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18809/1-16978795856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18809/1-16978795856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18809/1-169787958566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18809/0-169787958421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18809/0-16978795842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18809/0-169787958427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解析版),文件包含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原卷版docx、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A. 拉瓦锡 B. 道尔顿 C. 门捷列夫 D. 阿伏加德罗【答案】C【详解】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A错误;B、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B错误;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C正确;D、阿伏加德罗 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D错误;故选C。2.王安石在《梅花》中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闻到‘暗香’”说明了(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间有间隔C. 分子的质量很小 D. 分子由原子构成【答案】A【详解】“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闻到‘暗香’”是花香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选A。3.每年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为防治龋齿在牙膏中加入的元素是( )A.铁 B.钙 C.锌 D.氟【答案】D【详解】为防治龋齿在牙膏中加入的元素是氟元素。故选D4.下图中四季的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缤纷 D.冬天雪花飘飘【答案】B【详解】A.春天柳絮飞扬,柳絮的颗粒很大,不是分子级别的,故A错误;B.荷花飘香,是气味分子不断运动,故B正确;C.落英的颗粒也很大,不属于分子级别,故C错误;D.雪花的颗粒比较大,不是分子级别,故D错误;故选B。5.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锌 B. 氮气 C. 石墨 D. 氯化钾【答案】B【详解】A、锌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锌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C、石墨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D、氯化钾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Si B. Al C. O D. Fe【答案】C【详解】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C。7.下列符号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A.O2 B.2O2 C.2O D.O2-【答案】C【详解】表示原子个数,在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故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2O,故选C。8.下列元素符号书写不正确的是( )A.锰 MN B.硫 S C.汞 Hg D.铜 Cu【答案】A【详解】元素符号书写原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A、锰元素由两个字母表示,应写为Mn,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硫元素由一个字母表示,符号书写正确,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汞元素由两个字母表示,符号书写正确,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铜元素由两个字母表示,符号书写正确,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9.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 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C. 原子可转化成离子,离子不能转化为原子 D. 钠原子和钠离子核电荷数相同【答案】D【详解】A、原子的原子核不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氢原子质子数为1,无中子,说法错误;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离开化学变化,原子是可以再分的,说法错误;C、原子得失电子可转化成离子,离子得失电子也能转化为原子,说法错误;D、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核电荷数不变,核外电子数少1,说法正确。故选D。10.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钒的“冷热双吸”材料,有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钒为金属元素 B. 钒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C. 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D. 二氧化钒的化学式为VO2【答案】C【详解】A、根据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钒为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B、根据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23,故说法正确;C、根据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故说法错误;D、根据氧化物的书写原则,氧化物中,氧在后,并在氧元素右下角标出氧原子的个数,则二氧化钒的化学式为VO2,故说法正确;故选C。11.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特征。下列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的是( )A.甲烷 B.空气 C.冰水 D.黄金【答案】B【详解】A、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甲烷中只有一种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氮气由氮气分子构成,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故B符合题意;C、冰是水的固体,冰水中只含有水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D、黄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不含有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如图是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最外层有8个电子 B.该粒子是阴离子C.核外有3个电子层 D.核电荷数为18【答案】B【详解】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A 正确;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质子数为18,核外电子数为2+8+8=18,即质子数=电子数,属于原子,B 错误;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 正确;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电荷数为18,D正确。故选B。13.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C.电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答案】A【详解】根据元素的概念,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A。14.下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③⑤ B. 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②③C. 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⑤ D.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的原子是①【答案】 C 【详解】A、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的,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③⑤,说法不符合题意; B、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一般情况时,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的化学性质相等,题中是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②③,说法不符合题意;C、⑤中的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不属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核外只有一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④,说法符合题意;D、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而形成阳离子,说法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5.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 地壳中元素分布图 B.原子模型结构C.反应分类 D.空气组成模型【答案】D【详解】A、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故A不符合题意;B、原子结构中,质子在原子核内,故B不符合题意;C、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没有氧化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为78%,气为21%,其他成分是1%,故D符合题意;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4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硅原子核外电子有三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答案】28.09 ; ; 三##3【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硅原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第三层有4个电子,硅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硅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17.(3分)如图是几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2021年2月27日,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展出。月壤中存在着大量的氦-3(氦-3是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 (2)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甲中的E,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它与图乙中________(填元素名称)的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 (1)A(2)四;氧【解析】(1)氦-3是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故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甲中的A; (2)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硒与氧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6,化学性质相似,故填:氧。18.(6分)下图1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2为几种粒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2)x元素名称__________;(3)图2中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4)图2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_____种元素,其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__。【答案】(1);39.95 ; 16 ;(2)氯元素或者氯 ;(3)A ;(4); 三或者3 ;D【解析】(1)以氩的单元格为例:18—表示原子序数,Ar—表示元素符号,氩—表示元素名称,39.95—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95;由硫的单元格可知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2)由元素周期表可知:X为第17号元素,是氯元素;(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硫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A;(4)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所以共有三种元素;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2是稳定结构,当第二层或第三层为最外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稳定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D;19.(9分)如图中的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2)示意图D中的x=__________。(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 (填序号)(4)已知A和B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__________。(5)C粒子属于__________离子(填“阴”或“阳”)。【答案】(1) 11 ;35.5;(2)8 ;(3)BC##CB ;(4)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5)阴【解析】(1)由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2)图D是氖原子,原子核内10个质子,则原子核外10个电子,故X=10-2=8。(3)质子数相同的为同种元素,故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C。(4)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两种粒子化学性质,故A和B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5)C粒子原子核内17个质子,而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且电子带负电荷,故该粒子是阴离子。20.(7分)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3)如图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_______。② 氧和硫两种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__相同;③ 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__不相同。【答案】 (1)原子(2)A(3)7;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 【解析】(1)汞由汞原子构成,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变为离子,故图中①表示的是原子; (2)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正确;B、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不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不正确;C、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每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不正确。故答案为:A;(3)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2+8+x , x=7;②氧和硫两种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③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不相同。21.(6分)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所表示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3)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甲、乙与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4)依据此图从微观角度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丙 (2)化合反应 (3)2:6:4或1︰3︰2(4)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丙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说明丙中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丙;(2)反应表示甲图所示微粒与乙图所示微粒反应,生成丙图中新微粒,其中有一个甲图所示微粒分子未反应,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故填:化合反应;(3)参加反应的分子甲个数为2,有1个甲分子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未参加反应,参加反应乙分子个数为6,生成4个新分子,故填:2:6:4(或1:3:2);(4)从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过程中原子未变,分子改变,故填: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2.(8分)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1)教材实验(如图1所示):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2)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2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__________。(3)如果继续完成图3实验操作,对比实验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答案】(1) B烧杯中溶液变红,A烧杯中溶液不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2)分子之间有间隔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解析】(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在不断运动,溶解到B烧杯中能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实验现象是B烧杯溶液变红,A烧杯中溶液不变红,实验结论是分子在不断运动。(2)图2中溶液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3)图2和图3相比,温度变大,则溶液混匀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23.(6分)下图1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2为几种粒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2)X元素名称__________;(3)图2中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4)图2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_____种元素,其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__。【答案】(1) 39.95 16 (2)氯元素 (3)A (4) 三 D【解析】(1)以氩的单元格为例:18—表示原子序数,Ar—表示元素符号,氩—表示元素名称,39.95—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95;由硫的单元格可知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2)由元素周期表可知:X为第17号元素,是氯元素;(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硫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A;(4)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所以共有三种元素;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2是稳定结构,当第二层或第三层为最外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稳定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D。24.(7分)有X、Y、Z、W四种元素,由X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密度最小的气体;Y的次外层电子数占电子总数的1/4;Z的阳离子Z+比Y原子多2个电子;W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W的阴离子(W-)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1)在横线写出对应的元素符号:X______Y______Z______W______。(2)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①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_种元素。②由A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A粒子的名称是______。③若E中m=12时,则该粒子符号为______。【答案】(1) H O Na C1 (2) 3 氧离子 Mg2+【分析】标准状况下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由氢元素组成,X是氢元素;Y的次外层电子数占电子总数的1/4,Y元素的次外层即第一层,有两个电子,所以电子总数是,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Y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为氧元素;Z的阳离子Z+比氧原子多2个电子,Z的阳离子核外电子数=2+8=10,该离子带1个正电荷,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1个,核内质子数=10+1=11,Z是钠元素;W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W的阴离子(W-)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氩原子核内18个质子,核外18个电子,W-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W-核外有18个电子,其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少1个 ,核内质子数=18-1=17,W属于氯元素。代入验证无误。(1)X为氢元素,元素符号为H;Y为氧元素,元素符号为O;Z是钠元素,元素符号为Na;W是氯元素,元素符号为Cl。(2)①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BC质子数相同,所以,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三种元素。②由A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A粒子的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10,所以A粒子的名称为氧离子。E中m=12时,说明E粒子核内12个质子,核外10个电子,是镁离子,符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