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期中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试卷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于艳丽 审题人:王后发)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一、基础(27分)本学期,学校开展“读书的魅力”主题学习活动。请你根据情境按要求完成1—7题。读书时不可存心jié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1)_______________(A寻章摘句 B断章取义),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jué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2)_______________(A手不释卷 B孜孜不倦)1、【辨析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jié难( ) 咀jué( )2、【词语运用】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选项填到横线上。(2分)(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3、【文学常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无言之美》的作者是朱光潜,安徽铜城人,美学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等。B、《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是马南邨,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C、《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法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4、【句子衔接】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有了这根接力魔棒,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②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③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④书籍是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的桥梁,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⑤当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明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A、④⑤①③② B、④③②⑤① C、③②①④⑤ D、③⑤①④②5、【病句】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市政府邀请城市圈成员参加项目签约大会,大家共办招商活动,共享发展机遇。B、通过阅读,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宽广,精神更加丰盈。C、“直播销售员”这个职业称谓的正式启用,意味着直播销售行业已进入规范化阶段。D、动漫专题片《新中国是这样炼成的》,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讲述党史故事。6、【综合性学习】认真阅读妈妈与小深的对话,完成下面题目。(5分)妈妈:“你写作业一遇到难题就用搜题软件搜答案,这不是应付老师检查吗?”小深:“我看了答案就会了,这跟听老师讲课不是一样的吗?”妈妈:“但你只是照抄答案,时间一长,就可能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小深:“那我遇到不会的题,你又不能给我讲,我怎么办?”(1)妈妈和小深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2)请参加这场讨论,谈谈你对这个焦点问题的看法及理由。(3分)7、【古诗赏析】下面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A、这是一首登高感怀之作。诗人登楼远眺却望不见中原;只有南北的交战,列朝的存亡如滔滔江水,囊括时空,气势恢宏。B、京口曾是东吴建都之地,诗人由此展开联想。“万兜鍪”言孙权军容之盛,“坐断”言其功业之大,“战未休”赞其斗志之旺。C、这首词风格豪放雄壮。词的下片诗人豪迈地宣称,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自己匹敌,并希望后代能像孙权一样建功立业。D、这首词属小令,却吟咏重大的题材,气势壮阔,古今少见。全词层次分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8、【诗文默写】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共10分,每空1分)(1)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2)__________,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4)_________,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6)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既有文韬武略,又有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他铮铮铁骨,视死如归,在《过零丁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来表现宁愿留名千古,也决不屈服的豪迈气概;在《南安军》里通过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达出仿效古人以死明志的决心。二、阅读(45分)(一)比较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回答9—12题。(11分)【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huǒ)颐(yí)!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zhuān)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选自《史记》司马迁)注释:宫门令:守卫宫门的官。辩数:反复解说。夥颐:意思是“真多呀”。夥,多。颐,语气助词,相当于“呀”。沈沈:形容宫室高大深邃,富丽堂皇。夥涉为王:这是当时流传的口头语,意思是一朝得志就变得十分阔气。发舒:放肆,随便。颛:通“专”。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2)苟富贵,无相忘(3)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4)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段有很强的文学性,为了突出人物性格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B.《史记》“不虚美”“不隐恶”,阅读时需关注历史叙事的内在逻辑和精彩细节。C.【甲】【乙】两段文字遥相呼应,都是正面描写陈涉,体现司马迁对陈涉的充分肯定。D.“世家”是记载诸侯王国之事的,司马迁将陈涉收入“世家”之列,他这么做的目的在于借对陈涉揭竿而起的褒扬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12、结合【甲】【乙】两段原文,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6题。(10分)【材料一】①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点是多元交汇。中国古代农业因自然条件的差异逐步形成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并通过不同地区农业文化的相互交流、促进,逐渐汇合为中华古代农业文化的洪流。其中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个中心,同为中华古代农业文化的摇篮。②中国农业文化分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它们大体以长城为界,在地区上相互分立,在经济上却相互依存。农耕文化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游牧民族虽曾多次入主中原,但最终都被农耕文化融合。在农耕文化内部,又有北方的旱地农业和南方的水田农业两种主要类型。其形成以秦岭、淮河南北自然条件的差异为基础,其发展有赖于相互的交流和融合。中唐以前,华北旱地农业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唐以后,南方水田农业后来居上,超过北方旱地农业。③中国农业文化的优良传统是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本质上是人们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克服不利因素而创造的农艺。从某种意义上说,精耕细作是多元交汇农业体系的产物。各地区农业文化的交流,促进了精耕细作传统的形成与发展。其次,精耕细作传统又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尤其与封建地主制有关。在这种制度下,自耕农和佃农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他们只能采用多投劳力和改进农艺的方法,这也就是精耕细作传统形成的重要原因。(选自《中国古代农业》,商务印书馆,有改动)【材料二】现代科学技术与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相结合,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总进程看,传统农业已落后于时代,它必然要被现代农业替代。1996年,中国农业部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走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成功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记录。目前该计划的五期目标已全部完成,分别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1100公斤。2020年11月,由袁院士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自然》杂志发文,认为中国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在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选自《长沙晚报》,有改动)【材料三】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的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从长远来看,保障国家粮食供给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我们需要有一批从事农业科技尤其是粮食种植方面的专家。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抓起,鼓励一批优秀的年轻人投入到农业科技的学习与研究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抓在中国人手中”。(选自《穿越时空的价值印记》,有改动)13、下列说法与原文的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2分)A.中国农业文化经过多元交汇,最终汇合成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个中心。B.随着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汇合交流,游牧文化已被农耕文化替代。C.南方水田文化一直在中国农业文化中处于主导地位。D.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需走现代科学技术与精耕细作传统相结合的道路。14、下列说法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在农耕文化内部,又有北方的旱地农业和南方的水田农业两种主要类型。B.从中国农业发展特点可以看出,只要精耕细作,就能提高农业的产量。C.只有在封建地主制背景下,中国农业才需要精耕细作传统,实现产量的提升。D.随着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目标的完成,中国已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15、材料一第②段中加点词“始终”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立志学农的小文同学想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请你结合上面材料,向她简单介绍。(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1题。(16分)又见鹭鸶①那是春天的一个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散步。水草已经蓬勃起来,河川一片盎然生机。在桌椅间窝蜷了一天的四肢和绷紧的神经,渐渐舒展开来。②绕过一道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生怕冲撞了它、惊飞了它。我蹑手蹑脚地在沙地上坐下来。压抑着冲到唇边的惊叹:哦!鹭鸶又飞回来了!③在顺流而下大约三十米处,河水朝南拐了个大弯,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趾移步闲适优雅……④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给稻田放水,鹭鸶又在田梗上悠然踱步,丝毫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与我相依相伴、永远鲜活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⑤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绝迹的因由,鸟类神秘的生活习性令人难以揣摩。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许是那些藏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中的一只,剩下的一只悲怆遁逃了?⑥又见鹭鸶!又见鹭鸶!⑦落日已尽,红霞隐退。两只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高,朝北岸葱茏的村庄飞去了。我猛然想起,以前我所在村庄临河的一片白杨林里,枝枝杈杈间竟有二十多个鹭鸶搭筑的窝巢,乡民们都引以为荣。一只刚刚生出羽毛的雏儿掉在地上,竟然惊动了整个村庄的男女老少,大家商议着推选一位爬树利落的姑娘把它送回窝里。鹭鸶和人类同居一处无疑是一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良天性的信赖。现在,这两只鹭鸶飞到北岸的哪个村庄里去了呢?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巢育雏呢?⑧从此,天天傍晚我都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感觉自己是在重演“守株待兔”的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鸶的倩影太富有魅力了,那端庄的姿容透着是一种自然,一种优雅;它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张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我早已不存再见的奢望,一见便不能罢休。⑨我随之改守候为寻找,隔天顺流而下,隔天又溯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约走出五华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那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⑩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里。⑪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⑫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此刻,心头便涌出这样的诗句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作者:陈忠实选文有删改)17、请根据提示,把选文行文脉络图补充完整。(3分)看见鹭鸶——(1)_______________——思考因由——又忆鹭鸶——(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再见鹭鸶(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18、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请结全选文内容,分别简析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1)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生怕冲撞了它、惊飞了它。(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请简要分析第⑧段画线句子,并说说寄寓了作者哪些精神追求。(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选文第⑪段说:“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请根据选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按要求完成(8分)2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4分)“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这儿过了一段愉快而充实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埋在低劣的心灵中,没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我认识了你,A先生;一旦感到我非得永远跟你生生拆开,真叫我感到既害怕,又痛苦。我看到了非分手不可,但这就像是看到了非死不可一样。”(选自《简•爱》)(1)《简•爱》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A处的人物是指_______________。(2分)(2)从小说情节看,简•爱为什么会产生“非走不可”的念头?从这一故事情节可以看出简•爱是个怎样的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4分)甲“简·爱!——简·爱!”他只知道叫唤着。“我亲爱的主人,”我回答说,“我是简·爱,我终于找到你了——我回到你身边来了。”“真的是吗?——真的是有血有肉的简?我那活生生的简?”“你已摸到了我,先生——你正搂着我,而且搂得紧紧的。我可不是像尸体那样冰冷,也不像空气那样虚无缥缈,是不是?”“我活生生的宝贝!这的确是她的四肢,这的确是她的五官。不过我受了那么多苦以后,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幸福了。这是梦。是我夜里常做的那种梦,我梦见像现在这样又把她紧紧搂在怀里,吻她——我觉得她是爱我的,相信她绝不会离开我。”“从今天起,先生,我永远不会离开你了。”(选自《简·爱》,商务印书馆,宋兆霖译)乙“简·爱!——简·爱!”罗切斯特激动得只能说出这几个字。“罗切斯特,我是简·爱,我回来了!”“我不是又在做梦吧?我做过很多这样的梦,梦见我的简回到我的身边。可是醒来后,她就像空气一样消失了,她不会再消失了吧?”“不会了,先生,我要永远留在你身边,从今天起。”(选自《简·爱》,吉林文史出版社,李勋译写)甲文选自全译本,乙文选自缩写本。请对比分析两个文段,并结合你对《简·爱》整本书的理解,阐述全译本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45分+3分)24.根据要求完成写作拥抱自然,锻炼身体,社会实线,家务劳动……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体验能开阔视野,磨练意志,净化心灵……只要你积极投入生活,用心品味,常常会有收获。请以“这也是收获”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或居中);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期中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答案一、基础(27分)1、诘 嚼(2分) 2、(1)A(1分) (2)B(1分)3、C(2分) 4、D(2分) 5、B(2分)6、(1)写作业时可不可以使用搜题软件搜答案。(2分)(2)示例一:我认为可以使用。因为用搜题软件可以启发思路、提高效率。只要先自主思考,再搜看答案,同样可以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示例二:我认为不可以使用。因为遇到不会的题,只有自己先独立思考,努力探究,才能形成解决问题一的能力,提高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否则时间一长,易形成依赖性。(3分)7、C(2分)8、(7)—(11)略; (1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二、阅读(一)文言文阅读9、(1)你;(2)如果;(3)惆怅,极端不满;(4)来到。10、(1)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2)(从此之后,)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11、C12、(1)由“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看出他出身微贱;由“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看出他不屈于命运的觉醒意识和反抗意识;由“苟富贵,无相忘”的话看出他的侠肝义胆和平等意识;由“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慨叹看出他志存高远;由“陈王斩之”看出他心胸狭隘与目光短浅。(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13、D(2分)14、A(2分)15、不能删。“始终”的意思是“从开始到最后”“一直”,文中的意思是农耕文化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游牧民族虽曾多次入主中原,但最终都被农耕文化融合,强调了农耕文化在农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如果删去,就变成了农耕文化居于主导地位,游牧民族虽曾多次入主中原,但最终都被农耕文化融合,起不到强调的作用,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分)16、示例:现代科学技术与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相结合,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总进程看,传统农业已落后于时代,它必然要被现代农业替代。从长远看,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要有粮食种植方面的专家进行参与,这样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3分)(三)文学作品阅读(16分)17、(1)回忆鹭鸶 (2)等待(守候)鹭鸶 (3)寻找(寻觅)鹭鸶(3分)18、照应文题,与题目相呼应;从回忆过渡到现实景色,承上启下;运用反复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阔别多年又见鹭鸶的惊喜。19、(1)“竟”的意思是“居然,表示出乎意料”。表达作者此刻见到多年未见的鹭鸶的惊喜之情,以及怕惊飞它们的担忧之情。(2分)(2)“圣物”的意思是“神圣之物,圣洁之物”。表达作者苦苦寻觅后再次见到鹭鸶时,对这美好圣洁生灵的珍爱和崇敬之情。(2分)20、(1)通过赞美鹭鸶的端庄姿容,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优雅气质的追求;(2)通过描写鹭鸶起飞落水的姿态,表达了作者面对人生得失时,始终保持宠辱不惊心态的追求;(3)通过描写鹭鸶啄食的情景,寄寓了作者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根据分析概括作答即可,答出任意1点给2分,2点给3分。21、示例:随着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环境的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和谐,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是可以重新建立的。(2分)其他野生动物也是如此,比如曾经一度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麻雀,现在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与人类和谐共处。(1分)(三)名著阅读(8分)22、(1)夏洛特·勃朗特 罗切斯特(2)非走不可的原因是罗切斯特先生的合法妻子还活着,虽然她疯了,但是她与罗切斯特先生是法律上的妻子。从中可以看出简自强自尊的性格。23、全译本在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性格等方面要细腻丰满得多,比如甲文中罗切斯特的两段话,三个问号,两个“活生生”,两个“的确是”等,在反复疑问和确认中,生动地写出了他似信非信的惊疑,似幻非幻的惊喜。没有简的日子里,罗切斯特无所事事,万念俱灰。此刻,他是多么激动啊!“我亲爱的主人”“我活生生的宝贝”等语句,也满含爱人之间的热度,具有极强的现场感和感染力。如果像乙文那样只保留故事主要情节而删减了独到的描写,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不会那么真实、立体、丰满。(4分)三、写作(45+3)深圳市中考标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东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东莞市东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期中语文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读书须趁早,莫待老悔迟,有评论说,请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