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什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什邡中学高2022级平实部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总共40分)
1. 下列关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时能看到3种不同染色体数目的细胞分裂图像
B. 观察洋葱根尖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需要用到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洗去浮色
C. 持续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能够观察到该细胞中着丝粒的分裂过程
D. 统计一个视野中不同时期的细胞数目能够估算各个时期持续的相对时间
【答案】A
【解析】
【分析】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尤其是细胞核的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出现了染色体和纺锤丝,有丝分裂由此得名。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生殖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这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蝗虫精母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详解】A、蝗虫精母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设正常体细胞数目为2N,不进行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就是2N;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N;进行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为N;因此能看到3种不同染色体数目的细胞分裂图像,A正确;
B、观察洋葱根尖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制成解离液,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离开来,B错误;
C、该实验中,所有细胞都进行了解离,因此细胞已经死亡,是看不到细胞持续分裂过程的,C错误;
D、统计多个视野中不同时期的细胞数目,才能够估算各个时期持续的相对时间,D错误。
故选A。
2. 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孟德尔实验、方法及分离定律的叙述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 )
①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正反交的结果相同
②两纯合子杂交,子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一定为显性性状
③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④假说一演绎法中演绎推理的内容是进行测交实验
⑤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⑥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A. ②③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④⑤ D. ③④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①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均为高茎,①正确;
②如果亲本是隐性纯合子,杂交子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为隐性性状不是显性性状,②错误;
③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③错误;
④假说一演绎法中演绎推理的内容是设计测交实验,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表现,比例为1:1,④错误;
⑤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⑤错误;
⑥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⑥正确。
故选A。
3. Y(黄色)和y(白色)是位于某种蝴蝶常染色体上控制体色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表型判断出性别的是( )
A. ♀Yy×♂Yy B. ♀Yy×♂yy C. ♀yy×♂YY D. ♀yy×♂yy
【答案】C
【解析】
【分析】性染色体上的的基因控制性状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从性遗传是指相同基因型在不同的性别中表现为不同表现型的现象;它与伴性遗传的区别为控制从性遗传的基因一般位于常染色体,而不是性染色体。
【详解】A、由题干可知,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且黄色对白色为显性,若杂交组合为♀Yy×♂Yy,则子代是YY(♂黄色、♀白色)、Yy(♂黄色、♀白色)、yy(♂白色、♀白色),白色表型可能雌性也可能是雄性,不能从其子代表型判断出性别,A错误;
B、若杂交组合为♀Yy×♂yy,则子代是Yy(♂黄色、♀白色)、yy(♂白色、♀白色),白色表型可能雌性也可能是雄性,不能从其子代表型判断出性别,B错误;
C、若杂交组合为♀yy×♂YY,则子代均是Yy(♂黄色、♀白色),白色为雌性,黄色为雄性,C正确;
D、若杂交组合为♀yy×♂yy,则子代是yy(♂白色、♀白色),白色表型可能雌性也可能是雄性,不能从其子代表型判断出性别,D错误。
故选C。
4. 在有丝分裂中期,若出现单附着染色体(如下图所示),细胞将延缓后期的起始,直至该染色体与另一极的纺锤丝相连,并正确排列在赤道板上。此过程受位于前期和错误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的Mad2蛋白的监控,正确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没有Mad2蛋白。用玻璃微针勾住单附着染色体,模拟施加来自另一极的正常拉力时,细胞会进入分裂后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当所有染色体上都存在Mad2蛋白,细胞才能进入分裂后期
B. 细胞分裂能否进入后期与来自两极纺锤丝的均衡拉力有关
C. Mad2蛋白功能异常,细胞将不会在染色体错误排列时停止在分裂中期
D. 癌细胞的染色体排布异常时仍然能继续分裂可能与监控缺失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有丝分裂中期,若出现单附着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只与一侧的纺锤丝相连,如图所示),细胞将延缓后期的起始,直至该染色体与另一极的纺锤丝相连,并正确排列在赤道板上。此过程受位于前期和错误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的Mad2蛋白的监控,说明:Mad2蛋白监控着染色体是否排布异常,Mad2蛋白功能异常,细胞分裂监控缺失,有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正确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没有Mad2蛋白,故当所有染色体上均没有Mad2蛋白时细胞才能进入分裂后期,A错误;
B、用玻璃微针勾住单附着染色体,模拟施加来自另一极的正常拉力时,细胞会进入分裂后期,可知细胞分裂能否进入后期与来自两极纺锤丝的均衡拉力有关,B正确;
C、Mad2蛋白功能异常,细胞分裂监控缺失,细胞中染色体错误排列时,细胞不会停止在分裂中期,能继续分裂,C正确;
D、癌细胞的染色体排布异常时仍然能继续分裂,可能与监控缺失有关,D正确。
故选A。
5. 某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的植物种群中有3种基因型的个体即AA、Aa和aa。若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所结种子的数目较多且相同,该种群自然繁殖一代,所得下中AA:Aa:aa=2:1:3,则由此可推测亲本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A. 1/2 B. 1/3 C. 1/4 D. 1/5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试题: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植物进行的是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因此自然状态下,该植物通过自交的方式进行繁殖。
【详解】亲本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F1中出现Aa的概率为1/2,而实际F1中Aa所占比例为1/6,因此亲本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6)/(1/2)=1/3,亲本中Aa自交产生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1/4×1/3=1/12,由于F1中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6,因此亲本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产生的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6-1/12=1/4,因此亲本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也为 1/4。
故选C。
6. 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间期,核DNA进行复制,形成16个核DNA分子
B. 在前期,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染色单体和2个DNA分了
C. 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
D. 在后期,着丝粒分裂导致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均加倍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已知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共8个DNA分子,在间期,核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核DNA分子,A正确;
B、间期染色体已经复制,故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核DNA分子,B正确;
C、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易于观察染色体,C正确;
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染色单体数为0,染色体数目加倍,由8条变成16条,但DNA数目不变,D错误。
故选D。
7.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中,细胞和细胞核的体积都不断变小
B. 根据自由基学说理论,清除细胞中的自由基可延缓细胞衰老
C. 同一个体的红细胞和肌细胞所含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
D. 所有高等动物的正常发育中都有细胞的分化、凋亡
【答案】A
【解析】
【分析】1、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A错误;
B、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活泼,可攻击生物体内的DNA、蛋白质和脂质等物质,因此清除细胞中的自由基可延缓细胞衰老,B正确;
C、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种类细胞的形成原因是细胞的分化,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种类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合成的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C正确;
D、细胞分化、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而且细胞分化、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因此,所有高等动物的正常发育中都有细胞的分化、凋亡,D正确。
故选A。
8.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在自然条件下几乎为纯种
B. 孟德尔对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进行解释,属于提出假说
C. 孟德尔分析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应为1:1,属于实验验证
D. 分离定律的“分离”是指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且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A正确;
B、孟德尔对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进行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这属于提出假说,B正确;
C、孟德尔分析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应为1:1,属于演绎推理,进行测交实验,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属于实验验证,C错误;
D、分离定律是指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D正确。
故选C。
9. 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a、b、c分别进行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B.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GH段,此时期可能会发生互换
C. D→E和H→1过程的变化都是因为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D. L→M过程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过程,a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BC和FG阶段表示DNA分子的复制;b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HI阶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JK阶段表示姐们染色单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c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先进行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再进行有丝分裂。
【详解】A、a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b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c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A错误;
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即图中GH段,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属于GH段,B正确;
C、D→E过程的变化都是因为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H→I的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C错误;
D、L→M过程中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于母方,D错误。
故选B。
10. 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正确的是( )
A. 甲组细胞内的染色体均呈高度螺旋状
B. 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C. 丙组中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加倍
D. 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柱形图:甲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包括G1期和末期的细胞;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4C,均为S期细胞;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4C,包括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
【详解】A、甲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包括G1期和末期的细胞,G1期染色质还未高度螺旋化,A错误;
B、乙组细胞的DNA含量为2C~4C,均为S期细胞,说明该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B正确;
C、丙组包括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其中只有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
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G1期)细胞数增加,D错误。
故选B。
11.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的正确处理是( )
A. 开花期对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B. 花蕾期对母本去雄, 然后套袋
C. 完成人工授粉后无需再套袋 D. 收集母本与父本上的种子,获得子一代
【答案】B
【解析】
【分析】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操作:①认定父本和母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作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作母本,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注意去除干净、彻底,然后套上纸袋。②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详解】AB、对于母本的去雄应在开花前(花蕾期)进行,此后应套袋处理,以避免外来花粉干扰,A错误,B正确;
C、完成人工授粉后需要再次套袋,以避免外来花粉干扰,C错误;
D、种子的收集应在母本上获得,D错误。
故选B。
12. 下列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够准确的是 ( )
A. 高茎豌豆与高茎豌豆杂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性状的现象属于性状分离
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两个基因不一定属于等位基因
C. 体细胞中形状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
D.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最早从F1发现了不同于融合遗传的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4、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因,表现型相同,基因不一定相同。
【详解】A、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高茎豌豆与高茎豌豆杂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性状,该现象属于性状分离,A正确;
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两个基因不一定属于等位基因,可能是相同基因,B正确;
C、形态和大小都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C错误;
D、融合遗传主张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最早从F1的性状发现了不同于融合遗传的现象,D正确。
故选C。
13. 日本学者山中伸弥成功将人体皮肤细胞诱导形成多能干细胞——“iPS细胞”,iPS细胞可以分裂、分化为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等多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皮肤细胞和由它诱导形成iPS细胞遗传物质差异较大
B. iPS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和肝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存在差异
C. iPS细胞分化成心肌细胞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发生了变化
D. 成熟的人体皮肤细胞被诱导成iPS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分化程度逐渐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iPS细胞可分化形成多种组织细胞,说明基因选择性表达,它与其他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
【详解】A、皮肤细胞和由它诱导形成iPS均是由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来的,二者细胞遗传物质相同,A错误;
B、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iPS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和肝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存在差异,B正确;
C、iPS细胞分化成心肌细胞过程中,染色体数量(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而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RNA和蛋白质发生一定变化,C错误;
D、成熟人体皮肤细胞重新诱导回iPS细胞状态,以用于发育成各种类型的细胞,此时iPS细胞的分化程度比成熟细胞低,D错误。
故选B。
14. 茉莉花的紫花A对白花a为显性,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纯合白花窄叶和纯合紫花宽叶杂交的后代再与“M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紫花宽叶、紫花窄叶、白花窄叶、白花宽叶的比例依次是3:3:1:1。“M植株”的基因型为(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A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纯合白花窄叶基因型为aabb,纯合紫花宽叶基因型为AABB,二者杂交后代基因型AaBb。“M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紫花宽叶、紫花窄叶、白花窄叶、白花宽叶的比例依次是3:3:1:1,子代中紫花:白花=3:1,宽叶:窄叶=1:1,说明前者是自交Aa×Aa,后者是杂合子测交Bb×bb,因此与AaBb杂交的“M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故选A。
15. 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 ①或②
B. ①或④
C. ②或③
D. ③或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但未确定显隐性,若要判断全缘叶植株甲为杂合子,即要判断全缘叶为显性性状,羽裂叶为隐性性状。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
【详解】让全缘叶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新出现性状为隐性性状,①正确;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说明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或者是双亲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不能判断植株甲为杂合子,②错误;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判断,③错误;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说明植株甲与另一全缘叶植株均为杂合子,④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B正确,A、C、D均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以及常见分离比的应用,测交不能用来判断显隐性,但能检验待测个体的基因组成,因此可用测交法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6. 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中同源染色体都为2对
B. 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 即将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是乙细胞
D. 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或极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完成,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B、甲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乙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而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又知卵巢中的卵原细胞可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可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B错误;
C、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在下一个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以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C正确;
D、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D错误。
故选C。
17. 如图甲,乙表示某生物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图1和图2表示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图所示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得到
B. 甲图对应图1中曲线的CD段,对应图2中曲线的FG段
C. 图1和图2曲线下降的原因不同
D. 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同一细胞观察到所处的甲、乙两个时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时期: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结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恢复。
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时期:间期:DNA复制,DNA数目加倍;末期结束:细胞一分为二,DNA数目恢复。
【详解】A、甲图细胞发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该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得到,A正确;
B、甲图中发生DNA复制对应图1中曲线的CD段,对应图2中曲线的FG段,B正确;
C、图1曲线下降原因是细胞一分为二,图2曲线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C正确;
D、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已经死亡,不可用同一细胞观察到所处的甲、乙两个时期,D错误;
故选D。
18. 科学家把整个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同一时期的现象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昆虫产下一批卵后同时受精,会出现所有受精卵同时卵裂的现象,这是一种自然同步化;通过人工选择或诱导可使受精卵细胞都停在分裂中期,这是一种人工同步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次有丝分裂
B. 根据裂殖酵母不同时期细胞体积和重量不同,采用离心法分离出处于某一时期的细胞,这是一种自然同步化
C. 将DNA合成抑制剂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可让所有细胞都停留在间期
D. 细胞周期同步化后更有助于研究调控细胞周期的内在机制和影响细胞周期的外在因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
2、根据题意,区分同步化分类的标准是看是否有人为干预。
3、有丝分裂过程:(1)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2)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3)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4)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A错误;
B、根据裂殖酵母不同时期细胞体积和重量不同,采用离心法分离出处于某一时期的细胞,是通过人工选择处于某一时期的细胞,这是一种人工同步化,B错误;
C、将DNA合成抑制剂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处于G1期的细胞停留在G1期与S期交界处,S期后的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再分裂时会停留在G1期与S期交界处,C错误;
D、细胞周期同步化后使细胞处于同一时期,更有助于研究调控细胞周期的内在机制和影响细胞周期的外在因素,D正确。
故选D。
19. 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部分)。图2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系列变化过程(粘连蛋白与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有关,分裂中期开始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SGO蛋白可以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图1中,BC段的发生结果导致细胞中核DNA含量减半
B. 图1中,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AB段
C. 着丝粒分裂前SGO蛋白逐渐失去对粘连蛋白的保护作用
D. 抑制SGO蛋白的合成,可能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异常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图1中,BC段的发生导致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减半,但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变,A错误;
B、图1中,AB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中期,B正确;
C、根据题意,SGO蛋白可以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阻止着丝粒分裂,据此推测着丝粒分裂前SGO蛋白逐渐失去对粘连蛋白的保护作用,C正确;
D、SCO蛋白在维胞分裂中的作用主要是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破坏,如果阻断正在分裂的动物体结胞内SGO蛋白的合成,有可能导致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A。
20. 拉布拉多犬个性忠诚,智商极高,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毛色有黑、黄、棕3种,分别受B、b和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为选育纯系黑色犬,育种工作者利用纯种品系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B、b和E、e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F2黑色犬中基因型符合育种要求的个体占1/9
C. F2黄色犬与棕色犬随机交配,子代中可获得纯系黑色犬
D. F2黑色犬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不能获得纯系黑色犬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遗传图解可知,拉布拉多犬毛色的三种表现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其中黄色的基因型为(B_ee或bbE-和bbee),棕色基因型为(bbE_或B-ee),黑色基因型为(B_E_),根据题干信息可以进行分析答题。
【详解】A、由于黑色个体F1自由交配后代产生的个体中有三种毛色,并且符合9∶3∶3∶1的性状分离比及变形,因此两对基因B、b和E、e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F2中黑色犬的基因型有BBEE、BbEe、BBEe、BbEE四种,其中符合要求的黑色纯合子BBEE占1/9,B正确;
C、F2黑色犬测交(与bbee杂交)其后代一定都含有bbee产生的配子中的b和e基因,因此不会出现BBEE个体,C错误。
D、F2中黄色犬(B_ee或bbE-和bbee)与棕色犬(bbE_或B-ee)随机交配,其后代中不会出现BB和EE的个体,因此不能获得黑色纯种BBEE的个体,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1. 燕麦颖片颜色遗传受不同对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B控制黑色素的形成,基因Y控制黄色素的形成,但黑色会掩盖黄色。基因b、y均不控制色素合成,而表现为白颖(假设每株燕麦产生的后代数量一样)。为研究燕麦颖色的遗传,用黄颖和黑颖的纯合子燕麦为亲本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F2表现型及比例判断,燕麦颖色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
(2)图中亲本黄颖和黑颖基因型分别为_____。
(3)图中F2的黑颖植株中,共有_____种基因型。其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全为黑颖,这样的个体在F2的黑颖燕麦中所占的比例为____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代中会出现不同颜色。若将F2中的黄颖植株与白颖植株杂交,所得后代中白颖植株的比例为_____。
(4)为鉴定一黑颖植株的基因型,将该植株与白颖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确定黑颖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
②根据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尚不能确定的黑颖植株基因型中,若F2中黑颖:黄颖:白颖为_____,则该黑颖植株的基因型为BBYy。
【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
(2)bbYY、BByy
(3) ①. 6 ②. 1/3 ③. 1/3
(4) ①. BbYy、Bbyy、BbYY ②. 24:3:5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B_Y_和B_yy的个体均表现为黑颖,bbY_的个体均表现为黄颖,bbyy的个体均表现为白颖。题图中:黑:黄:白=241:59:20=12:3: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为BbYy,亲本中黄颖和黑颖基因型分别为bbYY、BByy。
【小问1详解】
F2三种表现型比例约为12∶3∶1,为9∶3∶3∶1的变形,说明燕麦颖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根据F2三种表现型及比例可知图中F1基因型应为BbYy。基因B控制黑色素的形成,基因Y控制黄色素的形成,但黑色会掩盖黄色。基因b、y均不控制色素合成,而表现为白颖。则亲本中黄颖不含有B,基因型为bbYY,则黑颖为BByy。
【小问3详解】
图中F2的黑颖植株B 中,共有2×3=6种基因型。其中BB 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全为黑颖,这样的个体在F2的黑颖燕麦中的比例为1/3。F2中的黄颖植株,1/3为纯合子,2/3为杂合子,与白颖植株杂交,所得后代中白颖植株的比例为(2/3)×(1/2)=1/3。
【小问4详解】
①若黑颖植株含有BB ,则后代一定为黑颖,无法通过测交判断其基因型;通过测交可判断黑颖植株Bb 的基因型。与白颖植株杂交,BbYy的后代表现为黑∶黄∶白=2∶1∶1; Bbyy的后代表现为黑∶黄∶白=3∶0∶1; BbYY的后代表现为黑∶黄∶白=3∶1∶0;据此可区分三种基因型。
②若该黑颖植株的基因型为BBYy,则F1基因型为1/2BbYy、1/2Bbyy,F2中黑颖比例为(1/2)×(12/16)+(1/2)×(3/4)=24/32;黄颖比例为(1/2)×(3/16)=3/32;白颖比例为(1/2)×(1/16)+(1/2)×(1/4)=5/32;黑颖∶黄颖∶白颖比例为24∶3∶5。
22. 大豆的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和a)控制,请分析表中大豆花色的3个遗传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组合
亲本性状表现
F1的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①
紫花×白花
405
411
②
紫花×白花
807
0
③
紫花×紫花
1240
413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判断____________花为显性性状,能判断出显性花色类型的组合是____________(填组合序号)。
(2)大豆花为两性花,在做上述杂交实验时,首先要对母本进行____________,再进行套袋,然后进行____________,再进行套袋,套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组合①②F1中紫花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__,组合③杂交的后代既有紫花又有白花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
(4)若将组合③F1中所有个体自交,各植株繁殖能力相同。则F2中白花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紫花 ②. ②③
(2) ①. 去雄 ②. 人工授粉 ③. 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3) ①. Aa、Aa ②. 性状分离
(4)3/8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大豆的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两表现不同的亲本杂交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或亲本杂交出现 3:1 时,比例高者为显性性状。
【小问1详解】
分析题意,由于组合②中两表现不同的亲本紫花和白花杂交,子代只有紫花,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组合③中同种表现的紫花杂交,子代有紫花和白花,出现了性状分离,且比例为紫花:白花=3:1,也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
【小问2详解】
大豆花为两性花,在做上述杂交实验时,首先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避免其自交;再进行套袋,然后进行人工授粉,再进行套袋,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小问3详解】
由于紫花为显性性状,其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所以根据亲本性状的表现型和F1的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可推测出组合①为Aa×aa,其中F1紫花是Aa,组合②杂交组合是AA×aa,其中F1紫花是Aa;组合③杂交的后代既有紫花又有白花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小问4详解】
组合③中,亲代紫花的基因型都是Aa,子代的所有个体中AA∶Aa∶aa=1∶2∶1,将组合③F1中所有个体自交,则F2中白花植株所占比例为1/2×1/4+1/4=3/8。
23. 下图1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图像,图2为一个细胞周期中部分染色体和核膜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结构I可用____________(试剂名你)溶液染色。染色后的结构1____________(“能”或“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期,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2)图2中I处细胞内核DNA数和染色体的比值是____________。图2所示结构中发生周期性变化的除了核膜和染色体以外还有____________。为确保核DNA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下列事件中必不可少的有____________。
①染色体的形成 ②纺锤体的形成 ③着丝粒的分裂 ④核膜的解体与重建
(3)图3中A~D表示四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分裂期时长,其中最适合用作观察有丝分裂材料的是____________植物,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甲紫溶液##醋酸洋红溶液 ②. 能 ③. 末 ④. 有丝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图1中出现新的核膜
(2) ①. 2:1 ②. 核仁和纺锤体 ③. ①②③④
(3) ①. D ②. 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比例大,这样可以观察到更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
【解析】
【分析】图1为有丝分裂末期,该时期染色体逐渐解螺旋成为染色质,出现细胞板,其中1是染色体,2是纺锤丝,3是细胞板。
图2为一个细胞周期中部分染色体和核膜的变化过程,Ⅰ核膜逐渐消失,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此时染色体和核DNA数的比值是1:2。
图3为不同植物细胞周期、分裂期持续的时间。
【小问1详解】
在有丝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图1中出现新的核膜,故为有丝分裂末期,该时期染色体逐渐解螺旋成为染色质,其中1是染色质,染色质(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甲紫染液、醋酸洋红)染色,被染色后的染色质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小问2详解】
图2为一个细胞周期中部分染色体和核膜的变化过程,Ⅰ核膜逐渐消失,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此时一条染色体上有2条染色单体,染色体和核DNA数的比值是1:2。在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粒连接着,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故该过程中发生周期性变化的除了核膜和染色体以外还有核仁和纺锤体。
①染色质丝螺旋缠绕成不易断裂的染色体,能保证核DNA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①正确;
②染色体移向两极的过程中需要纺锤丝的牵引,否则会异常停止,能保证核DNA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②正确;
③着丝粒的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能保证核DNA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③正确;
④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要分配到两个细胞中需要核膜消失,以及后面核膜的重新形成,能保证核DNA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④正确。
故选①②③④。
【小问3详解】
观察有丝分裂主要是看染色体,染色体在分裂期才可见,因此分裂期占比较大的细胞适合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A植物分裂期占比为5.8÷38≈0.15,B植物为4÷23≈0.17,C植物为3.5÷32≈0.11,D植物为3.1÷16≈0.19,故选D植物。
24. 下列是关于某哺乳动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分析回答:
(1)由图甲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______性,细胞②的名称是______;图甲中细胞③含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如果图乙中①→②完成了图丙中______(用字母表示)段的变化,则图乙a、b、c中表示核DNA的是______。
(3)图丙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某生物的卵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最多有______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______个四分体。
【答案】(1) ①. 雌 ②. 初级卵母细胞 ③. 0
(2) ①. AB ②. c (3)着丝粒分裂
(4) ①. 16 ②. 4
【解析】
【分析】据甲图分析可知,细胞①中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且存在同源染色体,说明其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甲中②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配,是初级卵母细胞;细胞③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且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说明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小问1详解】
图甲中②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配,是初级卵母细胞,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细胞③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说明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小问2详解】
图乙中①→②时,a不变,b出现,c增倍,则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核DNA,可表示丙中AB段(DNA的复制)变化。
【小问3详解】
图丙中CD段每条染色体上由两个DNA分子变成一个DNA分子,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
【小问4详解】
由于卵细胞是配子,其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所以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有8条,当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最多有16条染色体。由于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则存在4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成一个四分体,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4个四分体。
25. 某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B/b,D/d)控制,其机理如图所示,已知在B基因存在的情况下,D基因不能表达。
(1)黄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要检验某黄花植株的基因型,选择_________花植株与之杂交。杂交过程中______(是/否)需要对母本去雄,理由是______。若杂交结果为全为黄花,且该黄花植株不含D基因,请写出该杂交的遗传图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黄花植株自交,F1植株中黄花:紫花:红花=10:1:1.形成这一比例的原因是该植物产生的配子中某种基因型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①致死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上述F1黄花植株中纯合子占______。
②要利用上述F1植株,可通过一代杂交实验探究致死配子是雌配子还是雄配子,若已证明致死的是雄配子,某群体中基因型为BbDd和BbDD的个体比例为1:2,该群体个体随机授粉,则理论上子一代个体中紫色植株占的比例为______。
【答案】(1) ①. 6 ②. 红 ③. 否 ④. 该植物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 ⑤.
(2) ①. bD ②. 1/5 ③. 5/84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1的合成进而将红色前体物质转变成黄色物质,D基因可通过控制酶2的合成进而将红色前体物质转变成紫色物质,由于B基因存在的情况下,D基因不能表达,可推测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bbdd,黄花植株的基因型为B_D_,B_dd,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bbD_。
【小问1详解】
黄花植株的基因型有BBDD、BBDd、BBdd、BbDD、BbDd、Bbdd,共6种;要检验某黄花植株的基因型,选择该黄花植株与红花植株(bbdd)杂交;由于该植物是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所以杂交过程中不需要对母本去雄;若杂交结果为全为黄花,且该黄花植株不含D基因,说明该黄花植株的基因型是BBdd,该杂交的遗传图解是 。
【小问2详解】
①某黄花植株自交,F1植株中黄花:紫花:红花=10:1:1,说明该黄花植株的基因型是BbDd。自交后代黄花(B_D_,B_dd):紫花(bbD_):红花(bbdd)=10:1:1,可以写成B_D_:B_dd:bbD_:bbdd=7:3:1:1,是9:3:3:1的变式,说明基因型为bD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F1黄花植株BBDD和BBdd是纯合子,F1黄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5。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德阳市什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德阳市什邡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德阳市什邡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德阳市什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德阳市什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德阳市什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