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此时控制图中②地的大气环流为, 下列有关该河的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南大学附中高2025届高二上阶段性检测(一)地理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学生保存,以备评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得分。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泛指用于雨洪管理领域内的各种绿色生态措施。下图为某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可以改变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①水汽输送②降水③地表径流④下渗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2. 该设计主要用于应对( )A. 海平面上升 B. 全球气候变暖 C. 生物多样性减少 D. 洪涝多发【答案】1. C 2. D【解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中的雨水花园、行道树、透水路面等均可以在降水过程中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③④正确;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水汽输送和降水的影响较小,①②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C错误,故选C。【2题详解】根据上题可知,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中的雨水花园、行道树、透水路面等均可以在降水过程中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因此该设计主要用于应对洪涝多发,D正确;该设计对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影响比较微弱,ABC错误。故选D。【点睛】水循环包括三大类型: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其中,海陆间循环是促进陆地水体更新的最重要的循环类型。水循环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方面,其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明显的为地表径流和下渗。下图是中美洲部分区域以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3. 导致甲地4月均温比乙地高的主要因素是( )A. 海拔高低 B. 纬度位置 C. 洋流性质 D. 大气状况4. 影响甲、乙两地降水量年内变化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大气环流、洋流 B. 大气环流、地形C. 海陆位置、地形 D. 海陆位置、洋流【答案】3. D 4. B【解析】【3题详解】通过对比气候资料图可知,4月均温甲地比乙地高,甲的降水明显少于乙,甲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纬度位置相同,B错误;海拔差异不大,A错误;洋流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4题详解】甲、乙两地均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北半球夏季时,甲地、乙地两地均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均较多,北半球冬季时,甲、乙两受信风影响,甲处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乙地处环地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甲处形成了干湿季明显的特征,而乙地形成全年多雨的特征。由此可知,导致两地降水量年内变化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和地形,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地形、纬度、洋流、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等。要结合该地的具体情况分析。下图为我国风云四号A星于北京时间2022年8月10日11:00拍摄的卫星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此时控制图中②地的大气环流为( )A. 东南季风 B. 副热带高压 C. 东北信风 D. 副极地低压6. 图中①地和③地的降雨类型分别是( )A. 对流雨、地形雨 B. 台风雨、对流雨C. 台风雨、锋面雨 D. 地形雨、台风雨【答案】5. B 6. C【解析】【5题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②地此处云量较少,应该为高压控制。结合纬度可知,该地为30°N附近,应该为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故B正确。因此排除A、C、D,选择B。【6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①地位于海洋之上,且位于热带气旋的外缘地带,因此可以判断,该地为台风雨;图中可以分析,③地位于冷暖气流交汇处,形成雨带,因此③地为锋面雨,故C选项正确。因此排除A、B、D,选择C。【点睛】降雨的四种主要类型降雨的特性取决于上升气流、水汽供应和云的物理特征,其中尤以上升运动最为重要。因此通常按上升气流的特性将降水分为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和台风雨四种主要类型。 台风雨:台风活动带来的降水现象,称为台风雨。台风不但带来大风,而且相伴发生降水。读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 P、Q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A. P沿岸降水增多 B. Q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C. Q沿岸降水减少 D. P附近海水温度降低8. 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 洋流、洋流 B. 纬度、洋流 C. 径流、纬度 D. 洋流、径流【答案】7. D 8. D【解析】【7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附近洋流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对流经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Q附近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为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8题详解】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表明当地盐度相对两侧区域盐度较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海域有寒流流经,水温较低,海水的蒸发作用较弱,海水盐度较低;Q海域有亚马孙河注入,带来大量的淡水,导致海水盐度较低,因此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洋流和径流,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点睛】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廓、洋流等的影响。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某地1960~2005年夏季0℃层平均高度变化和该地某河平均流量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由图示信息可知,该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 冰雪融水 B. 湖泊水 C. 雨水 D. 地下水10. 下列有关该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河流下游水量比上游大 B. 枯水期河流含沙量大C.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D. 冬季河流径流量丰沛【答案】9. A 10. C【解析】【分析】【9题详解】由图示信息可知,图中河流平均流量与0℃高度呈正相关,0℃层高度越高,说明近地面气温越高,冰雪融化量越大,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所以该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冰雪融水,A正确;湖泊水、雨水、地下水补给与气温的相关性不大,BCD错误。故本题选A。【10题详解】由上题可知,该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冰雪融水,故该河从上游到下游水量减少,A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冬季为枯水期,由于气温低,融水少,河流水量极小且有些河段会出现长时间的断流现象,故枯水期该河流的搬运能力极其微弱,河流的含沙量是比较小的,故BD错误;由于该河主要的河流补给类型为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的时节河流的径流最大,冬季气温低的时节河流就会进入枯水期,甚至出现断流现象,因此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C正确。故本题选C。【点睛】在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冰雪融水是河流补给的重要水源。冰雪的消融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夏季,因而径流量也以夏季为最大。冬季封冻,许多小河断流,径流量最小。勒拿河地处俄罗斯东部地区,流域内积雪时间长、积雪量大,冻土广布且含冰量高,夏季太平洋水汽带来少量降水。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勒拿河流域气温和径流量产生巨大影响。下图为勒拿河流域某水文站近年平均气温、径流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勒拿河流域6—8月多年月均气温增量小的原因是( )①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大②积雪覆盖,地面反射率高③云雨天气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强④冻土消融,吸收热量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12. 勒拿河多年月均径流量6~8月明显下降,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气温 B. 降水 C. 下渗 D. 人类活动13. 近年来,勒拿河径流量( )A. 因积雪消融加快,春季径流量增大 B. 夏、秋季降水量增加,径流量最大C. 降雪量减少,冬季径流量减小 D. 径流总量逐年减少【答案】11. B 12. A 13. A【解析】【11题详解】6—8月,属于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逐渐向南半球移动,勒拿河纬度高,太阳高度小,且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导致获得的热量减少,气温增量变小,A错误;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纬度越高,昼越长(光照时间长),积雪消融较多,地面反射率低(融化吸热,这就是俗话说的“下雪不冷融雪冷”),②错误。根据材料,“夏季,太平洋水汽带来少量降水”,我们可知云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强,③正确。夏季气温高,冻土消融,吸收热量,气温增量小,④正确,③④正确,故选B。【12题详解】6—8月是北半球夏季,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气温高,蒸发旺盛,加上降水补给少,所以勒拿河流量明显下降,A正确。结合材料,夏季勒拿河流域有一定的降水,降水量不大,对于径流量影响不大,B错误。夏季土壤潮湿,下渗程度小,C错误。勒拿河流域,纬度较高,自然环境恶劣,人类定居较少(此外,如果某地有人类活动,则很少存在季节变化),D错误。故选A。【13题详解】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冰雪消融,勒拿河(春季)径流量增大,A项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降水量,其中中高纬度地区和热带地区一般呈现降水增加的趋势,而亚热带地区一般呈现出降水量下降的趋势。因此,该流域的夏、秋季降水量或有增加,河流径流量有所变化,但很难保证是“径流量最大”时节(结合材料,勒拿河春末5月径流量最大),B错误。同理,当地降雪量或有增加,但冬季径流量变化不明显(冬季寒冷,多冰冻,融化较少),C错误。春季融雪加剧,径流总量应有增加趋势,D错误。故选A。【点睛】勒拿河,属北冰洋水系,是俄罗斯境内的河流之一,是流入北冰洋的三大西伯利亚河流之一(其他两个是鄂毕河和叶尼塞河),是俄罗斯第二大河。勒拿河发源于东南西伯利亚沿贝加尔湖西岸的大山之中,流往位于北冰洋拉普捷夫海滨的三角洲河口,全长4400千米(世界第9位),流域位于北纬53°~73°,东经105°~130°,流域面积为249万平方千米(世界第8位)。全年结冰期较长。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2020年12月,入冬以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来临,全国多个城市达到严重污染。下图是我国南方局部区域该时段某日海平面与相应5000m高空等气压差分布示意图(单位:hPa)。据图完成下面小题。14. 此时,下列城市近地面气压最低的是( )A. 长沙 B. 重庆 C. 南昌 D. 武汉15. 此时,长沙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 )A. 偏东风 B. 偏西风 C. 偏南风 D. 偏北风16. 若仅考虑天气因素,此时下列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武汉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B. 重庆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C. 武汉盛行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D. 重庆盛行下沉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答案】14. D 15. C 16. D【解析】【14题详解】由题意,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差越大,说明近地面高压越强,高空低压越强。从我国南方局部区域该时段某日海平面与相应5000m高空等气压差分布示意图中可知,武汉气压差最小,近地面气压较低,D对,ABC错。故选D。【15题详解】由题意,图中武汉气压差最小,说明近地面气压低,是近地面的低压中心。长沙地处低压中心西南侧,吹偏南风,C对,A、B、D错。故选C。【16题详解】由题意,根据上题分析,武汉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对流强,雾霾容易消散,持续时间短,A、C错。重庆近地面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少雨,风力弱,雾霾不容易消散,持续时间长,B错,D对。故选D。【点睛】近地面大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高空形成高压中心,垂直方向上气压差小。近地面大气受冷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高空形成低压中心,因此垂直方向上气压差大。2022年12月下旬,北美洲经历了极端的天气变化。下图是近地面北美洲部分地区两时段的气温分布图(℃),图中甲、乙为气压中心,丙、丁为锋线。空气质量指数越低代表空气质量越良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关于图示天气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是由动力原因形成 B. 乙为低压中心C. 丙锋向西北方向移动 D. 丁为冷锋锋线18. 与洛杉矶、夏洛特相比,休斯敦此次天气变化最相关的原因是( )A. 美国的地形东西较高、中部较低 B. 气候的大陆性稍强,降温速度较快C. 人口规模小,城市热岛效应较弱 D. 距离大洋较远,洋流的调节作用小19. 下列城市在12月23日14点前后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丹佛空气中水汽含量升高 B. 纽约周边地区出现暴雪天气C. 芝加哥空气质量指数降低 D. 墨西哥湾海水大面积结冰【答案】17. B 18. A 19. C【解析】【17题详解】读“近地面北美洲部分地区两时段的气温分布图(℃)”,根据材料“图中甲、乙为气压中心,丙、丁为锋线”可知,甲处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为高压中心,天气晴朗,光照强,12月22日到23日的气温有所回升是热力原因造成的,A错误。乙处为两个锋线交汇处,该处为锋面气旋,乙应为低压中心,B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锋面气旋的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即丁为暖锋,丙为冷锋,D错误。北半球锋面气旋沿逆时针旋转,丙向东南移动,C错误。故选B。18题详解】读“近地面北美洲部分地区两时段的气温分布图(℃)”可知,休斯顿降温幅度大于洛杉矶和夏洛特。结合上题分析,三地受到冷锋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的地形东西较高、中部较低,休斯顿位于中部平原区,受冷空气影响大;洛杉矶位于西部山脉西侧、夏洛特位于东部山地东侧,山地可以阻挡冷空气,两地降温少,A正确。三地离海都较近,受海洋影响大,BD错误。休斯顿为美国南部重要城市,人口多,城市热岛效应强,C错误。故选A。【19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12月23日14点前后,丹佛受冷气团影响,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A错误。纽约周边地区位于冷锋锋前,降水少,B错误。芝加哥位于冷锋锋后,有降水过程,空气中尘埃等沉降,空气质量指数降低,C正确。读图可知,休斯敦沿岸海水温度高于零度,结合所学可知,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不易结冰,D错误。故选C。【点睛】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冷锋过境引起的天气有阴天、大风、降温、降水(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睛。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万年冰洞”位于山西吕梁山北坡,海拔2000多米。洞穴开口向北,倾斜向上,呈“保龄球瓶”状。洞内的冰最早形成于3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下图示意该冰洞剖面及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与陆地冰川相比,冰洞内的冰( )A. 温度更稳定 B. 温度更低 C. 形成时间更早 D. 厚度更大21. 该冰洞洞内、外气流交换最频繁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22. 下图所示冰洞剖面图,其冬季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答案】20. A 21. D 22. D【解析】【20题详解】与陆地冰川相比,冰洞内的冰受外界气温变化影响小,温度更稳定,A正确,B错误。陆地上的冰川也有形成更早的,如南极大陆的冰川至少形成于至今500万年前,C错误。南极大陆冰川厚度更大,D错误。故选A。【21题详解】根据空气的热力性质可知,冷空气遇冷收缩下沉,热空气遇热膨胀上升,冬季冰洞外空气温度低,洞内温度较高,容易形成空气对流,此时洞内、外气流交换最频繁;春、夏、秋三季,洞内气温更低,空气更稳定,ABC错误,D正确。故选D。【22题详解】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压,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水平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因此冬季的话,冷气流会向下进入冰洞,热气流会向上流出冰洞,D正确。【点睛】万年冰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已有300万年的历史。它的奇特在于以本地洞外的气候条件论,根本构不成结冰的环境,而洞内一年四季冰柱不化,愈往深处冰愈厚。它是全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冰洞,也是世界上迄今永久冻土层以外发现的罕见的大冰洞。暖池一般指热带西太平洋多年平均水温28℃以上的海区,其水温比同纬度东太平洋海区高3~9℃。暖池的面积变化可影响亚洲、太平洋乃至全球的气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 暖池水温比同纬度东太平洋海区高的主导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B. 洋流运动 C. 海陆分布 D. 海水深度24. 与西太平洋暖池中心位置相近的高值中心是( )A. 降水量 B. 海水密度 C. 大气压强 D. 海洋生物量25. 暖池面积增大的年份( )A. 西太平洋国家旱灾频发 B. 东亚冬季风势力减弱C. 秘鲁渔场的渔获量减少 D. 登陆我国的台风增多【答案】23. B 24. A 25. D【解析】【分析】【23题详解】纬度相同的海域受到的太阳辐射基本相同,A错误;据材料可知,暖池位于热带西太平洋,位于信风带,当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时,为向岸风,形成暖流,而同纬度的东太平洋海区为离岸风,形成寒流,所以导致暖池水温比同纬度东太平洋高的主要因素是洋流运动,B正确;海陆分布和海水深度对海水表层温度影响不大,C、D错误。故选B。【24题详解】暖池中心由于水温高,气温高,所以暖气流上升强烈,气压降低,形成低压中心,以上升气流为主,降水量多,A正确、C错误;海水温度升高,密度降低,B错误;影响渔业资源的因素有许多,但并不是水温越高,渔业资源越丰富,D错误。所以选A。【25题详解】暖池面积异常较大的年份,即西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西太平洋海域降水增多,A错误;西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气压降低,与亚洲高压之间的气压差增大,更容易吸引冷空气南下,所以东亚冬季风势力会增强,B错误;西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东太平洋水温异常降低,秘鲁寒流势力增强,海水上泛剧烈,饵料更加丰富,所以秘鲁渔场的渔获量增多,C错误;暖池面积异常增大,水温越高,气流上升越强烈,容易形成强烈的低压,则生成台风的数量增多,进而登陆我国的台风增多,D正确。故选D。【点睛】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①太阳辐射,通常情况下,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呈递减趋势;②近地面大气运动,大气运动必然带来热量交换,近海面水体会和大气发生热量交换;③洋流,暖流有增温作用,寒流有降温作用;④天气,某地多晴天时海域温度偏高,多阴雨天时海水温度偏低。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分50分。2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圣克鲁斯岛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约1000千米的赤道上,受洋流和信风的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岛上的气候分为明显的热季(1~5月)和凉季(6~12月)。中央山峰东南坡高地多在凉季出现云雾,尤其是凉季初期出现成层云雾,不易扩散。观测表明,近年来厄尔尼诺事件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圣克鲁斯岛的气候特征,对高地和低地植被造成了不同的威胁,下图示意圣克鲁斯岛的位置。(1)分别指出影响圣克鲁斯岛热季和凉季的主要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2)分析圣克鲁斯岛中央山峰东南坡高地在凉季初期出现成层云雾的原因。(3)分别说明厄尔尼诺事件对圣克鲁斯岛热季和凉季气候的影响。【答案】(1)热季:赤道低气压带;凉季:东南信风。 (2)凉季初期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受东南信风控制明显,将寒流冷却的(近地面)空气带到该岛;气流在抬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凝结成云雾;与上部较暖空气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云雾成层,不易扩散。 (3)对热季的影响: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时,圣克鲁斯岛附近海域水温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偏高,热季延长;热季(赤道低压控制时),对流更加旺盛,降水增多;对凉季的影响:由于东南信风减弱,不易形成逆温层,高地云雾减少。【解析】【分析】本题以圣克鲁斯岛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气压带或风带的移动、雾形成的原因、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圣克鲁斯岛位于赤道以南,热季(1~5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凉季(6~12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该地受东南信风控制。【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圣克鲁斯岛在凉季(6-12月)时主要是受东南信风带控制,主要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导致。根据材料云雾发生在中央山峰东南坡高地可推测,在凉季由东南信风将受到秘鲁寒流影响而冷却的湿润空气带到中央山峰的东南坡之后,受到地形抬升作用,空气气温逐渐降低,水汽开始凝结形成云雾;但问题还需要解释云雾呈现层状的原因,结合分析可知,层状云雾的出现应该和该地较为稳定的大气结构有关,由于该岛屿位于赤道,总体气温较高,东南信风携带而来的寒冷空气在抬升的过程中,与上部较暖空气相遇形成逆温层,最终导致大气结构较为稳定,形成层状云雾。【小问3详解】对气候产生的影响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展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是由于东南信风异常减弱引起。厄尔尼诺发生时,该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导致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偏高,热季相较以往更长;由于该海域气温偏高,在热季上升气流更加显著,对流旺盛,导致降水增多,且对流运动引起的降水,降水的变率也更大;在凉季,由于东南信风减弱,水汽不易到达该岛屿,且海水温度也更高,最终不易形成逆温层,山地东南坡云雾减少,水汽来源减少,降水减少。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鳕鱼是冷水性中下层鱼类,为群居鱼类,大部分生活在水温为0~16°C的寒冷海里,每年1月到4月,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罗弗敦群岛居民屋前村后、海边的沙滩上,常常能看到晾晒在木架上的一排排鳕鱼(下右图),人们将鳕鱼风干成干鳕鱼,干鳕鱼是该地几个世纪以来最主要出口商品。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侧的波罗的海,其北部冰封期长达210天,南部冰封期平均约为30~40天。下列左图示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其附近海域。(1)比较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西部河流水系特征突出的差异。(2)分析波罗的海北部冰封期长的原因。(3)简析罗弗敦群岛1~4月晾晒鳕鱼的气象(气候)条件。【答案】(1)东部河流长、落差小、河网密度更小;西部河流短、落差大、河网密度更大。 (2)北部纬度高,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小,昼短,获得太阳辐射少,,北部海区深入内陆且更窄,受陆地影响更大。 (3)冬春季风大,利于鳕鱼的水分蒸发,气温低,鳕鱼不易腐烂【解析】【分析】本题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为载体,考查水系特征、冰封期、气候特征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找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位置,分清东西水系,之后可以看出:东部河流数量较多、流程长、落差较小、河流流速较慢;而西部河流流程短小、落差大、流速快。【小问2详解】封冻期长主要受气温低、寒冷期长影响。波罗的海北部在60°N以北,纬度高,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小,加上白昼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少;北部海区深入内陆且面积狭窄,受冬半年陆地降温影响更大;波罗的海北部的海水又浅又淡,很容易结冰。【小问3详解】读图,可以看出罗弗敦群岛处在北极圈以内,1-4月处于冬春季,此时风力较大,利于鳕鱼的水分蒸发而风干;再加上气温低,鳕鱼不易腐烂变质。【点睛】
28.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洪水调蓄湖泊(4~8月为鄱阳湖流域丰水期),其入湖泥沙主要来自赣江等周边河流,出湖泥沙由湖口输入长江(图1)。2003年以来,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影响鄱阳湖泥沙收支状况和水量的吞吐平衡。图2为鄱阳湖出湖泥沙的时间变化示意图。 (1)简述鄱阳湖2001—2010年出湖沙量的季节变化特征。(2)分析鄱阳湖丰水期出湖泥沙减少的自然原因。(3)与1955—1970年同期相比,指出鄱阳湖2001—2010年7—9月出湖沙量的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答案】(1)鄱阳湖出湖沙量的季节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出湖输沙量冬春季大,夏秋季小 (2)鄱阳湖能够调蓄长江径流,丰水期长江水位高,长江水补给鄱阳湖;受长江水顶托作用,出湖的水量减少,流速减慢,出湖泥沙减少。 (3)变化:变大。原因:由于三峡水库的蓄水运行,每年7—9月三峡蓄洪导致长江中下游水位下降,湖面与江面落差增大,流速快,搬运能力增强,出湖泥沙增加。【解析】【分析】本题以鄱阳湖输沙的季节变化为背景,涉及其输水季节变化、丰水期出湖泥沙减少的自然原因、7—9月出湖沙量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鄱阳湖出湖输沙量冬春季(大约11月至次年4月)大;夏季(6-9月)小;所以出湖输沙量季节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小问2详解】鄱阳湖对长江有调节作用,4-8月为长江流域的雨季,长江处于丰水期,水位高,长江水补给鄱阳湖,鄱阳湖出湖的水受长江的顶托作用,出湖水量减少,流速减慢,泥沙很难被湖水搬运到长江。【小问3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此季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1月拔尖强基联合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