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七里桥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七里桥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共24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七里桥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2分,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卷中)1.(2分)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A.中学生食指的长度为1.6cm B.教室的空间高度为4m C.人的一次脉搏时间为10s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为0.8s2.(2分)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A.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B.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C.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量起 D.记录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3.(2分)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A.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 B.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误差是由测量者的粗心造成的 D.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4.(2分)我们在小教室里讲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 )A.不能产生回声 B.小房子无法传播声音 C.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差太短 D.声音容易散开5.(2分)在理解公式v=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长,速度越小 C.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小 D.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6.(2分)如图所示是摄影爱好者捕捉到的“乌鸦骑乘老鹰”的精彩画面,下列能描述图中两者相对静止的成语是( )A.分道扬镳 B.背道而驰 C.并驾齐驱 D.各奔东西7.(2分)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 C.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8.(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固体中大 D.声音的速度是340m/s9.(2分)下列实验中,能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如图实验中,发声的音叉可以反复将乒乓球弹开 B. 如图实验中,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铃声逐渐变小 C.如图实验中,耳朵贴到桌面上,听到的敲击声更大 D.如图实验中,改变吸管的长度,可以吹出不同的哨音10.(2分)如图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传播介质分别是( )A.固体 固体 B.固体 气体 C.气体 固体 D.气体 气体11.(2分)“双减”之后,银川各中小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如图所示是银川某校开展的社团活动,在活动中,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12.(2分)下列与声有关的成语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说的是声音音调高 B.“低声细语”说的是声音音调低 C.“引吭高歌”说的是声音响度大 D.“悦耳动听”说的是声音响度小13.(2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很大影响,为保护自己与他人,出门要戴口罩,他人听到你的声音( )A.响度变小 B.响度变大 C.音调变低 D.音调变高14.(2分)如图所示,是服装店内贴在墙壁上的刻度尺,可以方便儿童测量身高( )A.mm B.cm C.dm D.m15.(2分)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1mm、2.80cm B.1cm、8.30cm C.1mm、8.30cm D.1cm、5.50cm16.(2分)已知甲、乙两人在学校操场跑道上跑步,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 )A.1:9 B.9:1 C.1:3 D.3:1二.非选择题(17—27题每空2分,28题6分,29题8分,共68分,请将17-27的答案填入答题卷中)17.(4分)运动会上参加两百米赛跑的晓东同学用时25秒,则晓东跑步的速度为 m/s,操场旁加油的小辉看到晓东同学跑的飞快,这是因为他选择了 为参照物。18.(2分)如图是物块从A处沿直线水平运动到E处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物块从C处到E处的平均速度为 m/s。19.(4分)夏天,下大雨之前总伴有打雷和闪电,我们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是通过 这种介质传入人耳的,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m/s。20.(4分)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叫做 。频率低于20Hz的声叫做 。21.(6分)2023年9月30日晚,杭州亚运会田径赛事在杭州奥体中心上演第二个比赛日的争夺,男女百米“飞人大战”是当晚压轴大戏,跑道边的计时牌是 的,裁判员是通过路程相等时,比较 的方法来判断运动员运动的快慢,比赛全程运动员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22.(4分)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 (填“快”或“慢”),真空 传声(填“能”或“不能”)。23.(2分)一辆电动玩具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上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像。24.(2分)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空气温度/℃﹣20﹣100102030声音速度/m•s﹣131832433033634234825.(8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4)在实验中测得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为v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3,则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26.(14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如图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声音是由发声体的 产生的。(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说明声音的 大:这种特性由 和 决定。(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完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选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 是正确的。(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提出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发现并提出问题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27.(4分)小明在演奏吉他时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四根钢丝琴弦规格如表所示。编号长度/cm粗细/mm2松紧程度甲200.2紧乙200.1紧丙150.1紧丁150.1松(1)在本实验中采用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 ;(2)为了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 两根琴弦。28.(6分)小丽和同学们参加“云冈游”研学活动,早晨7点乘坐校车从学校出发,7点30分到达云冈。若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求:(1)学校到云冈的路程;(2)途中的某一时刻,小丽看到校车速度表示数如图所示,小丽想如果校车始终以这个速度行驶29.(8分)我们可用下述方法测定钢中的声速:在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在钢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钢管长1020m,求:(1)第一次响声是由 (钢、空气)传来的。(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3)声音在钢中传播的声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2分,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卷中)1.(2分)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A.中学生食指的长度为1.6cm B.教室的空间高度为4m C.人的一次脉搏时间为10s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为0.8s【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一支粉笔的长度在7cm左右,在6cm左右;B、一层楼的高度在3.5m左右,在4m左右;C、正常情况下,跳动3次的时间大约1s;D、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值,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应用日常知识积累解答此题。2.(2分)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A.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B.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C.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量起 D.记录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1)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2)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解答】解:由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知A、B,不符合题意;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只要物体的一个端点与刻度尺的某一条刻度线对齐即可,测量时不必从刻度尺的零刻度量起,故C错误;故选:C。【点评】正确使用刻度尺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改进实验方法,减小误差。3.(2分)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A.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 B.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误差是由测量者的粗心造成的 D.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它首先不是错误,错误是在不按操作要求测量时得出的不正确的结果,而再正确的测量方法也会产生误差,因此,错误可以避免,而误差只能减小。【解答】解:A、误差不是错误,再正确的测量照样会产生误差;B、每次测量时结果都会有误差产生,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C、再细心的测量也同样会有误差产生,所以不合题意;D、误差只能减小,所以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误差与错误是我们在测量中经常遇到的两个概念,它们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一点我们必须充分认识。4.(2分)我们在小教室里讲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 )A.不能产生回声 B.小房子无法传播声音 C.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差太短 D.声音容易散开【分析】根据声音的传播速度可以解答此题。【解答】解:在小教室里,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墙较近,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所以我们的耳朵听不出说话声与回声的区别,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一道常见的考试类型题。5.(2分)在理解公式v=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长,速度越小 C.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小 D.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分析】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由v=可知,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的。对照各个选项,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即可解答。【解答】解:A、根据v=,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越大,故A错误;B、根据v=,在相等的路程内,速度越小,故B错误;C、根据v=,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故C正确;D、根据v=,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越长,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度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要让学生明白,不能只站在纯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而应考虑它的物理意义。6.(2分)如图所示是摄影爱好者捕捉到的“乌鸦骑乘老鹰”的精彩画面,下列能描述图中两者相对静止的成语是( )A.分道扬镳 B.背道而驰 C.并驾齐驱 D.各奔东西【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解答】解: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乌鸦和老鹰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老鹰是静止的,乌鸦也是静止的。A、分道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故A错误;B、背道而驰原指朝着相反的方向跑,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故B错误;C、并驾齐驱原指几匹马并排拉一辆车,比喻齐头并进,是相对静止的;D、各奔东西指各自走各自的路,是相对运动的。故选:C。【点评】本题以老鹰和乌鸦为研究对象,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属于基础内容的考查。7.(2分)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 C.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液停止;(2)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解答】解:A.用手按住正在发生的琴弦,琴声会消失,故A不符合题意;B.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四溅,故B不符合题意;C.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主要是因为声音通过固体和空气同时传播,故C符合题意;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音的特性,难度不大。8.(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固体中大 D.声音的速度是340m/s【分析】(1)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振动且振动的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②有传声的介质:如空气等;③有良好的听力;(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3)大多数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4)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解答】解:A.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有:①物体振动且振动的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③有良好的听力,所以物体振动,或没有传声介质,人耳是听不到声音的;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大多数情况下,在液体中次之,故C错误;D.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速、人耳感知声音的条件等,是比较简单的声学习题,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9.(2分)下列实验中,能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如图实验中,发声的音叉可以反复将乒乓球弹开 B. 如图实验中,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铃声逐渐变小 C.如图实验中,耳朵贴到桌面上,听到的敲击声更大 D.如图实验中,改变吸管的长度,可以吹出不同的哨音【分析】(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音调与频率有关,而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解答】解:A、将细线悬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该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在抽气的过程中,所以声音传播的介质减少;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完全没有空气了(即抽成真空),于是可得出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传声效果最好,听到的敲击声更大;D、如图,则空气柱的长短随之变化,故可以吹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及声音的音调,属于声学基础题。10.(2分)如图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传播介质分别是( )A.固体 固体 B.固体 气体 C.气体 固体 D.气体 气体【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常情况下,人听到声音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耳朵,二是通过骨骼进行传播。【解答】解:佩戴该耳机时,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跑步时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空气(即气体)传播的。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途径,是一道声现象的基础题,难度不大。11.(2分)“双减”之后,银川各中小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如图所示是银川某校开展的社团活动,在活动中,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3)不同的乐器音色不同,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一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解答】解:在活动中,同学们判断乐器中有口笛,故C正确。故选:C。【点评】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影响因素,本题属于基础性题目。12.(2分)下列与声有关的成语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说的是声音音调高 B.“低声细语”说的是声音音调低 C.“引吭高歌”说的是声音响度大 D.“悦耳动听”说的是声音响度小【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音色、响度。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大小;音色是能辨别物体,音色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A.“震耳欲聋”,响度大;B.“轻声细语”说的是声音小,故B错误;C.“引吭高歌”说的是声音大,故C正确;D.“悦耳动听”,音色美。故选:C。【点评】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正确区分音调、响度、音色。13.(2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很大影响,为保护自己与他人,出门要戴口罩,他人听到你的声音( )A.响度变小 B.响度变大 C.音调变低 D.音调变高【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当你戴上口罩之后与人交谈时,他人听到你的声音变小了,故BCD错误。故选:A。【点评】深入理解和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2分)如图所示,是服装店内贴在墙壁上的刻度尺,可以方便儿童测量身高( )A.mm B.cm C.dm D.m【分析】儿童身高一般为100﹣120cm,据此估测。【解答】解:图中测量身高的刻度尺,故刻度尺的数字对应的单位是cm。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长度的估测,可解答此题。15.(2分)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1mm、2.80cm B.1cm、8.30cm C.1mm、8.30cm D.1cm、5.50cm【分析】首先要确定刻度尺零刻线和分度值,然后再读出金属片的长度。【解答】解:由图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以5.50cm作为“零刻度”,所以物体的长度即为两刻度值差L=4.30﹣5.50=2.80cm。故选:A。【点评】若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线,被测物体的长度应为两端对应的刻度值之差,在进行精确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6.(2分)已知甲、乙两人在学校操场跑道上跑步,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 )A.1:9 B.9:1 C.1:3 D.3:1【分析】知道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路程之比和所用的时间之比,根据v=求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路程之比为3:1,由v=可得,甲====。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计算过程要注意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要颠倒。二.非选择题(17—27题每空2分,28题6分,29题8分,共68分,请将17-27的答案填入答题卷中)17.(4分)运动会上参加两百米赛跑的晓东同学用时25秒,则晓东跑步的速度为 8 m/s,操场旁加油的小辉看到晓东同学跑的飞快,这是因为他选择了 地面 为参照物。【分析】(1)根据v=求出晓东跑步的速度;(2)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解答】解:(1)由v=得,晓东跑步的速度:v===8m/s。(2)操场旁加油的小辉看到晓东同学跑的飞快,是晓东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8;地面。【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参照物的选择,是一道综合题。18.(2分)如图是物块从A处沿直线水平运动到E处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物块从C处到E处的平均速度为 0.15 m/s。【分析】知道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计算出此过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由照片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块从C处到E处共运动的时间t=2×7.2s=0.5s,此过程的平均速度:v===15cm/s=0.15m/s。故答案为:0.15。【点评】本题要注意匀速直线运动及变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在用速度公式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刻度尺的读数。19.(4分)夏天,下大雨之前总伴有打雷和闪电,我们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是通过 空气 这种介质传入人耳的,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340 m/s。【分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是什么介质传播声音,要看声源和听者之间是什么介质。(2)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解答】解:(1)雷声和听者之间是空气,轰隆隆的雷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2)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故答案为:空气;340。【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很基础的习题,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20.(4分)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叫做 超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叫做 次声波 。【分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解答】解: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故答案为:超声波;次声波。【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与次声波的概念,属于基础知识。21.(6分)2023年9月30日晚,杭州亚运会田径赛事在杭州奥体中心上演第二个比赛日的争夺,男女百米“飞人大战”是当晚压轴大戏,跑道边的计时牌是 运动 的,裁判员是通过路程相等时,比较 时间 的方法来判断运动员运动的快慢,比赛全程运动员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分析】(1)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的变化,则该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变化,则该物体是静止的;(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多少,用时越多,运动越慢。②利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经过路程越长,运动越快。(3)根据匀速和变速运动的概念,结合生活经验即可判断。【解答】解:(1)以运动员为参照物,跑道边的计时牌相对于运动员,因此以运动员为参照物;(2)百米赛跑中裁判员是用通过路程相等,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跑的快慢的;(3)根据生活经验可知,运动员全程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故答案为:运动;时间。【点评】掌握利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采用v=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2.(4分)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 快 (填“快”或“慢”),真空 不能 传声(填“能”或“不能”)。【分析】声速的规律是: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同种介质中,声速和介质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因此在水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故答案为:快;不能。【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传播快慢的了解,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较简单。23.(2分)一辆电动玩具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上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像。【分析】由速度和时间的图像判断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在路程和时间的图像上画出路程和时间的正比函数图像。【解答】解:由v﹣t图像知,电动玩具车的速度保持不变,并且能读出速度大小是2m/s,由v=得s=vt、2s后、7s后、6s后的路程分别是:2m、4m、10m,在s﹣t图像上画出路程和时间的对应点(1,4)(5,8)(5,12)。如图所示:。【点评】本题首先判断电动玩具车的运动状态和速度,然后计算路程,最后画出对应点并把对应点连接起来。24.(2分)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空气温度/℃﹣20﹣100102030声音速度/m•s﹣1318324330336342348【分析】采用描点法把给出的数据在图象上描出来,再用一条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即可。【解答】解:采用描点法画出图象如下图:故答案为:见上图。【点评】此题是一道信息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给出数据的处理能力。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难度不大。25.(8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小 。(填“大”或“小”)(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大 (填“大”或“小”)。(4)在实验中测得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为v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3,则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v2>v3>v1 。【分析】(1)公式v=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4)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由此可以判断出各段平均速度的大小。【解答】解:(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斜面坡度应较小;(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根据公式v=;(4)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1、v2、v8的大小关系:v2>v3>v5。故答案为:(1)v=;(2)小;(4)v2>v3>v5。【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求出平均速度。26.(14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如图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声音是由发声体的 振动 产生的。(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说明声音的 响度 大:这种特性由 振幅 和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决定。(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完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小 (选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 ① 是正确的。(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提出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发现并提出问题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EADBC (填字母序号)。【分析】(1)由声音产生的条件解答;(2)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3)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解:(1)讲话是声带的振动,音叉发声使水振动;(2)响度与振幅有关,用力敲桌子,所以响度增大;(3)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因此猜想①是正确的;(4)结合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可知此实验的探究过程是:EADBC。故答案为:(1)振动;(2)响度;距离发声体的远近;①;(4)EADBC。【点评】此题是一道验证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响度影响因素的科学探究题,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27.(4分)小明在演奏吉他时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四根钢丝琴弦规格如表所示。编号长度/cm粗细/mm2松紧程度甲200.2紧乙200.1紧丙150.1紧丁150.1松(1)在本实验中采用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2)为了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 乙、丙 两根琴弦。【分析】(1)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2)琴弦振动时产生声音的音调和琴弦的长度、粗细、松紧有关。当一个物理量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需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解答】解:(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观察其余变量与音调高低的关系。(2)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长度的关系,必须控制两根琴弦的粗细,符合条件的中有乙。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法;(2)乙、丙。【点评】以探究弦振动时发声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来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把握住每次研究一个因素,而控制其它因素都相同即可;还要注意转换法的应用。28.(6分)小丽和同学们参加“云冈游”研学活动,早晨7点乘坐校车从学校出发,7点30分到达云冈。若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求:(1)学校到云冈的路程;(2)途中的某一时刻,小丽看到校车速度表示数如图所示,小丽想如果校车始终以这个速度行驶【分析】(1)根据题意求出校车行驶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校车行驶的路程,即学校到云冈的路程;(2)由速度表的分度值和指针位置读数校车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从学校到云冈的时间,加上出发的时间即为到达的时刻。【解答】解:(1)校车行驶的时间:t=7:30﹣7:00=30min=5.5h,由v=可知;(2)由图可知,速度表的分度值为5km/h,汽车的速度:v′=60km/h,由v=可知,从学校到云冈的时间:t′==,到达学校的时刻:7:00+15min=7:15。答:(1)学校到云冈的路程为15km;(2)以速度表上的速度行驶,她7:15能到。【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是一道常考题,难度不大。29.(8分)我们可用下述方法测定钢中的声速:在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在钢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钢管长1020m,求:(1)第一次响声是由 钢 (钢、空气)传来的。(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3)声音在钢中传播的声速?【分析】(1)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2)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3)根据题意求出声音在钢中的传播时间,再由速度公式求出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解答】解:(1)声音在钢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所以听到的第一次响声是由钢传来的;(2)由v=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t空气===3s;(3)由题意知,声音在钢中的传播时间为:t钢=t空气﹣Δt=3s﹣4.8s=0.8s,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为:v钢===5100m/s。答:(1)钢;(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5s;(3)声音在钢中传播的速度是5100m/s。【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要能熟练运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九上物理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