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酸:、、、B. 碱:、NaOH、、KOHC. 碱性氧化物:CaO、、、MgOD. 酸性氧化物:、、CO、【答案】C【解析】【详解】A.是酸式盐,A错误;B.俗称纯碱的是盐,乙醇是有机物而不是碱,B错误;C.CaO、、、MgO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都是碱性氧化物,C正确;D.CO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酸性氧化物,D错误;答案选C。2. 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将氯化铁的浓溶液加热煮沸可以制得氢氧化铁胶体B. 明矾净水是因为其形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带电荷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鉴别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D. 将铝片粉碎到直径为1~100nm之间大小的铝粉时,该铝粉属于胶体【答案】C【解析】【详解】A.向沸水中滴入浓的氯化铁溶液5~6滴,加热煮沸至溶液呈现红褐色停止加热,可以制得氢氧化铁胶体,A错误;B.氢氧化铝胶粒带电荷,胶体不带电,B错误;C.丁达尔效应为胶体特有的性质,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可鉴别胶体与溶液,C正确;D.只有将该直径为1~100nm之间大小的铝粉分散到分散剂中形成的体系才是胶体,铝粉为单质,D错误;故选C。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钠投入水中的反应:Na+H2O=Na++OH-+H2↑B.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OH-+H++SO=BaSO4↓+H2OC. 铁和硝酸银溶液反应:Fe+Ag+=Fe2++AgD.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6H+=2Fe3++3H2O【答案】D【解析】【详解】A.钠投入水中的离子方程式应为,A错误;B.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错误;C.铁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C错误;D.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D正确;故选D。4. 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装置甲Na和水反应,钠熔化成小球 B. 装置乙实验室制备氢气C. 装置丙观察纯碱的焰色反应 D. 装置丁比较Na2CO3、NaHCO3的稳定性【答案】D【解析】【详解】A.能证明钠熔化成小球并放出气体,A正确;B.符合实验室制备氢气的装置,可以控制生成气体的快慢,B正确;C.铁丝的焰色反应为无色,可用来做纯碱的焰色反应实验,C正确;D.套装小试管加热温度较低,应放在套装小试管中,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可证明稳定性,D错误;故选D。5. 亚硝酸钠(NaNO2)可将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氧气结合的能力。误食亚硝酸钠中毒,可服用维生素C缓解。上述亚硝酸钠和维生素C表现的性质分别是A. 还原性和氧化性 B. 氧化性和还原性C. 氧化性和酸性 D. 还原性和碱性【答案】B【解析】【详解】亚硝酸钠可将Fe2+氧化为Fe3+,故亚硝酸钠具有氧化性;而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症状,则说明维生素C可将Fe3+重新还原为Fe2+,即具有还原性;答案选B。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 将一小块钠投入CuSO4溶液中可置换出红色的铜C. 钠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氧化钠D. Na2O与Na2CO3中阳离子、阴离子的个数之比均为2:1【答案】D【解析】【详解】A.钠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能和水、二氧化碳反应,所以钠着火时,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A错误;B.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先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故不能置换出金属铜,B错误;C.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C错误;D.氧化钠由2个钠离子和1个氧离子构成,而碳酸钠由2个钠离子和1个碳酸根离子构成,故两者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之比均为2:1,D正确;故选D。7. 下列化学反应中溴元素仅被氧化的是A. 2NaBr+Cl2=2NaCl+Br2 B. Br2+2NaI=2NaBr+I2C. 3Br2+6NaOH5NaBr+NaBrO3+3H2O D. HBr+NaOH=NaBr+H2O【答案】A【解析】【详解】A、溴化钠中溴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选项A符合;B、溴单质中溴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选项B不符合;C、溴单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溴酸钠,被还原生成溴化钠,选项C不符合;D、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各元素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不符合。答案选A。8.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出和的混合物中质量分数的是A. 取ag混合物充分加热,质量减少bgB. 取ag混合物与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得到bg溶液C. 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到bg固体D. 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经干燥后用碱石灰吸收,质量增加bg【答案】B【解析】【详解】A.取ag混合物充分加热,质量减少bg,则NaHCO3分解生成的CO2、H2O的质量和为bg,由此可计算出NaHCO3的质量,从而求出Na2CO3的质量分数,A不符合题意;B.取ag混合物与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得到bg溶液,由于没有沉淀或气体产生,无法求出与Na2CO3、NaHCO3相关的微粒的质量或物质的量,无法求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B符合题意;C.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到的bg固体为NaCl的质量,由此可求出混合物中Na+的物质的量,与ag共同建立方程,可求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C不符合题意;D.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逸出气体经干燥后用碱石灰吸收,质量增加bg,即CO2的质量为bg,由a和b建立方程,可求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9. 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是A. 向盐酸中加入:Na+、K+、Cl-、HCOB. 向烧碱溶液中加入:SO、Cu2+、K+、Cl-C. 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K+、CO、NO、Na+D. 向硫酸钠溶液中加入:Mg2+、Cu2+、Cl-、NO【答案】D【解析】【详解】A.盐酸呈酸性,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存在,A错误;B.NaOH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存在,B错误;C.澄清石灰水中含有大量,与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存,C错误;D.向溶液中加入、、、,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D正确;故选D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或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得0分。10.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这样的规律: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已知反应:①2BrO+Cl2=Br2+2ClO②ClO+5Cl-+6H+=3Cl2↑+3H2O③2Fe3++2I-=2Fe2++I2④2Fe2++Cl2=2Fe3++2Cl-下列各微粒的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 ClO>BrO>Cl2>Fe3+>I2 B. BrO>Cl2>ClO>I2>Fe3+C. BrO>ClO>Cl2>Fe3+>I2 D. BrO>ClO>Fe3+>Cl2>I2【答案】C【解析】【详解】①中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则氧化性:;②中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则氧化性:;③中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则氧化性:;④中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则氧化性:;综上可得,氧化性顺序:,选C。11. 1943年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其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为已知:NH3极易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可电离产生NH和OH-。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侯氏制碱法制备NaHCO3,利用了物质的溶解度差异B. 流程中先通入CO2,再通入NH3,可达到同样的效果C. 若实验室进行第③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分液漏斗和玻璃棒D. 生成NaHCO3悬浊液的离子方程式为Na++NH3+CO2+H2O=NaHCO3↓+NH【答案】BC【解析】【分析】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晶体,过滤后将晶体加热得到碳酸钠。【详解】A.的溶解度较小,析出时的化学方程式为,将碳酸氢钠过滤出来,加热分解为碳酸钠,A正确;B.极易溶于水生成,可电离产生和,溶液呈碱性。先通氨气,更有利于酸性气体二氧化碳的吸收,B错误;C.第③步操作是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C错误;D.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故选BC。12. 在KClO3+6HCl(浓)=KCl+3Cl2↑+3H2O的反应中,被氧化的氯与被还原的氯的原子个数比为( )A. 1∶6 B. 6∶1 C. 1∶5 D. 5∶1【答案】D【解析】【详解】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KClO3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降低为0、HCl中氯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0,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是 ,被氧化的氯与被还原的氯的原子个数比为5:1,故选D。13. 有一包固体粉末,由CaCO3、Na2SO4、KNO3、BaCl2、CuSO4中的三种物质组成,取样品进行如图实验,从实验中可以判断出A. 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BaCl2B. 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KNO3C. 它的组成可能是CaCO3、BaCl2、Na2SO4D. 它的组成可能是CaCO3、Na2SO4、KNO3【答案】BD【解析】【分析】有一包固体粉末由、、、、中的三种物质组成,取样品加水,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能够溶于稀盐酸,则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且硫酸钠与氯化钡不会同时存在;得到无色溶液,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因为溶于水显蓝色。由以上分析可知,一定含有、,硫酸钠和氯化钡不会同时存在,则组成可能为、、,或、、【详解】A.根据分析,硫酸钠和氯化钡不会同时存在,A错误;B.根据分析,一定含KNO3,B正确;C.根据分析,硫酸钠和氯化钡不会同时存在,C错误;D.根据分析,它的组成可能是CaCO3、Na2SO4、KNO3,D正确;故选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7分。14. 回答下列问题:(1)按要求回答问题:①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②Fe2(SO4)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③将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④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_____。A.KOH+HCl=KCl+H2OB.Ba(OH)2+2HCl=BaCl2+2H2OC.2NaOH+H2SO4=Na2SO4+2H2OD.Cu(OH)2+2HNO3=Cu(NO3)2+2H2O(2)已知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①二氧化碳;②熔融NaCl;③Na2SO4固体;④铜;⑤稀盐酸;⑥澄清石灰水;⑦蔗糖晶体,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上述状态下的电解质不能导电的是____。(3)高铁酸钠(Na2FeO4)(铁为+6价)是一种新型的净水剂,可以通过下述反应制取:2Fe(OH)3+4NaOH+3NaClO=2Na2FeO4+3NaCl+5H2O。①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用化学式表示,下同),____元素被氧化,还原产物为____。②用单线桥在化学方程式中标出电子转移的情况:_____。【答案】(1) ①. NaHSO4=Na++H++SO ②. Fe2(SO4)2=2Fe3++3SO ③. CO2+OH-=HCO ④. D (2) ①. ②③ ②. ①⑦ ③. ③ (3) ①. NaClO ②. Fe ③. NaCl ④. 【解析】【小问1详解】硫酸氢钠、硫酸铁都强电解质,可以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Fe2(SO4)2=2Fe3++3SO;过量二氧化碳与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该离子方程式表示可溶性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A、B、C满足,氢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能拆,与硝酸反应不能用H++OH-=H2O表示,故选D;【小问2详解】熔融氯化钠、硫酸钠固体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为电解质,选②③;二氧化碳、蔗糖晶体为非电解质,选①⑦;硫酸钠固体不能导电,故选③;【小问3详解】得电子的物质为氧化剂,为NaClO,失电子的物质为还原剂,为Fe;氧化剂NaClO得到电子变为还原产物NaCl;单线桥表示为:。15. 为了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0.2mol•L-1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的稀盐酸,并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电导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Ba(OH)2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溶液的导电性由溶液中____和____决定。(2)从A点到B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单选,填标号)。A. 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说明电解质逐渐转变为非电解质B. 溶液中Ba2+的数目没有改变C. 溶液中OH-的数目不断减小D.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OH-=H2O(3)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填化学式)。(4)如果将稀盐酸改为等浓度的稀硫酸,猜想此时电导率的最低点在B点的____(填标号)。a.上方 b.下方 c.重合 d.无法确定(5)向Ba(OH)2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碳酸钡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6)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让病人服用的“钡餐”就是硫酸钡的悬浊液,但不会引起钡离子中毒。若误食碳酸钡,则会出现钡离子中毒现象。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不能服用碳酸钡的原因:____。【答案】(1) ①. Ba(OH)2+2HCl=BaCl2+2H2O ②. 离子浓度 ③. 离子所带电荷数 (2)A (3)BaCl2 (4)b (5)Ba2++2OH-+CO2=BaCO3↓+H2O (6)BaCO3+2H+=Ba2++H2O+CO2↑【解析】【小问1详解】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溶液的导电性由溶液中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决定;【小问2详解】A.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开始阶段导电能力逐渐减弱,是因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逐渐减少,生成的氯化钡和水是电解质,A错误;B.根据离子方程式,没有参加反应,数目不变,B正确;C.随H+的加入,与之反应生成水,的数目不断减小,C正确;D.发生的离子反应是,D正确;故选A;【小问3详解】B点时,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中和,生成和,为可溶性盐,溶液中的溶质是;【小问4详解】如果将稀盐酸改为等浓度的稀硫酸,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最低点导电能力基本为零,自由移动的离子基本为零,电导率的最低点在B点的下方;【小问5详解】向溶液中通入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小问6详解】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若误食碳酸钡,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钡,则会出现钡离子中毒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不能服用碳酸钡的原因为。16. 过氧化钠可用于医药、印染、漂白及用作分析试剂等。I.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Na2O2的性质后,进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实验。已知: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分为两步,第一步,Na2O2+2H2O=H2O2+2NaOH第二步,2H2O2=2H2O+O2,其中,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试回答下列问题:(1)探究该反应的热效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调节U形管内两侧液面相平,向试管中加入agNa2O2粉末,再滴加10mL蒸馏水及2~3滴酚酞试液,试管内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先变红后褪色。①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_____(填标号),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A.左侧较高 B.右侧较高 C.左、右两侧一样高②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2)探究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限选仪器及试剂:试管、胶头滴管、温度计、蒸馏水、酚酞试液、MnO2,粉末。①提出合理猜想猜想一:反应放热,酚酞受热分解,使溶液红色褪去;猜想二:____。②设计方案证明猜想:向agNa2O2中加入10mL蒸馏水,所得溶液分别置于试管1和试管2中,请将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补充完整。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试管1中溶液冷却至室温,滴加2~3滴酚酞____猜想一不成立向试管2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充分振荡,滴加2~3滴酚酞振荡时,产生大量气泡;滴加酚酞后,____猜想二成立③在试管2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的作用是_____。II.如图是实验室研究潜水艇中供氧体系反应机理的装置图(夹持仪器略)。(3)B装置可除去A装置中可能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4)C装置为O2的发生装置,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5)D装置可除去C装置中未反应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答案】(1) ①. B ②. 2Na2O2+2H2O=4Na++4OH-+O2↑ (2) ①. 反应过程中生成漂白性物质H2O2,使溶液红色褪去 ②.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③. 溶液变红,不褪色 ④. 作催化剂,将产生的H2O2催化分解 (3)HCO+H+=H2O+CO2↑ (4)2Na2O2+2CO2=2Na2CO3+O2 (5)2OH-+CO2=CO+H2O【解析】【分析】I.根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实验,向试管中加入过氧化钠粉末,再滴加蒸馏水及2~3滴酚酞试液,若反应放热,锥形瓶中气体的压强增大,会导致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探究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时,猜想一为反应放热,酚酞受热分解,使溶液红色褪去,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操作为将试管1中溶液冷却至室温,若滴加2~3滴酚酞,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证明使溶液褪色的不是酚酞受热分解,从而证明猜想一不成立;由于过氧化氢也有强氧化性,猜想二为反应过程中生成漂白性物质,使溶液红色褪去,向试管2中加入少量粉末,充分振荡,滴加2~3滴酚酞,振荡时,产生大量气泡;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不褪色,证明是过氧化氢使酚酞褪色,由此分析。II. A装置: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B装置: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C装置:二氧化碳、水分别和过氧化钠反应:、,主要反应为第一个;D装置: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碳;E装置:用排水法收集制得的氧气。【小问1详解】①若反应放热,锥形瓶中气体的压强增大,会导致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右侧较高,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选B;②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离子方程式为;【小问2详解】①探究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时,猜想一:反应放热,酚酞受热分解,使溶液红色褪去;由于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可能会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有强氧化性,故猜想二:反应过程中生成漂白性物质,使溶液红色褪去;②向中加入10mL蒸馏水,所得溶液分别置于试管1和试管2中,将试管1中溶液冷却至室温,若滴加2~3滴酚酞,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证明使溶液褪色的不是酚酞受热分解,从而证明猜想一不成立;由于过氧化氢也有强氧化性,猜想二为反应过程中生成漂白性物质,使溶液红色褪去,向试管2中加入少量粉末,充分振荡,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滴加2~3滴酚酞,振荡时,产生大量气泡;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不褪色,证明是过氧化氢使酚酞褪色,从而证明猜想二成立;③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在试管2中加入少量粉末的作用是作催化剂,将产生的催化分解;【小问3详解】A中盐酸会挥发出HCl气体,用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离子方程式为;【小问4详解】A装置制得的二氧化碳能够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化学方程式为;【小问5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1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高中政治选修一2023-2024全册综合测试题一教师版docx、2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高中政治选修一2023-2024全册综合测试题二教师版docx、1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高中政治选修一2023-2024全册综合测试题一学生版docx、2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高中政治选修一2023-2024全册综合测试题二学生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