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司马光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司马光背景图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字数比较少,比较难理解,文言文,书写生字,水迸儿得活,总结提升,司马光,板书设计,主旨概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八单元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 生字。
3.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句子意思,能用自 己的话讲讲司马光的故事。
4.通过和同学交流,初步了解文言文与现代文语言的 不同。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司马光(1019-1086),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他主持编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自由读读这篇小古文,碰到难懂的字多读几遍。
迸 弃 没
持石击瓮 跌 皆
◆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瓮和缸都是装东西的容器,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根据划分的节奏,读一读课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课文,其中的意思你知道多少了呢?
①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③[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做游戏。
在庭院里嬉戏,古人说成“戏于庭”。
若是在田野里嬉戏,古人会说成“ ”。
若是在庭院里学习呢?古人会说成“ ”。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跌落水缸中被水淹没。
利用书本上的注释来理解字的意思,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注释法”。
结合上文“持石击瓮”,击打的是瓮,所以,“之”指的是瓮。
若持石击“缸”破之,那么这“之”,就是“ ”。
若有个调皮的孩子持石击“窗”破之,那么“之”,就是“ ”。
“之”就是指前面的事物。
水涌了出来,那个孩子得救了。
瓮被砸破后,水一下子就涌出来了的样子。
平时有人掉水里,人们怎么去救?司马光是怎么救小伙伴的?
我们有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呢?
司马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司马光很勇敢。因为他持石击瓮,救出伙伴。
司马光很冷静。因为别人都吓跑了,他想出了救人的办法。
司马光很有智慧。因为别人都不知该怎么办,他想出了救人的办法。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第一个“儿”指一群小孩子,后面两个“儿”都指登瓮落水的孩子。
“群”“众”都表示人多的意思,“群儿”和“众”一样吗?
(“众”不包括司马光和落水的小孩。)
【戏于庭】【瓮】【皆】【去】【迸】
______戏于庭,______登瓮,足跌没水中。______皆弃去,______持石击瓮破之,水迸,______得活。
群儿________,一儿______,____________。众_________,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________。
瓮口小肚子大,小朋友掉进去爬不上来,情况紧急,很危险。
瓮比司马光高很多,司马光够不着。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1.可以借助注释来讲述古诗。2.还可以观察插图中人物的表情,想象当时人物的心理和语言,把故事说得更精彩。
1.认真跟着老师多读几遍。
2.不理解的地方看注释。
3.给一些字组成词来理解。
学完本课后,你总结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这篇文言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司马光砸瓮救人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机智勇敢、遇事沉着的优秀品质。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教学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现代文与文言文对比,儿童落水,学生自学,活动二,持石击瓮,小儿得救,生字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 司马光示范课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足+失,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第八单元24 司马光备课ppt课件,共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