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南充高中高2023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
1. 2023年10月4日,化学家芒吉·G.巴文迪、化学家路易斯·E.布鲁斯和物理学家阿列克谢·I叶基莫夫因“发现和合成量子点”获得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碳量子点是一类具有显著荧光性能的零维碳纳米材料,直径低于。碳量子点通常是由无定型和晶态的碳核组成,在碳核表面含有不同的含氧官能团,例如羟基,羒基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碳量子点属于胶体 B. 碳量子点具有丁达尔效应
C. 碳量子点直径比氢离子大 D. 碳量子点与石墨属于同素异形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量子点是一类具有显著荧光性能的零维碳纳米材料,与胶粒直径吻合,需要分散到分散剂才能形成胶体,选项A错误;
B.碳量子点不是胶体,不具有丁达尔效应,选项B错误;
C.碳量子点通常是由无定型和晶态的碳核组成,直径比氢离子大,选项C正确;
D.碳量子点通常是由无定型和晶态的碳核组成,在碳核表面含有不同的含氧官能团,例如羟基,羒基等,不是碳单质,与石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2.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CaCO3
CuO
NO2
B
NH3·H2O
CH3COOH
NaCl
Fe2O3
SO3
C
KOH
HCl
NaHCO3
Mn2O7
SO2
D
NaOH
HNO3
CaCl2
CaO2
CO2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又叫纯碱,属于盐,不属于碱,不存在+4价N的含氧酸(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NO2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NH3⋅H2O属于碱, CH3COOH属于酸, NaCl属于盐, Fe2O3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为碱性氧化物, SO3能和碱反应生成硫酸盐和水,故为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
C. Mn2O7能和碱反应生成高锰酸盐和水,故为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CaO2和酸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故不是碱性氧化物,D错误;
故选B。
3. 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质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际事实
类推结果
A
硫酸、碳酸都含有氧元素
酸中都含有氧元素
B
CO2通入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CO2通入BaCl2溶液也无明显现象
C
氢氧化钠能与酸反应
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合物都是酸
D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酸中不一定都含有氧元素,如氢硫酸,故A错误;
B.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则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钡溶液中也不能反应,也无明显现象,故B正确;
C.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但二氧化硫不是酸,故C错误;
D.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如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该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4.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胶体可用于净水,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质而沉降
B. 早晨树林中的晨曦,该现象与丁达尔效应有关
C. 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能透过滤纸
D. 将饱和溶液滴入中继续加热可制备胶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质而沉降,故胶体可用于净水,A正确;
B. 雾是一种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早晨树林中的晨曦,该现象与雾产生了丁达尔效应有关,B正确;
C. 胶体粒子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能透过滤纸,C正确;
D. 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可制得Fe(OH)3胶体,D错误。
答案选D。
5. 天然气燃烧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A. 反应前后共有6种物质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以上分子均是由原子组成 D.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有增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共有4种物质,它们的分子式分别是O2、CH4、CO2、H2O,A错误;
B.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不属于置换反应,B错误
C.反应中共有4种分子、均是由原子组成,C正确
D.反应前和反应后的分子数目都为3,没有发生变化,D错误;
选C。
6. 已知某溶液是稀盐酸和溶液两者之一,甲、乙、丙是溶液、溶液、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溶液,分别向其中滴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产生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合理的是
所加溶液
甲
乙
丙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红褐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A. 溶液是稀盐酸
B. 甲是
C. 丙是溶液
D. 、甲、乙、丙均是电解质,可以导电
【答案】B
【解析】
【分析】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钾,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甲和X生成白色沉淀,则X为氢氧化钙,甲是碳酸钾;乙产生红褐色沉淀,故乙为氯化铁溶液,则丙为硝酸钾溶液;
【详解】A.据分析,溶液是氢氧化钙,A错误;
B.据分析, 甲是,B正确;
C.据分析,丙是硝酸钾溶液,C错误;
D. 、甲、乙、丙均是电解质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 D错误;
答案选B。
7. 如图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A. 甲为CuO、乙为CO2、丙为H2O
B. 甲为C、乙为CO、丙为CO2
C. 甲为H2SO4、乙为H2O、丙为H2
D. 甲为CaCO3、乙为CaO、丙为Ca(O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CuO与CO反应生成CO2,CO2与NaOH反应生成H2O,CuO也可与H2反应生成H2O,以上转化均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A正确;
B.C与O2反应生成CO,CO与O2反应生成CO2,C也可与O2反应生成CO2,以上转化均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B正确;
C.H2SO4与NaOH反应生成H2O,H2O电解生成H2,H2SO4也可与Zn反应生成氢气,以上转化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C正确;
D.CaCO3受热分解生成CaO,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CaCO3无法通过一步反应生成Ca(OH)2,D错误;
故答案选D。
8. 图分别为氯化钠在不同状态下的导电实验均表示石墨电极)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a中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是因为和按规则紧密排列,不能自由移动
B. 图示中代表的离子是氯离子
C. 溶于水或受热融化后需进行通电才能发生电离
D. 固体受热熔化,克服离子间相互作用,产生自由移动的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a知:氯化钠固体由和构成、且按规则紧密排列、不能自由移动,故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A正确;
B. 氯离子有18个电子、钠离子有10个电子,氯离子半径大于钠离子,且氯离子带负电荷,由图知,通电时,氯离子向与正极相连的电极移动,则图示中代表的离子是氯离子,B正确;
C. 溶于水或受热融化时即发生电离,不需进行通电,C不正确;
D. 固体受热熔化,产生了自由移动的和,因为受热熔化克服离子间相互作用, D正确;
选C
9.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酸钾完全电离为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A错误;
B.氢氧化钙完全电离为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B错误;
C.硫酸铝完全电离为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C正确;
D.氯化铜完全电离为铜离子和氯离子:,D错误;
选C。
10.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小苏打溶液:
B. 强酸性溶液:
C 透明溶液:
D. 强碱性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小苏打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可以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和碳酸根离子、并与钙离子形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共存,A错误;
B.强酸性溶液中,氢离子可以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B错误;
C.本组离子相互之间不反应,可以共存,C正确,
D.强碱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可以和铜离子反应,不能共存,D错误;
选C。
11.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将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B.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C. 澄清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D. 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将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A错误;
B.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B正确;
C. 澄清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得到碳酸钙、碳酸钠和水:,C正确;
D. 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D正确;
选A。
12. 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反应氯酸钾转化氯得到5个电子生成氯气,6分子HCl中的5分子HCl失去5个电子生成氯气, ,A错误;
B.反应中二氧化硅得到电子、碳失去电子, ,B错误;
C.硫元素发生歧化反应生成亚硫酸钾和硫化钾,2个硫化合价由0变为-2,1个硫化合价由0变为+4,图示正确,C正确;
D.氯元素化合价由+5变为-1得到电子,氧元素化合价由-2变为0失去电子,,D错误;
故选C。
13. 下列反应中,水作氧化剂的是
A. 2H2O22H2O+O2↑ B. Cl2+H2O=HCl+HClO
C. CO2+H2O=H2CO3 D. 2Na+2H2O=2NaOH+H2↑
【答案】D
【解析】
【分析】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据此分析。
【详解】A. 2H2O2H2O+O2↑中氧元素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氧气是氧化产物,水是还原产物,A不选;
B. Cl2+H2O=HCl+HClO中氯元素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B不选;
C. CO2+H2O=H2CO3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不选;
D. 2Na+2H2O=2NaOH+H2↑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水是氧化剂,D选;
答案选D。
14. 下列转化中,必须另加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中C元素由+2价升高为+4价,被氧化,故应该加入氧化剂使转化实现,选项A符合;
B.中Fe元素化合价降低,应该加入还原剂使转化实现,选项B不符合;
C.中O元素化合价降低,应加入还原剂使转化实现,选项C不符合;
D.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不须加入还原剂就能实现,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A。
15. 已知反应:
①
②
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氧化性:
B. 向含有和混合溶液中通入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可能是Fe3+和
C. 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反应③中是还原产物
D. 在溶液中可能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所以根据反应①可知,氧化性:,还原性:;根据反应②可知,氧化性:Br2>Fe3+,还原性:Fe2+>Br-;根据反应③可知,氧化性:Cl2>Br2,还原性: Br-> Cl-;
【详解】A. 据分析,氧化性:,A正确;
B. 据分析,还原性排序: Fe2+>Br->。则向含有和混合溶液中通入后,氯气作氧化剂转化为氯离子,亚铁离子首先氯气氧化为Fe3+,当亚铁离子消耗完毕,溴离子才被氧化为溴分子,则当溴离子恰好被全部氧化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是Fe3+和,B正确;
C. 反应①中铬元素化合价从+6降低到+3,则是还原产物,反应③中溴元素化合价从-1升高到0,则是氧化产物,C不正确;
D.氧化性:,还原性Fe2+>Br->,则在溶液中可能发生反应:,D正确;
选C。
16. 某离子反应中涉及六种微粒。其中的数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B. 消耗1个,转移6个电子
C. 分子既无氧化性,也无还原性
D.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是生成物,则是反应物,次氯酸根是氧化剂,发生了反应。
【详解】A.据分析,反应中是氧化剂,是其还原产物,A错误;
B.还原剂为,氮元素从-3升高到0,消耗1个,转移3个电子,B错误;
C.据分析,分子有无氧化性,也有还原性,C错误
D.氧化剂中氯元素化合价变化2,还原剂中氮元素化合价变化3,根据电子得失相等,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D正确;
选D。
17. 有以下几种物质:①②铜③硫酸④固体⑤石墨⑥固体⑦固体⑧氨水⑨稀硝酸⑩,按要求填空:
(1)上述物质中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
(2)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填数字序号);能导电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
(3)写出⑦溶于水后形成溶液时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
(4)上述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写出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写出④溶液和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6)硫酸、硝酸、磷酸、氢硫酸等都属于酸,从电离角度认识,其本质原因是:电离出的_______。
【答案】(1)①⑤ (2) ①. ③④⑥⑦ ②. ②⑤⑧⑨
(3)
(4)
(5)
(6)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同素异形体为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①、⑤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小问2详解】
电解质为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③硫酸、④晶体、⑥)固体、⑦固体为电解质;②铜、⑤石墨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⑧氨水、⑨稀硝酸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均能导电;
【小问3详解】
固体溶于水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强酸与强碱反应只生成水的反应可用表示,而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还生成了硫酸钡,与题意不符,硝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水符合题意,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碳酸钠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6详解】
硫酸、硝酸、磷酸)、氢硫酸等,电离出的阳离子均全部为氢离子,故属于酸。
18. I.某校化学一兴趣小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考察了当地某工厂的废水(无色)处理流程,并取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样品进行实验分析。
已知:固体难溶于硝酸。
(1)取少量废水,向其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该废水呈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说明废水中含有较大量的_______(填离子符号),建议该厂用_______(填化学式)处理废水。
(2)另取少量废水,滴加适量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该废水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已知该工厂废水中除含有以上离子外,还含有较多的。该兴趣小组另取少量废水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原因是_______;随试剂的滴加,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Ⅱ.另一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尝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并探究它的性质。
(4)判断胶体的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
(5)向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答案】(1) ①. 酸性 ②. ③.
(2) ①. ②.
(3) ①. 碱会先与反应生成水,故无明显现象 ②. 溶液逐渐浑浊,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
(4)丁达尔效应 (5) ①. 电解质使胶体聚沉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紫色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有较多氢离子的溶液为酸性;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答案为酸性;;;
【小问2详解】
加入硝酸钡溶液,由于是酸性溶液,所以不能存在碳酸根离子,所以生成沉淀只能是硫酸钡,所以该溶液中存在的一定是硫酸根离子,可以写化学式:;硫酸根与钡离子生成硫酸钡的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与氢氧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溶液呈酸性,另取少量废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时无明显现象,原因是碱会先与反应生成水,故无明显现象;随试剂的滴加,氢离子消耗完,氢氧根离子与镁离子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故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溶液逐渐浑浊,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用激光笔照射时,会有一道明亮的光路,可利用此性质来验证胶体是否制成;
【小问5详解】
①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会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
②氢氧化铁胶体聚沉后成为氢氧化铁沉淀,继续加入硫酸,生成氯化铁和水,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19. 为四种可溶性的盐,它们包含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为、和(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
①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A盐的溶液呈蓝色;
②若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
(1)根据①②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A_______;C_______
(2)将含B、D微粒数为的溶液混合,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再加入足量盐酸,写出加入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将含A、B、C微粒数为的溶液混合后,溶液中减少离子有_______;溶液中主要离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在此溶液中加入锌粉,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答案】(1) ①. CuSO4 ②.
(2) ①. 产生白色沉淀 ②.
(3) ①. - ②. 1 ③.
【解析】
【分析】为四种可溶性的盐,它们包含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为、和(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
①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A盐的溶液呈蓝色,则A中含;
②若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C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为AgCl沉淀,则C为可溶性银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气体为二氧化碳,则D含,则D为可溶性碳酸盐,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则B为可溶性钡盐BaCl2,A为可溶性硫酸盐CuSO4,综上,A为CuSO4,B为BaCl2, C为, D为。
【小问1详解】
据分析,物质的化学式:A为CuSO4、C为。
【小问2详解】
将含B、D微粒数为1:1的溶液混合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则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盐酸可溶解碳酸钡沉淀,故加入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小问3详解】
将含A、B、C微粒数为1:1:1的溶液混合,设三者均为1mol,则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恰好完全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银离子完全转变为氯化银沉淀,剩余Cl-、NO、Cu2+各1mol,故溶液中减少离子有;溶液中主要离子的个数之比为1:1:1,在此溶液中加入锌粉,锌能置换出铜,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0.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气体,被国际上公认为安全、低毒的绿色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饮用水消毒时,可将水中的等转化成和等难溶物除去,此变化发生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2)下图是模拟工业上用潮湿的和草酸,二元有机弱酸)在时反应制取并收集的实验装置图。(已知:熔点为,沸点为,受热不稳定,温度过高可能引起爆炸,易溶于水,可与碱液反应)。
①中的化合价为_______,在装置发生的反应中,作_______剂(填"氧化”或“还原”)。
②装置A、B均必须添加温度控制装置,其中装置B应添加的控温装置是_______(填“冰水浴”或“的热水浴”)。
③装置中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3)工业上也可用氯酸钠和溶液混合并加酸化后反应制取,同时生成,则反应中与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
【答案】(1)还原 (2) ①. +3 ②. 还原 ③. 冰水浴 ④. 吸收,防止污染大气
(3)
【解析】
【分析】(2)A中潮湿的和草酸在时反应生成,在冷水浴下B中收集冷凝的,C中吸收多余的,防止污染大气。
【小问1详解】
可将水中的等转化成和,、Mn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则应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小问2详解】
①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有,所以中C的化合价为+3价;由到元素由+5价降低为+4价,发生还原反应,所以在装置A中反应时作还原剂。
②装管作用是收集的沸点为且受热不稳定,所以需在低温条件下收集,应选择冰水浴。
③受热不稳定,高温可能发生爆炸,对环境有危害,故少量未被冷却下来的气体需要在实验末端进行尾气处理,因为易溶于水,且与溶液反应,所以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吸收。故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防止污染大气。
【小问3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