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太和八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
(生物)
一、单选题
1. 下列关于新冠病毒和艾滋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二者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是二者都具有核糖体
B. 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稳定性相对较低
C. 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 为了便于新冠疫苗的研制,可以用培养基直接大量培养新冠病毒
【答案】B
【解析】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新冠病毒和艾滋病毒都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任何细胞器,A错误;
B、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是单链,稳定性相对较低,容易发生变异,B正确;
C、新冠病毒和艾滋病毒都是RNA病毒,遗传物质都是RNA,C错误;
D、新冠病毒和艾滋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培养,D错误。
故选B。
2. 下列实例中,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是( )
①流感病人打喷嚏时,会有大量流感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
②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
③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离不开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详解】①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流感患者打喷嚏时,会有大量流感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这不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①错误;
②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这是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以上神经元参与这个过程,说明多细胞生物需要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②正确;
③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离不开肌肉细胞的收缩和舒张,但还有神经细胞的参与,说明多细胞生物需要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③正确;
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繁殖,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④正确。
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被污染后,滋生许多杂菌,它们构成一个种群
B. 柳树在个体水平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C. 生命系统的各层次可以相互联系,也可以没有关系
D. 生态系统中存在非生物的物质,所以生态系统不属于生命系统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被污染后,滋生许多杂菌,它们共同构成群落,A错误;
B、柳树为植物,在个体水平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B正确;
C、由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组成可知,从细胞到生物圈,生命系统层层相依,C错误
D、生态系统属于生命系统,D错误。
故选B。
4. 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
①皮肤 ②胃黏膜 ③神经元 ④蚯蚓 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 ⑥病毒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⑧一池塘中的所有鱼类 ⑨一片森林 ⑩一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A. 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 ③②①④⑦⑨ C. ③②①④⑦⑧⑩⑨ D. ③②①④⑦⑩⑨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详解】①皮肤属于人体器官;
②胃黏膜属于人体的上皮组织;
③神经元在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是最基本的结构细胞;
④蚯蚓属于个体;
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⑦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属于一个种群;
⑧一池塘中的所有鱼类,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
⑨一片森林属于一个生态系统;
⑩一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因此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③②①④⑦⑩⑨,D正确。
故选D。
5.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认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B. 细胞的发现者魏尔肖指出,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C.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及其产物所构成的
D. 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完善了魏尔肖所建立的细胞学说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是主要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内容包括: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构成的,未提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A错误;
B、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魏尔肖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B错误;
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及其代谢产物所构成,C正确;
D、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后来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D错误。
故选C。
6. 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及内容要点,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③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④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⑤列文虎克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⑥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⑦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由细胞水平进入了分子水平
A. 6项 B. 5项 C. 4项 D. 3项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
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先前存在的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详解】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阐明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①正确;
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没有揭示细胞的多样性,②错误;
③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③正确;
④细胞学说没有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④错误;
⑤罗伯特.虎克发现并命名了细胞,⑤错误
⑥魏尔肖指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⑥正确;
⑦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了细胞水平,⑦错误。
故选D。
7. 下列关于归纳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归纳法
B. 由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一定是可信的
C. 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D. 根据部分细胞有核糖体的事实认为所有细胞都有核糖体,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是由所有事实推出一般结论;不完全归纳法是由部分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科学假说(理论)的提出通常建立在不完全归纳的基础上,因此常常需要进一步的检验。
【详解】A、细胞学说是从一部分动植物观察的结果得出的结论,主要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A正确;
B、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可信的,不过也需要注意存在例外的可能,因此不一定是可信的,B错误;
C、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C正确;
D、根据部分细胞有核糖体的事实认为所有细胞都有核糖体,在这个过程中只归纳了部分生物,因此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D正确。
故选B。
8. 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观察到的物像如各图,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
【详解】题中提出“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没有调反光镜和光圈,而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但是视野暗,因此确定C项细胞最大,放大倍数最大,因此视野最暗,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 1970年,Margulis在已有的资料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假说。假说认为,真核细胞的祖先是一种体积较大、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而线粒体的祖先则是一种细菌,具备有氧呼吸的能力。当这种细菌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后,与宿主细胞形成互利的共生关系:原始真核细胞利用这种细菌获得更多的能量;而这种细菌则从宿主细胞获得更适宜的生存环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线粒体含有DNA、具有双层膜等特点可以作为支持上述假说的证据
B. 根据该假说推测,线粒体可以通过分裂使自身数目增多
C. 线粒体的内膜与真核细胞膜的成分和性质相似,可以作为支持上述假说的证据
D. 根据该假说推测,线粒体具有与细菌相似的环状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假说认为原始真核细胞通过胞吞将好氧性细菌摄入后,形成了线粒体。因此能将线粒体与原核生物相联系的事实可以支持这个假说。
【详解】A、线粒体来源于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好氧性细菌,线粒体含有DNA、具有双层膜(细菌的细胞膜和真核生物的细胞膜)等特点可以支持这个假说,A正确;
B、根据该假说,线粒体祖先细菌,细菌能通过分裂使自身数目增多,故线粒体可以通过分裂使自身数目增多,B正确;
C、根据假说,线粒体外膜与真核细胞膜的成分和性质相似才能作为支持假说的证据,C错误;
D、根据该假说推测,线粒体具有与细菌相似的环状DNA,D正确。
故选C。
10. 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 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更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C. 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 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甲方向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应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物像,至物像清晰并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然后换用高倍物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2、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详解】A、藓类叶片大,也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移到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A错误;
B、为了使高倍镜下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B正确;
C、换上高倍物镜后,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C错误;
D、因为显微镜成的是倒像,所以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丙方向移动,D错误。
故选B。
11. 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时所看到的图形(大圆表示液泡、箭头表示细胞质流动方向,小黑圆表示叶绿体),则实际上叶绿体位于___细胞质流动方向是_________。( )
A. 左侧 顺时针 B. 右侧 顺时针
C. 左侧 逆时针 D. 右侧 逆时针
【答案】C
【解析】
【分析】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时,需要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但液体的流动方向不变,即液体的流动方向和实际液体的流动方向一致,解答即可。
【详解】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视野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侧,而实际上,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侧;但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一致,视野中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细胞中细胞质环流方向也是逆时针,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 如图是对噬菌体、蓝细菌、变形虫和衣藻四种生物按不同的分类依据分成的四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组中的生物都没有细胞壁
B. 甲与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叶绿体
C. 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
D. 丁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具有核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细菌、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A、甲组中的生物有噬菌体(病毒,无细胞结构)和变形虫(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均没有细胞壁,A正确;
B、甲中生物和乙中的蓝细菌均没有叶绿体,故甲与乙的分类依据不可以是有无叶绿体,B错误;
C、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丙组无染色体,丁组有染色体,C正确;
D、丁组中的生物细胞变形虫和衣藻均有细胞核,均具有核膜,D正确。
故选B。
13. 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从下图中的A转为B,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 ②调节反光镜 ③转动转换器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 ⑥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
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④⑥ C. ⑥③②④ D. ⑥③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可知,图A为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图B为高倍镜下观察到的,显微镜观察到的为倒立的虚像,看到的图像与实际成中心对称;换成高倍镜后,物镜与载玻片距离近,视野会变暗;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乘以目镜放大倍数。
【详解】图A中要观察的细胞在左下角,实际图像在右上角,应该往左下方移动载玻片,移动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明亮,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清晰,正确的顺序为⑥③②④,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4. 下列关于细胞统一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构成动植物的细胞不完全相同
B. 构成动植物的细胞完全不相同
C. 人和细菌的细胞也存在着相似性
D. 真原核细胞的相似性主要是它们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构成动植物的细胞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如植物细胞存在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无细胞壁,A正确;
B、构成动植物的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DNA,并非完全不相同,B错误;
C、人和细菌的细胞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存在相似性,C正确;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相似性主要是它们都有细胞膜、细胞质、DNA,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D正确。
故选B。
15. 人体在发育过程中会形成200多种细胞,下列不能作为区分细胞种类依据的是( )
A. 细胞的形态和大小 B. 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
C. 细胞内DNA的种类和数量 D. 细胞内酶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在形态上具有多样性,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如细胞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遗传物质DNA.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每种细胞器均具有特定的功能,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也可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没有线粒体也可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
【详解】A、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可以作为区分细胞种类依据,A不符合题意;
B、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可以作为区分细胞种类依据,B不符合题意;
C、不同细胞都含有DNA,细胞内DNA的种类和数量,不可以作为区分细胞种类依据,C符合题意;
D、细胞内酶的种类和数量,可以作为区分细胞种类依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16. 冬天人们比较喜欢吃涮羊肉,羊肉是羊通过吃草获得元素和化合物后同化形成的。那么羊和草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 )
A. 种类差异很大,含量大体相同
B. 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C. 种类和含量都是大体相同的
D. 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很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不同生物的组成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别较大,这体现了不同生物之间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详解】羊通过吃草从草中获得营养物质,羊和草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是含量差别较大,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7. 经过检测,人体细胞内的元素有80多种,其中70种左右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过高会引起中毒。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细胞能有选择地从外界环境中吸收元素
B. 从生物体中可提取到外界环境中不存在的元素
C. Fe、Mn、Zn等微量元素在细胞中含量越低越好
D. 为保持稳定细胞中的元素大多以游离态形式存在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体总是和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归根结底是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取的。因此,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但是,细胞中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与无机自然界的大不相同。
【详解】AB、生物体细胞中的元素都是有选择地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而来,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体所特有的,A正确,B错误;
C、由题意可知,微量元素在生物体中含量过高会引起中毒但在细胞中也不是含量越低越好,C错误;
D、细胞中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化合态)的形式存在,D错误。
故选A。
18. 下列关于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因C含量最多,所以是最基本元素
B. C、H、O、N、P、S、K、Ca都是大量元素
C. 划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标准是元素的含量
D. 微量元素含量少,却是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详解】A、O在细胞鲜重中最多,C是细胞最基本的元素是因为组成细胞的大分子物质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A错误;
B、C、H、O、N、P、S、K、Ca、Mg都是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因为它们的含量高,B正确;
C、划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标准是元素的含量,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而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两者之间不存在交集,C正确;
D、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少,但它们既参与细胞结构组成也参与细胞的代谢调节,是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D正确。
故选A。
19.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含量(阴影代表其他物质),按甲、乙、丙、丁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 水、脂质、糖类、蛋白质 B. 蛋白质、脂质、糖类、水
C. 蛋白质、糖类、水、核酸 D. 水、蛋白质、脂质、糖类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然后脂质、糖类依次降低;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其次是C,然后H、N元素含量依次降低。
【详解】鲜重状态下,细胞中含量最多为水,之后依次为蛋白质、脂质、糖类,故对应排列顺序甲乙丙丁分别为:水、脂质、糖类、蛋白质,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0. 下图所示的四个方框代表蓝细菌、新冠病毒、水绵和酵母菌,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阴影部分可能包含( )
A. 核糖体 B. 染色体
C. DNA D. RNA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题图中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水绵属于真核生物,它们都是细胞生物;新冠病毒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阴影部分代表它们共有的结构或物质。
【详解】AB、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和染色体(蓝细菌也不含染色体)等结构,AB错误;
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含DNA,C错误;
D、据图分析,图示阴影部分是新冠病毒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共同点,上述生物共有的成分是RNA,D正确;
故选D。
21.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独特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在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根据上述材料进行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砷元素可能存在于细菌蛋白质、脂质、葡萄糖等物质中
B. 该细菌体内含量较多的六种主要元素可能是碳、氢、氧、氮、砷、硫
C. 砷对多数生物有毒可能是因为砷能够代替磷参与生化反应,制造混乱
D. 该发现将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乃至外星球寻找生命的思路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菌属于原核细胞,主要元素是碳、氢、氧、氮、磷、硫;糖类的元素组成是碳、氢、氧,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是碳、氢、氧、氮,绝大部分含有硫,DNA、RNA、ATP和磷脂的元素组成是碳、氢、氧、氮、磷,另外需要抓住题干信息中“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
【详解】A、砷元素可以代替磷元素,葡萄糖的元素组成为C、H、O,不含砷元素和磷元素,故砷元素不能存在于葡萄糖中,A错误;
B、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元素有碳、氢、氧、氮、磷、硫,同时根据题干可知,砷元素可以代替磷元素,说明体内含量较多的是碳、氢、氧、氮、砷、硫,B正确;
C、由于题干已强调“在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因此对多数生物来说,砷之所以有毒,是因为砷与磷化学性质相似,它能够代替磷参与的生化反应,制造混乱,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本材料“颠覆”了教材的个别说法,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乃至外星球寻找生命的思路,D正确。
故选A。
22. 白沙茶叶历史源远流长。调查组调研发现,黎族人民自古有采摘五指山脉的野生大叶茶治病,如果从此算起,海南茶事已有近千年历史。下列关于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H2O
B. 茶和人体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
C. Mg、Fe、Zn等都属于组成茶叶细胞的微量元素
D. 新鲜茶叶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2.C、H、O、N基本元素占鲜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
3.C、H、O、N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
4.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无机化合物:水占80%--90%;无机盐占1%--1.5%;
(2)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占7%--10%;脂质占1%--2%;糖类和核酸占1%--1.5%。
【详解】A、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因而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H2O,A正确;
B、茶和人体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这体现了不同生物之间元素组成的统一性和差异性,B正确;
C、Mg是细胞中的大量元素,而Fe、Zn等都属于组成茶叶细胞的微量元素,C错误;
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新鲜茶叶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也是DNA,D正确。
故选C。
【点睛】
23. 2021年国庆节是新中国成立72周年,北京市利用植物盆栽使得很多街道华丽“变身”为花园街为国庆献礼,利用较多的是菊花、一串红等植物,其中菊花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分别是( )
A. 氧和水 B. 碳和蛋白质 C. 碳和水 D. 氢和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
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
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维生素,核酸。
【详解】菊花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4. 在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最佳的一组实验材料是
①甘蔗的茎 ②油菜籽 ③花生种子 ④梨 ⑤甜菜的块根 ⑥豆浆 ⑦鸡蛋清
A. ④②⑥ B. ⑤②⑦ C. ①②⑥ D. ④③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鉴定还原糖应选择还原糖含量较高,且颜色为浅色或无色的组织;鉴定脂肪应选择脂肪含量较高且容易操作的实验材料。
【详解】A.②油菜籽中虽含脂肪较多,但太小,操作不方便,A错误;
B.注意题中“最佳”一词。⑤甜菜的块根中含量较多的是蔗糖,不是还原糖,⑦鸡蛋清也可做蛋白质鉴定实验,但需稀释,若稀释不够,则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易黏固在试管的内壁上,使反应不能彻底进行,并且试管也不容易刷洗干净,B错误;
C. ①甘蔗的茎中含量较多的是蔗糖,不是还原糖,C错误;
D.还原糖的鉴定最好选④梨,脂肪的鉴定最好选③花生种子,蛋白质的鉴定最好选⑥豆浆;正确答案选D。
25. 下列关于“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用番茄、苹果等组织样液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 蛋白质鉴定中加入的0.1g/mL NaOH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
C. 脂肪鉴定中50%的酒精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油脂
D. 用苏丹III染液鉴定脂肪时,观察花生子叶切片细胞间不可能出现橘黄色小颗粒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原理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要求实验材料必须无色或浅色且富含还原糖。番茄本身呈红色,会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A错误;
B、蛋白质鉴定的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铜离子反应形成紫色的复杂化合物,因此蛋白质鉴定中加入的0.1g/mLNaOH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B正确;
C、脂肪鉴定实验中,加入50%的酒精是为了洗去玻片标本上的染液的浮色,C错误;
D、脂肪鉴定实验中需要对花生子叶进行切片、染色,某些细胞被破坏后,能够造成子叶细胞间存在脂肪微粒,可能观察到橘黄色小颗粒,D错误。
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26. 显微镜是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显微镜观察真菌细胞时,应先在________倍镜中找到目标,再转动________,用________倍镜进行观察。
(2)若目标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要使物像处于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__方移动。
(3)如图所示,用显微镜A、B、C(三组不同的镜头)分别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同一个装片,则观察到的单个细胞最大的是显微镜________。显微镜B的放大倍数为________,这是指________(填“长或宽”“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与显微镜B相比,显微镜A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较________(填“多”或“少”),视野较______。
(4)在用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时,制作临时装片所选的生物材料应该薄而透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低 ②. 转换器 ③. 高
(2)右下 (3) ①. C ②. 250 ③. 长或宽 ④. 多 ⑤. 亮
(4)显微镜需要充足的光线成像,薄而透明的材料便于光线透过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基本操作:
(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
(2)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
(4)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
(5)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小问1详解】
使用显微镜观察真菌细胞时,应先在低倍镜中找到目标,再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切换为高倍镜,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小问2详解】
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若目标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要使物像处于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小问3详解】
如图所示,用显微镜A、B、C(三组不同的镜头)分别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同一个装片,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则观察到的单个细胞最大的是显微镜C,此时放大倍数是1000倍。
显微镜B的放大倍数为250倍,这里所指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长或宽的放大倍数。显微镜A的放大倍数是50倍,与显微镜B相比,显微镜A的放大倍数小,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较多,视野较亮
【小问4详解】
在用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时,制作临时装片所选的生物材料应该薄而透明,这是因为显微镜需要充足的光线成像,薄而透明的材料便于光线透过
27. 不同植物种子中所含营养成分有差异,如豆类作物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玉米种子中淀粉含量较高,花生种子中脂肪含量相对较多。下表表示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请分析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种类
试剂
碘液
苏丹Ⅲ染液
双缩脲试剂
甲
+++++
++
+
乙
++
++++
++
丙
+
++
++++
(1)乙种子中______________含量相对较多,该物质检测的方法步骤:
①取材,切片并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待用;选取2~3片最薄切片放置在载玻片的中央;
②滴加______________进行染色,2~3min后滴加______________溶液;
③在切片上滴1~2滴蒸馏水,______________,制成临时装片;
④将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2)某玉米新品种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米,请用所学的方法设计实验并加以验证。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
材料用品:新鲜的普通玉米子粒,新鲜的新品种玉米子粒,研钵,试管,漏斗,纱布,吸管,清水,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量筒。
方法步骤:
①将两种玉米子粒分别进行研磨,制备组织样液。
②取A、B两支试管,向A中加入新品种玉米组织样液2mL,B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______________,摇匀,再分别加入4滴________摇匀。
④观察: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脂肪 ②. 苏丹Ⅲ染液 ③. 50%酒精 ④. 盖上盖玻片
(2) ①.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含量越高颜色呈现越深 ②. 新鲜的普通玉米样液2ml ③. 双缩脲试剂 A液 ④. 双缩脲试剂 B液 ⑤. 颜色变化并比较紫色的深浅 ⑥. 新品种玉米子粒组织样液(A试管)紫色较深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小问1详解】
苏丹Ⅲ染液是用于鉴定蛋白质的,乙种子与苏丹Ⅲ染液反应的颜色最深,因此乙种子中含脂肪最多;
鉴定脂肪时先滴加苏丹Ⅲ染液进行染色,染色后需要用50%酒精去除浮色,可使脂肪颗粒更加清晰;
在切片上滴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后才能观察。
【小问2详解】
鉴定蛋白质的实验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方法步骤:
①将两种玉米子粒分别进行研磨,制备组织样液。
②取A、B两支试管,向A中加入新品种玉米组织样液2mL,B中加入普通玉米组织样液2mL。
③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双缩脲A液,后加入双缩脲B液,因此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分别加入4滴双缩脲试剂B,摇匀。
④观察颜色变化并比较紫色的深浅。
预期结果:新品种玉米子粒组织样液(A试管)紫色较深。
28. 如图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_______,能完成此生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因为其含有_______和_______。
(2)甲、丙两细胞都具有的是_______________,由此看出不同类细胞之间具有_______性。甲和丙之间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湖泊水体被污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湖中的甲会大量繁殖,形成_______。严重时,湖面漂浮一层绿膜,有人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甲。你建议采用哪种简单方法进行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乙 ②. 甲 蓝细菌 ③. 叶绿素
④. 藻蓝素
(2) ①. 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 ②. 统一 ③.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 ①. 水华 ②.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细胞核来判断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是细胞质中有一个拟核区域。遗传物质DNA主要位于拟核区域中。但是DNA 并没有与蛋白质形成染色体。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例如细菌、蓝细菌。
【小问1详解】
图中乙没有细胞结构,属于病毒,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甲即蓝细菌,因为蓝细菌具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小问2详解】
甲是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丙细胞是真核细胞,本质区别是有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但是它们又都具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它们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由此看出不同类细胞之间具有统一性。
【小问3详解】
水华现象:湖泊水体被污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湖中的蓝细菌会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湖面漂浮一层绿膜,肉眼无法辨认真核细胞如绿藻还是原核细胞蓝藻,可以通过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来辨认。
29. C、H、O、N、P、S在玉米细胞(干重)和人细胞(干重)以及人活细胞中的含量(%)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O
C
H
N
P
S
玉米细胞(干重)
44.43
43.57
6.24
1.46
020
0.17
人细胞(干重)
14.62
55.99
746
9.33
3.11
0.78
人活细胞
65.00
18.00
10.00
3.00
1.40
0.30
(1)以上元素中,在人活细胞中含量明显比在人细胞(干重)中含量多的元素是O和H,发生差异的原因是人活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鲜重状态下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生物界内部存在______________性。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些元素在细胞中含量很小但是作用很大,称为微量元素,请列举三种: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水(或H2O) ②. 蛋白质
(2) ①. 统一性和差异 ②.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含量不同
(3)Fe、Mn、Zn、Cu、B、Mo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小问1详解】
在人活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干重是细胞中除去水后的重量,故人活细胞中含量明显比在人细胞(干重)中含量多的元素是O和H;鲜重状态下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小问2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玉米细胞(干重)、人细胞(干重)都含有共同的元素,但不同元素的含量不同,说明生物界内部存在统一性和差异性,具体表现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含量不同。
【小问3详解】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微量元素含量很小但是作用很大,包括Fe、Mn、Zn、Cu、B、Mo等。
30.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小岛上,柳树等树木和杂草茂盛,树上栖息着小益鸟和猫头鹰,地上有田鼠、青蛙和蛇,还有大量的昆虫、细菌和真菌等。
(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去分析,该岛上全部的猫头鹰组成了________,该小岛上的所有生物属于________,整个小岛组成一个________,该岛上的一个细菌属于________________。
(2)猫头鹰产下2只小猫头鹰,联系亲代和子代遗传物质的桥梁细胞是________,动物发育的起点是_______。
(3)柳树是小岛的主要树种,与猫头鹰相比,柳树不具有生命系统的哪一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
(4)小岛上的杂草________(“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种群,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种群 ②. 群落 ③. 生态系统 ④. 细胞和个体
(2) ①. 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②. 受精卵
(3)系统 (4) ①. 不能 ②. 种群是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而杂草包含很多种类的草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小问1详解】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该岛上全部的猫头鹰组成了种群。该小岛上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整个小岛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因此该岛上的一个细菌属于个体或细胞。
【小问2详解】
猫头鹰在繁殖季节繁殖了2只小猫头鹰,联系亲代和子代遗传物质的桥梁细胞是生殖细胞,动物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小问3详解】
柳树是小岛的主要树种,与猫头鹰相比,柳树(植物)不具有生命系统的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小问4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主要考查内容, 衣藻和发菜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