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含解析)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4 考点1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4 考点1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应对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措施,应对国际河流污染的有效措施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2022·广东地理)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 )
①对流雨多发 ②谷风环流较强 ③植被蒸腾较弱 ④地面蒸发旺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该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 B.南下冷空气更频繁
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 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设问分析]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对流雨多发,会减少大气中的污染物含量,①错;午后山顶与山谷温差大,同水平高度气压差异大,谷风强,谷地的汞易被带到上空,使山顶附近大气汞含量增大,②正确;午后气温高,植被蒸腾和地面蒸发都较旺盛,导致大气汞含量大,③错、④正确。故选C。第2题,由材料可知,大气汞含量与气温关系密切,气温高,汞挥发强烈。秋冬季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变化幅度增大,导致大气汞含量的变化幅度增大,B正确;其他三项主要影响大气汞含量,与大气汞含量的变化幅度关系不大,且南岭在春季准静止锋更加强盛。
1.污染物跨国转移
污染物跨国转移能够将环境污染的影响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其他国家。污染物跨国转移有以下几种方式:
2.污染物跨国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3.应对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措施
(1)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跨国转移
①禁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物,各国需要把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减到最低限度,并采用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就地储存和处理。
②如果出于环保考虑确有必要跨境转移废物,出口国必须事先向进口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物的数量及性质;跨境转移危险废物时,出口国必须持有进口国政府的书面批准书。
③发达国家依托在污染物管理、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技术转让、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2)中国防治污染物跨国转移的应对措施
需要从法律、经济、技术、国际合作和公众参与等多个维度制定综合性的应对措施。
①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我国的发展权和环保权。
②制定和完善与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的法律制度。
③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转移的违法成本。
④调整产业结构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向,提高产业准入的环境门槛,严禁高污染和低技术的产业引入。
⑤提高和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依据。
⑥开展绿色贸易,打击和整治污染物走私。
考向1 通过“突发环境事件”考查“综合思维”
(2022·山东潍坊模拟)当地时间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爆发,形成的火山灰柱直径约5千米、高20千米,火山灰柱顶部温度达-100 ℃。汤加火山爆发后,斐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环太平洋国家发布了警报。下图为“汤加及周边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火山灰柱顶部的火山灰及气溶胶消除缓慢,主要是因为( )
A.火山灰到达平流层,空气对流弱
B.汤加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速小
C.此时东南信风带南移,汤加降水少
D.火山灰柱顶部的温度低,密度大
2.汤加火山爆发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发布的警报为( )
A.地震预警 B.海啸预警
C.风暴潮预警 D.暴雨预警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火山灰柱高20千米,说明火山灰到达了平流层,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下冷上热,大气稳定,火山喷发物进入平流层后,呈现悬浮状态,再加上火山灰本身质量较轻,将会长期悬浮,平流层水汽含量少,火山灰长期保持干燥,不易成云致雨,故火山喷发物在平流层消除缓慢,A正确;火山灰柱顶部在平流层,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对其影响不大,B、C错误;火山灰柱顶部密度大有利于下沉,但火山灰柱顶部可能密度较小,D错误。第2题,汤加此次火山喷发强烈,会引发海啸,影响整个太平洋沿岸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位于太平洋沿岸,所以会发布海啸预警,B正确;澳大利亚、新西兰距离火山喷发地较远,不会有地震,A错误;火山喷发一般不会诱发风暴潮、暴雨,C、D错误。
考向2 通过“污染物跨国转移”考查“人地协调观”
2000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下图)一座金矿发生氰化物废水泄漏,废水流入河流,并扩散到下游的匈牙利、塞尔维亚境内,导致河中近80%的鱼类死亡。据此完成3~4题。
3.奥拉迪亚金矿氰化物废水泄漏流入河流带来的影响有( )
①河流上游鱼类死亡 ②沿岸自来水厂关闭
③莱茵河水受到污染 ④引发国家间外交争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应对国际河流污染的有效措施有( )
①流域内国家加强合作 ②限制鱼类产品流通 ③发起媒体舆论批评 ④控制影响范围,强化污染治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污染物质会随水流向下游运动,造成下游河水污染,导致鱼类死亡,①错误;水污染后沿岸城市自来水厂关闭,②正确;结合图示可知该地区的国际性河流是多瑙河,③错误;可能引发跨境污染物输出国与输入国之间的矛盾或外交争端,甚至演变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对双方的国家安全均造成影响,④正确。故选C。第4题,面对国际河流污染,流域内国家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治理河流的长期计划,①正确;限制污染河段鱼类产品流通,避免造成食物中毒,而不是限制鱼类产品,②错误;媒体应客观报道,发起舆论批评不是有效措施,③错误;对已经产生的跨国污染,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污染范围,并强化污染治理,做好生态恢复、损失赔偿等善后处理工作,④正确。故选B。
考点练
下图为“墨西哥湾泄漏原油漂浮海面扩散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导致浮油层向附近海岸扩散的原因可能是( )
A.北大西洋暖流 B.南赤道暖流
C.厄尔尼诺 D.偏南风
2.石油污染对墨西哥湾沿岸产生的影响有( )
A.引发赤潮
B.软件业遭受打击
C.降水增多
D.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3.该海域所在地区最容易发生,并且加大油污治理难度的气象灾害是( )
A.寒潮 B.伏旱
C.季风 D.飓风
答案 1.D 2.D 3.D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该处浮油层向偏北方向的海岸扩散,而该处的洋流为顺时针方向运动的墨西哥湾暖流,说明只有可能受偏南风的影响。第2题,石油污染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与另外三项关系不大。第3题,墨西哥湾飓风多发,会加大石油污染范围。
(2022·宁夏银川一中期末)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储存在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海。之后储水罐又多次发生泄漏,日本国内及国际社会对核污水处理的关注不断升级。核污水排海后的跨境转移受洋流的影响巨大。下图为“福岛及周边海域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日本政府做出将核污水排海决定主要是因为( )
A.存储核污水已达排海标准
B.核污水直接排海费用低
C.海水对核污水净化能力强
D.日本的环境标准要求高
5.若福岛核污水排海,考虑到洋流影响,开始一段时间内受其影响最大的海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日本排放核污水这一做法引发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日本核污水大规模排入大海后,造成的最直接影响是( )
A.沿海地区的居民生活质量上升
B.海洋鱼类数量和种类增加
C.沿海地区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加剧
D.污染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
答案 4.B 5.D 6.D
解析 第4题,若日本福岛核电站存储核污水已达排海标准,日本政府做出将核污水排海决定,不可能引发日本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关注不断升级,A错;核污水直接排海对于福岛核电企业而言,减少了储存和处理费用,降低了成本,B对;海水对核辐射水没有净化能力,只能随着洋流稀释,且会扩大污染范围,C错;日本的环境标准要求高与日本政府做出将核污水排海决定没有因果关系,D错。第5题,由图可知,福岛县位于中纬度,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入海洋后,主要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开始一段时间内自西向东扩散至位于北美洲西海岸的丁地,故选D。第6题,沿海地区的居民受核污水放射性污染,生活质量下降,A错;受核污水产生的放射性污染,海洋鱼类数量和种类会减少,B错;与沿海地区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加剧无关,C错;核污水入海之后,直接对海洋环境、海洋生物造成放射性污染,故选D。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10分)
当前,公众难以觉察的臭氧污染正呈加剧趋势,并日益影响人们的生活。作为光化学烟雾主要组成部分,近地面臭氧(O3)主要是大气中机动车及其他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氮氧化合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紫外线照射作用下,经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下图为长三角某市2017~2020年4月~10月气温、太阳辐射及O3浓度平均日变化示意图。
推测臭氧污染易发的气象条件,并为降低臭氧污染危害提出合理措施。
答案 气象条件:日照强,气温高;风速小;湿度小,降水少。
措施:完善臭氧监测及预警体系;控制机动车数量,提高其排放标准;注重臭氧污染危害的宣传,调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高考考查内容
考点
读真题设问知高考考向
核心价值:
增进学生对国家环境安全战略和总体安全观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科素养:
1.综合思维:分析我国环境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说明应对环境安全问题的措施;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阐释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区域认知:我国不同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
关键能力:
结合图文材料,培养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必备知识:
1.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2.生态退化的危害及生态修复与建立自然保护区。
3.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措施。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2022·广东地理)5.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
6.该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2022·山东地理)3.与1986年相比,2010年克罗斯河国家公园范围内
4.图中国家公园内退化斑块的景观类型可能是
全球气候变化
(2022·全国文综乙,37)(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
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文字信息
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
大气汞的存在形式为气态,且存在较大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说明大气汞含量及变化受气象条件(如风、气温、相对湿度等)条件影响大
第1题
注意分析“午后”出现的特征与“大气汞含量出现最高值”之间的相关性
第2题
“该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强调大气汞含量的变幅大而非含量大,说明该原因可能具有季节变化,并且在秋冬季更易出现
要素
污染物跨国传输
废弃物跨国转移
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主导因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
来源
某国家排放的污染物
某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或含有尚未被认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
转移方式
通过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自然过程传输到其他国家
通过正常贸易或非法入境的手段
通过国际贸易从一个国家进入其他国家
转移因素
转移影响
自然因素
空气和水的自然流动
没有明确的目的地,邻国或周边地区都有可能受害,从而使污染物的污染范围扩大
人为因素
发达国家
公众对污染物问题关注度高,环境标准日趋严格,对污染物的处理程序复杂
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①污染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置,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加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②损害具有长期性,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区域性环境危机。
③损害具有全球性,污染物得不到应有的处理和处置而扩散到发展中国家,长期积累的结果必然会对全球环境造成损害
污染物处理费用和环保成本较高,污染型企业失去发展空间
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减少污染物处理费用
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
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薄弱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就业
环保法规不健全,不法经营者违法走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4 考点1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14考点1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教师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14考点1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学生版docx、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14考点练1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4 考点3 全球气候变化(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 5,D 4,A 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4 综合提升练14(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产业园主要解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