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辽宁省铁岭市清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辽宁省铁岭市清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
    辽宁省铁岭市清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
    辽宁省铁岭市清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铁岭市清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清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清河高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阶段考试高二生物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输液时常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剂来输送药物,主要原因是 (  )
    A. 为患者补充水分 B. 为患者补充无机盐
    C. 保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度 D. 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人体细胞生存的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当于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故输液时常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剂来输送药物,主要原因是维持内环境中的渗透压,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2.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 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 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液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成分包括:①水;②蛋白质;③无机盐;④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⑤血液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氨等;⑥血液运送的气体、激素,如O2、CO2、胰岛素等;⑦其它如维生素、神经递质等。
    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血红蛋白;②载体蛋白;③呼吸酶;④过氧化氢酶;⑤DNA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⑥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
    【详解】A、人体的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细胞内的氧气浓度最低,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即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
    B、血管中的药物从血浆可以进入组织液,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可见,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B正确;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可以增加组织液中溶质的微粒数,引起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吸引的水分子越多,从而引起组织肿胀,C正确;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属于细胞内液,D正确。
    故选A。
    3. 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0.1mol/L的HCl和0.1mol/L的NaOH,同时用蒸馏水作对照,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
    B. 图中蒸馏水的曲线是错误的
    C. 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
    D. 图2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
    【详解】A、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浆蛋白,A错误;
    B、蒸馏水没有调节pH的功能,故滴加碱液多,曲线接近pH=10,滴加酸越多,曲线越接近pH=2,蒸馏水的曲线是正确的,B错误;
    C、图乙实验中HCl、NaOH的滴数和种类为自变量,而浓度是无关变量,C错误;
    D、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D正确。
    故选D。
    【点睛】
    4. 有些地方的人们有食用草乌炖肉的习惯,但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钾离子不仅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而且在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
    B. 食用草乌炖肉,钠离子通道打开可以使神经细胞外的Na+内流
    C. 食用草乌炖肉,神经细胞的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神经细胞处于持续兴奋状态
    D. 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 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 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详解】 A、钠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同时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引起的,A错误;
    B、食用草乌炖肉,草乌中的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B正确;
    C、食用草乌炖肉,神经细胞的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神经细胞处于持续兴奋状态,C正确;
    D、草乌中的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D正确。
    故选A 。
    5. 如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B.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进入受体细胞,引起受体细胞兴奋或抑制
    C. 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D. 某些麻醉药可以通过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发挥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示为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间通过神经递质进行传递。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详解】A、动作电位由Na+内流形成,表现为内正外负,A正确;
    B、神经递质不会进入受体细胞,B错误;
    C、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该方式为经过化学物质的信息交流(间接交流方式),C正确;
    D、某些麻醉药可以通过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使兴奋不能在神经元间传递,达到麻醉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6. 给猫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猫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猫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 食物引起味觉的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不同
    D. 若反复听铃声而不给予投喂食物,猫的唾液分泌量就会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详解】A、食物引起猫分泌唾液的反射的中枢没有经过大脑皮层,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
    B、食物引起味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
    C、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二者反射弧不同,C正确;
    D、若反复听铃声而不给予投喂食物,条件反射就会逐渐消失,猫的唾液分泌量就会减少,D正确。
    故选B。
    7.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或细胞之间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当e被切断时,刺激a,机体将没有感觉
    B. 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则a为抗原呈递细胞,b为浆细胞,c为靶细胞
    C. 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
    D. 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b的分泌活动都具有抑制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该图可表示反射弧(a为感受器、d为传入神经、b为神经中枢、e为传出神经、c效应器);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过程(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d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e为促甲状腺激素);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a表示DNA、b为RNA、c为蛋白质、d表示转录过程、e表示翻译过程)等。
    【详解】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e是传出神经,切断传出神经,对信息传到神经中枢没有影响,所以机体有感觉,A错误;
    B、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则a为T细胞,b为效应T细胞,c为靶细胞,B错误;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转录过程,C错误;
    D、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D。
    8. 下列关于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肾上腺中只有皮质分泌的激素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B. 生长激素、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在治疗疾病时均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C.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内分泌细胞产生
    D. 激素通过催化作用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改变而起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详解】A、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皮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都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A错误;
    B、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可以口服,B错误;
    C、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粘膜细胞分泌的,即内分泌细胞分泌,C正确;
    D、激素不能起催化作用,激素是信号分子,起调节作用,D错误。
    故选C。
    9. 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7月14日消息,将阿斯巴甜——人造(化学)甜味剂,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物之列,重申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因其高甜度、低热量、不易被人体吸收等特点,大量应用于各种食品加工中,成为糖尿病患者,肥胖者、老年人等消费群体的最佳蔗糖替代品。下列关于阿斯巴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阿斯巴甜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导致细胞内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
    B. 添加阿斯巴甜饮料可有效减少人体对糖类摄入以防止血糖浓度升高
    C. 长期食用阿斯巴甜可能会导致细胞膜上糖分子受体的结构发生改变
    D. 长期食用阿斯巴甜可能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监视功能减弱而致癌
    【答案】A
    【解析】
    【分析】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特点:①普遍性;②随机性;③低频性;④不定向性;⑤多害性;⑥可逆性。
    【详解】A、人体细胞中的原癌基因是人体的正常基因,A错误;
    B、饮料中添加的阿斯巴甜被人体细胞吸收较少而防止血糖浓度升高有一定作用,B正确;
    C、长期食用阿斯巴甜可能会导致小肠细胞膜上糖分子受体的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
    D、长期食用阿斯巴甜可能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监视功能减弱而致癌,D正确。
    故选A。
    10. 2011年3月,因多名婴幼儿接种疫苗后死亡,辉瑞与赛诺菲安万特的两款疫苗在日本被停用。如图表示人体注射该疫苗后,机体发生的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别在胸腺、骨髓中成熟
    B. 细胞4合成物质a的过程中经过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和线粒体
    C. ②过程依赖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完成,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D. 在二次免疫过程中,细胞5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4从而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体液免疫的过程,细胞1表示吞噬细胞,细胞2表示T细胞,细胞3表示B细胞,细胞4表示浆细胞,细胞5表示记忆细胞,物质a表示抗体。
    【详解】A、细胞2表示T细胞、细胞3表示B细胞,它们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别在胸腺、骨髓中发育成熟,A正确;
    B、细胞4表示浆细胞,浆细胞能分泌抗体,即图中的a,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抗体分泌过程中经过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该过程中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错误;
    C、②、③抗原呈递过程依赖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完成,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C正确;
    D、细胞5为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过程中,细胞5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4浆细胞,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大量的抗体从而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B。
    11. 为研究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科学家用燕麦胚芽鞘、琼脂块及14C标记的IAA进行了如图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用14C标记了IAA,不需要排除内源性激素干扰
    B. ①③对照,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不受重力影响
    C. ①④对照,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进行极性运输
    D. 为排除无关变量干扰,实验必须在黑暗处进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燕麦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详解】A、本实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IAA,通过检测放射性来判断IAA的运输,因此不需要排除内源性激素干扰,A正确;
    B、①③的自变量为供体块放置的位置,由于重力的方向向下,因此③中受体块不出现14C,不能说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不受重力影响,可将①和②进行比较,若①的受体块能检测到14C,②的受体块不能检测到14C,则可说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不受重力影响,B错误;
    C、若要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进行极性运输,需要排除重力的作用,①②对照,若重力发挥作用,则①和②的受体块都应该能检测的14C,若①的受体块能检测到14C,②的受体块不能检测到14C,则可说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不受重力影响,而是在胚芽鞘中进行极性运输,①④对比不能排除重力的作用,C错误;
    D、本实验目的是研究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无关,故本实验无需在黑暗中进行,D错误。
    故选A。
    12. 植物激素,如生长素(IA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TK)和乙烯(Eth)对植物的性别分化都有明显的调节控制作用。不同激素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对照
    赤霉素
    生长素
    浓度(mg/L)
    0
    50
    100
    200
    30
    60
    120
    雌雄比例(♀:♂)
    1.01
    0.96
    0.75
    0.58
    1.23
    1.62
    1.13

    A. 赤霉素和生长素相互协同调节该植物性别分化
    B. 该植物的赤霉素受体缺失突变体群体中雌株占多数
    C. 两种激素影响性别分化的差异体现两者作用的两重性
    D. 用生长素合成抑制剂处理对照组会导致雌株比例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促进该植株雄株的分化,生长素促进雌株的分化;二者是拮抗作用。
    【详解】A、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生长素促进雌株的分化,赤霉素促进雄株的分化,故生长素和赤霉素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该植物性别分化,A错误;
    B、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赤霉素促进雄株的分化,该植物的赤霉素受体缺失突变体群体中雌株占多数,B正确;
    C、由两种激素影响性别分化的两组数据与对照组对比分析可知,其差异并未体现其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
    D、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生长素促进雌株的分化,故用生长素合成抑制剂处理对照组,则雌株比例减小,雄株比例增大,D错误。
    故选B。
    13. 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不需要设置对照组,不需要做重复实验
    B.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且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 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农作物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和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的密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逐个计数法,估算法。估算法包括样方法、标记重捕法等等。
    【详解】A、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不需要设置对照组,需要做重复实验,A错误;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错误;
    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不能过分醒目,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应该相同,C正确;
    D、农作物上的蚜虫、昆虫卵常采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D错误。
    故选C。

    14. 某种动物的种群具有阿利效应,该动物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种群增长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增加的个体数。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初始密度介于0~a时,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
    B. 初始密度介于a~c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 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
    D. 若自然状态下该动物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人为提高雄性占比会使b点右移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可知,初始密度介于0~b时,增长速率0,种群数量会增加;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时,增长速率最大。
    【详解】A、初始密度介于0~a时,增长速率”“1且保持恒定,种群呈现“J”形增长,类似于图1中乙曲线J形曲线的增长类型,t2~t3时间段,鲤鱼种群λ

    相关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