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2课 《与朱元思书》【晨读晚练】(类文阅读+同步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920681/1-170416632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2课 《与朱元思书》【晨读晚练】(类文阅读+同步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920681/1-170416632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2课 《与朱元思书》【晨读晚练】(类文阅读+同步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920681/1-1704166329/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2课 《与朱元思书》【晨读晚练】(类文阅读+同步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920681/0-170416632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2课 《与朱元思书》【晨读晚练】(类文阅读+同步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920681/0-170416632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2课 《与朱元思书》【晨读晚练】(类文阅读+同步练习)
展开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
与顾章书
吴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参考译文】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一、读背默写
1.同桌互背《与朱元思书》。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 猛浪若奔(bēng)
B.互相轩邈(mǎo) 泠泠作响(líng) 直视无碍(ài)
C.嘤嘤成韵(yùn) 鸢飞戾天(lí) 窥谷忘反(kuī)
D.经纶世务(lún) 好鸟相鸣(hǎo) 疏条交映(shū)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答案】A【解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4.默写。
(1)文中总领全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点明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由景生情,因情明志的句子是:
(5)吴均在《与顾章书》中描写“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在《与朱元思书》中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二、知识积累
5.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吴均,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他的诗文自成一家,被称为“________”,开创一代诗风。本文选自《 》。
(2)“鸢”是人们常说的 ,“纸鸢”指 。
(3)古代书信称谓有:妻子寄给丈夫的书信叫 ;匿名的书信叫飞书;亲笔写的书信叫_______;皇帝的书信叫仙翰。
【答案】(1)南朝齐梁 吴均体 吴均集校注(2)老鹰 风筝(3)锦书 手札
6.基础验收。(重点词、通假字、多义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句式和翻译)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下列句中加粗字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鸢飞戾天者 C.经纶世务者 D.天下独绝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B.千丈见底 有时见日
C.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D.急湍甚箭 意暇甚
(4)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急湍甚箭 C.互相轩邈 D.鸢飞戾天者
(6)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7)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文:(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文: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的人,看到这些山峰也平息了名利之心。
C.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译文: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译文: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答案】(1)A
(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今异义的能力。A项,古义:表示约数;今义:应允,或许,许可。B项,古义:至,到达;今义:表罪过,乖张。C项,古义:治理;今义:政治规划。D项,古今意义相同,都表示独一无二。
(3)B【解析】A项,两个“绝”的意思分别是“绝妙”“断绝”;B项,两个“见”都是“看见”的意思;C项,两个“百”的意思分别是“十个十”“概数,极言其多”;D项,两个“甚”的意思分别是“超过”“很,非常”。
(4)C【解析】古义的“天山”指的是天空和地上,而今义指“天山”这一地名。
(5)D【解析】ABC都是省略句,D是倒装句。(定语后置,即“飞戾天(之)鸢者”)
(6)B【解析】骈句要求整齐对偶,重视声韵的和谐,以此为根据判断即可。
(7)B【解析】B项应意译,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山峰也平息了名利之心。
7.“长忆孤洲二三月春山偏爱富春多。”春天的韵致总把山水整合得美不胜收,这个季节的富春江更是别有一番引人入胜的魅力。于是刘强和同学带着好奇,参加了“春游富春江”的旅行活动。
(1)如果你是旅行社的导游,你将如何向刘强等同学介绍富春江呢?请结合课文《与朱元思书》中的相关描写,写一段导游词。
(2)游得尽兴,刘强出了一副上联,请你结合所学课文,为其配上个合适的下联。
上联:吴叔庠志高趣雅千古留名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休息时,刘强在墙上发现了下面四幅关于《与朱元思书》的书法作品,其中属于楷书的是( )
A. B. C. D.
(4)刘强和同学沿途拍摄了很多照片,准备参加“富春江风情——浙江摄影家作品联展”活动。你觉得他们应该挑选哪些方面的照片来表现富春江呢?请至少写出三个方面的主题内容。
【答案】(1)【示例】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瞧,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高山,奇伟嶟峋,令人心生敬意。那“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江水,潺潺流淌,游动的小鱼嬉戏其间,似与游者桕乐。面对如此人间仙境,你是否已经陶醉其中,“窥谷忘反”了呢?;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拟写导游词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文明、礼貌、得体地运用语言,还要抓住说话对象的身份和特征。作答时,首先要有称呼,其次要围绕主题,最后要注意在对富春江的介绍中融入学过的《与朱元思书》的相关语句。
(2)【示例】富春江山奇水异天下独绝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应字数相同,句式相同,上下联对应词的词性相同,且平仄协调。
(3)B
(4)【示例】富春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文化手工艺品等。
解析:答题时,可以扣住“富春江风情”的主题,从自然、人文等角度进行设计,内容要贴近 实际,语言力求简洁、精练。
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文)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①,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mi②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③稚子,作笋蕨④,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⑤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
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⑥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
(罗大经《山静日长》有删减)
注:①剥啄:象声词,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②麛:音mi,小鹿,也泛指幼兽。③山妻:隐士之妻。常用作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④笋蕨:竹笋和蕨菜。⑤玉露:作者有笔记《鹤林玉露》。⑥剧谈:畅谈。
8.解释下列画横线部分。
(1)猛浪若奔
(2)互相轩邈
(3)余家深山之中 ______________
(4)邂逅园翁溪叟 _________________
(5)量晴校雨
【答案】(1)像飞奔的快马(像奔驰的骏马、像奔马)(2)往高处,远处伸展(比高远)(3)安家(把家安在)(4)不期而遇或偶然遇见(5)预测天气晴雨(猜猜天气)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
【答案】(1)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2)午睡刚够,就(即刻)打点山泉水,捡几根松树枝,煮苦茶喝。
- 品析下列写景句子的妙处。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修辞手法的运用角度)
(2)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①,松影参差,禽声上下。(从描写的角度)
【答案】(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静止的山以动感,使本无生命的山像有着无穷的争胜之心,这也为下文作者的感叹埋下了伏笔。
(2)景物(环境)描写,展现了“山静”的画面,表达作者对闲雅有致山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11.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两文作者共同追求怎样的生活情趣?
【答案】远离官场,退隐山林,物我相融,悠然自适。甲文: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以看出;乙文:作者安家深山,自给自足,凡事率性而为。
12.下列对两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在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B.乙文开头引用谚语,意思是深山里幽静得像远古时一样,一天时间长就像差不多过了一年光景:后一句的意思和“白驹过隙”相近。
C.甲乙两文表达作者的志趣同中有异。乙文作者虽有归隐之心,但仍勤奋苦读,笔耕不已。
D.甲乙两文遣词造句都很讲究,甲问句式整齐,音律和谐,相映成趣,乙文整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
【答案】C
参考译文:
唐子西的诗中写道:"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我把家安在深山的里面,每逢春末夏初(的时候),苍翠的苔藓生满台阶,落下的花瓣铺满小路,没有人来敲门(打扰),(惟有)松树的影子斑驳不齐,地面和空中不时传来鸟儿的啼鸣。中午刚刚睡足,就打点山泉水,捡几根松树枝,煮苦茶喝(它)。凭兴趣读几篇《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以及陶渊明、杜甫的诗、韩愈、苏轼的文章。悠悠然不慌不忙地走在山路上,摸摸松树竹子,跟小鹿(一样)都在高高的树林和茂盛的草地里休息。坐下来赏玩奔流的泉水,(用这水)漱口洗脚。很快回到竹子做窗的家里,就有山居的妻子和幼小的孩子,做了竹笋和蕨菜,端上麦子煮的饭,高高兴兴的吃一个饱。在窗子旁边提笔起来,管他多少写个几十个字,(或者)展开收藏的模板字帖、(名士)真迹、画卷来一起欣赏。兴致来了就吟诵小诗,有时草书一两段《玉露》。再煮上一杯苦茶。
出门到溪边踱步,偶然遇到种田的大爷或垂钓的朋友,问问桑叶麻虅,谈谈梗米稻谷,猜猜天气,比比谁钓的鱼多,遇到节日或好日子,大家就约好一起吃饭畅谈。回家后靠在柴门旁边,就(只见)夕阳挂在山上,(树林和天空)紫色绿色纷繁众多,迅速变幻,美丽得让人目眩。(等到牧童骑在)牛背上和笛声一起归来,那么月亮(已经)映在溪水上了。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