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3.1课《读书:目的和前提》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3.1课《读书:目的和前提》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1页
    第13.1课《读书:目的和前提》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2页
    第13.1课《读书:目的和前提》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3页
    第13.1课《读书:目的和前提》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4页
    第13.1课《读书:目的和前提》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5页
    第13.1课《读书:目的和前提》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6页
    第13.1课《读书:目的和前提》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7页
    第13.1课《读书:目的和前提》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8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文内容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德国,学习目标,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世界名人的评价,了解背景感知内容,认识文体了解随笔,解读题目走进文本,读书的目的,找到生活的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写作思路。2.研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观点,鉴赏文章的重点语句。3.探讨了解读书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梳理正确的学习观。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黑塞爱好音乐和绘画,他的诗有很多充满了浪漫气息,以至被人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 代表作有《在轮下》《荒原狼》《彼得·卡门青》《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其中《荒原狼》于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①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 ——德国诗人雨果·巴尔②对我来说,黑塞植根于乡土、德国与浪漫的毕生巨著属于我们时代最高、最纯的精神上做的尝试与努力,虽然作品有时表现出奇怪的孤僻,远离世俗时时而幽默、恼怒,时而神秘、急切。 ——德国文学家托马斯·曼③他那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
    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 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黑塞受中国的老庄哲学的影响很大,所以他才会笔随心走,其作品又具有心理的深度、哲学的深度。
    本文是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读书的目的? 读书的前提? 读什么样的书? 怎样去读书?
    面对题目你有哪些思考——
    提示:速读文本,找寻答案
    目的: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前提:以个人的阅读兴趣为前提,走一条爱之路,同时还必须要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
    认识你自己,找到自己的个性或人格。
    研读世界文学,逐步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①、从我们自己理解和热爱的作品开始阅读;②、必须读杰作,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多知道,而在于我们自由的选择并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来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与人类保持联系与想通;③、认真对待,花力气,下功夫;④、表明自己的价值,发现杰作的价值。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作品中给我们留下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自我完善,找到 生活的意义
    个性或人格(有爱和敬重)
    思考①:作者认为什么是“真正的修养”?它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
    研读第一部分(1~2段)
    明确:“真正的修养”即“精神和心灵完善”。修养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思考②:黑塞认为获得“真正的教养”的途径有哪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什么?并概括其特点及作用。
    明确: a.作者认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比如参加社会实践等。 b.“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特点: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走到尽头。作用: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使我们感到满足和幸福;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我们集中心智;使我们的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
    明确:研读经典不在于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精读,深入地探究。即“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
    思考③:应该怎样研读经典?
    研读第二部分(3~7段)
    1.思考:黑塞倡导什么样的读书观?为什么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
    读书观:爱和生命的阅读,敬重知识,心的教养,读书者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
    原因:①现实状况不容乐观。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而即使是热爱学习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 ②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获得教养是解决现实状况的一条有效途径。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的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那么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③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2.思考:作者是如何论证“读书的前提是读者个性或人格的追求”这一观点的?
    第 3 段紧承前一段分析“获得教养要研读世界文学”这一问题,指出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首先要认识自己,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 第 4 段又进一步指出读书不在于数量,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确立了自己对读书前提的观点。 第 5、6 两段,以自己的读书经历为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小结—— 先讲道理后摆事实,深入论证了“读书的前提是读者个性或人格的追求”这一观点。
    3.思考:作者少年时代的阅读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在图书的海洋中,只要我们去寻找,就一定会发现我们钟爱的作品或能吸引我们的内容。 ②面对巨大的“藏书室”,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阅读。 ③阅读中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这些发现会不断开拓我们的阅读视野,引领我们渐渐痴迷读书。
    明确:① 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基础阅读)开始阅读。 ② 要提高阅读的层次,读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要读杰作。 ③ 要认真阅读杰作,花力气、下功夫。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是因为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
    研读第三部分(第8段)(第8段0
    思考1:作者对读书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明确: 如果读书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没有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那么就不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反而与读书的目的背道而驰,成了死读书读死书,这样的读书是有害的,例如孔乙己、范进等。
    思考2:你怎样理解“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这句话?
    明确: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效的阅读。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是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思考3:赫尔曼·黑塞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读书观?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取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明确: 观点一:读书求知既要“精”又要“泛”。如果没有“精”的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仓库型”的学生,加上不知变通,也有可能导致失败。读书也需要“泛”,“精”是好事,但是如果选择过于狭窄,则容易囿于局限,积累不够。所以在读书过程中,既要注重博览群书,又要有所侧重,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益的书籍要深入研究。
    思考:黑塞认为读书“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对于世界文学经典有人认为要“重复阅读”,要“精”读;也有人认为开卷有益,要“泛”读。你认为怎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观点二: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如果没有“精”的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仓库型”的学生,加上不知变通,也有可能导致失败。读书也需要“泛”,“精”是好事,但是如果选择过于狭窄,则容易囿于局限,积累不够。所以在读书过程中,既要注重博览群书,又要有所侧重,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益的书籍要深入研究。
    文章阐述了读书目的和前提,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
    ①举例论证。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列举自己读书的经历来证明读书要以读者的个性或人格追求为前提。化抽象的说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② 对比论证。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如拿印度文学与中国经典著作对比,突出中国经典著作让“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相反相成,各得其所”的特点。再如读巴尔扎克作品的前后对比等,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③ 比喻论证。如“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形象地表现了获得修养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是短暂的功利性行为。 
    作为一篇议论性随笔,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
    【适用话题】阅读 价值 情操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试讲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试讲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知识卡片,课文探究,内容小结,主题归纳,深入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图文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结构梳理,理解性问题探讨,教养的魅力,合作探究,品味句子的意蕴,文段解说,文章结构思路,找到生活的意义,读书的目的,读书的前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精品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介绍,写作背景,整体感知,厘清结构,辨明主旨,研读全文,合作探究,读书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