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诫子书教学设计
展开《诫子书》教案
教学、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重点)
2.理解文意,结合诸葛亮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重点、难点)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文化熏陶。(难点)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出示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等。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等。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避乱隐居,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始出,后助刘备联吴抗曹,成三分天下之势。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他被拜为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心辅佐后主刘禅,数次北伐,最后病死于军中,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陆游称赞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代表作有《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二、创作背景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县。其间,写信给哥哥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
书信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验的总结,更是他对儿子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具体要求,道理深刻,读来发人深省,堪称教子的千古范文。
诫:告诫、劝勉之意。子:即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文为告诫、劝勉儿子的书信。
三、初识文意
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口头翻译课文给同桌听。有感情诵读,注意诵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四、疏通文意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五、合作探究
1.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语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
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另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2.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寄托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3.诸葛亮是如何写这封信的? (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4. 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5. 诸葛亮希望儿子宁静、淡泊,又希望最终儿子能明志致远而“接世”,如他自己当年隆中隐居不求闻达于诸侯与后来出山成为蜀国丞相,这是否矛盾?应该如何理解?
不矛盾。(1)“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慵懒。其目的在静心于学,修身养性,进而服务于社会国家,所谓致远,是因达于天下而远,因泽于后世而远。是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
(2)“接世”,是在儒家文化濡染下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文人们的人生价值追求,他们入仕为官不是为了物质利益需求,而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6.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从中受到的启发?
(提示: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找准角度,可以谈收获,谈感悟,谈反思等)
可以从治学角度、修身角度、立志角度、惜时角度等谈启发。
六、拓展迁移
1.从这封家书中你学到了什么?请你为亲爱的自己写一封《诫己书》。
示例一: 戒己书
此诗原名为无题,才疏学浅叹可惜。
面对白卷万般急,早知如此何不记。
遥想昨日欣欢喜,哪知今日痛哭泣。
擦干眼泪莫痛惜,下周考试争第一。
示例二: 戒己书
吾此生之行,心怀远梦,胸有大志。以学为乐,以读为趣。常温故,时预新,知之好之乐之也。于人宽之,于己严之;有过改之,无则续也。
2.诸葛亮三气周瑜
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气得周瑜金疮迸裂,摔下马来。
刘备的夫人死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谁知吴国太看中了刘备,不仅不许孙权杀他,还真要把孙尚香许配给他。
周瑜便想让刘备长期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隔开,并且用声色迷惑刘备,使之丧失得天下的雄心,但是失败了。
诸葛亮又使计让刘备安然的回到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让士兵讥讽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让周瑜气得金疮再次迸裂。
刘备向东吴借取荆襄九郡,图谋发展壮大自己,然而东吴怕养虎为患,等刘备强大后势必对自己构成威胁,三番五次要求其归还荆州。
刘备和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后,必还荆州为由,但迟迟不攻取,此举令周瑜气急败坏,遂想出了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
因为欲攻取西川必须途经荆襄,可是周瑜实则是为了攻取荆州,此计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周瑜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
语文人教部编版诫子书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诫子书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知识链接,读音停顿,疏通文意,整体把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 诫子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 诫子书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