱阳湖鱼类资源丰富,白鹤食物补给充足。(2)白鹤对气候变化敏感,对栖息地环境要求高;西伯利亚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且湿地封冻时间早,不利于白鹤停歇﹑觅食。(3)适应迁徙地区的气候;逐步降低越冬地与繁殖地之间的气候差异所造成的健康风险;迁徙停歇途中多湿地分布,有利于白鹤觅食,补充体能。(4)保护湿地,为白鹤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监测白鹤迁徙数量,在白鹤停歇地适当投放食物;加强对湿地保护区的监管,打击猎杀白鹤的违法行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0 微专题18 湿地,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10微专题18湿地教师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10微专题18湿地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0 微专题19 盐碱化(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9 微专题17 桥(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桥梁建设的区位因素,桥梁建设的新技术、新手段,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