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7的乘法口诀》苏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7的乘法口诀》苏教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数学第70、71页。 教学目标:1、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编制7的乘法口诀,初步记住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表内乘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难点:编写7的乘法口诀,熟练掌握和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1、谈话:小朋友,我们学过哪些乘法口诀?(1-6的乘法口诀)2、6的乘法口诀?(指名说)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6句)3、你能回忆一下,我们是通过什么编出来6的乘法口诀的吗?(课件出示:6的乘法口诀的例题)4、揭题: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一)编口诀1、小朋友,你猜想一下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你能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根据你以前的经验猜想一下,你能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2、出示例题1(1)读题,提问:2只船呢?你可以怎样得出结果?14是什么意思?(2个7相加的和是14,14里面有2个7,)(2)3只船呢?21是怎么得到的? (3个7相加,14+7=35,21里面有3个7)(3)我们可以通过这张表格的完成,来编出乘法口诀。3、(1)出示乘法算式,让学生说说这些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1个7,2个7相加,……) (2)我们也可以利用乘法算式来编出7的乘法口诀。4、学生独立的完成口诀的编写。5、收集学生的口诀进行展示,针对错的,进行讲解。得出7的乘法口诀。6、错误的学生修改口诀,正确的学生,自豪地读一读口诀。最后全班齐读口诀。(二)背口诀1、刚才小朋友读的很有节奏感,我们中国的语言很优美,读起来真是琅琅上口啊!(1)初步记忆乘法口诀:给你1分半钟,读一读、记一记,比比谁先会背。(2)抽几个学生试背,当有学生背口诀时出现障碍时,相机介绍:其实7的乘法口诀有规律在里面的,如果你掌握了这个规律,你会记得更快、更牢!2、仔细观察,你能发现 “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1)每句口诀的第一个字从1开始到7;(1-7分别表示7的个数) (2)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七”; (3)后一句得数比前一句多七,前一句得数比后一句少七(举例说明)。①让我们运用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再来读一读,记一记,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背一遍。②全班以“开火车”方法背诵7的乘法口诀3、背诵中出现问题,借助听故事来帮助记忆。(1)(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2)故事中有哪些口诀?(3)如:“四七”是多少,可以通过把“三七二十一”的得数加7来想,也可以通过“五七三十五”的得数减7来想。师生、同桌对口令背口诀。4、我们研究了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可以用来计算乘法算式)①学生根据口诀口答,让学生写一写。②师板书,师生一起校对。三、练习与巩固:1、想一想:下列算式分别用哪句口诀来计算? 7×3 7×6 7×5 7×4 7+7 7×3+7 5×7-72、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①先出示第一组题目,观察一下,你能发现这组题目有什么规律?②没找到规律也没关系,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算完了你就能发现有什么规律了。③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每组上下三题的得数相等?(每组的三道题中7的个数是相同的)④每横排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明白前后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3、完成“想想做做”第二题。4、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4题①现在我们四小组来一个口算比赛,看看哪一组同学你能又快又对地完成一些口算任务吗?5、刚才我们口算时都是用的几的乘法口诀?7是一个很奇特的数,我们古代有很多问题都和7有关。(1)大家来欣赏一首唐诗。(指明学生朗读)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①你能很快知道这首诗有多少个字吗?(用口诀“四七二十八”来计算。)(2)出示七巧图,每一副图都是由一副七巧板拼出来的。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块七巧板吗?①学生独立完成。6、在我们的生活中,乘法口诀也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呢?①幼儿园的小明遇到一个难题了,你愿意帮助他吗?小明的爸爸到北京去了3个星期。爸爸到北京去了多少天?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月历表,学生独立完成,校对。)四、全课小结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五、拓展延伸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1、出示:7元商店购物,师先举例完成。(1)马老师买2个玩具娃娃一共多少元? (2×7=14(元))(2)买3个玩具娃娃和1个玩具枪一共多少钱? (3×7+7=28(元) 4×7=28(元)【教学反思】 “7的乘法口诀”是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本人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增长见闻,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有所成。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1、主动探究,自编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了解口诀的一些特点,如每句口诀的第一个字是按顺序排列的,第二个字都是一样的,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填表和利用乘法算式,最后自编口诀。通过向全班展示,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等一些基本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2、利用规律速记口诀。 7的口诀相对较难记忆。引导学生利用上下两句口诀的规律和生活常识来记忆。学生发现、总结出规律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和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大部分学生会根据规律来记忆。 3、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 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师生、生生对口令、看谁算得快、算一算《村居》这首古诗有几个字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 4、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景。 教学中我充分的利用了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学习新知,并结合已经有的经验自己总结7的乘法口诀。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自编并熟悉乘法口诀而感到很高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课外延伸都进行了很好的关注。 5、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自主性。课堂上,我充分的让学生观察、交流、合作、尝试,整个教学过程都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和交流中体验学习的过程,注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时,我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计算“古诗”的字数、7与女性成长的关系、星期问题等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倍感亲切。这些练习都紧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给单调的乘法口诀溶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通过这些练习,学生的思维已经摆脱了7的乘法口诀的局限性,达到了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多维目标的整合与统一,可谓别具匠心。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低年级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好知识,更重要的是行为习惯的培养。本教学环节中,充分强调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方位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与思考问题的习惯。每一道精心设计的练习牢牢抓住了每位学生的心,使他们心甘情愿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真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魅力,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生活素材的挖掘,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则。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六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新知,创编口诀,巩固练习,巩固测评,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6 表内乘法(二)7的乘法口诀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