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的乘法口诀 青岛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920044/0-169793899125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的乘法口诀 青岛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的乘法口诀 青岛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问题设置,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精讲点拨,知识拓展,课堂小结,自我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堂 教 学 教 案时间: 年 月 日课题 信息窗1 5的乘法口诀 审查人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预习查评、问题设置、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精讲点拨、知识拓展)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出示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1、你都看到了什么?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问题设置学生根据情境图可能找到的数学信息:1、有5辆车,每辆车上有5个人。2、有4串黄灯笼,每串5个。根据数学信息,整理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1、一共有多少个人? 2、台上一共有多少个黄灯笼? 三、合作学习师: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1辆小车1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2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3辆小车( )个轮,上面共有( )个人……你能接着往下编吗?小组为单位合作填写没编完的儿歌。 四、展示交流师:哪个小组的同学起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编写完成的儿歌,并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组展示) 五、精讲点拨1、理解乘法的意义师:3辆小车15个人,5+5+5=15也就是3个5相加是15,列成乘法算式就是3×5=15或者5×3=15,哪个同学能解释一下,算式中的3、5和15各表示什么意义?2、根据乘法算式总结出乘法口诀师:为了计算更方便,人们总结出了乘法口诀,比如,第一句一辆小车5个人,我可以用乘法口诀一五得五来概括。你能根据儿歌或者乘法算式试着往下编吗?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小组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组交流的成果?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1辆小车5个人 1个5是5 1×5=5 一五得五2辆小车10个人 2个5相加是10 2×5=10 二五一十3辆小车15个人 3个5相加是15 3×5=15 三五十五4辆小车20个人 4个5相加是20 4×5=20 四五二十5辆小车25个人 5个5相加是25 5×5=25 五五二十五教师强调:口诀的编写一般是小数放在前面。比如3×5=15的口诀是三五十五,而不是五三十五。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5的乘法口诀,看你能发现什么?师:谁想跟大家交流一下你发现的规律?3、熟背口诀,小组竞赛。(1)随音乐背口诀(2)口诀接龙(3)倒背口诀 六、知识拓展解决问题2:台上一共有多少个黄色的灯笼? 七、课堂小结,自我评价引导学生总结学到的知识,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达标检测 自主练习2、4题作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业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布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置 必做 自主练习1、5题 选做 自主练习6题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1×5=5 一五得五 2×5=10 二五一十 3×5=15 三五十五 4×5=20 四五二十 5×5=25 五五二十五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合作探究,巩固新知,归纳新知,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铺垫,激趣导题,自主探索,总结规律,合作交流,编制口诀,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回顾整理,反思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5的乘法口诀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自主探索,创编口诀, 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