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杨浦实验学校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上海市杨浦实验学校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1.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
A. 33℃ B. 35℃ C. 37℃ D. 38℃
2.下面物理量能够鉴别物质的是( )
①质量;②密度;③比热容;④重力.
A. 只有②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3.初温相等的甲、乙两物体。甲、乙的质量、比热容分别为m甲、m乙、c甲、c乙,在放出相同热量后相接触,热量从甲传到乙,则下列情况中不可能的是( )
A. m甲
4.四冲程热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5.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两小车的速度关系及运动6秒时两小车之间的距离s为( )
A. v甲>v乙;s可能为1.2米 B. v甲>v乙;s可能为0.6米
C. v甲
A. 比热容较小的金属块温度高 B. 比热容较大的金属块温度高
C. 两金属块温度相等 D. 无法比较两金属块温度的高低
7.如图所示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图甲),若两液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且不计液体热量散失,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乙)。分别用ma、mb、ca、c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若ma=mb,则ca>cb B. 若ma=mb,则ca
8.一个跳伞运动员在高空下落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动能一定增大,重力势能一定减小 B. 动能一定不变,机械能一定减小
C. 重力势能一定减小,机械能一定不变 D. 重力势能一定减小,机械能一定减小
9.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E可绕O点转动,其中杆上相邻各点之间距离相等,在C点处挂一重为20牛的物体G,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所用的动力( )
A. 一定在E点大小为12N B. 可以在B点,大小为24N
C. 可以在E点,大小为24N D. 可以在E点,大小为8N
10.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质量相等.若在两个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则剩余液体的密度ρ、质量m的关系是( )
A. ρ甲>ρ乙;m甲>m乙
B. ρ甲<ρ乙;m甲
D. ρ甲=ρ乙;m甲
12.如图为某学校学生,正在开展“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情景.(a)图中排球被传出的同时,手臂感到疼痛,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的;(b)图中间的同学用力蹬地可以跃起,主要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13.如图5所示用镊子夹物体时,镊子相当于杠杆______(选填“省力”、“等臂”或“费力”),若要求更省力一些,手指应该向______(选填“A”或“B”)移动.松开镊子,物体会加速下落,在此过程中,物体的惯性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把一个重为3牛的苹果竖直向上抛出,苹果在空中受到的阻力大小始终为0.6牛,苹果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大小为______牛.若苹果在0.5秒内从最高点下落了1米,此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______焦,功率为______瓦.苹果在上升所受合力______苹果下降过程中所受合力(最后一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5.根据比热容表可知:1千克的煤油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______焦耳,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__吸收的热量多;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放出相同的热量,______降低的温度多.
比热容表(千克⋅℃)
煤油2.1×103
铝0.9×103
水4.2×103
铜0.39×103
16.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 3,其单位读作______.一只杯子最多可盛质量为2千克的水,它一定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盛下质量为2千克的酒精,如果用此杯子盛满浓盐水,则盐水质量一定______2千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ρ酒精<ρ水<ρ盐水).
1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质量相等,则甲的密度______乙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将两个正方体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则甲剩余部分质量______大于乙剩余部分质量(选填“一定”或“可能”).
18.为了探究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凡同学在3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和面积相同的水,放在同一地方.第一块自然蒸发,如图(a)所示;对第二块玻璃板进行加热以提高水滴的温度,如图(b)所示;对第三块用风扇吹风以加快水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如图(c)所示.三次水滴蒸发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t3,且t1>t2、t1>t3.
①比较图(a)和(b)及相关条件可知:质量和面积相同的水,______.
②比较图(a)和(c)及相关条件可知:______.
19.如图,重为2牛的物体保持静止,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G.
20.杠杆O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1为力F1的力臂。在图中画出力F2的力臂l2和力F1的示意图。
21.加热质量为2千克的铝块,使其温度从10℃升高到30℃.求:铝块吸收的热量Q吸.[c铝=0.9×103焦/(千克⋅℃)].
22.如图所示,用力F拉动重200N的物体A在水平支持面上以40c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物体所受摩擦力是物重的0.2倍,求F在半分钟内所做的功及其功率。
2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做俯卧撑时可看做一根杠杆,O为支点,他的体重为500N,A点为重心。当他缓慢撑起身体时,求:
(1)求地面对双手的作用力;
(2)经过2s,小明的重心向下移动的距离为0.2m,求重力做的功和功率大小。
24.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底面积分别为2×10−2m2和1×10−2m2。容器A中盛有0.1m高的水,容器B中盛有质量为1.6kg的酒精。(ρ酒精=0.8×103kg/m3,g=9.8N/kg)
(1)求容器A中水的重力;
(2)求容器B中酒精的高度h酒精;
(3)若要使容器A和B的液体重力相等,小华和小芳设计了不同的方法,如表所示:
设计的方案
小华
分别在A、B两个容器中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小芳
分别在A容器中抽取、B容器中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请判断,______ 同学设计的方法可行,并求出该方法中的体积。
25.体温计测量范围是______℃,如图(a)所示体温计的读数为______℃,图(b)所示的弹簧测力计最小分度值为______牛.此时的示数为______牛.
26.请你阅读伽利略温度计,然后回答问题。
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是由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发明的,他把一个带有长颈的玻璃瓶倒过来,让玻璃瓶中的空气排出一部分后,迅速插入装有水的容器中,如图所示,水就沿细管上升到某一位置。用手握住玻璃瓶,玻璃管内的水柱就下降,当玻璃瓶冷却后,玻璃管内的水柱又上升。若在玻璃管上刻上温度的刻度,就可显示温度的高低,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就这样诞生了。
(1)当温度升高,玻璃瓶内气体内能变______ ,管内水柱高度h将变______ ,(填“大”或“小”)。由此可知“伽利略温度计”是利用______ 的原理工作制成,其刻度值是______ (填“上小下大”或“上大下小”),且刻度线分布均匀。
(2)将该温度计静置于室温32℃和18℃后记录下液面的位置A、B(字母与温度需自行判断),测得A、B间距为28cm。则将该温度计静置在30℃的室内,稳定时液面的高度距B ______ cm处。
27.测量某固体的密度,实验原理为______.“测定物质的密度”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两个实验中都进行了多次测量,其多次测量的目的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如图15所示是“研究物质吸热本领与物质种类关系”的实验,实验时,要使两杯液体的质量相同,______不同,通过记录______,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28.下面是小明验证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和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杠杆右端高左端低,为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______调节,将杠杆调到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______.
(2)如图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小明调节左边鈎码的个数和位置,是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F1=1.2N,F2=1.5N,OA=30cm.OB=20cm.他将所得数据直接代入杠杆平衡条件的公式中,发现F1×OA和F2×OB并不相等,从而认为杠杆的平衡条件不是F1l1=F2l2.小明的错误是______.
(3)什么情况下拉力的力臂才等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______.
(4)在图中,若B出的鈎码不变,小明将弹簧测力计由A处移到C(OC=10cm)处,为了使C处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则这个力的方向应______,大小为______N.
29.小李和小红同学研究“使用动滑轮缓慢提起重物时所需竖直向上的拉力F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用图17所示装置,将不同物体缓慢提起,分别测出物体所受重力G物和所需拉力F的大小,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更换滑轮,重复实验,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二、表三中.
表一:G滑轮=1.0牛
表二:G滑轮=2.0牛
表三:G滑轮=3.0牛
实验
序号
G物
(牛)
F
(牛)
实验
序号
G物
(牛)
F
(牛)
实验
序号
G物
(牛)
F
(牛)
1
2.0
1.5
5
2.6
2.3
9
4.0
3.5
2
2.6
1.8
6
3.0
2.5
10
5.0
4.0
3
3.0
2.0
7
3.6
2.8
11
6.0
4.5
4
4.0
2.5
8
4.0
3.0
12
7.0
5.0
①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F与G物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中的F与G滑轮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缓慢提起重物,物体的重力G物相同,滑轮的重力G滑轮越大,所需竖直向上的拉力F越大.
③小李同学分析比较各组数据中______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得出结论:使用动滑轮沿竖直方向缓慢提起重物,可以省力.
④小红同学认为小李同学的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规律,他们还要选择:______(填序号)物体进行实验.
A:G物大于G滑; B:G物等于G滑; C:G物小于G滑;
⑤根据表格中的有关数据关系,请写出F、G物、G滑轮之间数学关系式: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正确.
故选C.
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温度的认识,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答案】B
【解析】解:①质量不是物质的特性,和物质的种类没有关系;
②③比热容、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的物质比热容、密度一般是不同的;
④重力不是物质的特性,和物质的种类没有关系;
所以鉴别物质的种类应该利用比热容、密度的不同.
故选B.
比热容、密度等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的物质比热容、密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根据比热容、密度的大小可鉴别不同的物质.
能够用来鉴别物质种类的物理量有密度、比热容、热值、熔点、沸点等,但是也不能单纯只看这几个量的大小,还要结合多方面的知识,如:气味、颜色等来判断
3.【答案】A
【解析】解:初温相同的甲、乙在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热量从甲传到乙,说明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甲的温度高度高于乙的温度,即甲温度的变化量Δt甲<Δt乙。根据Q=cmΔt有:c甲m甲Δt甲=c乙m乙Δt乙。已知Δt甲<Δt乙,则可得c甲m甲>c乙m乙。
A、若m甲
C、若m甲>m乙、c甲>c乙,则c甲m甲>c乙m乙,即这种情况可能出现;
D、若m甲
故选:A。
(1)在不加干涉的情况下,热量只会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2)物体放出的热量Q=cmΔt。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热量传递的方向性得出甲、乙末温的大小关系。若能得出这一关系,这类题并不难。
4.【答案】B
【解析】解: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气缸内的气体,将机械能转化内能;在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正确。
故选:B。
掌握四个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吸气和排气冲程不发生能量转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此题主要考查了内燃机四个冲程的特点及能量转化情况,属于基础知识。
5.【答案】B
【解析】解:由图象a知v甲=s甲t甲=2.4m6s=0.4m/s,由图b知v乙=s乙t乙=3.6m12m=0.3m/s,所以v甲>v乙;
由a、b两图象知t=6s时,s甲=2.4m,s乙=1.8m,由于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6s时两车间的距离s=s甲−s乙=2.4m−1.8m=0.6m,或s=s甲+s乙=2.4m+1.8m=4.2m.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在(a)和(b)的图象上任意找对应的路程和时间,分别求出甲和乙的速度.
从图上直接读出路程或时间进行比较.
掌握路程和时间的图象,从图上能得出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经过一段时间物体运动的距离,经过一段路程物体用时多少等.
6.【答案】A
【解析】解:
由公式c=Qm△t知,质量相同的不同金属块,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比热较小的金属温度高.
故选A.
已知不同物质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关系,比热大小用公式c=Qm△t比较.
对于同种物质,比热大小与质量、热量及温度变化无关;对于不同物质,可以利用公式c=Qm△t从数学角度比较比热大小.
7.【答案】B
【解析】解:AB、若ma=mb,吸收相同的热量,a的温度升高幅度大,由c=Qm△t知,a的比热容较小,b的比热容较大。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
CD、若ca=cb,吸收相同的热量,a的温度升高幅度大,由m=Qc△t知,a的质量较小,b的质量较大,CD选项错误。
故选:B。
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比热容、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成正比,由题意知,相同时间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由图象可以得到升高的温度与热量的关系,利用Q=cm△t变形公式对比热容和质量大小作出判断。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探究物质吸收热量本领结论的分析,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掌握影响热量的因素,读懂图象,是解答此题的基础。
8.【答案】D
【解析】解:跳伞运动员在高空下落时,高度减小,速度变化不定,质量不变.
质量不变,速度变化不定,动能变化不定;
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动能变化不定,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变化不定;但我们可以从其他的方面来分析机械能的变化情况,跳伞运动员在下降过程中,克服运动员和空气间的摩擦做功,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少.
故选D.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和被举高度,动能和势能合起来叫机械能;
通过物体高度、速度和质量的变化来分析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从而分析机械能的变化.
分析动能和重力势能、机械能的能量变化时可以从质量、高度和速度的变化上来分析;
当根据上面的知识不能分析时,就要机械能和其它形式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
9.【答案】C
【解析】解:B、若在B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B×2L=G×3L=20N×3L,解得FB=30N,故B错误;
ACD、若在E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E×5L=G×3L=20N×3L,解得FE=12N;
当动力与杠杆垂直时,动力臂最长,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最小,所以在E点施加的最小动力为12N,故D错误;
由于在E点处动力的方向未知,所以该处动力的大小可以等于或大于12N,故A错误,C正确。
故选C。
判定杠杆是否平衡关键是它是否满足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逐一分析即可。
10.【答案】C
【解析】解:(1)由图可知,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两种液体质量相等,
根据ρ=mV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所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剩余液体的密度不变,
所以,剩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故AD错误;
(2)假设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其高度为乙液体的高度,
那么,剩余甲液体的质量大于0,剩余乙液体的质量为0,
所以,剩余液体的质量关系应为m甲>m乙.故B错误,C正确.
故选C.
(1)根据密度公式,结合图示,判断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然后根据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判断剩余液体的密度关系;
(2)利用极值法,假设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其高度为乙液体的高度,比较剩余液体的质量大小.
此题考查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难点在于比较剩余液体的质量大小,利用极值法可以便捷、有效地解答.
11.【答案】增大 热传递 比热容
【解析】解:(1)在烈日下,操场上单杠的温度会升高,是太阳能转化为单杠的内能,使内能增大,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它的内能.
(2)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为保护机器,汽车发动机用水冷却.
故答案为:增大;热传递;比热容.
(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2)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其它物质的比热容大:所以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据此分析.
本题通过常见的热传递现象,考查了内能的改变,同时让我们加深了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12.【答案】相互 运动状态
【解析】解:
(a)排球被传出的同时,手对球施加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手臂也受到球的反作用力,因此手臂感到疼痛.
(b)中间的同学用力蹬地对地施加力的作用,地对人的反作用使人可以跃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相互;运动状态.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属于概念性内容的考查,记住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费力 B 不变
【解析】解:(1)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一个费力杠杆;
如图,在使用镊子时,绕A点转动,所以A点是支点,阻力作用点在B点处,要求更省力一些,手指应该向B点移动,在其他都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动力臂;
(2)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本身的质量来决定的,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所以物体加速下落时,在此过程中,物体的惯性不变.
故答案为:费力;B;不变.
(1)将杠杆的五要素与镊子进行对应,然后再利用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即可确定杠杆类型;根据支点的位置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2)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本题考查杠杆支点的判断和分类,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对支点和力臂的判断,另外,还考查了惯性的知识.
14.【答案】3.636大于
【解析】解:因为苹果竖直向上运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下的阻力,
所以F合=G+f=3N+0.6N=3.6N;
重力做功:
W=Gh=3N×1m=3J,
P=Wt=3J0.5s=6W.
苹果下降时,受阻力f向上,合力F1=G−f,苹果上升时受向下的重力G,向下的空气阻力f作用,合力F2=G+f,所以F1
(1)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和,合力的方向与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差,合力的方向与其中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2)知道苹果重和下落高度,利用W=Gh求重力做功,又知道下落时间,利用功率公式求重力做功功率.
本题考查了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难点是对物体受力分析与求合力:因为阻力与重力的方向都竖直向下,所以合力大小为两力之和.
15.【答案】2.1×103水 铜块
【解析】解:(1)煤油的比热容为2.1×103J/(千克⋅℃),表示1千克的煤油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2.1×103焦耳;
(2)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升高相同的温度,由Q放=cm△t可知,水吸收的热量多.
(3)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由Q吸=cm△t可知,铜块的温度降低的多;
故答案为:2.1×103;水;铜块.
(1)煤油的比热容为2.1×103J/(千克⋅℃),表示1千克的煤油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2.1×103焦耳;
(2)由放热公式Q放=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放出的热量多,比热容小的放出的热量少.
(3)由吸热公式Q吸=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放出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降低少,比热容小的温度降低多.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Q吸=cm△t和放热公式Q放=cm△t掌握和运用,理解并记住: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变化小;变化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16.【答案】千克每立方米 不能 大于
【解析】解:千克/米 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因为杯子的容积一定,并且最多装2kg水,由于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由ρ=mV可知,体积一定时,质量与密度成正比,可知将杯子装满酒精时,其质量小于2kg,
所以一定装不下2kg酒精;
如果改装浓盐水,由于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将杯子装满盐水时,其质量一定大于2kg.
故答案为千克每立方米,;不能;大于.
解答本题需要掌握:
①知道密度单位的读法;
②容器的体积是相同的,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也是已知的;因此根据v一定时,质量和密度成正比进行分析;即最多装0.2kg的水时,改装同体积其它液体时,如果其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其质量大于0.2kg;如果其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其质量小于0.2kg.
知道密度单位的读法,并会熟练应用密度的计算公式;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杯子的容积是一定的.
17.【答案】小于 一定
【解析】解:(1)已知m甲=m乙,
由图可知,V甲>V乙,
所以,根据ρ=mV可知,ρ甲<ρ乙;
(2)因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的质量相等,
所以,由m=ρV=ρL3可得:ρ甲L甲3=ρ乙L乙3,
由图可知,L甲>L乙,
则ρ甲L甲2<ρ乙L乙2----------①
若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h的部分时,截取部分的质量分别为:
△m甲=ρ甲△V甲=ρ甲L甲2h,△m乙=ρ乙△V乙=ρ乙L乙2h,
因△m甲−△m乙=(ρ甲L甲2−ρ乙L乙2)h<0,
所以,△m甲<△m乙,
即甲截取的质量小、剩余的质量大,乙截取的质量大、剩余的质量小,
所以,甲剩余部分质量一定大于乙剩余部分质量.
故答案为:小于;一定.
(1)由图可知甲乙的体积关系,又知甲乙质量相等,利用密度公式比较其密度大小;
(2)根据m=ρV=ρL3和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的质量相等得出等式,根据L甲>L乙得出关系式;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时,根据V=Sh和m=ρV得出截取部分的质量关系,进一步求出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后它们的质量关系.
此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此题难点在第二空,根据两者原来质量相等和高度关系得出ρ甲L甲2<ρ乙L乙2是关键.属于难题.
18.【答案】当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时,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质量和面积相同的水,当温度相同时,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水蒸发越快
【解析】解:(1)比较图(a)和(b)可以看出是水的质量和蒸发面积相同,水面上方空气流速相同,温度不同,故可得出:质量和面积相同的水,当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时,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2)比较图(a)和(c)及相关条件可以看出,水的质量和蒸发面积相同,水的温度相同,只是水面上方空气流速不同,故可得出结论:质量和面积相同的水,当温度相同时,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水蒸发越快.
故答案为:(1)当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时,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2)质量和面积相同的水,当温度相同时,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水蒸发越快.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
(2)在探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了解和掌握,以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9.【答案】解:画出大小表示1N的标度,然后过物体重心作竖直向下、大小为2N的重力.如图所示:
【解析】先画出标度,然后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本题的关键是牢记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并且会用力的图示表示力三要素.
20.【答案】解:过支点O作F2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F2的力臂l2;
过动力臂l1的末端作垂直于l1的直线,与杠杆的交点为F1的作用点,为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F1的方向向右上方,在线段末端标出箭头,标出动力F1.如下图所示:
【解析】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据此画出力臂的垂线,与杠杆的交点为F1的作用点,为使杠杆平衡F1的方向应该向右上方向,据此画出动力示意图.
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力臂的概念、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知道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是关键.易错点将垂足当做动力作用点.
21.【答案】解:铝块吸热的热量:
Q吸=cm(t−t0)
=0.9×103J/(kg⋅℃)×2kg×(30℃−10℃)
=3.6×104J.
答:铝块吸收的热量为3.6×104J.
【解析】知道铝块的质量和初温、末温以及比热容,根据Q吸=cm(t−t0)求出铝块吸收的热量.
本题考查了吸热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
22.【答案】解: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0.2G=0.2×200N=40N;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
所以,绳端的拉力:F=12f=12×40N=20N;
物体在半分钟内通过的路程为:
s=vt=40cm/s×0.5×60s=1200cm=12m,
拉力F通过的路程:s′=2s=2×12m=24m;
拉力F所做的功:W=Fs′=20N×24m=480J;
在半分钟内拉力F所做功的功率:
P=Wt=480J30s=16W。
答:F在半分钟内所做的功为480J、功率为48W。
【解析】根据f=0.2G算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根据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算出拉力F;由s=vt算出物体在半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根据动滑轮的特点算出拉力F通过的路程,由W=Fs′算出拉力F所做的功,根据P=Wt算出在半分钟内拉力F所做功的功率。
本题考查了动滑轮的特点,熟练运用功、功率、速度的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答案】解:
(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1L1=F2L2
即F1×(0.6m+0.9m)=500N×0.9m,
所以地面对他双手的支持力:F1=500N×0.9m1.5m=300N;
(2)小明重力做的功:W=Gh=500N×0.2m=100J;
重力做功的功率:P=Wt=100J2s=50W。
答:(1)地面对双手的作用力为300N;
(2)重力做功为100J,重力做功的功率50W。
【解析】(1)利用杠杆平衡的条件可以求出地面对双手的作用力;
(2)根据W=Fs求出重力做的功,利用P=Wt求出功率。
本题考查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功和功率公式的应用,要熟练掌握相关公式。
24.【答案】小芳
【解析】解:(1)容器A中水的体积为:
V水=S水h水=2×10−2m2×0.1m=2×10−3m3;
容器A中水的质量为:
m水=ρ水V水=1.0×103kg/m3×2×10−3m3=2kg;
容器A中水的重力为:
G水=m水g=2kg×10N/kg=20N;
(2)容器B中酒精的体积为:
V酒=m酒ρ酒=1.6kg0.8×103kg/m3=2×10−3m3;
容器B中酒精的高度为:
h酒精=V酒S酒=2×10−3m31×10−2m2=0.2m;
(3)因为ρ水>ρ酒精,因此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相比,水的质量大于酒精的质量,又因为m水>m酒,因此分别在A、B两个容器中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后,容器A和B的液体的质量不会相等,重力不会相等;
分别在A容器中抽取、B容器中倒入体积为V的水和酒精,则在A容器中抽取、B容器中倒入的水和酒精的质量分别为:
m水′=ρ水V=1.0×103kg/m3×V;
m酒′=ρ酒精V=0.8×103kg/m3×V;
因为在A容器中抽取、B容器中倒入体积为V的水和酒精后,容器A和B的液体的质量相等,重力相等,因此
m水−m水′=m酒+m酒′;
代入数据得:
2kg−1.0×103kg/m3×V=1.6kg+0.8×103kg/m3×V;
解得:V≈0.22×10−3m3。
所以小芳同学设计的方法可行,该方法中的体积为0.22×10−3m3。
故答案为:(1)容器A中水的重力为20N;
(2)求容器B中酒精的高度h酒精为0.2m;
(3)小芳同学设计的方法可行,该方法中的体积为0.22×10−3m3。
(1)根据V水=S水h水求出容器A中水的体积,根据m水=ρ水V水求出容器A中水的质量,根据G水=m水g求出容器A中水的重力;
(2)根据V酒=m酒ρ酒求出容器B中酒精的体积,根据h酒精=V酒S酒求出容器B中酒精的高度;
(3)因为ρ水>ρ酒精,因此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相比,水的质量大于酒精的质量,据此分析分别在A、B两个容器中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后,容器A和B的液体的质量和重力会不会相等;
假如分别在A容器中抽取、B容器中倒入体积为V的水和酒精后,容器A和B的液体的质量相等,重力相等,则
m水−m水′=m酒+m酒′;
代入数据求出V,据此分析。
此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重力的计算,难度不是太大,属常规题目。
25.【答案】35∼4237.80.22.6
【解析】解:(1)人的体温变化范围大约是35℃∼42℃,所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图1中体温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0.1℃.因此它的读数为37.8℃;
(2)每一个大格是1N,每一个小格是0.2N.观察弹簧测力计可知:指针所指的示数为2.6N.
故答案为:35∼42;37.8;0.2;2.6.
(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
(2)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明确其最大测量范围和每一小格表示多少也就是分度值.
体温计和弹簧测力计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
26.【答案】大 小 气体的热胀冷缩 上小下大 24
【解析】解:(1)从本题中:用手握住玻璃瓶,玻璃管内的水柱就下降,即温度上升,管内水柱高度h将变低,当玻璃瓶冷却后,玻璃管内的水柱又上升,即温度下降,管内水柱高度h将变高,所以伽利略温度计的刻度值是上小下大;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球形瓶中的空气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迫使液柱下降;空气温度降低,压强降低,液柱上升,由此可知伽利略温度计的刻度值是上小下大;伽利略温度计的测温原理不是液体的热胀冷缩,而是气体的热胀冷缩;
(2)由于伽利略温度计”的刻度值是上小下大,所以A点是32℃,B点是18℃,所以如图所示,将AB间14等分,每一等份为2cm,A上1格处是31℃,A上两个格为30℃;距A点4cm,距B点28cm−4cm=24cm。
故答案为:(1)大;小;气体的热胀冷缩;上小下大;(2)气体的热胀冷缩;(3)24。
(1)本题要注意,伽利略温度计的测温原理不是液体的热胀冷缩,而是气体的热胀冷缩,它依靠气体的作为膨胀物质,液体的热胀冷缩忽略不计;
(2)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球形瓶中的空气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迫使液柱下降;空气温度降低,压强降低,液柱上升。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伽利略温度计很粗糙,膨胀物质不是液体,而是气体,依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7.【答案】ρ=mV不同 种类 加热时间
【解析】解:(1)测量固体密度的原理是ρ=mV;
(2)“测定物质的密度”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两个实验中,都需要测量质量和体积,用到的器材是相同的;
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质量与体积的普遍关系;而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因此两个实验的目的不同;
(3)研究物质吸热本领与物质种类关系”的实验,实验时,要使两杯液体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而种类不同;由于加热所用的酒精灯相同,则通过比较加热时间就可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故答案为:ρ=mV;不同;种类;加热时间.
(1)测量固体密度的原理是ρ=mV;
(2)根据密度的概念ρ=mV在探究定量关系时,多次测量是为了得到定量的关系,在测量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3)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开始时,两只烧杯里的液体应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而种类不同;加热后,应使两杯液体升高到相同温度,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测量某固体的密度、多次测量的目的、比热容实验等知识,都是比较基础的知识,但是中考的热点.
28.【答案】右 力臂 把OA的长度当成了拉力的力臂 拉力方向与杠杆垂直时 竖直向上 3
【解析】解:(1)杠杆重心右移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从支点到挂钩码处杠杆的长度即为力臂长度,方便的测量力臂;
(2)图中,拉力F1的方向与水平杠杆不垂直,只有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时,力臂才能从杠杆上直接读出来,小明误把杠杆的长度OA当成了拉力的力臂,所以小明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3)只有在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时,力的力臂才等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4)由F2=1.5N,OB=20cm,OC=10cm,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OC=F2⋅OB,
∴F1=F2×OBOC=1.5N×20cm10cm=3N.
方向竖直向上.
故答案为:(1)右;力臂;(2)把OA的长度当成了拉力的力臂;(3)拉力方向与杠杆垂直时;(4)竖直向上;3.
(1)杠杆右端高左端低,说明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左侧,调节平衡螺母应使杠杆重心右移;当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从支点到挂钩码处杠杆的长度即为力臂长度,便于测量力臂.
(2)由图可见,拉力F1的方向与杠杆不垂直,因此力臂不等于OA的长度,只有拉力方向与杠杆垂直时,拉力的力臂才等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3)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4)当弹簧测力计从A处移到C处,支点位于动力和阻力的右侧,因此拉力的方向和钩码重力的方向相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就可以计算出拉力的大小.
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的条件,在实验中我们应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以便直接读出力臂;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竖直方向拉动测力计;杠杆平衡的条件就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9.【答案】使用同一动滑轮缓慢提起重物,G物越大,F越大 2、5 或3、6或4、8、9 F与G物BCF=12(G物+G滑轮)
【解析】解:①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F与G物的变化关系可知,随物重的增加,拉力也增大,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同一动滑轮缓慢提起重物,G物越大,F越大.
②研究竖直向上的拉力F随滑轮的重力G滑轮的变化关系,要控制物体的重力G物相同,故分析比较实验序号中2、5 或3、6或4、8、9的F与G滑轮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缓慢提起重物,物体的重力G物相同,滑轮的重力G滑轮越大,所需竖直向上的拉力F越大.
③使用动滑轮能省力,要比较沿竖直方向缓慢提起重物F与G物的大小关系.
④小红同学认为小李同学的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规律,因实验中选择的器材均是:G物大于G滑的情况,为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他们还要选择:G物等于G滑和G物小于G滑物体进行实验.故选BC.
⑤分析三个表格中的有关数据关系,可发现:F、G物、G滑轮之间数学关系式:
F=12(G物+G滑轮).
故答案为:①使用同一动滑轮缓慢提起重物,G物越大,F越大.②2、5 或 3、6或4、8、9;③F与G物;④BC;⑤F=12(G物+G滑轮).
①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F与G物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得出结论;
②研究竖直向上的拉力F随滑轮的重力G滑轮的变化关系,要控制物体的重力G物相同,据此回答;
③若F
⑤分析表中F、G物、G滑轮之大小关系得出结论.
本题使用动滑轮缓慢提起重物时所需竖直向上的拉力F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控制变量法和归纳法的运用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杨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上海市杨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下面物理量能够鉴别物质的是, 初温相等的甲、乙两物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在太阳系中,地球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