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同步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同步测试卷,共13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同步测试卷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制作铅笔芯C.炭黑具有还原性,可制作墨水D.木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燃料2.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石墨导电性好可作电池电极 B.活性炭吸附性强可作冰箱除味剂C.金刚石硬度大可制作铅笔芯 D.炭黑常温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墨汁3.下列方法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伸入燃着的木条 D.倒入澄清石灰水4.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灭火 B.生产汽水 C.气体肥料 D.供给呼吸5.实验室制取 CO2的有关操作如下图,不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 B.制气 C.收集 D.验满 6.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检查气密性 B.加入石灰石C.加入稀盐酸 D.收集二氧化碳7.吸烟对人体有害。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A.氮气B.氢气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8.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先点燃①中酒精灯再通入CO B.①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C.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该实验证明CO具有还原性9.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C.一氧化碳气体易溶于水D.加热条件下,木炭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10.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一定是二氧化碳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1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B.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C.木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碳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12.下列有关CO2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检验CO2 B.验满CO2C.干燥CO2 D.收集CO2二、填空题 13.九年级“我们爱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木炭与CuO反应时,完成了如图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很快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1)请写出C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结束时,应 ______(填写下列操作代号)。①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②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出导管14.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图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_________,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2)图②、③、④对应三种碳单质:其中图②单质的名称是 ________,用途是_______(答一点即可)图③单质的名称是 _________,用途是________。(3)图④是由__________构成。(4)今年,在环保大会习总书记向世界庄严承诺,我国将2035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因此要求每一名公民尽量低碳出行。这里的“低碳”指的是 _________。15.习总书记于2021年4月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者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这也是应对全球变暖的中国行动。请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碳的来源途径:_______(写一点)。(2)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升级能源消费方式,请写出一种新能源:_______。(3)利用化学方法吸收二氧化碳也是实现碳中和的方法之一,请写出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4)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①根据实验一中的现象可以得出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②实验二中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_______(填“变”或“不变”)红,要证明CO2能与水反应,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5)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_______。A.绿色出行 B.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C.大肆焚烧秸杆 D.爱护花草树木三、实验题 16.用如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3)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______。四、科学探究题 17.关于二氧化碳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任务一】认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1)该小组同学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实验编号药品甲大理石粉末、7% HCl溶液乙块状大理石、7% HCl溶液丙块状大理石、10% H2SO4溶液根据图1可知乙组实验速度造宜,收集400mL二氧化碳气体,时间为_______s。(2)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任务二】认识二氧化碳收集的方法(3)兴趣小组通过氧气传感器测出收集气体中残留的氧气(来自于空气),推算出空气的含量,再求出CO2的含量。甲组用向上排空法测得氧气含量为6.6%,推算出CO2含量为69%,乙组用排水法测得氧气含量为4.2%,推算出CO2含量为80%,通过实验可知,若对CO2纯度要求较高应该使用_______收集二氧化碳。【任务三】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4)将干燥的CO2气体通入如图2所示的装置中。①证明CO2能与H2O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②若看到烧杯d中蜡烛从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C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 五、计算题 18.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废弃的氧化铜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称取5g该氧化铜样品,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样品中杂质不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B装置的质量增加了2.2g。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2)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g。(3)计算该氧化铜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1.A【详解】A、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性质与用途关系对应正确,符合题意;B、石墨具有导电性能用作电极;石墨质地较软可制作铅笔芯,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炭黑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金属的冶炼;炭黑性质比较稳定,可制作墨水,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木炭具有吸附性 可用于净水;木炭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2.C【详解】A、石墨导电性好可作电池电极,故选项正确;B、活性炭吸附性强可作冰箱除味剂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选项正确;C、石墨在刻划时容易留下痕迹,可以制作铅笔芯,故选项错误;D、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墨汁,故选项正确。故选:C。3.D【详解】A、氮气和二氧化碳均是无味的,闻气味,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B、氮气和二氧化碳均是无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C、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D、倒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产生白色沉淀,氮气和氢氧化钙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故选D。4.D【详解】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生产汽水,说法正确;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用于气体肥料,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说法错误;答案:D。5.B【详解】A、拉注射器后,观察到长颈漏斗的管口处产生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选项正确;B、稀硫酸开始也能够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反应一段时间后,生成的硫酸钙不能完全溶于水,不能溶解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二氧化碳时选择向上排空气法,且二氧化碳气体由长管进入瓶中,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满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木条置于图中短管的管口处,如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选项正确,故选B。6.B【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连接仪器,将导管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气密性良好,则烧杯中的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应将试管横放,将药品放入试管,之后将试管缓慢竖立起来,如图操作块状药品会打破试管底部,图示操作错误,符合题意;C、取用液体药品应将瓶塞倒放于桌面,试管倾斜,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倾倒时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底,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7.C【详解】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故该气体是一氧化碳。故选C。8.A【详解】A、为了防止爆炸,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当装置内空气排尽后再点燃①中酒精灯,错误;B、①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的铜,所以①中黑色固体变红,正确;C、该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正确;D、在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夺得氧化铜中的氧转化为二氧化碳,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正确。故选A。9.C【详解】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且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说法正确;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故说法正确;C、一氧化碳气体难溶于水,故说法错误;D、加热条件下,木炭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和二氧化碳,故说法正确;故选C。10.C【详解】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由于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它们的物理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物是一氧化碳,说法错误;C、 CO2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物理性质),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的性质,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说法正确;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说法错误。故选:C。11.B【详解】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故A错误;B、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可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故B正确;C、木炭具有可燃性,木炭燃烧时不一定生成二氧化碳,燃烧不充分还会生成一氧化碳,故C错误;D、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反应前后均有单质的特点,故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误;故选B。12.C【详解】A、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图中显示用的是氢氧化钠,故A选项错误。B、验满CO2,要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内,故B选项错误。C、CO2是酸性气体,可以用浓硫酸干燥CO2,故C选项正确。D、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D选项错误。故选C。 13.(1)2CuO+C 2Cu+CO2↑(2)① 【详解】(1)高温条件下,C与CuO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C2Cu+CO2↑(2)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澄清石灰水倒流到试管中,引起试管炸裂,故选①。14.(1) 4 不活泼(2) 金刚石 裁玻璃、切割大理石 石墨 作电极(3)C60分子##分子(4)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详解】(1)由图可知,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不易得失电子,故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2)图②为正八面体形状,单质名称是金刚石;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等;图③是层状结构,单质名称是石墨,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故用作电极;(3)图④形似足球,是C60,C60由C60分子构成;(4)这里的“低碳”指的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15.(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或化石燃料的燃烧等(2)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核能等(合理即可)(3)CO2+H2O=H2CO3(4)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不变 将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另一瓶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5)C【详解】(1)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化石燃料的燃烧或人、动物的呼吸作用等;(2)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升级能源消费方式,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核能等(合理即可);(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4)①实验一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其中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属于物理性质,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实验二中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红;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则需要让二氧化碳接触到水,生成碳酸,使纸花变红,因此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将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另一瓶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合理即可);(5)A、绿色出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保护环境,也能够为国家节约一部分不可再生能源,符合“低碳”生活方式,故A不符合题意;B、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不但可以减少制造中的能量消耗,同时从原料上,减少树木砍伐,有利于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符合“低碳”生活方式,故B不符合题意;C、大肆焚烧秸秆,可产生大气污染物,而且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故C符合题意;D、爱护花草树木,有利于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符合“低碳”生活方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 CaCO3+2HCl=CaCl2+CO2↑+H2O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没有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照试验【详解】(1)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2)观察到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短蜡烛先熄灭,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填: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纸花变红可能是二氧化碳导致的,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导致的,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没有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比试验。17.(1)60(2)CaCO3+2HCl=CaCl2+ H2O+CO2↑(3)排水法(4) a处干花不变色,而b处湿花变红 密度比空气大 【详解】(1)根据图1可知乙组实验速度适宜,收集400mL二氧化碳气体,时间为60s;(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3)甲组用向上排空法测得氧气含量为6.6%,推算出CO2含量为69%,乙组用排水法测得氧气含量为4.2%,推算出CO2含量为80%,通过实验可知,若对CO2纯度要求较高应该使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4)①a处干花不变色,b处湿花变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若看到烧杯d中蜡烛从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具有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其中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属于物理性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属于属于化学性质。18.(1)(2)2.2(3)80%解:设该氧化铜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为xx=80%答:该氧化铜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为80%。【详解】(1)装置A中的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B装置中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故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3)见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