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六课芣苢插秧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六课芣苢插秧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2 插秧歌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2 插秧歌课后练习题,共3页。
    第二单元 第6课 芣苢 插秧歌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遗址一般是指如长城、秦始皇陵、殷墟等在我国考古学文化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原始聚落、都城、墓葬等由遗存及其相关环境组成的大型古文化遗址。大遗址凝聚着中国古老文明独特的生存方式和思维习惯,承载着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与社会认同,是中华民族融汇创新的重要体现。我们要结合国内外文化遗址保护开发的成功实践经验,加强大遗址保护利用,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传下去加强大遗址考古工作,夯实大遗址保护利用的根基。考古工作应贯穿于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全过程,以科学确认遗址价值的基础上,将大遗址保护利用引入考古规划,因而在保护利用的成本投入、展示方式、可行性操作等方面提出指导性建议。将考古科研成果输出为可普及的知识,让专业学术成果回归人民、普惠大众。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地挂过去。C.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D.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解析:文中活起来”“传下去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项,引号表示特殊含义;B项,引号表示反语,含讽刺意;C项,引号表示强调;D项,表示特殊称谓。答案:A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科学确认遗址价值的基础上,将大遗址保护利用纳入考古规划,因而在保护利用的成本投入、展示方式、可行性操作等方面提出指导性建议。B.在科学确认遗址价值的基础上,将大遗址保护利用纳入考古规划,进而在保护利用的成本投入、展示方式、可行性操作等方面提出指导性建议。C.以科学确认遗址价值为基础,将大遗址保护利用引入考古规划,因而在保护利用的成本投入、展示方式、可行性操作等方面提出指导性建议。D.以科学确认遗址价值的基础上,将大遗址保护利用引入考古规划,进而在保护利用的成本投入、展示方式、可行性操作等方面提出指导性建议。解析: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以科学确认遗址价值的基础上属于句式杂糅,可改为……为基础……的基础上;二是引入……规划动宾搭配不当,可改为纳入……规划;三是因而不合逻辑,可改为进而。修改完全正确的为选项B。答案:B3.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示例)大遗址即大型古文化遗址,由遗存及其相关环境组成,一般是指在我国考古学文化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原始聚落、都城、墓葬等,例如长城、秦始皇陵、殷墟等。(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岑 参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注】封大夫:封常清。诗中亚相”“吾君都是对他的尊称。中军:此处指代主帅。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边塞无战事,重阳佳节,众人登高饮菊花酒,呈现一派祥和欢乐之景。B.颔联间接描写封大夫特有的霜威”“杀气,突出了他能征善战、声威远震的特点。C.颈联借对欢聚场景的描绘间接表达边塞将士欢聚佳节的愉悦之情,同时含蓄地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D.封大夫与将士们登高饮酒、聆赏笛歌,暗示了封大夫高雅的情趣和苦中作乐的洒脱境界。解析:“间接描写封大夫特有的……”错误。“霜威”意为威严如霜;“杀气”意为肃杀之气;“亚相”“中军”指封大夫,颔联是直接描写封大夫特有的“霜威”“杀气”,突出了他能征善战、声威远震的特点。答案:B5.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将军形象相比,本诗中的封大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与《渔家傲·秋思》中忧国思乡、壮志未酬的悲壮的白发将军形象不同,本诗描写了封大夫特有的霜威杀气,突出了他能征善战、声威远震的特点;将士们纵情醉舞,感荷(感谢)吾君,表现了他治军有方、深受爱戴的特点;登高饮酒、聆赏笛歌,暗示了他高雅的情趣和苦中作乐的洒脱境界。(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 感 旧陆 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注】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C.颈联中诗人写梦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的深情怀念。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解析:“儒雅谦恭”错误。从诗歌首联“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来看,这是写自己年轻时仗剑远游,积极主动干谒三公,平交王侯,极具口辩之才,当时的自己年轻气盛,很有游士的风貌,“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诗人年轻时积极主动拜谒三公的形象。写的是年轻时的豪迈洒脱。答案:A7.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案:①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老去。②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的强烈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6.2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6.2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当堂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6.2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6.2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课一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课外阅读,语言运用,比较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