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提高) 巩固练习(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提高) 巩固练习(含解析),共6页。
中考总复习: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提高) 责编:熊亚军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B.稀盐酸与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都含有酸根离子C.H2O与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原子个数不同D.金刚石与石墨的物质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2.洗涤是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操作过程,下列洗涤方法错误的是( )A.用汽油洗涤手上的油污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手上的油污C.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D.用洗洁精洗油腻的餐具3.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一致的是( )A.二氧化碳 冰 CO2 B.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H)2C.氧化钙 石灰石 CaO D.氧气 臭氧 O34.(山东中考)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硫酸也具有挥发性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 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甲烷前也需要检验纯度5.(湖北中考)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用盐酸验证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已变质 C.用盐酸除去石灰水中的少量CaCO3 D.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少量铁锈6.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较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最后变成白色粉末状的物质 B.碱石灰不能用来干燥SO2气体 C.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应用橡胶塞 D.NaOH溶于水使得溶液的温度升高与CaO放入水中溶液的温度升高的原理相同7.如图所示的是三种形状完全相同的金属与溶质质量分数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作用开始时的现象。 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金属a,c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金属b不能 B.三种金属单质的活动性强弱为c>a>b C.金属b可能是铜 D.如果金属a是铁,反应后所得溶液为黄色8.下表列出了除去几种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COCO2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BNaCl泥沙溶解、过滤、蒸发CNaOH溶液Na2CO3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DCu(NO3)2溶液AgNO3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二、填空题9.欲除去不纯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待提纯物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AH2(H2O)浓硫酸洗气BCaO(CaCO3)盐酸蒸发、结晶CCuSO4溶液(硫酸)CuO蒸发、洗涤DCu(Fe)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10.(阜宁县一模)久置的氢氧化钠中常含有 杂质,检验是否含有此杂质时常用的试剂是 ,除去此杂质常用的试剂是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常用的试剂是 。三、实验题11.(湖南中考)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小组内小明同学认为有两种可能: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 (1)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还有一种可能,请你补充出猜想3:__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3,小红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你帮她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取样,________,过滤产生白色沉淀猜想3成立2.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3)探究启示:氢氧化钠必须________保存。12.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老师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U型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请问:(1)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型管左端的液面 (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2)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能排除 对实验的干扰。13.通过学习碱的性质,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的“氢氧化钙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1)提出问题:氢氧化钙是否变质?(2)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样品存在三种可能情况: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3)实验探究:如下表。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沦取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振荡,静置①取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②倒去上层清液,再向试管中注入稀盐酸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②________部分变质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红②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②没有气泡产生________(4)小结与思考:小蔓同学根据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确定该样品已部分变质,请写出实验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4.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NaOH;
猜想Ⅱ: ;
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实验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________________,b为 则猜想Ⅱ成立。
【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四、计算题15.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取矿石样品40g,加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共用去盐酸219g,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8g(矿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计算:
(1)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2)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6.(朝阳一模)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3)所加稀硫酸的质量。
【答案与解析】1.【答案】A 【解析】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A合理。稀盐酸与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都含有氢离子,B不合理。H2O与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C不合理。金刚石与石墨的物质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不正理。2.【答案】B【解析】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手上的油污。3.【答案】B【解析】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氧化钙的俗称叫做生石灰;氧气没有俗称,臭氧的化学式是O3。B符合题意。4.【答案】D 【解析】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故A错误;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故B选项推理错误;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C选项推理错误;可燃性气体不纯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需要验纯,故D正确。5.【答案】C 【解析】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两种气体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A正确;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变质后生成的杂质是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根据有无气泡产生可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B正确;石灰水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C错误;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D正确。6.【答案】D 【解析】NaOH是强碱,其固体能吸收水分,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白色粉末状的Na2CO3,能腐蚀玻璃(与玻璃反应)生成黏性的物质。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使用橡胶塞而不使用玻璃塞的目的就是为防止因腐蚀而使瓶塞与瓶口紧粘在一起。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NaOH和CaO,它们能与SO2反应,所以不能用于干燥SO2。NaOH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升高是溶解放热,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CaO放入水中使得溶液的温度升高,则是CaO与H2O反应生成Ca(OH)2时的化学反应放热。故选D。7.【答案】D 【解析】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所得溶液显浅绿色。8.【答案】C【解析】 CO中的CO2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可除去;NaCl中的泥沙先溶解,过滤除去泥沙,然后蒸发溶液得到NaCl;稀盐酸既和NaOH又和Na2CO3反应,不能保留被提纯物质,C方案错误;铜粉和AgNO3反应得到和Cu(NO3)2和Ag。
9.【答案】AD 【解析】依据物质的性质分析除杂的方法,要注意只与杂质反应,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分析操作方法是否正确,要注意原物质的状态,然后选择过滤或蒸发等操作。B选项中的CaO和CaCO3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aCl2,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C选项中加入的CuO能与杂质硫酸反应生成CuSO4,能达到除杂目的,但除去过量的CuO需用过滤操作,而不需蒸发。10.【答案】碳酸钠 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等 澄清石灰水 氯化钙溶液和酚酞试液 【解析】久置的氢氧化钠中常含有碳酸钠杂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检验是否含有此杂质时常用的试剂是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等,因为稀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除去此杂质常用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因为利用澄清石灰水除去碳酸钠时不带入杂质。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常用的试剂是氯化钙溶液和酚酞试液,试验方法是: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再滴加酚酞试液,如果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如果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11.【答案】(1)该溶液部分变质 (2)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或BaCl2)溶液 (3)密封 【解析】(1)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的情况是不变质、部分变质或是全部变质。(2)要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必须先排除碳酸钠的干扰,因为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氯化钙(或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或碳酸钡),碳酸钠完全反应后,氯化钠及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都呈中性,然后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若上层清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中有氢氧化钠。(3)因氢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12.【答案】(1)升高 (2)水【解析】(1)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装置中压强减小;二氧化碳也能溶于水但溶解的较少压强变化小于左面,所以U型管左端的液面升高。(2)甲乙对比,乙能排除水的干扰。13.【答案】(3)如下表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②有气泡产生 ②有气泡产生全部变质②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没有变质 (4)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部分变质说明样品中含有Ca(OH)2和CaCO3,实验现象: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③有气泡产生。全部变质说明样品中只含有CaCO3,实验现象: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红。②有气泡产生。没有变质说明样品中只含有Ca(OH)2,实验现象: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②没有气泡产牛。Ca(OH)2变质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 CaCO3↓+H2O;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14.【答案】【对固体猜想】全部是Na2CO3 【实验和推断】(1)稀盐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或稀H2SO4等酸及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CaCO3 不能
(3)有白色沉淀产生 无色酚酞不变红色
【反思】CO2+2NaOH=Na2CO3+H2O
【解析】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对于久置的氢氧化钠成分的猜想存在三种情况: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究竟是否变质可用盐酸或稀硫酸检验,如果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说明NaOH已变质;也可用Ba(OH)2、Ca(OH)2、CaCl2等来检验,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NaOH已变质。但是用Ba(OH)2、Ca(OH)2 检验时除生成白色沉淀外,还生成NaOH,溶液仍然显碱性,而用CaCl2检验时除生成白色沉淀外,还生成NaCl,溶液显中性,所以不能用Ca(OH)2溶液验证样品中是否有NaOH,即不能用Ca(OH)2溶液验证NaOH是否已经全部变质,而可以通过用CaCl2溶液,通过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15.【答案】
解:(1)氧化铁的质量为40g-8g=32g 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32g÷40g=80% (2)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6HCl+Fe2O3=2FeCl3+3H2O
219 160
x 32g
x=43.8g
盐酸的质量分数为43.8g÷219g×100%=20%
答: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80%,盐酸的质量分数为20%。
16.【答案】解:生成ZnSO4的质量为100g×16.1%=16.1g 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消耗锌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161 2 y 16.1g x 2 :x=161:16.1g x= 0.2g 65 :y =161:16.1g y= 6.5 g (10 g -6.5 g)÷10 g ×100%=35% 所加稀硫酸的质量:100 g+0.2 g-6.5 g=93.7 g 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6.1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所加稀硫酸的质量为93.7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讲义: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提高) 知识讲解,共23页。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讲义: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提高) 巩固练习(含解析),共23页。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燃料及其利用(提高) 巩固练习(含解析),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