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新题基础练)(含解析)
展开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A卷 新题基础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C
D
C
B
B
C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D
C
D
BD
AD
ABC
BC
CD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关注的问题。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 )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行为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B、D属于生物多样性,C不属于。 故答案为:C。
2.猫叫综合征的病因是人类第五号染色体短臂上的部分片段丢失所致。这种变异属于( )
A.倒位 B.缺失 C.重复 D.易位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第五号染色体短臂上的部分片段丢失所致,这属于染色体变异种的片段缺失,B正确。故答案为:B。
3.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所依据的理论根据。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不同,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B.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了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C.健那绿染液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D.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的沉淀,利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淀粉
【答案】C
【解析】A、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所以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也不同,进而分离色素,但不能用于提取色素,无水乙醇用来提取色素,A错误;B、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无法被移向细胞两极,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C、健那绿染液为活细胞染液,染色处理后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C正确;D、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的沉淀,但淀粉不是还原糖,因而不可利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淀粉,D错误。故答案为:C。
4.已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现欲以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亲本培育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便的育种方法是( )
A.人工诱变育种 B.转基因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杂交育种
【答案】D
【解析】aabb是双隐性个体,没有显隐性的干扰,使用杂交育种,在F2代即可筛选出来。杂交育种操作简便,是筛选双隐性个体最简单的方法。 故答案为:D。
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致病机理是22号染色体与9号染色体发生了交换,产生了一种致癌的BCR-ABL融合基因,其表达产物引起细胞增殖失控,具体如图所示。导致此病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 )
A.倒位 B.缺失 C.易位 D.重复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致病机理是22号染色体与9号染色体发生了交换,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的交换,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6.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杂交育种中,通过杂交、选择等手段可导致生物进化
B.在单倍体育种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C.在多倍体育种中,可通过低温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诱变育种中,通过紫外线照射可造成细胞内基因结构的改变
【答案】B
【解析】A、在杂交育种中,通过杂交、选择等手段可导致生物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发生了进化,A正确;B、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因此在单倍体育种中,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B错误;C、在多倍体育种中,可通过低温或秋水仙素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D、紫外线照射能增加DNA分子上的碱基发生变化的几率导致基因突变,D正确。故答案为:B。
7.中国农业专家周中普采用“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远缘杂交”三结合的育种方法,首次培育出了彩色小麦,其蛋白质、锌、铁、钙等的含量均超过普通小麦。后来彩色小麦还搭乘宇宙飞船进行太空育种,优化出更优质保健的小麦新品种。以下关于彩色小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结合”育种一定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B.“三结合”育种方法的原理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C.太空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培育出新物种
D.太空育种可定向改变彩色小麦的基因结构而提高变异频率
【答案】B
【解析】AB、“三结合”育种方法包括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杂交育种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A错误、B正确;C、太空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该育种方法由于变异的的不定向性,不一定能缩短育种年限,能缩短育种年限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C错误;D、太空育种的原理通常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D错误。故答案为:B。
8.猫叫综合征是人类(2n=46)的第5号染色体短臂断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某表现型正常女性的5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断裂后,短臂部分与8号染色体连接。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其细胞中形成复杂的联会复合物(如图)。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若该联会复合物的染色体遵循正常的染色体行为规律。已知具有完整的染色体组的配子可育,具有缺失或重复的染色体不可育,不考虑其他变异情况。下列关于该女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次级卵母细胞中可能含有46条染色体
B.某卵母细胞产生的配子可能都不育
C.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同
D.用光学显微镜可镜检该女性染色体是否变异
【答案】C
【解析】A、该女性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数目并没有发生改变,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目会加倍,故次级卵母细胞可能含46条染色体,A正确;B、该女性某卵母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可能产生的配子(用5-表示缺失的5号染色体、8+表示增添的8号染色体):①5/8+;②5-/8;③5/5-;④8+/8;⑤5/8;⑥5-/8+,其中某卵母细胞产生的配子可能是①5/8+(含重复染色体,不育);②5-/8(含缺失染色体,不育);③5/5-(含重复染色体,不育);④8+/8(含重复染色体,不育);而⑤5/8;⑥5-/8+产生的配子可育,因此某卵母细胞产生的配子可能都不育,B正确;C、易位只是导致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染色体的数目并没有改变,因此该女性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数目都是23条,C错误;D、该女性染色体发生的变异是5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断裂后,短臂部分与8号染色体连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正确;故答案为:C。
9.较小的种群在进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称为遗传漂变。如某种群个体数很少,其中某些极少数个体有某种基因,可能会因极少数个体的偶然死亡或没有交配,而使这种基因在种群中消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发生遗传漂变的本质是基因突变
B.发生遗传漂变的种群必然发生了进化
C.自然选择是非随机的,遗传漂变是随机的
D.种群数量越大,发生遗传漂变的可能性越小
【答案】A
【解析】A、种群发生遗传漂变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B、遗传漂变可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会引起种群的进化,B正确;C、遗传漂变是随机波动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正确;D、种群越大,遗传漂变对基因频率改变的影响越小,D正确。故答案为:A。
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将进化归纳为“带有变异的传代”
B.达尔文依据自然选择推测人工选择的存在
C.自然选择可使某细菌种群青霉素抗性增强
D.种群间双向迁移会导致种群内变异量增大
【答案】B
【解析】A、达尔文在调查中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特有的生物类型,都是从南美大陆迁徙而来,并随后发生了类型转变,将其归纳为“带有变异的传代”,A正确;B、受人工选择现象的启发,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B错误;C、自然选择淘汰不能适应青霉素的细菌,使适应青霉素的细菌生存下来,使得青霉素抗性增强,C正确;D、种群间个体的双向迁移增加了基因交流的频率,会导致种群内变异量增大,D正确。
故答案为:B。
11.盲鳗生活在海底,以海底的腐肉为食。海底终日无阳光,盲鳗的眼睛出现了退化。盲鳗的防身武器是其自身分泌的黏液,黏液中的纤维丝会很轻易地进入捕猎者的鳃中,让用鳃呼吸的捕猎者迅速窒息。盲鳗的黏液只对用鳃呼吸的动物致命,但没鳃的海狮和海豚能巧妙地避开这一陷阱并捕食盲鳗。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黑暗环境诱导盲鳗的眼晴出现了退化,这本质上也是一种进化
B.盲鳗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基因突变的利与弊是相对的,基因突变决定了盲鳗的进化方向
D.盲鳗与捕猎者之间存在协同进化,两者的基因频率均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A、盲鳗的眼睛出现了退化并不是黑暗环境诱导出现的结果,环境只对生物的性状具有选择作用,A错误;B、盲鳗生活在海底,以海底的腐肉为食,属于分解者,B错误;C、基因突变的利与弊是相对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盲鳗的进化方向,C错误;D、盲鳗与捕猎者之间、盲鳗和生活环境之间都在相互影响,存在共同进化,盲鳗与捕猎者的基因频率均发生了改变,发生了进化,D正确。故答案为:D。
12.液泡膜蛋白TOM2A的合成过程与分泌蛋白相同,该蛋白影响烟草花叶病毒(TMV)核酸复制酶的活性。与易感病烟草品种相比,烟草品种TI203中TOM2A的编码序列缺失2个碱基对,被TMV侵染后,易感病烟草品种有感病症状,TI203无感病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OM2A的合成需要游离核糖体
B.TI203中TOM2A基因表达的蛋白与易感病烟草品种中的不同
C.TMV核酸复制酶可催化TMV核糖核酸的合成
D.TMV侵染后,TI203中的TMV数量比易感病烟草品种中的多
【答案】D
【解析】A、由题意可知,液泡膜蛋白TOM2A的合成过程与分泌蛋白相同,分泌蛋白最初是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故液泡膜蛋白TOM2A的合成需要游离核糖体,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烟草品种TI203中TOM2A的编码序列缺失2个碱基对发生了基因突变,被TMV侵染后,易感病烟草品种有感病症状,TI203无感病症状,TI203中TOM2A基因表达的蛋白与易感病烟草品种中的不同,B正确; C、核酸复制酶的作用是催化核酸的形成,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核酸是RNA,则TMV核酸复制酶可催化TMV核糖核酸的合成,C正确; D、被TMV侵染后,易感病烟草品种有感病症状,TI203无感病症状,说明烟草花叶病毒在TI203中不易繁殖,则烟草花叶病毒(TMV)核酸复制酶含量少,D错误。 故答案为:D。
13.稻蝗属的三个近缘物种①日本稻蝗、②中华稻蝗台湾亚种和③小翅稻蝗中,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为探究它们之间的生殖隔离机制,进行了种间交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交配(♀×♂)
①×②
②×①
①×③
③×①
②×③
③×②
交配率(%)
0
8
16
2
46
18
精子传送率(%)
0
0
0
0
100
100
注:精子传送率是指受精囊中有精子的雌虫占确认交配雌虫的百分比
A.实验结果表明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
B.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②和③之间可进行基因交流
【答案】D
【解析】A、由题意可知,题中的三个物种为近缘物种,其中②与③可以交配成功,实验结果表明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A正确; B、由题意可知,三个近缘物种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其中②与③可以交配成功,①与②、①与③交配不成功,说明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B正确; C、一般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隔离,从而形成不同物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 D、题中的三个物种近缘物种,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即使能够受精成功也不能发生基因交流,D错误。 故答案为:D。
14.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某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该个体最可能发生了下列哪种染色体结构变异(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而某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该个体应当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转移到了非同源染色体上,即发生了易位,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5.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如图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
B.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
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
D.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
【答案】D
【解析】A、草食动物采食白车轴草,能产生HCN的能抵御采食,故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A正确; B、由图可知,城市中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最低,市郊次之,乡村最高,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B正确; 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的白车轴草能产生HCN的个体比例低,即H和D基因的基因频率低,则d和h的基因频率较高,C正确; D、基因重组不会产生新的基因也不会丢失原来的基因,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D错误。 故答案为:D。
二、多选题,每个小题3分,共15分。少选得1分,多选、错选0分。
16.蔗蟾蜍曾被某国引入,用来控制甘蔗园中的害虫,但除控制害虫外,蔗蟾蜍还能捕食多种动物。蔗蟾蜍本身有毒,在当地鲜有天敌,且繁殖速度快,变异率高,几十年来迅速扩散,已成为入侵物种,造成了生态灾难。研究发现,它们的进化速度惊人,已经进化出长而有力的后腿,生存能力剧增。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蔗蟾蜍与害虫等当地动物会发生协同进化
B.蔗蟾蜍的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突变
C.自然选择导致蔗蟾蜍种群长腿基因频率增加
D.当地蔗蟾蜍种群的增长不受任何因素制约
【答案】BD
【解析】A、协同进化指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生,所以蔗蟾蜍与害虫等当地动物会发生协同进化,A正确;B、蔗蟾蜍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变异主要来自基因重组,B错误;C、自然选择使腿长的蔗蟾蜍生存能力强,所以长腿基因频率增加,C正确;D、种群的增长受到自然资源、天敌等因素的限制,D错误。故答案为:BD。
17.若图甲中①和②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③和④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基因,“?”表示着丝点,且乙~戊图都是由甲图变化而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乙~戊中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依次是缺失、重复、易位、倒位
B.图乙~戊中的变异都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C.除了图示变异外染色体变异还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D.图示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答案】AD
【解析】A、图乙中②号染色体丢失了D基因,属于缺失,图丙中①号染色体多了一个C基因,属于重复,图丁中①号染色体上的B和C基因位置颠倒了,属于倒位,图戊中②号染色体与③号染色体间相互交换了部分片段,属于易位,A错误;B、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结合A选项分析可知,乙~戊中的变异都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正确;C、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图示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所以除了图示变异外染色体变异还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正确;D、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D错误。故答案为:AD。
18.单体是指某对同源染色体缺失一条的个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2条。研究发现,某单体小麦产生的卵细胞和花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为20条或21条,比例均为3:1;参与受精的花粉细胞的种类和比例为(20条染色体的花粉):(21条染色体的花粉)=1:24。下列有关该单体小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成单的那条染色体可能容易丢失
B.缺失一条染色体的花粉,生活力或受精能力可能下降
C.单体小麦属于细胞内个别染色体减少导致的染色体数目变异
D.单体小麦与普通小麦进行正交和反交,产生的子代中单体所占比例相同
【答案】ABC
【解析】A、根据题意,单体小麦产生的配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0条或21条,比例为3:1,可推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成单的那条染色体可能因无法联会而常常丢失,A正确;B、参与受精的花粉细胞的种类和比例为(20条染色体的花粉):(21条染色体的花粉)=1:24,可知与染色体数目正常的花粉相比,缺失一条染色体的花粉生活力或受精能力可能下降,B正确;C、单体属于细胞内个别染色体减少导致的变异,即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D、单体小麦产生的能参与受精的卵细胞比例无法确定,因此单体小麦与普通小麦进行正交和反交,产生的子代中单体所占比例可能不同,D错误。故答案为:ABC。
19.普氏野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家马的祖先,也是世界上唯一生存的野马,属世界濒危物种。下图为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普氏野马的数量及增长率变化曲线,引起普氏野马死亡的因素主要有疾病、外伤、恶劣气候、狼袭等。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是保护濒危物种最有效的方法
B.1999~2005年,普氏野马种群数量先增长后下降,2003年普氏野马数量最低
C.2015年以后,安西保护区普氏野马的种群数量旱“J”型增长
D.普氏野马在长期狼袭的情况下会与狼发生共同进化
【答案】BC
【解析】A、保护濒危物种最有效的方法是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A正确;B、由图可知,1999~2001年种群增长率为正值,种群数量增加,2001~2005年种群增长率为负值,种群数量减少,到2005年种群数量降到最低,B错误;C、2015年以后种群增长率为正值,种群数量稳步增长,由于有疾病、外伤、恶劣气候、狼袭等因素存在,因此将不会呈现“J”型增长,C错误;D、普氏野马在长期狼袭的情况下二者相互选择,会与狼发生共同进化,D正确。故答案为:BC。
20.短串联重复序列广泛存在于人的基因组中,由2~50个首尾相连的重复单位串联而成,其重复单位为1~6个核苷酸。短串联重复序列能发生遗传信息的传递。研究发现,熊蜂控制X蛋白合成的Smr基因中也存在重复序列CAG。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不同个体中,位于Y染色体上的某些重复序列可能有特异性
B.CAG重复序列增多会改变Smr基因的结构,引起Smr基因发生突变
C.若CAG重复次数增加,会改变Smr基因中嘌呤碱基的比例
D.若CAG重复序列增加1次,则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答案】CD
【解析】 A、DNA分子具有特异性,不同DNA分子由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存在差异,因此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对都有特定的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排列顺序包含特定的遗传信息,从而使DNA分子具有特异性。由此,人不同个体中位于Y染色体上的某些重复序列可能有特异性,A正确;B、基因突变是指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故CAG重复序列增多会改变smr基因的结构,引起基因突变,B正确;C、DNA分子是双链结构,双链中嘧啶碱基和嘌呤碱基的数量是一样的。因此CAG重复次数增加不会改变smr基因中嘌呤碱基的比例,C错误;D、若CAG重复序列增加一次,即增加三个碱基对,由于基因中碱基对数目与所编码氨基酸数目的比例关系为3:1。正好增加了一个氨基酸,包含在重复氨基酸里。所以重复序列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故答案为:CD。
三、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40分。
21.(10分)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在诸多方面比双亲优越,但在F2又出现杂种优势衰退的现象。中国是世界上首个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国家,科研人员曾培育出了某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水稻,其育性受日照时间和温度调控。下图表示利用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水稻留种及获得F1杂交种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的育性受温度和光的影响,说明 。
(2)该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与某常规可育系进行正反交,得到的F1均可育,说明雄性不育基因位于 (填“细胞核”或“细胞质”)中,为 (填“显性”或“隐性”)基因。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相比于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的雄性不育系,其在杂交育种上的优点是 。
(3)现有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水稻A与常规可育系水稻H,为了对A进行留种,应选择 (填“高温”或“低温”)种植A;为了培育F1杂交种水稻,应选择A与H杂交且在 (填“高温”或“低温”)下种植,收获 (填“A”或“H”)植株所结种子即为高产水稻。
(4)在长日照或高温下,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仍有5~10%的自交结实率,导致制备的杂交种中混有纯合子。为解决该问题,杂交制种时,选用光温敏雄性不育系隐性纯合紫叶稻与雄性可育系显性纯合绿叶稻杂交,并在子代的秧苗期内剔除 叶秧苗即可。
【答案】(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受环境(温度和光)的影响
(2)细胞核;隐性;可自交留种,用于每年制备杂交种
(3)低温;高温;A
(4)紫
【解析】 (1)分析题图可知水稻的育性受到基因控制,此外水稻的育性受温度和光的影响,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受环境(温度和光)的影响。
(2)该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与某常规可育系进行正反交,得到的F1均可育,说明可育为显性性状,且F1性状稳定(均为可育) ,由于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母本,若相关基因位于细胞质,后代性状与母本相同,该实验正反交结果相同,说明不育基因位于细胞核(染色体上) ,且为隐性基因。据图分析,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可通过调节环境条件来达到育种目的,相比于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的雄性不育系,其在杂交育种上的优点是可通过改变环境条件能够实现自交留种,用于每年制备杂交种。
(3)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水稻A在低温件下表现为雄性可育,在高温条件下表现为雄性不育,为了对A进行留种,需要利用雄性育性,因此应选择低温条件下种植A。在高温条件下,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水稻A表现为雄性不育,因此以A为母本,H为父本进行杂交,收获A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即为生产中所用杂交种。
(4)在杂交制种时,选用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纯合隐性紫叶稻与雄性可育系显性纯合绿叶稻杂交,理论上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植株上所产后代均为绿叶稻,若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植株发生自交,则后代中出现紫叶稻,因此只需要在子代的秧苗期内剔除紫叶秧苗即可。
22.(10分)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XB)对白眼(Xb)为显性;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的雄蝇与白眼黑身雌蝇交配,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变异细胞,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的雄蝇与白眼黑身雌蝇交配产生的子代为白眼黑身的概率为 ,性别表现为 。A、a和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 。
(2)基因型为的雄蝇与白眼黑身雌蝇交配产生的子代中出现白眼灰身雄蝇的变异类型是 。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基因型为的变异细胞是 (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形成Xb的变异类型是 。
【答案】(1)1/4;雄性;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基因重组;次级精母细胞;基因突变
【解析】 (1)白眼黑身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基因型为AaXBY的雄蝇与白眼黑身雌蝇交配产生的子代中黑身的概率为1/2;白眼的概率为1/2,子代为白眼黑身的概率为1/4;只有雄蝇才会表现白眼。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两对基因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结合分析可知,基因型为 AaXBY的雄蝇与aaXbXb白眼黑身雌蝇交配产生的子代中出现AaXbY白眼灰身雄蝇的变异类型是基因重组,是亲代减数分裂时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结果。基因型为AaXB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一个类型为AAXBXb的变异细胞,A与A为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可知变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后,所以是次级精母细胞。形成Xb的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
23.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a、c分别表示 、 ,b的实质变化是 。
(2)①~⑥的存在说明了 。
(3)原松鼠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约为 ,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比例约为 。
【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变异是不定向的
(3)45.45%;18.18%
【解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生殖隔离,b表示基因频率变化的不断积累。
(2)图甲中①~⑥表示生物变异,由图中箭头的方向可知变异的不定向性。
(3)原松鼠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5%,Aa的基因型频率为5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5%.假设开始松鼠的种群数量为100只(AA为25只、Aa为50只、aa为25只),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显性个体即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隐性个体即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AA的数量为30只,Aa的数量为60只,aa的数量为20只,所以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60+20×2)÷(30×2+60×2+20×2)≈45.45%.aa基因型频率为20÷(30+60+20)≈18.18%。
24.竞争和协同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个体或种群之间的两种表现行为。大量实验和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和水平上,竞争的结果有利于生物形态、生理特征及生活方式等适应策略的进化;协同能够使生物以最小的代价或成本实现自身在自然界的存在与繁殖(最大适合度)。回答下列问题:
(1)协同进化,即共同进化,是指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协同进化与竞争进化中, 更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有序性和多样性。
(2)竞争关系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 。竞争关系通过改变种群的出生率和存活率,最终影响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3)生物在竞争或协同过程中释放的总能量是一定的,这使其形成了一定的能量投资策略——“生态成本”权衡策略,即投入某一方面的能量多,必然会影响投入另一方面的能量。一般生物在以下几个方面都需要有能量的投入与消耗:①抵御不良气候与土壤条件;②生长、发育和繁殖;③ 。
(4)竞争会导致物种的形态、生理特征发生改变,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从器官形态层面分析,动物群落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的“军备竞赛”式的竞争结果是 。
【答案】(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
(2)相互抑制,有时也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种群密度
(3)防御天敌(或抵御天敌)
(4)捕食者的攻击器官更发达,而被捕食者的防卫器官更发达(或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共同进化)
【解析】(1)协同进化,也叫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协同进化与竞争进化中,协同进化更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有序性和多样性。因为协同进化显示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
(2)竞争关系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最终表现为相互此消彼长的关系,有时也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即一方在竞争中消失。竞争关系通过改变种群的出生率和存活率,最终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生物在竞争或协同过程中释放的总能量是一定的,而这些能量的去向一般用于抵御不良气候与土壤条件、生长、发育和繁殖和防御天敌等方面,这使其形成了一定的能量投资策略——“生态成本”权衡策略,即投入某一方面的能量多,必然会影响投入另一方面的能量。
(4)竞争会导致物种的形态、生理特征发生改变,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从器官形态层面分析,动物群落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的“军备竞赛”式的竞争结果是捕食者的攻击器官更发达,而被捕食者的防卫器官更发达,这是共同进化的结果,因为只有捕食者的攻击器官更发达才能获得更多的食物得以生存,被捕食者的防卫器官更发达才能在与捕食者的斗争中获胜避免被捕获,进而获得生存的机会。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一单元 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结构梳理( 新题基础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一单元 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结构梳理( 新题基础练)(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选题,每个小题3分,共15分,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4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五单元 遗传规律及其拓展( 新题基础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五单元 遗传规律及其拓展( 新题基础练)(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选题,每个小题3分,共15分,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4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十一单元 实验探究与设计精编( 新题基础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十一单元 实验探究与设计精编( 新题基础练)(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选题,每个小题3分,共15分,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4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