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五单元 遗传规律及其拓展( 新题基础练)(含解析)
展开第五单元 遗传规律及其拓展
A卷 新题基础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C
A
C
D
C
D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B
D
C
ACD
BCD
ACD
BCD
ABD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孟德尔及其遗传定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的成功说明了实验材料的重要性
B.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把统计方法应用到遗传分析中
C.四分体时期染色体行为体现了遗传定律的实质
D.线粒体中的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答案】C
【解析】孟德尔成功原因包括:选材得当,选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的豌豆为实验材料;把统计方法应用到遗传分析中,A项、B项正确;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分体时期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C项错误;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核基因的遗传,线粒体中的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项正确。
2.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
A.将山柳菊和豌豆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B.研究过程由简单到复杂
C.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D.创造性的运用科学方法
【答案】A
【解析】A、选择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错误;B、研究过程由简单到复杂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确;C、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C正确;D、创造性的运用测交方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D正确。故答案为:A。
3.孟德尔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下列关于他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B.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C.通过测交实验提出了合理的假说
D.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答案】C
【解析】A、在分析生物性状时,孟德尔首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B、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属于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确;C、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提出了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通过测交实验对假说进行了验证,C错误;D、科学设计了实验的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D正确。故答案为:C。
4.金鱼身体的透明程度由一对基因T、t控制。普通金鱼(TT)与透明金鱼(tt)交配所得F1均呈半透明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1自交,F2的表现型可以直接反映基因型
B.F1呈现双亲的中间类型,该现象属于共显性
C.金鱼T、t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D.金鱼T、t基因的本质区别是碱基种类的差异
【答案】A
【解析】A、不完全显性的情况下,基因型和表现型对应,F2的表现型为1普通金鱼(1TT)∶2半透明金鱼(2Tt)∶1透明金鱼(1tt),A正确;B、F1呈现双亲的中间类型,该现象属于不完全显性,B错误;
C、金鱼T、t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T与t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C错误;D、金鱼T、t基因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而碱基种类都是四种(A/T/C/G),D错误。故答案为:A。
5.朋友圈中时常会有一些缺乏科学依据的说法,请利用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有科学依据的是( )
A.人类目前有条件让熟鸡蛋返生并孵化出小鸡
B.常吃猪蹄可以美容,其中的胶原蛋白便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C.食用被植物激素催熟的水果并不会引起儿童早熟
D.如果孩子的血型和父母都不一样,就不是亲生的
【答案】C
【解析】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鸡蛋经高温加热煮熟后,其中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蛋白质的功能丧失,生命活动不能正常地进行,所以熟鸡蛋不能返生孵出小鸡,A错误;B、食用的胶原蛋白需要被分解为小分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B错误;C、人体细胞内不含植物激素的受体,因此食用被植物激素催熟的水果并不会引起儿童早熟,C正确;D、由于杂合子的后代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子女的血型可能和父母不同,如均为A型血的父母可能生出O型血的子女,D错误。故选C。
6.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复制的两个基因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
B.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C.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A、复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A正确;B、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正确;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C正确;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故答案为:D。
7.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
A.受精作用时 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C.减数第一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C
【解析】等位基因通常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所以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而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C选项正确。
8.下图是甘蓝型油菜一些基因在亲本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多次实验结果表明,E基因存在显性纯合胚胎致死现象。如果让F1自交,得到的F2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
A.1/6 B.3/14 C.4/21 D.5/28
【答案】D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F1的基因型为BbEeFf、BbeeFf各占1/2。已知EE致死,F1的基因型为BbFfEe、BbFfee,其中BbFf自交后代纯合子占1/2×1/2=1/4;Ee、ee自交后代EE:Ee:ee=1:2:5,由于EE致死,所以其中纯合子占5/7,所以F1的自交后代纯合子占1/4×5/7=5/28 。D正确。故答案为:D。
9.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是由四种含氮碱基组成的核酸分子片段
B.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不同的性状
C.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酸种类可发生变化
D.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C
【解析】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A错误;B、A和a是等位基因,是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他们控制的是同一性状,B错误;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核酸种类(mRNA)可发生变化,C正确;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果非等位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并不遵循该定律,D错误;故答案为:C。
10.已知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一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上述结果可以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有角
B.根据上述结果可以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无角
C.可以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无角牛与无角牛杂交来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D.可以从牛群中选择一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来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答案】C
【解析】AB、根据上述结果能否不能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原因如下: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按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计算,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所以6个组合后代合计很可能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的情况;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 A和Aa,A A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很可能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的情况。综合上述分析,此杂交结果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AB错误;C、可选择多对无角牛与无角牛杂交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无角牛,则说明无角为隐性,若后代出现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C正确;D、从牛群中选择一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无法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如AA×AA或AA×Aa或aa×aa,子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无法判断,D错误。故答案为:C。
11.已知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是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让某一种群内的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发现F1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为24:1。在F1中,除去黑身果蝇,然后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F2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 )
A.15:1 B.24:1 C.35:1 D.48:1
【答案】C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一代灰身BB占4/5×4/5=16/25,Bb占2×1/5×4/5=8/25,则除去黑身果蝇后子一代中BB∶Bb=2∶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B∶b=5∶1,因此让该剩余的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后代黑身的比例为1/6×1/6=1/36,则理论上后代的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35∶1。 故答案为:C。
1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为a,正常血红蛋白基因为A。研究者发现在疟疾高发地区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远高于其他地区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地区基因型为Aa儿童的生存率高于AA个体的,杂合子体内两种基因都会表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基因表达产物对疟疾有抵抗力
B.基因有利与否要根据环境判断
C.a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影响生物性状
D.a基因频率在疟疾高发区高于A基因的
【答案】D
【解析】A、疟疾高发地区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远高于其他地区,说明a基因表达产物对疟疾有抵抗力,A正确;B、对一般地区而言,致病基因是有害的,疟疾高发地区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远高于其他地区,说明基因有利与否要根据环境判断,B正确;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改变,说明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影响生物性状,C正确;D、疟疾高发地区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远高于其他地区,不能说明a基因频率在疟疾高发区高于A基因的,D错误。故答案为:D。
13.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白花植株数的3倍
B.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12
C.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数的3倍
D.亲本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
【答案】B
【解析】A、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由于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含a的花粉育性不影响B和b基因的遗传,则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时,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BB+Bb):白花植株数(bb)=3,A正确;B、由题意可知,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aB:ab=1:1:1:1,雄配子中含A的花粉都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则可育的配子之比为A=2a,即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aB:ab=2:2:1:1,则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4×1/6=1/24,B错误;C、由题意可知,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可育的配子之比为A=2a,即可育雄配子数(A+1/2a)是不育雄配子数的3倍,C正确;D、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由于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含a的花粉育性不影响B和b基因的遗传,则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时,B和b基因遵循分离定律,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D正确。故答案为:B。
14.将某种二倍体植物a、b两个植株杂交,得到c,将c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c到f的育种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B.由g和h杂交形成的m是三倍体,m不是一个新物种
C.若ab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FF、aabbDDFF(每对基因独立遗传),①为自交,则n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8
D.由单倍体育种产生的e和多倍体育种产生的m都是高度不育的
【答案】D
【解析】A、由c到f的育种过程为诱变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A正确;B、g是自然生长形成的二倍体,h是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四倍体,由g和h杂交形成的m是三倍体,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后代,因此m不是一个新物种,B正确;C、若ab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FF、aabbDDFF(每对基因独立遗传),则c和g的基因型为AaBbDdFF,若①为自交,则n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2×1/2×1/2×1=1/8,C正确;D、由单倍体育种产生的e由于经过了秋水仙素处理,因此是可育的二倍体,根据B项分析可知,m是三倍体,高度不育,D错误。故答案为:D。
15.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研究发现椭圆形蚕茧和圆形蚕茧分别为常染色体基因(R和r)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雄蚕比雌蚕食桑量低,产丝率高。为了达到只养雄蚕的目的,科研人员培育了杂合的椭圆形蚕茧的雄蚕(甲),其Z染色体上带有两个隐性胚胎致死基因e、f及其等位基因,W染色体上无相关基因。利用甲与杂合的椭圆形蚕茧雌蚕(乙)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雌蚕在胚胎期死亡,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R/r基因与性染色体之间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甲的基因型为RrZEFZef,乙的基因型为RrZEFW
C.若后代有雌蚕成活,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D.甲与乙的后代雄蚕中出现圆形蚕茧雄蚕的比例为1/8
【答案】C
【解析】A、因为R/r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因此R/r基因与性染色体之间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杂合的椭圆形蚕茧的雄蚕(甲)Z染色体上带有两个隐性胚胎致死基因e、f及其等位基因,且甲与杂合的椭圆形蚕茧雌蚕(乙)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雌蚕在胚胎期死亡,说明甲的基因型为RrZEfZeF,乙的基因型为RrZEFW,B错误;C、杂交后代雌蚕的基因型为ZEfW(死亡)或ZeFW(死亡),若后代有雌蚕成活,说明产生了基因型为ZEFW的可成活的雌残,故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正确;D、甲的基因型为RrZEfZeF,乙的基因型为RrZEFW,则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8RRZEfZEF,1/8RRZeFZEF,1/8rrZEfZEF,1/8rrZeFZEF,2/8RrZEfZEF,2/8RrZeFZEF,即后代雄蚕中出现圆形蚕茧雄蚕的比例为1/4,D错误。故答案为:C。
二、多选题,每个小题3分,共15分。少选得1分,多选、错选0分。
16.下图为某种细菌体内生存必需的氨基酸R的生物合成途径。已知每种性状由一个基因独立控制且各基因正常表达,野生型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而甲、乙两种突变型细菌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Q,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P,则甲能生长而乙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R,乙能积累中间产物P,而甲不能积累。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甲中不含基因A,但含基因b和基因C
B.乙中不含b基因或b基因表达障碍,但含基因A和基因C
C.甲中酶a的功能丧失,酶b和酶c的功能正常
D.以上过程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AC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Q,则甲、乙都能生长”,说明甲和乙的酶c都正常,即甲和乙都有基因C;“若添加中间产物P,则甲能生长而乙不能生长”,说明甲的酶b正常,乙的酶b功能丧失,即甲含基因b,乙含有基因B,“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R,乙能积累中间产物,而甲不能积累”,说明甲的酶a功能丧失,乙的酶a功能正常,即甲不含基因A,而乙含有基因A;该图示过程说明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综上所述,A、C、D正确,B错误。 故答案为:ACD。
17.某种玉米个体甲与基因型为aabb的乙杂交,正交和反交的结果如下表所示(以甲作为父本为正交)。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杂交类型
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值
父本
母本
AaBb:Aabb:aaBb:aabb
甲
乙
1:2:2:2
乙
甲
1:1:1:1
A.甲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B.甲做父本产生的雄配子比例不是1:1:1:1
C.甲作为父本或母本都可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
D.甲做父本产生配子的比例与做母本产生配子的比例不同
【答案】BCD
【解析】AB、结合分析可知,甲产生了四种配子比例为AB:Ab:aB:ab=1:2:2:2,原因可能是AB雄配子一半没有活性,甲的基因型为AaBb,A错误,B正确;C、作为父本或母本都可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分别是AB、Ab、aB、ab,C正确;D、甲做父本产生配子的比例为AB:Ab:aB:ab=1:2:2:2,甲做母本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AB:Ab:aB:ab=1:1:1:1,D正确。故答案为:BCD。
18.小西红柿又称圣女果,果实虽有多种颜色,但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小西红柿是通过杂交育种筛选出来的,和普通大西红柿一样都是含有24条染色体的雌雄同株二倍体植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单倍体育种相比,杂交育种可从F2中快速选育出纯合新品种
B.若要测定大、小西红柿的基因组序列,则可测定一个染色体组的基因序列
C.小西红柿的单倍体植株长势弱小,所结果实比二倍体小西红柿植株的小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小西红柿果实颜色的基因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ACD
【解析】A、除了隐性性状,杂交育种需从F2中选出优良性状的个体再进行连续自交才能选出纯合新品种,A错误;B、由于大、小西红柿属于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所以若要测定大、小西红柿的基因组序列,则可测定一个染色体组的基因序列, B正确;C、小西红柿的单倍体植株长势弱小,高度不育,所以不结种子和果实,C错误;D、由于小西红柿果实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故答案为:ACD。
19.玉米是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其籽粒的饱满与凹陷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若干饱满玉米籽粒和凹陷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验证分离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玉米杂交,若F1表现为两种性状且分离比为3: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B.两种玉米杂交,若F1表现为两种性状且分离比为1: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C.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种玉米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D.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若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答案】BCD
【解析】A、两种玉米(饱满玉米籽粒和凹陷玉米籽粒)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3:1,不能验证分离定律,A错误;B、让籽粒饱满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1: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显性性状的个体为杂合子,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则可验证分离定律,B正确;C、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说明该部分亲本为杂合子,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所以可验证分离定律,C正确;D、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说明F1为杂合子,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可验证分离定律,D正确。故答案为:BCD。
20.矮牵牛花瓣中存在合成红色和蓝色色素的生化途径(如图所示,A、B、E为控制相应生化途径的基因)。矮牵牛在红色和蓝色色素均存在时表现为紫色。若一亲本组合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红色:蓝色:白色=9: 3: 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亲本基因型可为AABBEE× aaBBee或AABBee×aaBBEE
B.本实验无法判断A、B基因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F2中紫色个体与白色个体杂交,不会出现白色个体
D.F2中蓝色矮牵牛花自交,其后代中纯合子的概率为2/3
【答案】ABD
【解析】A、让基因型为AABBEE×aaBBee的或AABBee×aaBBEE亲本杂交得F1,基因型为AaBBEe,由于BB纯合,所以F1自交产生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A_BBE_):红色(A_BBee):蓝色(aaBBE_):白色(aaBBee)=9:3:3:1,A正确;B、由以上亲本基因型可知BB是纯合的,所以无法通过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判断其与A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F2中紫色个体(A_BBE_)与白色个体(aaBBee)杂交,完全可能出现白色个体(aaBBee),C错误;D、F2中蓝色矮牵牛花的基因型为aaBBEE和aaBBEe,比例为1:2,所以其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3+2/3×1/2=2/3,D正确。故答案为:ABD。
三、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40分。
21.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通常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顶端长雄花序,叶腋长雌花序),但也有的是雌雄异株植物。玉米的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雌花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bbtt个体为雌株。现有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4种纯合体玉米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甲为母本、丁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需进行人工传粉,具体做法是 。
(2)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F1自交,F2中雌株所占比例为 ,F2中雄株的基因型是 ;在F2的雌株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是 。
(3)已知玉米籽粒的糯和非糯是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为了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某研究人员将糯玉米纯合体与非糯玉米纯合体(两种玉米均为雌雄同株)间行种植进行实验,果穗成熟后依据果穗上籽粒的性状,可判断糯与非糯的显隐性。若糯是显性,则实验结果是 ;若非糯是显性,则实验结果是 。
【答案】(1)对母本甲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丁的成熟花粉,撒在甲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2)1/4;bbTT、bbTt;1/4
(3)糯性植株上全为糯性籽粒,非糯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非糯性植株上只有非糯籽粒,糯性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
【解析】(1)人工异花授粉的过程为:去雄(花蕾期将母本的雄蕊去掉,若雌雄异株或异花植物可省去此步骤)→套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粉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的花的雌蕊柱头上)→套袋。由题意可知,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4种纯合体玉米植株,以甲为母本、丁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需进行人工传粉,由于母本为雌雄异花,则对母本甲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丁的成熟花粉,撒在甲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故答案为: 对母本甲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丁的成熟花粉,撒在甲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2)由题意可知,玉米的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雌花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bbtt个体为雌株。现有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4种纯合体玉米植株,且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则甲基因型为AATT,乙基因型为AAtt,丙基因型为bbtt,丁基因型为bbTT,则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BbTt), F1自交,F2中基因型为--tt的全为雌株,即雌株所占比例为1/4,F2中雄株的基因型为bbT-,即bbTT、bbTt;F2的雌株基因型为--tt,其中BBtt:Bbtt:bbtt=1:2:1,丙基因型为bbtt,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是1/4。
故答案为:1/4 ;bbTT、bbTt ;1/4 。
(3)由题意可知,玉米籽粒的糯和非糯是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为了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某研究人员将糯玉米纯合体与非糯玉米纯合体(两种玉米均为雌雄同株)间行种植进行实验,由于自然授粉过程中玉米即可能发生杂交也可能发生自交的情况,故若糯是显性,则糯性植株上无论是自交还是杂交产生的全为糯性籽粒,非糯植株上既有杂交产生的糯性籽粒又有自交产生的非糯籽粒;反之,若非糯是显性,则非糯性植株上无论是自交还是杂交产生的只有非糯籽粒,糯性植株上既自交产生的有糯性籽粒又有杂交产生的非糯籽粒。
故答案为:糯性植株上全为糯性籽粒,非糯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非糯性植株上只有非糯籽粒,糯性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
22.鸡(2n=78)的芦花羽和非芦花羽是一对相对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B和b控制。一只芦花羽雌鸡与一只非芦花羽雄鸡杂交,得到的子代雄鸡都为芦花羽,雌鸡都为非芦花羽。请回答:
(1)测定鸡的基因组序列需选取 条染色体进行测序。
(2)据题干信息 (选填“能”或“不能”)判断芦花羽为显性性状,理由是 。
(3)研究人员用药物处理性染色体为ZW的鸡蛋,发现部分鸡蛋孵化并发育成雄鸡(发生性反转)。这些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仍是ZW,说明生物的性状是 的结果。
(4)如果性反转雄鸡与正常雌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雌鸡与雄鸡的比例是 。遗传学家发现少数雌鸡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也可以发育成后代,理论上雌鸡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后代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W的几率是 。
【答案】(1)40
(2)能;子代雄鸡的基因型是杂合子,但是表现型为芦花羽
(3)遗传物质(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
(4)2:1;4/5
【解析】(1)鸡(2n=78),测定鸡的基因组序列需选取40条染色体进行测序。(38条常染色体+X+Y)
(2)据分析可知,子代雄鸡同时具有芦花羽基因和非芦花羽基因,基因型是杂合子,但是表现型为芦花羽,故据题干信息能判断芦花羽为显性性状。
(3)表现型=基因型+环境,研究人员用药物处理性染色体为ZW的鸡蛋,发现部分鸡蛋孵化并发育成雄鸡(发生性反转)。这些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仍是ZW,说明生物的性状是遗传物质(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性反转不改变染色体的组成,性反转雄鸡染色体组成为ZW,正常雌鸡的染色体组成是ZW,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是ZZ:ZW:WW(胚胎死亡)=1:2:1,后代中雌鸡与雄鸡的比例是2:1。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若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是W,三个极体的染色体分别是W、Z、Z,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产生的后代的染色体组成是WW、2ZW,其中WW不能存活;若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是Z,三个极体的染色体分别是Z、W、W,后代的染色体组成是ZZ,2ZW,所以雌鸡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理论上雌鸡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后代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W的几率是4/5。
23.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有红花和白花两种性状,受两对或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三个白花纯合植株品系,分别与一红花纯合品系杂交,F1均为红花,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是红花:白花=48:16;红花:白花=36:28;红花:白花=27: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品系甲与红花品系杂交的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花:白花=48:16,说明该过程遵循 定律。
(2)该植物的红花和白花性状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纯种白花品系可能的基因型有 种。
(3)甲品系中某一植株与乙品系中某一植株杂交,子代表现型为 。
(4)某同学在红花纯种品系中偶然发现一株白花植株,将该白花植株自交,子代均开白花。该同学推断,可能是控制花色的基因发生突变或者相关染色体变异。
①请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变异? 。
②若该白花植株为控制花色的基因突变所致,而且可能是上述甲、乙、丙中的某一种,你觉得最可能是 (填“甲”“乙”或“丙”),理由是 。
【答案】(1)基因的分离
(2)3;7
(3)红花或白花
(4)显微镜观察;甲;基因突变是具有低频性,不可能多对基因同时发生隐形突变
【解析】(1)甲与红花纯合品系杂交所得的子一代自交后得到的子二代表现型及比例简化后为3:1,说明子一代的基因型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即该过程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2)由分析可知,甲与红花纯合品系杂交所得的子一代的基因型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乙与红花纯合品系杂交所得的子一代的基因型有两对等位基因杂合,丙植株与红花纯合品系杂交所得的子一代的基因型有三对等位基因杂合,结合题干写道该性状由两对或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可知该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为A/a、B/b、C/c,由题可知,纯种白花品系可能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一共7种。
(3)甲品系与乙品系都是白花纯合植株品系,由前面的分析可知,甲品系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乙品系的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若甲品系中某一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乙品系中某一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子代表现型为白花,同理可得,甲品系中aaBBCC与AAbbcc杂交,子代表现型为红花。
(4)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而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因此判断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变异的最简单方法是显微镜观察。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红花纯种品系的基因型为AABBCC,甲品系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乙品系的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丙品系的基因型为aabbcc,若该白花植株为控制花色的基因突变所致,而且可能是上述甲、乙、丙中的某一种,最可能是甲,因为基因突变是具有低频性,不可能多对基因同时发生隐形突变。
24.野生型水稻是雌雄同株、自花传粉的植物。科学家通过化学诱变得到花粉败育的水稻突变体甲,突变体甲与野生型水稻杂交得到的 F1 全为野生型,说明突变体甲的育性易恢复,难保持。
(1)上述水稻花粉败育性状属于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科研人员利用突变体甲进行杂交实验的过程中不需要对其进行 的操作,可直接作为 本,可以解决水稻人工杂交难度大的问题。
(2)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体甲产生的原因是野生型水稻 10 号染色体上编码酶 A 的基因(用 A/a表示)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这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是 。
(3)为了得到大量的花粉败育水稻用于后续育种,我国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将育性恢复基因 N (含有基因 N 的个体能产生花粉)、花粉失活基因 D(含有基因 D 的花粉失活)、红色荧光蛋白基因 R(含有基因 R 的种子呈红色荧光)紧密连锁在一起,插入到突变体甲的一条 5 号染色体上,得到了转基因突变体甲,基因位置如下图所示。
①转基因突变体甲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
②以转基因突变体甲为亲本,获得花粉败育植株的方法是: 。
③一般的花粉败育植株(突变体甲)不能通过自交将其花粉败育性状遗传给子代。相较而言,利用转基因突变体甲自交具有的优点有 。(回答两点)
【答案】(1)隐性;(人工)去雄;母
(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aNDR 和 a;a;方法一:转基因突变体甲自交,挑选没有红色荧光的种子进行种植,获得的植株即为花粉败育植株。方法二:转基因突变体甲与突变体甲进行混种(杂交),挑选突变体甲上结的种子(没有红色荧光的种子)进行种植,获得的植株即为花粉败育植株;产生的花粉败育植株可用于杂交育种;产生了正常可育的植株(转基因突变体甲),可继续自交产生后代使花粉败育性状遗传下去
【解析】解:(1)花粉败育的水稻突变体甲与野生型水稻杂交得到的 F1全为野生型,说明野生型为显性,突变体为隐性;突变体甲花粉败育,因此不需要对其进行人工去雄;突变体甲可直接作为母本。
故填: 隐性(人工)去雄母
(2)水稻 10 号染色体上编码酶 A 的基因(用 A/a表示)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基因突变),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故填: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结合示意图可知,转基因突变体甲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基因型分别为aNDR 和 a;花粉败育为隐性性状,可在后代中通过无红色荧光进行选择,方法一:转基因突变体甲自交,挑选没有红色荧光的种子进行种植,获得的植株即为花粉败育植株,方法二:转基因突变体甲与突变体甲进行混种(杂交),挑选突变体甲上结的种子(没有红色荧光的种子)进行种植,获得的植株即为花粉败育植株;相对于一般的花粉败育植株,转基因突变体甲产生的花粉败育植株可用于杂交育种;产生了正常可育的植株(转基因突变体甲),可继续自交产生后代使花粉败育性状遗传下去。、
故填: aNDR 和 aa方法一:转基因突变体甲自交,挑选没有红色荧光的种子进行种植,获得的植株即为花粉败育植株。方法二:转基因突变体甲与突变体甲进行混种(杂交),挑选突变体甲上结的种子(没有红色荧光的种子)进行种植,获得的植株即为花粉败育植株产生的花粉败育植株可用于杂交育种;产生了正常可育的植株(转基因突变体甲),可继续自交产生后代使花粉败育性状遗传下去。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一单元 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结构梳理( 新题基础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一单元 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结构梳理( 新题基础练)(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选题,每个小题3分,共15分,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4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十三单元 细胞工程( 新题基础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十三单元 细胞工程( 新题基础练)(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选题,每个小题3分,共15分,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4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十二单元 发酵工程( 新题基础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十二单元 发酵工程( 新题基础练)(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选题,每个小题3分,共15分,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4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