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十五课我与地坛节选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925757/0-169810500794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时作业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5 我与地坛(节选)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5 我与地坛(节选)课时作业,共3页。
第七单元 第15课 我与地坛(节选) (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湖北郧阳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是世界上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恐龙蛋化石群。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恐龙曾是地球上的统治者。到了白垩纪晚期,① ,一小部分进化成了鸟类,得以继续与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去哪里寻找恐龙呢?② 。科学家先后在中国23个省区发现了数百种恐龙骨骼化石,目前,中国已经研究命名的“有姓有名”的恐龙有308种,涵盖不同时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恐龙种类最多的国家。虽然恐龙家族早已灭绝,但在地层之中,却留下了丰富且珍贵的恐龙蛋化石,让我们人类去探寻恐龙世界的奥秘。正因为有这么多不同种类的恐龙,③ ,有圆形、卵圆形、椭圆形、扁圆形和橄榄形等多种形状。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答案:①大部分恐龙灭绝了 ②它们其实遍布祖国大地 ③恐龙蛋也是形态多样2.下列引号的用法,与文段中引号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钟扬教授的足迹延伸到植物学家的“无人区”,为种子库标本采样做出了突出贡献。B.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不少老技艺面临失传风险,全面落实“非遗”保护政策刻不容缓。C.平常人读小说,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D.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解析:A项引号同文段中引号用法一致,都表示特殊含义;B项引号表示特定称谓;C项引号表示强调;D项引号表示引用。答案:A(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6题。旧戏台胡容尔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黄昏挑起几缕绛红的晚霞,斜斜地搭在了她老旧的前脸儿上。抬眼望去,高处四角飞翘的屋脊上,长满了杂草,还有几株低矮的梧桐。茂盛的草木,在黛色的瓦片缝隙间,没心没肺地招摇着;而低处摊开的长方体的台面,如同一只过期了的粉盒,被随手抛掷在幽暗的巷子深处,透着一抹洇开的荒凉和失落。初见这座戏台,是在遥远的少年时。那一年,我十岁,随外婆搭车来城里。外婆进城,不为别的,只为看戏。当时,这里有当地最有名的角儿。五月,淡紫色的桐花开得正欢。掩映在细碎花影中的戏台,宛如一个淡紫色的梦境。我们来时,台上演着的是《玉堂春》,密匝匝的锣鼓点儿,正一阵阵响得紧。扮演苏三的美娇娘,穿着一身青色的罗裙,挥舞着长长的水袖,步步生莲,咿咿呀呀、幽幽咽咽地唱着、诉着,只觉耳畔有流莺啼转、泉水叮咚,无比的曼妙动听。再看那张粉白里透着嫣红的俏脸上,一双细长的丹凤俊眼,左顾右盼,波光流转,好似于人山人海中呼啦啦浮出了一座春天的花园,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令人眼花缭乱,真有说不出的风流缱绻。其实,台下,又何尝不是戏台呢?只不过,观众成了演员。你且看去,台上的艺人演得热闹,台下的众人也看得热闹。有时,台下的剧本,比台上还出彩。我也曾偷偷地溜到后台,看旦角们弄妆、听琴师们调弦。没人顾得上理会一个小女孩的好奇心。不消说,戏外的她们,正在为演绎别人的故事做铺垫。管弦吱呀,丝竹悠扬,嘈嘈切切,一场场好戏即将开场。只不知,台下的她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是否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戏里戏外。从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和变迁。这座方寸之间的露天戏台,已远远滞后于人们挑剔的审美理念。今人的眼睛,早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诱惑。说到底,终究是我们辜负了眼前的戏台。这一路风尘仆仆地行来,山一程,水一程,辜负了的何止是这戏台?还有那人、那事和那截青葱岁月,都被漫不经心地搁置,被生硬地冷落和怠慢了呀。旧戏台回不到从前了,我也一样。当年那个扎着两条羊角辫、穿着粉红碎花小袄、依偎在外婆怀中看戏的小女孩,已在似水流年中走失,一去不复返了。一去不复返的,还有我亲爱的外婆。台上台下,千呼万唤,再也寻不到外婆美丽的容颜了。是的,那个装满外婆一世情缘的屋子,就是外婆的戏台。她在自己搭起的戏台上,唱念做打,嬉笑怒骂。身处不同阶段的她,扮演着不同身份的角色,最后连缀成她长长的、多彩的一生。如今,外婆的戏台也旧了,空无一人。人间举步皆戏台。你我在他人的戏中,饰演着分量不同的角色,而别人又在你我的戏中,占据着位子。主角也好,配角也罢,龙套也无妨。哪一个人生,不是悲欣交集的呢?薄薄的暮色中,我望着旧戏台,好像看着另一个自己。那是暮年的我,顶着一头白发,颤巍巍地伫立在风中。是的,总有一天,我也会如这旧戏台一样的颓败,淡了红颜、瘦了相思。须知,人生的夕阳,自有她的可爱金贵。一如这脚下的旧戏台,虽不再作浓情的悲欢离合的场子,却有了平素淡雅的生活休闲功能,每日里迎来送往在此下棋纳凉的人们。谁又能否认,这不是生命的另一种诠释呢?人生有着无数的下一场,好戏还在后面。在幽静的岁月深处,命运为你设置了许多谜语,只等你款款走向前来,俯下身去,逐一地揭晓答案,然后淡淡地欢喜。站在只我一人的旧戏台上,轻捻时光,生命已被抻长。笑容如渐涌渐涨的春水,在我脸上一点点地荡漾着、丰盈着,一直流向晚霞映红的天边……(有删改)3.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曾溜到后台看旦角们弄妆、听琴师们调弦,既写出了“我”的好奇心,也暗示戏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B.“从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和变迁。”戏台因为滞后于人们的审美理念而被冷落和怠慢。C.“我”的外婆在自己的人生戏台上完美谢幕了,她可以说是一位优秀的“演员”,留下了精彩的曲目。D.“我”在人生戏台上走到了暮年,白发苍苍中体会到揭晓人生谜语答案的欢喜,享受到平素淡雅的滋味。解析:理解错误。文中“那是暮年的我,顶着一头白发”,是“我”想象中的情景,不是“我”真正走到了暮年。答案:D4.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开篇的景物描写既写出了戏台眼前的衰败景象,字里行间也暗示了其曾经的繁华。B.文章细写扮演苏三的美娇娘的服饰、舞台动作、神情等,更能让戏台充满魅力,值得回味。C.文章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便于后文中抒发“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真切感受。D.文章先从少年时看戏写起,中间详略有别,回忆与感触紧密结合起来,时间线索清晰。解析:文章开篇是立足现在的,少年时看戏是第二段回忆的内容;全文时间是来回跳跃的。答案:D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说到底,终究是我们辜负了眼前的戏台。答案:①我们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诱惑远离戏台,让戏台荒废了。②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遗忘了曾经的生活和感动,再也回不到从前了。6.文章题为“旧戏台”,全文写了哪些戏台?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答案:①实际的戏台:曾经辉煌热闹、上演一出出好戏的戏台,今天所见的衰败的戏台。②生活的戏台:观众们在戏台下看戏的场景就是戏台,后台演员们的准备也是戏台。③人生的戏台:人间举步皆戏台,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课后测评,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课时作业,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5 我与地坛(节选)课后练习题,共10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